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精彩3篇)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就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回顾二十年来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最初的试点逐渐发展为全面覆盖的态势。二十年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和存储为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图书馆逐渐从单一的资源库发展为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包括数字化资源管理、知识服务、学术交流等多个功能模块。
其次,探究当前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建设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拥有丰富的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此外,高校数字图书馆还积极开展数字化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最后,展望未来,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仍面临着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此外,数字图书馆还需要积极探索与传统图书馆的融合,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和进步。未来,数字图书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过去二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本文将从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用户需求变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探讨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二十年前,数字图书馆主要关注数字资源的采集和数字化处理,数量是主要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图书馆逐渐注重资源的质量和特色,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此外,数字图书馆还积极开展数字化资源的开放共享,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
其次,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数字图书馆通过建立个性化的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检索和知识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促进学术合作和知识共享。
最后,在用户需求变化方面,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着用户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挑战。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同时,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关注用户对于数字资源的使用习惯和体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面临着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模式创新和用户需求变化等挑战。未来,数字图书馆将继续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还需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篇三
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二十年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已有20年历史,本文综合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两种方法,对
中国高等院校发表关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探析高校学者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重点的变化,归纳描述了高校10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模型。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已有多年历史,高校作为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核心力量,为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两种方法,对高校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研究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探析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客观地反映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方向,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目前对学科发展趋势的实证性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两种。文献计量法通过计量文献对应的学科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信息处理单元是篇章,不分解文献内容,只是关注文献篇章之间的关联,使文献计量法有一定的局限性。[1]内容分析法用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文献的内容,把文献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换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其实这里的量化也是基于定性分析之上的,它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和分解,进而对媒介信息内容有质的把握,并在质的把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此可以说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
总之,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数学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研究方法,体系发展成熟,但是分析粒度较粗;而内容分析法是基于推理的研究方法,需要更多的人为介入,研究结果容易呈现较强的主观性。
因此,根据项目需求,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本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案
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源,检索高校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文献。该数据库收录正式出版的7463种学术期刊,时间从1915年至今。
检索主题分为两部分:数字图书馆和高校。
多年来图书情报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称谓没有严格的界定,为了全面检索到所有高等院校发表数字图书馆方面的文献,笔者选取了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表达法,包括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网络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检索字段选择能反
映文献主题内容的题名和关键词字段,词间逻辑
关系为“或”(OR)。
对于“高校”主题概念,主要体现在作者单位、文献
来源、题名和关键词五4个字段。题名和关键词
字段的检索词是:高校、高等学校、大学、学院;作者单位的检索词是:大学和学院;文献来源的检索词是:大学、高校、学院;每个字段检索词间逻辑关系为“或”,字段间逻辑关系也为“或”。
检索时间范围为1980-2008年。匹配模式为“精确匹配”。具体检索时间为2009年2月11日,检索结果为8194篇(通知、会议纪要等不计入其中)。
采用VB编制程序和Excel相结合,收集、清理、统计、聚类数据。主要包括分析时间、作者单位、引证文献、主题等。
3 数据分析
3.1 时间分布分析通过对高校数字图书馆论文时间分布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1986-2008年共计23年间,高校发表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8194篇,其发表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高校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始于1987年,从1992年开始连续有研究论文出现。从2000年进入研究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在2001-2003年间,研究论文数量(占总量的32.39%)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达到最高峰,之后论文数量开始小幅下降。
科学学、科学史专家D.Price指出:从长期来说科学文献增长的一般过程可粗略分为四个阶跃型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际上可看作由多个逻辑曲线先后相继组合而成。某学科在具体时段内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文献数量剧增,呈“情报爆炸”态势,文献数量呈指数型增长,随着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该学科文献量日趋稳定,这时就出现了逻辑的增长态势,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又会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一轮的Logistic增长模式。[2]所以可以看出,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数量完全符合Logistic增长模式,第一个高峰已过,以后的论文数量将趋于平缓,进入饱和期,待下一轮新的知识增长点出现,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