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成像中伪影成因及解决策略【推荐3篇】
MR成像中伪影成因及解决策略 篇一
MR(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然而,在进行MR成像过程中,伪影的出现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降低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了解伪影的成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提高MR成像的质量非常重要。
伪影是指在MR图像中出现的不真实的结构或者信号,这些伪影的成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物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首先,物理因素是导致伪影的重要原因之一。磁共振成像中使用的磁场和梯度磁场会与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这就会导致磁场不均匀性和梯度非线性,从而产生伪影。此外,磁共振成像中还会出现化学位移伪影,即由于不同组织或物质的化学位移差异导致的伪影。
其次,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伪影的重要原因之一。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参数设置不当、扫描过程中的运动伪影和伪回波等技术因素都会引起伪影的产生。此外,磁共振成像的重建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也可能引入伪影。
要解决MR成像中的伪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参数优化:合理调整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梯度磁场等,以减少物理因素对伪影的影响。
2. 运动校正技术:采用运动校正技术对扫描过程中的运动伪影进行校正,如通过引导患者保持静止、使用呼吸控制技术等方式减少运动伪影。
3. 优化扫描序列: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SPGR)、反转恢复序列(IR)等,以减少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
4. 重建算法改进:改进磁共振成像的重建算法,减少图像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伪影。
5.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总之,MR成像中伪影的成因复杂多样,但通过合理调整参数、采用运动校正技术、优化扫描序列、改进重建算法以及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等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MR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MR成像中伪影成因及解决策略 篇二
MR(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然而,在MR成像过程中,伪影的出现会对图像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深入了解伪影的成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提高MR成像的质量非常重要。
伪影是MR成像中常见的问题,其成因可以归纳为物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两个方面。
物理因素是导致伪影的主要原因之一。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梯度场与人体组织进行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引起磁场不均匀性和梯度非线性,从而导致伪影的产生。此外,化学位移差异也是引起伪影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组织或物质的化学位移差异会导致信号的偏移,进而产生伪影。
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伪影的重要原因之一。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参数设置不当、扫描过程中的运动伪影和伪回波等技术因素都会引发伪影的产生。此外,磁共振成像的重建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也可能引入伪影。
为了解决MR成像中的伪影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参数优化:合理调整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参数,包括磁场强度、梯度场等,以减少物理因素对伪影的影响。
2. 运动校正技术:采用运动校正技术对扫描过程中的运动伪影进行校正,如通过引导患者保持静止、使用呼吸控制技术等方式减少运动伪影。
3. 优化扫描序列: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如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SPGR)、反转恢复序列(IR)等,以减少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
4. 重建算法改进:改进磁共振成像的重建算法,减少图像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伪影。
5.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MR成像中伪影的成因复杂多样,但通过合理调整参数、采用运动校正技术、优化扫描序列、改进重建算法以及建立质量控制措施等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MR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MR成像中伪影成因及解决策略 篇三
MR成像中伪影成因及解决策略
摘要: 目的:为了改善图像的质量,减少和消除伪影。方法:总结12年中50000例MR扫描病例,把有伪影的病人资料归纳分类,进行伪影分析。结果:MR伪影可分为图像处理伪影、病人相关伪影、射频相关伪影、外磁场伪影、磁化率伪影、梯度相关伪影、数据错误及流动相关伪影等8种。结论:总结出的8种伪影及消除办法对提高诊断质量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MR成像;伪影;影像学
在MR成像中,有很多不同的伪影来源,我们通过12年内50000例病人的扫描,把有伪影的病人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图影处理伪影、病人相关伪影、射频相关伪影、主磁场伪影、磁化率伪影、梯度相关伪影、数据错误及流动相关伪影[1-3] 8大类别,现分述如下。
1 图像处理伪影
1.1 混叠伪影 由尼奎斯特定律得知,在每个射频回波周期的采样次数不能少于2次,采样间隔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造成方波的重叠或混叠,从而产生混叠伪影[2、4] 。在自旋回波成像中,如FOV仅能包括腹部的一部分,而近两肩部无法包括,则会出现此区域的图像混叠到FOV内身体部去,从而产生伪影。原因在于GX,在视野的左边,产生f max ,在右肩部产生-f max 。此是尼奎斯特频率,任何该梯度产生的超出此范围的频率,都不能被正确采集。在视野边缘,梯度没有停止,FOV以外仍有磁场,从而产生大于f max 的频率,计算机无法识别这些频率,被误认为在带宽内的频率。较高的频率会被识别为所选择带宽内较低的频率[4、5] 。消除:①表面线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设法使我们不能获得视野以外的任何信号;②增大视野:如果将视野加倍使其包括整个身体范围,就可消除混叠,使用较小的梯度磁场。最大和最小频率之间范围覆盖很大的区域。为保持空间分辨力,矩阵加倍,使用更小的梯度GX;③过采样:包括频率和相位过采样。频率过采样中,消除在频率编码方向上的采样不足所造成的混叠,也可在相位编码方向上,通过增加相位编码梯度的数量而实现。相位过采样中,我们可加倍FOV以避免混叠;④饱和脉冲:饱和视野以外的组织,线圈在接受信号时,几乎接受不到视野以外组织的信号;⑤3D成像:在三维成像的层面选择方向上出现此伪影,需放弃开始和最后的几个层面[5] 。
1.2 化学位移伪影 不同分子中的氢质子以不同的频率进动而产生化学位移伪影。水中质子的进动要快于脂肪中质子的进动,差异仅有3.5ppm,在1.5T磁场中,二者频率差异为220Hz,在0.5T的磁场中频率差异为73Hz,可看出,如用较低的磁场,化学位移会较轻。强磁场、窄带宽及较小的像素会加重化学位移伪影。处理方法:(1)使用脂肪抑制去除脂肪信号,如没有来自于脂肪的信号,将不会有化学位移;(2)视野不变而降低N X 而使像素大小增加,可减少化学位移伪影,但降低了空间分辨力;(3)增大带宽可以减少化学位移伪影,但也降低了信噪比;(4)降低磁场强度可减少化学位移伪影,对目前磁场越来越强,不太实际;(5)改变相位编码与频率编码方向,仅是改变化学位移的方向,可区别是伪影还是组织结构;(6)使用长的TE,使脂肪信号产生更多的失相位,来降低脂肪的信号,减少化学位移伪影[4] 。
1.3 第二种类型的化学位移伪影 出现于梯度回波技术中,氢质子在水中的进动比较快,小段时间后,会 在脂肪前面360°的相位。这样会在不同的TE时间点脂肪和水的自旋处于相同的`相位,或处于反相位。在1.5T磁场中,每1.220=0.0045s=4.5ms,它们会同相1次,在4.5.2=2.25ms会反相1次,即TE是2.25ms的奇数倍,二者处于反相位,偶数倍则处于同相位,此现象被称为第二种类型的化学位移效应。解决对策:(1)选择恰当的TE,使脂肪和水内的质子的自旋位于同相位;(2)交换相位和频率编码方向,使伪影变换方向来区别伪影和组织;(3)增大带宽,会降低信噪比;(4)使用脂肪抑制方法,抑制脂肪信号,减弱图像伪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