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论文(优质6篇)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产品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同时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将探讨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产品质量管理。
首先,产品质量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产品质量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企业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消费者很可能会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因此,通过产品质量管理,企业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或超过消费者的期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产品质量管理对于消费者的信任至关重要。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是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并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消费者将更加信任企业的产品。信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消费者将对企业失去信任,可能会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通过产品质量管理,企业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促进销售增长。
最后,实施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其次,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质量指标,通过监测和评估来确保产品质量的达标。同时,企业还需要培训员工,提高其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质量管理的意识。此外,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或超过消费者的期望,企业能够提高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然而,实施有效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管理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产品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产品质量管理的建议。
当前,许多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导致产品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如性能不稳定、易损坏等。其次,一些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他们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无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此外,一些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为了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将质量管理放在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只有高层管理者重视产品质量,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氛围,推动质量管理的改进。其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流程、标准和指标等方面。通过对质量的监控和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售后服务,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和问题,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质量控制、缺乏质量管理体系和不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为了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三
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由此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我国的大多数制造型企业要想摆脱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就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改变落后的质量管理理念,变事后控制为预防控制,全员参与,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困境,改变世界对我们的不正确的认识。
[美]凯克.博特,阿迪.博特在《世界级质量管理工具》一书中较详细的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特别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目标,方法进行了阐述。
重草(1999)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文中提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为主转变到以预防控制为主的轨道上,预防与把关相结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卫国熊,何卫红(2009)《精益生产模式与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运用精益生产和卓越的现场7S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以保证质量为工作准则。对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严格的工序质量控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消除潜在和已经暴露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个工序出来的多是合格产品。
万寿义 《成本管理》在本书中讲述了质量成本的概念和重要性。
某制造公司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索尼,微软,瑞士手表,可口可乐等等这些百年企业或金子招牌是靠什么能在长长的商海中弥久不衰,靠的就是创新和品质。品质为企业的创新打下了坚石的基础和声誉,创新又赋予了产品品质更艰巨的责任。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时代,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武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深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加,我国企业必须改变粗放低质量的生产模式,走精品生产的道路,改变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我国在制造业产品上的不正确的认识。曾任美国 A&T质量保证部经理和付总裁的美国质量专家柯劳斯毕博士,根据多年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想要质量好,并且做到一次成功和零缺陷,必须对过程经行控制。”这一至理名言。可见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产品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想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必须对产品的制造过程经行严格的控制。制造企业想要改变现在这种低质量的“大路货”产品的格局,必须学习国外先进和成熟的质量管理方法,改变观念,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的速度,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及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
某制造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国独资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贴片保险丝的专业公司,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前列,具有引领的地位。此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民用和军用的电子,集成电路产品中。是各类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但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的要求上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作为一家老字号的专业生产企业也同样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例如,在为占领如日本这种对质量要求很高的市场上,由于我们在质量管理上落后的观念和方法付出了承重的代价,并且已经出现被其他公司赶超的实例。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来提高我们质量管理方法与观念,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上不断的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缩小差距。现在的放任必然带来将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管理的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质量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公司努力提供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态度和组织的一种描述。企业从一开始就要正确地运作,从根本上杜绝过失和浪费。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在国际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是指产品具有的技术特征,不是后来认为附加的内容。“固有特性”限定了产品的质量范畴。“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指将产品的固有特性和要求相比较,根据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对其质量的优劣做出评价。
质量管理是对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过程控制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须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5大要素入手进行控制,他们包括:
人员:质量管理是一项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
机器设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工具。
原料:制造产品所需的各类原材料。
方法:产品制造的方法与要求。
环境:产品制造的必要环境要求。
二、某制造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某制造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加强产品品质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了对公司全体员工品质概念的培训、对工艺和品质要求进行了一定的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强化控制落实,在品质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改变以往较落后的品质管理理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即质量工作费、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费、工资等; 鉴定成本包括检测试验费、工资、办公费、检测设备折旧和修理费等;内部故障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停工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等;外部故障成本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诉讼费、产品降价损失。
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各部门缺乏质量成本的意识,在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降低成本的目标,唯独没有提出如何从提高产品品质上来降低成本。由于质量问题,有大量的返工和问题产品被重复检验的事件发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抱怨不断,产品质量仍得不到保证。
(二)以事后控制为主
公司的质量管理重视事后检验,客户的投诉作为重点来进行质量的控制,处于被动的在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问题。从各条线来说也多是被动的在等待质量问题的出现,本月没有出现内部或外部投诉,就没有人去关注和分析,自认是很好,但一旦出现投诉就会相互推委,忙于应付客户的追诉。虽然在应用8D报告的形式处理质量问题,但大多流于表面,以应付客户为主。很多投诉由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而多次遭到顾客的投诉,退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虽有制定了一些列的品质控制要求,但各部门在过程的执行中大多没有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各个环节的过程质量控制中。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品质要求不严,存在过度依赖品质部门和下道工序质检员的现象,发现问题不及时报告,更有一些员工当出现质量问题后为逃避责任而掩盖问题,致使当发现问题时已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有的甚至已经流入到客户的手中,增加了公司的质量成本和信誉成本,给公司造成很不良的影响。其次管理层在品质管理上也明显的把关注点主要放在了应对客户的投诉上,而不是在如何提高和加强过程控制上做文章。同时在生产中还存在很多客户投诉的问题并不在我们制定的质量控制范围内,与客户的品质要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造成接到投诉时措手不及。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四
摘要:
本文对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介绍,找出该公司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1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组织设定的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执行计划,通过组织的指挥和协调来达到产品的质量控制目的。
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徽正远科技公司产品质量控制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真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管理工作。第二,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培养员工品质的自检意识、互检意识、专检意识。第三,制订设备保养及管理办法;编写完成《安徽正元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设备管理手册》。第四,原材料入库管理的采用“先进先出”的措施。例如运用标签法、运用颜色管理、运用电脑条码等。第五,做好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外协件必须经过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2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公司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但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员工为了提高产量牺牲了产品质量,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
2.2.1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的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仓库里原料、产品、废品无序堆放,这种情况会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原材料入库时放置混乱,容易和检验过的合格批次放在一起,导致生产员工在领取包装盒时出现混淆,这种现象也造成成品质量的不稳定;货物标识不明确,员工花费更多时间寻找所需的生产原材料,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上述情况又增加了员工的搬运工作量,造成生产车间的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引起了时间、工作场地和资金的浪费。
2.2.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执行不到位。公司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总是使用同一台机械设备,但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车间机械操作人员往往“只用不修”,维修人员仅仅维持机械设备能够运转,日常的清洗润滑等保养工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互相推诿。这种情况,降低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的增加。
2.2.3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没有全面形成。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至上的思想理念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意识,抓产量赶工期轻质量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品牌、精品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创品牌、做精品”的企业文化氛围;三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公司内部上工序的材料存在瑕疵,导致下工序生产原料质量不完全合格,从而使最终产品质量不合格。
3安徽正远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产品质量管理。
3.1完善仓库管理制度
仓库是集中反映工厂原料、配件、半成品、成品等物品的综合场所,不断完善仓库管理制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配置物料标识卡,每料一卡,最好制作月份区别标志,给来料标识,有利先进先出。
3.2形成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
要在公司内部形成“客户至上”和“零缺陷”的质量文化氛围,切实把质量作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此外,在搞好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基础上,还要进一步从产品原材料供应链端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同时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出高标准的产品,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标准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信义,计志孝,张建民.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吴畏著.管理学[M].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五
摘 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随着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如何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达到顾客完全满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有力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研究质量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细致的分析产品生产各阶段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质量管理;产品;全过程管理
一、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效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并赢得发展,就必须确保其产品的质量。而制造企业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先天性质量,而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检验过程则是实现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一个基于全过程的管理方案,加强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对集成电路芯片的质量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供探讨。
二、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在产品形成并被用户接受的过程中,其质量的影响大致可分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和检测验收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据相关资料表明,60~70%的产品质量问题都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因为一旦产品图纸和技术规范形成,产品的先天性质量就己基本形成,其后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检验等环节都是为了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即使制造的产品符合设计质量的要求,在后续各环节中,几乎没有进一步提高产品先天性质量的可能。因此,制造企业应该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始,狠抓质量管理。
集成电路芯片等产品技术含量高,属于高科技产品,要搞好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需要配备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能力强的设计开发人员。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有必要在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时同步编写设计文档,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并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例如对制造过程进行模拟、对产品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相关评审工作,能够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尽量将设计的先天性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此外,通过规范设计文档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后续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设计过程中,当遇到必须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时,则需在该产品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由产品的设计开发部门、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等共同组成设计修改评审会,进而对产品的修改需求和改进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并力求将产品质量的定位思路迅速地传达给设计开发人员。这里需要特别提及一点,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应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作业方式,以缩短设计修改周期。
三、采购阶段质量管理
产品原料采购阶段质量管理的要点在于对原料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其评估项目包括原料质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限等方面。其中,对供应商原料质量的审查是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这往往需要经过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对产品原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合格供应商优化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可根据价格、质量、服务、交期等因素对原料供应商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业绩达到优秀标准的供应商,可对其原料实施抽检,适当放宽检测程序,并允许其直接参与招投标的竞争;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没有问题但其它方面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对其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当建议不被采纳时可考虑解除合作关系;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立即中断合作关系。
2.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该以试验检测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实时监控。
四、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管理
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a.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针对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一线人员进行制造生产,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协商解决。b. 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训,例如在管理制度上通过制定企业的质量教育考核评估制度,把质量教育考核同个人绩效挂钩,进而将员工的质量意识真正确立起来。c. 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检验控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线人员的自检控制活动。自检不但能够判断工序控制是否有效、工序质量是否合格,还可以提前发现不合格品,并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避免出现成批量的不合格品,以降低损失。
五、检验阶段质量管理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各级监督管理体系与严密科学的检验测量制度基础上的,它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了证据,但遗憾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失,从而造成了许多产品质量事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检验过程,设置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管机构,并且享有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各级质量监管人员应为高质量的产品保驾护航。
制造企业再完美的工艺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良品率,产品质量需要检验的保证。提高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部门,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先进智能化的检验装备;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按照产品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做到道道工序控制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检验控制:1)质量检验部门对供货商的质量证明文件、技术协议和产品图样进行核对,有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原料质量进行检测,质检不合格的原料不准进厂;2)每一道工序中和工序后都应加强自检,自检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进入下一道制造工序;3)产品全部工序结束后,需对成品作最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出厂。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事后检验必将被在线检测和过程检测所替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将延展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六、结语
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的生命,让质量管理的理念渗入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去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盛军.浅谈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思路[J].科技资讯,2011, (35) :157
[2] 蒋丽.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 :6-7
[3] 白宏光.电子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探讨[J].光电技术应用,2005, 20(3) :75-78
[4] 林文溪.基于新产品开发流程的产品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产品质量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加快,如今我们看到,在整个国际贸易活动中,交流与碰撞愈加频繁。做好茶叶产品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生活等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分析,结合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法律体系构建的价值认知,从而具体探究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法律机制构建思路。
关键词
: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法律问题;思考机制;策略构建
茶叶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更是满足社会大众日常使用的重要生活元素。而茶叶产品自身的品质把控和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基于整个茶叶产业应用诉求出发的具体活动。所以,在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发展需求,全速增加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具体的茶叶产品质量控制工作就至关重要。
1当前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背景分析
在具体的茶叶产品对外贸易活动中,我们看到,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份额的茶叶,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日益消退。而造成我国整个茶叶产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缺乏必要的产品品质把控。因此,在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创新发展背景下,融入法律元素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时代内容。当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做好茶叶产品的具体贸易交流活动时,其出现了全新变化,除了优化具体的经营机制外,其要注重完善其他相关元素内容,尤其是要丰富诠释和融入法律元素。当然,我们不能只有单一的认知意识,其同时也需要构建科学、高效、完善的法律机制,通过将整个茶叶产品的品质把控,纳入到整个法律机制中,其所实现的效果和价值,将是与整个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相关的重要诠释与表达。在整个茶叶产业具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完善的法律要素,其不仅关系到整个茶叶产业的健康运行,更重要的是,通过以法律形式,来对整个茶叶产品,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其绝对不只是规范产业运行的单一诉求。不仅如此,在当前茶叶产品的国际贸易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国积极融入到整个国际茶叶产品交易过程中,但是我国整个茶叶产业在具体参与整个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其中存在诸多差距,除了经营理念上的缺失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整个茶叶产业的实际经营时,我们普遍缺乏必要的质量管理。所以,在人们日益注重健康与养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所具体关注的更多是茶叶产品的品质。
2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分析
如果我们对当前整个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成熟界定和有效分析,我们看到在当前该管理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存在较多的法律问题,只有客观、精准的认知这些法律问题的具体存在,并且制定针对性的法律问题解决思路,才能实现其最佳效果。客观的看,其中问题,集中表现为:首先,当前我国社会,尤其是整个茶叶产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缺乏合理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机制。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与我国的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的认知欠缺有着重要关联。在其看来,茶叶产业是一项有着悠久经营历史的产业,因此,在其具体经营过程中,其始终未能注重将法律元素融入其中。其次,在整个茶叶产业运行的各个细节之中,都未能渗透融入应用的法律机制,和权责约束。不仅如此,在目前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机制构建与传承时,整个社会尚且未能形成客观而成熟的社会认知。当然,在茶叶产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我们未能将把法律机制和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与转型突围结合起来,从而大大限制了当前茶叶产品质量的全面、有效控制。客观地说,无论是国际市场的具体发展影响,还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法律规范的价值作用,其都在当前时代发展的整体背景下实现了全面发展。因此,要做好茶叶产品质量控制,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机制的必要监管作用。当然,建立具体的法律约束机制,实际上也与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方向之间密切相关。
3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法律体系构建的价值认知
如果缺乏对整个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那么,这不仅影响了整个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茶叶产品的国际贸易活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如何长期、系统化的做好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成为当前我们在发展和创新整个茶叶产业过程中的关键诉求。客观来看,在开展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活动时,影响其开展效果的因素中,除了技术上的不足、规范上的缺失、道德上的约束力不够等等外,法律机制的缺失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要素。实际上,在当前法制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只有将法律元素的应用,完全融入,到整个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项细节之中,才能促进整个茶叶产品的经营发展。实际上,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需要考虑的元素内容极为多样,除了内涵上的缺失外,还要考虑时代因素的具体融入。对于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是多样的,尤其是在电商模式中,茶叶产品的营销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茶叶产品的配送环节,而在整个茶叶产品的具体配送过程中,一旦缺乏完善而良好的质量监督机制和清晰的权责约束机制,那么,其将影响整个茶叶产品的质量管理。客观地看,在充分适应当前我国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时代背景和具体的价值诉求,那么它不仅需要展示其重要的现代思维和经营观念,还需要具体有效地做好整个茶叶产品质量的必要控制工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我们自身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价值认知缺乏必要的认识,特别是未能融入和考虑了当前社会大众的具体诉求,从而影响了整个茶叶产品的有效应用和健康生产。事实上,在当前茶叶产品的具体经营机制中,其最大的缺乏在于未能形成合理的法律思维。这不仅仅是因为目前多数茶叶企业经营者缺乏合理的法律意识。同时更关键的是整个社会中未能形成相应的茶叶产品法律氛围。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有效开展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并且适应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具体诉求就必须充分注重整个法律机制的具体研究。
4茶叶产品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法律机制构建思路
借助法律元素的合理有效应用,其所能实现的效果,将不仅仅是具体经营元素上的完善,同时,更需要注重完善融入时代诉求,并且对整个茶叶产品的具体生产过程中,其法律要素的有效应用提供重要帮助。当然,在构建具体的法律机制时,必须围绕茶叶产业经营的各个细节,尤其是权责双方进行必要的约束和界定,通过丰富具体的责任约束,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品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相应的品质把控。以法律规则和完善的条文为具体的约束机制,其将让整个茶叶产品生产过程中,始终以严格的法律机制作为约束,并且,在该过程中,法律思维始终存在。尤其是,对于整个茶叶产业的经营者和参与者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将具体的法律思维和法律体系应用其中,那么,其不仅能够推动茶叶产品的品质把控,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法制建设日益规范化的时代特点下,我们需要融入必要的法律机制建设。做好茶叶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法律机制建设,尤其是充分做好法律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制,其事实上,也为当前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提出了极为重要的需求。而这也是当前我国整个茶叶产业不断创新、完善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如何在合理巧妙的利用整个法律因素的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构建茶叶产品的法律规范和机制,其不仅需要融入法律要素的有效整合,同时也要尝试性围绕茶叶产品的品质,进行标准化制度建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对法律机制应用和茶叶产品的品质监管,形成正确认识,从而形成有效的法律应用。
5结语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在目前茶叶产业的经营活动中,其关注焦点也发生了具体的变化,特别是关注茶叶产品质量的具体控制,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并且助力整个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慧俐.一个关于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基于微观产品质量的解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31-134.
[2]钟小明.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 微观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230-232.
[3]徐文福.贸易自由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的视角[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