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精简6篇】

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 篇一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时,要谨慎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一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错误和损失,但也可能导致过度谨慎和错失机会。

谨慎性原则的利益之一是减少风险和损失。在面临重要决策时,谨慎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例如,在投资决策中,谨慎性原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投资风险较高的项目,从而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此外,谨慎性原则还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通过谨慎地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决策的优劣,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这有助于避免盲目的决策和后悔。

然而,谨慎性原则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过度谨慎可能导致错失机会。当我们过于担心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可能会错过一些有利的机会。例如,在创业决策中,过度谨慎可能导致我们错失市场的黄金时机,从而影响创业的成功。

其次,过度谨慎可能导致决策缓慢。当我们过于谨慎时,可能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结果。这可能导致决策拖延,错失时间窗口,或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关键是平衡。我们需要在谨慎和决断之间找到平衡点。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但也要有决断和行动的勇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

首先,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了解市场、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潜在风险和机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回报。

其次,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例如,可以制定应急计划,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要有决断的勇气和行动的执行力。在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后,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决策,并果断地采取行动。同时,要及时调整和修正决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情况。

总之,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风险和损失,提高决策的质量。然而,过度谨慎可能导致错失机会和决策拖延。要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我们需要在谨慎和决断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 篇三

  摘要: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带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避免虚增资产和浮夸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色彩,使得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空间。本文从会计的定义和职能的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并对其正确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盈余管理;利益相关者;会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披露。因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更加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制度则更加明确地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然而,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 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萌生历史悠久。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费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称谨慎性原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上千份芝诺纸草会计档案中。后来,在中世纪的庄园会计中,英国最大庄园的账目每年均要经庄园主和他的家族议会检查,而且常常是由选定的审计官员进行的。会计账目的记录使审计人员和管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对立,这种会计代理产生受托责任,并为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时“谨慎性原则的学说来自面临审计的庄园管家进行自保的对策”。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要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异军突起,受托责任盛行。英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银行破产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事项增多,会计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出于谨慎,在会计处理中往往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防止从资本中分配红利,会计师们倾向于采用另一个极端的办法,即故意低估资产价值和利润,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更加受到尊重”,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进入20世纪,谨慎性原则更加盛行,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谨慎性原则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终确立。

  具体地说,谨慎性原则(Prudence)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有二:

  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

  2.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而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效果主要有:

  1.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说谨慎性原则是好是坏。毕竟它已经存在了这么长时间了,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它是属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所以笔者从会计的定义和职能来说明问题。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的存在,代理人具有侵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大自身利益的动机,因此,双方需要签订代理契约对相应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此时,主要利用的是会计信息。简单地说,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要有如下的职能: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三,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但会计并不是一个硬性的系统,它无处不充满着专业判断。也就是说,它允许企业在不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对企业更加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估计,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帕雷托最优状态。笔者正是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与弊。

  二、谨慎性原则的优越性

  前文所述,会计是一个拥有相对弹性的.系统,企业对会计政策是有选择权的。下面,笔者将从西方及国内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普遍情况来分析其优越性。

  在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企业和投资者都很重视资本的保全,因而愿意按照谨慎性原则来谨慎地处理有关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遏制利润的虚假繁荣。

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 篇四

  摘要: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的加入,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能否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国际会计惯例,在我国会计业务中广泛运用,可以及时处理坏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因技术进步给企业造成的无形损失。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完善及建议

  前言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等。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然而,谨慎性原则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如何正确运用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 谨慎性原则概述

  (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其含义是指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会计人员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应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要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刘凤委,伍中信,2007:《关于会计谨慎性问题的理论探讨》,《财会通讯》,第2期。]。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他能避免虚增资产和夸大利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在运用该原则是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随意性,经常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甚至为粉饰财务报告留下了空间。因此,探讨谨慎性原则在应用中如何审时度势不无裨益。

  (二)谨慎性原则的本质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和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收益留有余地,在其尚未实现前予以保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合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中。

  (三)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实行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受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和引用,其根本依据是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除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的内在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外,还包括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性。会计核算本身的不确定性,首先,源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不确定性。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虽然这是必要并且合理的,但仍然具有不确定性。例如货币计量假设,其隐含了币值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但是实际是不可能达到的。其次,在会计实务中也有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的要大量运用会计估计,对于这些估计的合理性和未来的预期依据就必须做些假定。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处理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约束因素。

  (四)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见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见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见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见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只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前提,谨慎性原则就必然有一席之地。

  二、谨慎性原则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中,会计确认与计量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商品和股权没有价格信息,很难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也很难认定。会计人员难以把握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难度较大,而且确认计量的准确性也难以验证。谨慎性原则实际操作中容易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而导致偏差。另外,由于会计准则未对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和操作方法作出具体规定,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可比性。

  (二)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税法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如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在计算所得税所得额时,超过3%以上的坏账准备金应调整所得税额,这就导致企业当期账面利润因准备金的提取而减少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并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企业因选择谨慎性原则而导致利润虚减,例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用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这就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三)会计人员误用和滥用谨慎性原则

  作为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只有两者都具备才能保证企业在这外在客观经济很不确定的情况下稳健地发展。首先,会计这个职业是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的,时刻关注会计法规和准则的变动,能够正确掌握会计核算的要求。目前,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有1,000多万人,不能保证每位会计人员能够良好的主动接受继续教育,所以如果会计人员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更不用说良好地运用谨慎性原则了。那么,就很可能出现会计人员过度运用谨慎性原则,造成对收入不确认,而大量计提成本费用:或者是对于一些需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事项,如折现率的选用,会计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只会通过主观臆断,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

  三、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增加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在我国会计规范中,比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以及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也有不足,比如对于存货、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没有足够明确的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如果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那么据此核算的可变现净值就难以确定,这就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作利润留下了漏洞。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需要明确资产减值的确定标准以及计提比例,以便于会计人员有章可循,降低主观臆断的几率,同时增强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完善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

  首先,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强完善市场机制和市场效能,使得商品市场经济的秩序更加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外在客观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公正透明地为资本需求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应逐步把谨慎性原则运用到非上市公司,有利于类型各异的企业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加高效地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应该使国家税收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契合,缩小差距。税务人员、专业会计人员、企业所有者能够换位思考,互相沟通,最终达到双赢。例如,对资产减值准备纳税的问题方面,企业可以将计提的减值准备报税务部门备案,能够在税前列支部分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资减值准备,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操纵利润,计提秘密准备,又没有打消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有利于最终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在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要完全遵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做出决策,而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在一定的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过硬的职业判断能力,作出的判断与企业实际情况会有很大的出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培训,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和企业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变动,不断加强后期教育,同时会计人员除了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知识外,自身要积极主动地经常了解有关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信息,来增强对极其不稳定的客观经济环境的预测分析能力。

  四、结论

  目前,在客观经济环境不稳定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谨慎性原则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小视。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下,恰当地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避免经营风险,有助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最终作出正确地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加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将不断被克服,并成为企业的一种必要的经营意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祥耀等.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63.

  [2] 孟宪宏,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会计之友,2010.(20),61-62

  [3] 安梅,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代经贸,2010(7),223-224

  [4] 赫岩,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其改进对策,财改金融,2010(25),45

  [5] 魏民强,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坝代商业,2010(13),242

  [6] 杨静,谨慎性原则运用中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88-90

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 篇五

  一、财务分析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主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二)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外,还应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比率,它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更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资本受到保障的程度。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二、筹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四)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重。如果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应考虑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反之,可适当增加短期债务比重。但是实际上,利率很难预测出来,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

  (五)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等方式转移筹资风险。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的风险转嫁给出租者,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并将部分偿债风险专家给担保人。

  三、投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

  (一)短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二)长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四、股利分配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股利分配是指在企业获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投资。企业要制定谨慎的股利分配政策,须妥善处理企业所有者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维护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股利支付率的确定和股利政策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发展规划、所有者意愿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等因素,在提高企业股票市场价值的同时,确保企业财务的稳定与安全以及企业的未来收益增加。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消极,而是在保持其均衡和稳定的同时,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从而有效的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

论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及其正确运用 篇六

  摘 要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具体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业务时,从业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响会计政策的可靠性。不仅如此,企业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都会操纵利润、虚估资产,而导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因而也会影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本文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有针对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问题;措施

  1、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1 在资产方面的应用

  1.1.1 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

  在目前,企业会选择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合法,也就是加速折旧法来作为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减损的形式是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并且从企业的商品销售中来获取一定的利益和补偿。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时,各时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旧法下,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折旧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符合谨慎性原则。

  1.1.2 在期末存货核算中的应用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当存货价格处于上升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造成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的利润。反过来,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人为地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违背了谨慎性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资产期末价值,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典型表现。

  1.1.3 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四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1)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企业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稳健的估计。同时,由于自创商誉不符合可靠性原则,如果将自创商誉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这样会导致企业信息的用户对企业的前景抱有盲目的乐观,这就违背了谨慎性原则,是极其不稳健的做法。因此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出谨慎性原则。

  债务重组收益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交换资产产生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一点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是出现债

务重组损失,那么就划分到当期利益损失或获得中,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这样一来,低收益确认就会得到保证。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上体现为两点,从债务人来说,在以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只能确认债务重组的损失,在重组过程中增加的净资产,增加到资本公积,只有在收到补价的一方才能够确认收益;从债权人方面来说,用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时候,修改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则不应该确认,不得将这部分或有应收金额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价符合谨慎性原则。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规定,明确了融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包含在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里。资产实际购入的成本是由最低的租赁付款额现值体现的,如果低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则资产入账价值应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借款费用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首先要界定区分的界限。借款费用非资本化期间,则费用不得资本化,只能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中的不得高估资产的要求。

  2、谨慎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的问题

  2.1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准则相互矛盾

  2.1.1 与权责发生制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其核心是根据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却是把还没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提前计入损益,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心发生了冲突。

  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下,财产物资的计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有物价变动情况时,除了国家有另外的规定外,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价值。可是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存货可以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存货计价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背离了历史成本原则。

  2.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制约

  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时,谨慎性原则具有的主观性比较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也有相应的影响力,这样不确定的会计信息就会产生。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事项,比如“合理核算”是确认、计量费用和损失的标准,但也不能忽略不一定会发生的费用、负债,并且也不能秘密计提准备。尽管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颇为迅速,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一是部分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弱,业务水平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不能够及时地把新制度运用在会计实务中。二是虽然部分会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应用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这部分人员存在职业道德问题,又或者出于某种目的,滥用谨慎性原则,已达到私利。

  2.3 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形势,我国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还没有强大到普遍运用谨慎性原则,所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具体国情,所得税要达到目标,即要求确保国家及时缴纳税收和稳定的财政收入。所以,在所得税确认时,在时间上,提前计量收入类、资产类,延迟确认费用、负债;在金额上,多计收入、资产,少计费用、负债;在对国家财政收入有利的情形之下,默认不确定性项目。但是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过程中,要求必须记录能预见的费用和相关损失并予以确认,不能确定的收入,则不能记录和入账。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政策相冲突的不协调的表现在金额、时间和性质上。针对税前列支费用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八项准备金的提取为例,坏账准备超过3‰以上和其他七项准备金都要调整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要补交所得税,企业增加当期现金流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条件受到限制。

  3、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完善措施

  3.1 加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政策的协调一致

  为了促进企业合理地积极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协调统一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缩短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沟通协调中使税收合理化,减轻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导致企业纳税负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真正主体,因为必须由他们贯彻使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使得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学习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道德质量,帮助企业显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取得的成果。

  3.3 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合理的确定各个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矛盾。在会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只能在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运用。当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或其他原则与谨慎性相互冲突时,选择什么样的原则是由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来决定,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时,优先考虑谨慎性,这样能够更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安排这些会计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

  4、结论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谨慎性原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正确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呈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更进一步会影响报表的用户因这些反映的状况和成果作出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所以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摸索着前进的。只有坚持谨慎稳健的态度,才能在保证日后企业积极健康的前进。在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扩大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使用的范围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使谨慎性原则渗入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全面的相关信息,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才会更加的完善,才会发展得更好。

相关文章

电大毕业论文正文格式要求【最新3篇】

内容要求 (一)...
论文2016-02-03
电大毕业论文正文格式要求【最新3篇】

注册入学专科生的教育管理探析论文(经典3篇)

文章结合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于注册入学专科生的管理实践,总结对此类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后进生的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2011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试行高校注册入学制度。从试行的效果看,这一举措...
论文2018-05-08
注册入学专科生的教育管理探析论文(经典3篇)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促使发展经济学不断变化【优质3篇】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促使发展经济学不断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已经引起了发展经济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流行的观点。1.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在...
论文2012-05-04
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促使发展经济学不断变化【优质3篇】

护士长述职报告【精简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士长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护士长述职报告1尊敬的领导:回顾20xx年,在...
论文2017-01-09
护士长述职报告【精简6篇】

探析三北防护林造林技术【优秀3篇】

摘要:为了按地形地貌和不同立地类型合理配置林种,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综合体的防护林体系,本文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规划方案、苗木处理、后期管理等环节论证了如何提高造林成活...
论文2015-01-02
探析三北防护林造林技术【优秀3篇】

说好普通话演讲稿(精彩6篇)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好普通话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2015-08-03
说好普通话演讲稿(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