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最新6篇)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一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商业模式。它以一家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基础,通过复制和扩展来建立起一系列相似的经营实体。然而,尽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与弊。

首先,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规模经济。由于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性,它可以集中采购和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条件,从而提高利润率。另外,连锁企业还可以通过共享经验和资源来提高效率,例如,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培训计划,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其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品质控制。由于连锁企业具有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确保产品在不同地区和店铺中的一致性,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然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由于连锁企业的规模较大,中央管理部门可能无法及时了解每个店铺的具体情况。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和决策的滞后,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此外,连锁企业还可能面临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不同,需要灵活的经营策略。

另外,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还可能导致市场垄断。由于连锁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优势,它们往往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这可能导致市场上其他企业的生存困难,从而减少市场的竞争程度。此外,连锁企业还可能通过垄断市场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一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和提供品质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然而,它也面临着信息传递延迟和市场垄断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时,企业应权衡利弊,灵活运用该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二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是一种通过复制和扩展企业模式来建立起一系列相似的经营实体的商业模式。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利弊。本文将探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与弊。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来吸引消费者。连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相同的品牌和标志,这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消费者经常会选择购买他们熟悉和信任的品牌,这为连锁企业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提高竞争力。

其次,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来提高效率。由于连锁企业具有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可以减少员工的培训时间和成本。此外,连锁企业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和生产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这种高效的运营模式可以使连锁企业更加竞争力十足,并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然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首先,连锁企业可能面临品牌形象统一性的挑战。尽管连锁企业具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但不同地区和店铺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连锁企业还可能面临管理和监督的困难,特别是在跨地区经营时。

另外,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还可能导致地域性市场的衰退。由于连锁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优势,它们往往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这可能导致地方小型企业的生存困难,进而导致地域性市场的衰退。此外,连锁企业还可能通过垄断市场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可以通过品牌效应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来吸引消费者和提高效率。然而,它也面临着品牌形象统一性和地域性市场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时,企业应权衡利弊,灵活运用该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三

  所谓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统一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经营中的陈旧观念和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生产流通、带动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在流通产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进入流通现代化的队伍,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连锁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在我国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餐饮业、零售业以及服务业等普遍应用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烟草、日用品、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流通管理和企业理论两个方面。

  一、企业连锁经营管理发展的优势

  所谓连锁经营管理是企业需要有统一的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最后统一核算的管理模式。实现这些管理各阶段的统一,就使各连锁企业间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强了协调,因而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既节约成本、减少浪费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连锁经营管理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装修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标、广告语和企业形象代表物或代言人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极佳效果的公众推荐广告。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于建设与树立和强化企业形象特别有利。另外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人员,需统一着装,在物品的包装上统一印刷商标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美观、统一、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再次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宣传,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和存在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对顾客服务方面,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经营方式,减少售货服务员的劳动,因而雇员需要较少,节省企业在人工方面的成本,且节约场地费用。比如在连锁超市中,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使顾客节省购物时间,也节省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了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了客流量,是企业更容易获利。总之,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比较明显,根据搜集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百分点。最后,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通过扩大规模不断寻找加盟商等方式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对众多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实际的了解,进货时可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企业连锁经营管理发展的弊端

  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的管理方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企业引进连锁经营的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也应根据企业本身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企业更好地发展更好的获利。例如,在我国有很多大型的连锁超市,在它们盈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弊端。自19xx年12月,我国第一家超市——东莞xx超级市场开业以来,连锁超市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并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和欢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购物场所。连锁超市从最初的食品经营到日用杂货,服装和小型家电等各种顾客所需的物品的销售,“一站式”消费模式为连锁超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流量。不过在我国各大连锁超市在物流管理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如构建企业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不断地兼并和重组达到企业间统一配送,降低了流通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和进货成本等。但总的来说,我国连锁超市产业的物流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据分析我国的连锁超市物流管理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比如物流环节运营成本还比较高。目前,我国连锁超市有自营店、加盟店和便利店几种形式,而这些店面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由连锁超市总店的物流中心根据各分店的不同需要和各自销售情况进行统一配货,但在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的分店,特别是加盟店则根据自己店内商品的流量和顾客需求自行进货,违反了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模式。

  这样的进货渠道对企业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商品成本升高,货物配给不能均衡,并且库存积压量会逐渐加大,导致物流运营成本不仅无法降低,还间接转嫁到商品上。因此顾客获得不到所需的便利,连环反应使得顾客量减少,企业收益降低,最终亏损。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企业配送比例一般为80%到90%,而我国连锁超市的平均配送率只有30%到60%。可见我国在企业连锁经营管理方面标准化、个性化服务程度低。但标准化是企业连锁经营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连锁经营企业仅仅在门面装修上做到了统一,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运输存储等环节上都没有统一的要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以自身企业的需求为主。这些调查结果分析表示,企业的连锁经营管理方面在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企业根据企业本身的性质进行完善,是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四

  在“20xx中国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克丽丝汀迪奥商业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马震娅女士指出:“人才的发展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的显露出来。

  一、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20xx-20xx年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增幅情况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xx中国连锁经营年鉴》中“连锁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报告”对53家连锁经营企业做调查统计,20xx年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的需求为253人,到20xx年需求为320人,增幅达到了26.5%,这一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预计到20xx年增幅将达到30%以上。

  (二)高职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岗位统计

  从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从事的岗位统计来看,70%的企业在提供给高职大专职员的岗位中都选择了门店主管或见习主管,选择门店基层员工的门店为55%,可以看出,连锁企业对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职生或大专生还是非常重视的,希望他们能够胜任管理类的工作。

  (三)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从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来看,希望其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这八种主要素质能力要求,其中对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视。

  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连锁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20xx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中遇到最棘手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缺乏管理人员、个人绩效考核难、人员流动大。

  调查93家连锁企业显示,中层管理岗位平均离职率为5.4%,最高的企业达到30%,离职主要岗位为店长;基层岗位离职率为18.65%,最高企业达到200%。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没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缺乏领导细致关怀和良好的员工关系等成为员工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企业对个人绩效考核中,销售量和毛利额是主要考虑的因素,而净利润、基础管理指标、人员流失率、顾客满意度、团结合作精神、营运标准执行情况、周转天数、损耗、服务等考核因素很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完善也是连锁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缺乏管理人员已是连锁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20xx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指出:“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这一问题随着连锁企业的迅猛发展已越来越突出,也成为高职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即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不应停留在校园招聘、企业讲座、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等合作领域,还应有更大的校企合作项目,应把企业和学校融为一体,学校和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切实建立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校企连锁的培养模式,把学校搬进企业,把企业搬进课堂。

  其次,根据上文提到的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第三,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待提高。上文提到校企合作要能真正做到工学交替,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范畴不能局限于“双师型”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要求教师队伍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把实训、实践类课程搬到企业,同时加强校内企业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综上所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创新能力要求,除了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外,还应增设相关提升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的课程,如开设抗压教育的心理学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演讲与口才相关课程、下企业实训课程等。通过增设相关素质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满足连锁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从连锁经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兼顾连锁区域性特色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有职业岗位能力、基本人文素质、创新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基本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创新适应能力则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和人际交往能力。[1]

  其次,在校企合作领域,确定以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结合行业、企业,从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内容、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融入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校企合作方式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2]校企合作方式二:相关实训课程可设置在企业中完成,如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程与昆山万达奴服装连锁企业合作,学生在门店中做中学、学中做,由实训教师、企业校外导师进行辅导,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五

  [摘要]

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扩张速度的加快,各层次管理人才的匮乏成为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高等院校设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明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突出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保障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

  [关键词]

连锁经营;专业特色;物流配送

  1精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1.1典型工作过程及岗位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职业岗位群及特色岗位、能力定位

  通过对以上连锁经营体系典型工作流程和任务的分析发现连锁经营主要的岗位(群)为:商场服务岗位的营业员,理货员,收银员,客服人员;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店店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配送总监;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及分店信息管理员;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1.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理念与专业定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我们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于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配送与物流管理岗位技能。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配送对于连锁业的重要性;③国内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所需;④广州物流业发展的契机。

  1.4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这一专业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根据我们对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调查,毕业生在连锁物流配送企业工作的所占比例为95%。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我校连锁专业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良好的社会评价和较高的就业率保障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新生报到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三年连锁专业平均按计划报到率达90%。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突出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实践专家访谈会等方式,根据连锁行业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归纳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连锁行业人才成长过程所要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规律,归纳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实现由学科型课程体系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转变。

  2.1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选择的原则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设计依据,使课程内容能够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使学生能力符合社会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即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按职业岗位→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知识技能要点→职业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程序进行。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坚持够用原则、模块化设计原则、强化技能,工学结合原则、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拓展选修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按“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外语和计算机为两翼,兼顾经、法、文”的原则设置选修课程。一是设置了专业方向选修课,重在特定专业方向技能与素质的拓展;二是开设了本系公选课,设置了外贸运输业务等突出航运特色的课程和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设置了全校公选课,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门数,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根据连锁企业管理岗位要求,本专业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定位进行分解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2.2优化的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按“5+1”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点,设置了课程实训项目、专业集中实训课程、课外实践(包括认识实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项目,逐步形成“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的四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将“双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连锁企业典型工作流程及职业资格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能力,同时在经济管理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开设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课程。

  (3)在专业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特色注入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我校航运行业优势,强化学生连锁物流配送技能的培养。

  经过6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基本的教学方法外,特别强调以下基本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的实施:进入实践教学的连锁实训室,按连锁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布置,设有三个组:总部、门店、配送中心,每组3个人,每个工作组有三个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配一台电脑,一进入实验室,就如同进入了连锁企业。通过以上方法,学生模拟出了企业工作环境及氛围,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极大拉近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4)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均能采用仿真、模拟、实物、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本专业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一个相应的“项目评价”,由占20%的小组互评和占80%的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共同形成该小组项目的作品成绩。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给出一个综合评价,这就是本门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形成性综合评价体系。这一套教学、评价模式实施效果非常良好,毕业生刚毕业不久,就能成功地进行连锁企业自主创业,在连锁酒店、餐饮、零售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的管理职务。通过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考试导向直接指向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

  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有保障本专业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适中,中青年教师搭配适当、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70%以上。目前整个团队有15人,数量充足,正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本专业建设团队的教师均一直从事该专业课的教学和科研,能够很好满足教学需要。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并开展了教研课题研究,加强资源建设,主编了专业核心课教材和辅导资料,专业基础课教材;参与多项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加强学科研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近年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在学科研究和教研教改屡获佳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教学研究的14篇,获得学校立项的教研课题11项,校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网络课程2门,教材8部,其中一门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核心教材已经被多所院校采用,受到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再版全国发行,教师中多人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

  4结论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我院探索新兴特色专业的一个很成功的范例,成效之显著为社会、企业和学生所认可。特色专业的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定位准确,突出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佳绩频传;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突出物流配送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实践能力大幅度提升;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成绩突出。本专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兄弟院校纷纷来校考察交流,得到同行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连锁经营管理特色专业的创建独树一帜,丰富了我校乃至广东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办特色专业的内容,形成广东连锁企业人才培养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打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董艳.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J].发展与对策研究,2007(3).

  [2]刘君娴.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六

  摘要

:随着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行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等职业教育承担起了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缓解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探索其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了该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逻辑,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出现得相对较晚,1999年才被教育部正式添加到高职专业目录里。专业设置较晚并不代表连锁经营这种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连锁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据统计,我国“十五”期间全国连锁企业的门店数量就高达十万多家,营业额达到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店铺增长率平均高达51%。“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体经济环境进一步繁荣,连锁经营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根据《2011—2015年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到2010年底百强连锁企业门店数量就已经达到15万多个,销售额增长至1.66万亿元。从另一个角度看,连锁企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出现稀缺态势。正因为如此,本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就势在必行了。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企业连锁经营商业模式起源于美国,这种经营理念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后来风靡全球,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谓连锁经营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多个区域里,以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管理方法,统一的服务程序等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突出了品牌效应,因此而获得了营销上的优势,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职类专业的特点源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换而言之,现代连锁经营模式有什么样的特性,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此专业就必须依据这种特性展开教学和实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能胜任连锁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连锁经营企业的运营主要分为三大板块——连锁企业总部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的运营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物流管理。这三大板块又分别在内部组织系统,信息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系统,统筹规划系统等四大管理框架下完成连锁经营。正因为有了上述连锁经营行业的特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因此而彰显出来。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清晰明了了:培养具备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理论,适应连锁零售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能从事门店开发,胜任商品采购、品类管理、物流配送、卖场设计、商品促销等连锁经营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在逻辑

  高职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本着属于它的规律进行。高职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发展地方区域经济为思路,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原则而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群。设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需要理清一条逻辑线路:所设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在此方向上有哪些岗位群?→每一个岗位群里又有哪些具体的岗位?→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胜任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需要哪些专业能力?→每一种专业能力需要哪些课程来支撑?如果我们能回答这条逻辑线路上的每一个问题,那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就呼之欲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我们本着上面的逻辑线路依次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连锁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此方向上有四个岗位群,连锁总部管理岗位群,连锁门店运营管理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配送管理岗位群。在这四个岗位群里,有初始岗位9个,例如市场调研员、收银员、理货员、质量管理专员,物流专员等等。有可发展岗位8个,例如连锁门店店长、物流配送主管,品类主管等等。还有相关岗位11个,例如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每一个岗位都它的工作任务,例如市场调研岗,其工作任务就是信息收集、问卷调查、问题研究以及组织项目调查活动的各类协调工作。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要完成此项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呢,就需要课程来支持。要构建这些能力就必须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学基础》、《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与方式,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就建立起来了。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课程框架

  根据企业连锁经营就业方向和相关岗位要求,从事连锁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门店开发与运营能力,经营策划与设计能力,商务洽谈与沟通能力,商品物流与管理能力。在这五个方面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连锁经营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它们是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门店运用与管理能力。在学科领域里,专业核心能力往往是此专业区别于彼专业的差别与特点,也是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依据。要具备门店开发与设计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商品采购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商品学基础》、《物流基础》、《品类管理与实务》等课程来支持。要具备门店运营与管理能力,在课程上就需要有《消费者心理学》、《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会计基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来支持。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几门专业核心课的教授就能让学生达到的,换而言之,核心能力除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以外还要有其它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来夯实基底,才能真正打造出该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需要有三个层次的目标来完成,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层面,要懂得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物流基础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要理解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购买决策的过程。懂得商品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商品采购过程。掌握理货员、收银员、店长等岗位的职责。在能力目标层面,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有问卷调查和市场开拓能力,有商品采购和物流配送的能力,有理货、收银、盘点的能力,有卖场设计能力,有处理顾客投诉及危机公关能力,有人力协调,员工管理能力。在素养目标层面,要具有一定的中国人文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热爱自己的事业,遵守行业规范,能积极工作,乐观向上。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定位的本身就注定高职教育是重实践教学的。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以双证融通的方式进行考核。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课堂讲授专业理论,然后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模拟实训。所谓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指学院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与学院的合作让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锻炼,以此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所谓双证融通的考核方式,是指学生要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后获得毕业证书,通过校内外实训取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正式毕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的根源是行业的变化以及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升,所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研究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轶宏,阎惠全,王晓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QSQ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2]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4]晋淑惠,王化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

  [5]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2013(35).

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的致谢信【优选6篇】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的致谢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论文2012-08-09
毕业论文的致谢信【优选6篇】

电子商务环境下VMI应用研究论文(通用3篇)

[摘 要] 本文探讨了vmi一般模式和其他几种变异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对vmi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应用给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 电子商务 vmi 应用模式 研究 一、vmi简述 供应商管理客户库...
论文2016-08-02
电子商务环境下VMI应用研究论文(通用3篇)

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的配置原则和应用措施【最新3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好地带动了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的树种配置原则以及应用措施,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园林;树种...
论文2019-06-03
城市园林绿化中树种的配置原则和应用措施【最新3篇】

浅探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经典3篇】

摘要:张之洞是提倡实业教育的先驱之一,他把“兴办实业、培育人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决策,为发展中国近代实业教育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不仅兴办了实业学堂,规定了实业学堂的分类分级,而且提出了实业教育的教育...
论文2017-02-09
浅探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经典3篇】

解析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方法论文(精彩3篇)

摘要: 会计工作人员关系着企业财务运作的效益。因此,企业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是将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强化。本文将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现状、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因素进行深...
论文2012-02-01
解析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强化方法论文(精彩3篇)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标注【优质3篇】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标注,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标注...
论文2016-05-05
论文正文参考文献标注【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