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优质3篇)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篇一
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水灾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灾害类型,而公路水毁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公路水毁不仅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更会对交通运输系统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防治公路水毁,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加强公路水毁的监测和预警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量、水位、河流流量等数据,确保对潜在的水毁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工作。在公路建设和维护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因素,避免建设在易受水灾影响的地区。对于已有的易受水毁影响的公路,应加强加固和改造工作,提高其抗灾能力。在公路设计中,可以采用一些防洪措施,如设置护堤、挡水墙等,以减少水毁的发生。
第三,要建立健全公路水毁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公路水毁,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和疏导工作。在应急响应中,要充分利用抢险救灾队伍和装备,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公路水毁带来的挑战。
最后,要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路水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力。
综上所述,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加强公众意识等方面。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防止公路水毁的发生,保障公路交通的顺畅运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篇二
公路水毁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交通运输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治公路水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公路防洪设施的建设。在公路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因素,避免建设在易受水灾影响的地区。对于已有的易受水毁影响的公路,应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洪能力。可以采用一些防洪措施,如设置护堤、挡水墙等,以及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降低水毁的风险。
其次,加强公路水毁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完善的水文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量、水位、河流流量等数据,实现对公路水毁风险的及时预警。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灾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建立健全公路水毁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公路水毁,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和疏导工作。在应急响应中,要充分利用抢险救灾队伍和装备,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公路水毁带来的挑战。
最后,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路水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灾害的应急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力。
综上所述,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建设、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公众意识等方面综合施策。只有通过全面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公路水毁的发生,保障公路交通的顺畅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篇三
试论公路水毁的防治措施
论文关键词:公路;水毁;防治;技术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公路水毁的类型与成因分析,提出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综合防治的措施。
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我市每年都有公路水毁现象发生,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例如2002年“6.9”、2003年“8.28”、2005年“10.2”、2007年“7.28”大型水毁,由于水毁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因此,作为公路养护建设工作者,必须加强对公路水毁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下面,结合我市水毁修复项目中的工程施工经验,谈谈公路水毁的几种类型、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公路水毁的类型和原因
公路水毁类型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即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桥涵破坏、路基沉陷、路基坍塌。当然还存在沿线塌方、边沟淤塞、涵洞淤塞、冲毁路面、冲毁绿化苗木等,这里仅对主要的四种水毁类型进行分析。
(一)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
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主要是指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在不断受到水流冲击下,基础冲刷,墙身产生滑移、倾倒破坏或者挡墙全部冲毁现象。形成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原因有: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处地基软弱或基础埋深过浅。挡土墙自身排水不畅。防护工程位置选择不合理,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二)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下,洪水冲刷掏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坏或冲毁涵洞。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桥位选择不当,河床条件差。涵洞进口处理不当。
(三)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路面破损,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形成路基沉陷的原因有: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足。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路基排水措施不当,使路面、边沟形成积水。受洪水顶冲路段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
(四)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遇水软化,在较陡边坡无支撑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形成路基坍塌的原因有:
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或护坡等防护措施。
二、公路水毁防治
针对以上四种比较普遍的水毁类型,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的防治措施。
(一)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的'防治
防护与加固工程所在地段为软弱地基时,采用换土或用砂砾、碎石、灰土进行填筑,确保防护工程基础部位承载力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防护与加固工程基础埋深,对于无冲刷地基,应在天然地基以下至少1.0米,对于有冲刷地基,应在冲刷线下至少1.0米。
挡土墙应设置排水设施,以及时疏干墙后填料中的水分,防止墙后积水致使墙身受额外的静水压力,消除墙背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针对上挡墙尤其显得重要。
防护工程浆砌块(片)石墙身,泄水孔尺寸可为5×10,10×10,15×20厘米或直径为5—10厘米的圆孔,视泄水量大小而定。泄水孔的间距,一般为2—3米。上下排泄水孔宜错开布置,下排泄水孔的出口应高出地面,若为路堑墙,出水口应高出边沟水位0.3米,若为浸水挡土墙,则应设于常水位以上0.3米。
沿河路堤设置挡墙时,应结合河流情况布置,注意设墙后仍要保持水流顺畅,不致挤压河道,引起局部冲刷。
(二)桥涵坡坏的防治
对于山区沿溪线公路,一般应对每隔300米设置一道涵洞,通常设置在竖曲线的底部或变坡点处,穿越村庄路段,为排除村庄地面汇水也应设涵。涵洞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管涵或墙高不小于1米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或石拱涵。因为对于山区公路,涵洞不仅排水而且输沙,如果孔径太小,泥沙及杂物堵塞涵洞后,人工难以进入清淤,使涵洞排水功能减弱,一旦山洪暴发,涵洞极易被冲毁。
涵洞进水口处应浆砌一段片石铺底,当涵前河沟纵坡较大时,应建急流槽或跌水等构造物以减缓流速。
所建桥梁,除保证桥梁安全外,还应根据水流情况修建导流坝等调治构造物,以保证桥梁在设计洪水位时不被冲毁。
对于桥基已被淘空的桥梁,应立即用混凝土填筑桥基掏空部分,然后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加固桥基,在桥梁上游修建合适的导流坝、丁坝等调治构造物,使水流均匀流畅地通过桥孔。
(三)路基沉陷的防治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公路时,应特别注意对路基进行加固,可采用换土法、掺石灰法、石灰桩法等多种加固方法,使路基达到足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路基施工时,须采用良好的砂砾等填筑路基,当确需用透水性不同的土填筑路基时,应将透水性强的土填筑路基下层,透水性不强的土填筑路基上层。
沿河路堤、河滩路和桥头引道等长期浸水路基,要设置堤岸、护坡等防护措施。
路基边沟纵坡应不小于0.5%,单向排水长度不宜超过500米,应分段设排水沟、涵洞将水引出路基,以免积聚在边沟内,影响路基稳定。
(四)路基坍塌的防治
路基坍塌多见于山区公路,因此在公路选线时应避免走水文不良地段,尽量采用台口式路基以减少路基外侧填方。
路堑须设置边沟,对于较长的路堑必须设置合适的纵坡,当纵坡较大,且有冲刷可能时,应加固加深或改用跌水与急流槽等设施。路堑挖方上侧距挖方坡口5米外应设置一道或多道截水沟,以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到排水沟或涵洞排出路基外。
三、及时做好每年汛期来临前的水毁工程
“小不补,大尺五”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每年春融季节由于融雪水致使河流水涨,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导致部分防护工程出现基础冲刷、淘空或者外露、路基缺口等现象,针对此类问题,应早处理,早维修。
(一)防护工程基础冲刷外露严重
要求采取增设铅丝笼防护工程,铅丝龙基础埋深保证在常水位以下2.0米左右,并且及时安排予以修复,确保挡墙安全度汛。
(二)防护工程基础掏空
要求改河或者适当围堰后对防护工程掏空部分采用7.5号浆砌片石回填,然后采取C10砂浆进行勾缝抹面,彻底修复掏空部位,恢复防护工程原有功能。
(三)防护工程基础外露
针对防护工程基础外露,可因地制宜增做部分护坦,要求护坦顶面标高以高于河床顶面0.5米为宜,基础应保持在正常冲刷线以下2.0米左右,具体长度以现场确定为准。
(四)路基小缺口
要求因地制宜及早安排增做矮挡墙或者提前安排倾倒沿线废方等办法,确保路基缺口得以修复,确保路基稳定,注意,倾倒沿线废方只适宜于没有河水冲刷影响的路基缺口,以实现提前预防目的。
总之,造成公路水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能重视预防水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方针,公路水毁灾害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水毁损失也将会大大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