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敦煌隋唐时期壁画【最新3篇】
浅探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篇一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而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尤为著名。这些壁画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从艺术风格、题材内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首先,敦煌隋唐时期壁画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这些壁画注重细节的描绘和线条的流畅,色彩鲜艳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情丰富多样,给人一种亲切感。壁画的构图也非常讲究,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透视手法,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立体感。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敦煌壁画在艺术史上独树一帜。
其次,敦煌隋唐时期壁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佛教题材的壁画。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而敦煌作为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壁画中的佛教题材自然不可或缺。这些佛教题材的壁画以佛陀的形象为主,描绘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除了佛教题材,壁画中还有一些历史题材和文学题材的作品,如描绘汉武帝巡幸敦煌的《汉武帝巡狩图》和描绘《红楼梦》故事的壁画等。这些题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使得敦煌壁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后,敦煌隋唐时期壁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些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这些壁画也记录了敦煌作为一个重要的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交流。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保护工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敦煌隋唐时期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受到世人的赞誉。这些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壁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浅探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篇二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而隋唐时期的敦煌壁画尤为著名。这些壁画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从艺术技法、文化内涵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首先,敦煌隋唐时期壁画的艺术技法独具特色。这些壁画采用了多种绘画技法,如彩绘、蚀刻等,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敦煌壁画中的“天空之蓝”。在壁画中,艺术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蓝色颜料,通过多层次的上色和透明感的处理,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蓝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除此之外,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环境的描绘也非常精细,展现了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追求。
其次,敦煌隋唐时期壁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壁画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例如,佛教题材的壁画描绘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壁画中还有一些历史题材和文学题材的作品,如描绘历史事件和文学名著中的故事等。这些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使得敦煌壁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元。
最后,为了保护和传承敦煌隋唐时期壁画,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首先是对壁画进行了数字化的记录和保存,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展示。其次是对壁画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以防止其进一步损坏和褪色。同时,也加强了对敦煌壁画的监管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了保护意识和宣传工作。这些保护措施的采取,为敦煌隋唐时期壁画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敦煌隋唐时期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技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效的保护措施而备受赞誉。这些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壁画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浅探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篇三
浅探敦煌隋唐时期壁画
摘要: 隋代的壁画改变了北魏所形成的秀骨清像,脱离了南北朝时期的质朴粗犷气息,在豪放和清新之中创造了民族化的形象并开始走向世俗化,成为向唐代富丽绚烂的艺术过渡的桥梁。唐代的壁画艺术更是随时代精神,在繁华与清明的世界里,洋溢着幸福乐观的情怀。隋唐时期的壁画宛如一曲虚幻佛国的赞歌,唤起对人生的崭新态度。关键词:敦煌壁画 隋唐时期
在莫高窟150窟中有块《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碑,碑文上记叙着: “尔其檐飞鹰翅,砌盘龙鳞,云雾生于户牖,雷霆走于阶陛。左豁坪陆,目极远山。前流长河,波映重阁。”
可以想象: 在一道灰色的悬崖绝壁上,蜿蜒曲折的木栈阁道,披上金碧辉煌、眩目美丽的彩绘,在绿树的浓荫中时隐时现。石窟的脚下流过“大泉”,水波中闪耀不定地映出石窟的倒影,空中回荡着钟鼓铃铎的声音,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打扮得很美丽,他们的手里拿着香炉、花束或乐器,嘴里念诵佛号,穿行曲廊,巡回礼拜,从一个洞窟到另一个洞窟。洞窟里香烟缭绕,有的佛座前面,点着整夜不熄的油灯,透过绣绘精绝的帷幔,映照着佛像慈悲而智慧的面容,也映照着天王神将庄严勇猛的法相。四壁大幅的《经变图》和窟顶藻井彩绘五彩缤纷,在黑暗的洞窟中显示了无限的宗教神秘性。① 我们仿佛感受到那渐入佛国人间的佳境,感受到壁画中的隋唐时代。
隋代是只有38年的短暂王朝(公元581-618年),但却在莫高窟开凿了大量石窟,至今仍遗留着95个窟。隋代壁画从内容上看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显露出豪放和清新的视觉冲击力,这种磅礴的气势即使在鼎盛时期的唐代壁画中也没有过。它来自于二百七十多年分裂后的统一,来自于百姓精神极度痛苦后的爆发。
在305窟中的《东王公和西王母》 ②壁画中,画面表现出像阵风疾驰的场景。云车在空中急速飞逝而过,随车前的飞天与神怪也在急速中飞行,空中飞舞的花朵,还有飞天的飘带和飞扬的青色旗帜,都朝着同一方向起舞。画面的青灰色和蓝灰色与黄色及土黄色的对比,给人以强烈之中又带轻快的感觉。这种气势磅礴而轻快的形式以及色彩简洁却表现出强烈的效果,明显地不同于北魏和西魏时期的简洁与夸张。隋代的壁画正在脱离南北朝时期的质朴粗犷气息,朝着更加灿烂绚丽的方向过渡和发展。在这一过渡时期,壁画中经变题材也逐渐多起来了,经变是佛经的变相,也就是佛经的图像。北魏时经变题材的壁画很少,大多是本生故事,只有比较简单的几种经变形式。在295隋窟的《涅变》已不同于428魏窟的《涅变》。在魏窟的涅变画中,释迦入灭,侧身而卧,后面行列整齐的群弟子悲恸不已,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只有捏拳表示悲痛的样子。画面中的菩提树列植作球状,与人物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在隋窟的涅变中则完全打破这种呆板的格局,人物表情动作都丰富起来。悲痛的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和不忍见世尊入灭而放火自焚的须跋陀罗以及众弟子,摇头捶胸,人物有着剧烈的动作和表情,树木的穿插变化和点缀画面的飞天也有丰富的动感。与魏窟的涅变画相比,更显豪放大胆。我们从中感受到,在这大乱尚未结束而大治又未开始之际,从毁灭与绝望中挣脱出来的人们,奔放的豪情无法遏制,表现出的豪放和大胆不拘一格。同时,在壁画中也表现出细致与清新的美好情怀。如420窟中的《群鸟听法》③, 描写的是法华经变二十八品其中的一品: 释迦在枝叶茂盛柳荫下盘膝而坐,几位菩萨和信徒随后站立,群鸟围座于四周聆听佛经。远处的水鸟成双成对在塘中停止了游动,枝头上的蝉儿也停止了鸣唱,荷塘的花蕾从水里露出头来,似乎一切都在倾心聆听之中。画面如同暴风雨过后的晴天,那样清新,画中的形象宛如荷塘水中的荷花,如此挺秀。尽管隋魏二代经变画的表现形式在手法上有着很多的不同,但都处在一个萌芽阶段。经变画与净土信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流行,在那个世乱民苦的年代里,找不到构成极乐世界幻想的现实依据,到了唐代则可以依照现实世界来描写西方极乐世界,因此,经变画的主体在唐代才得到空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