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实用3篇)

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的城市边缘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本文将探讨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的机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首先,经济因素是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城市内部就业机会的有限性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许多农民工只能在城市边缘地带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他们常常面临着低工资、长工时和不稳定的就业环境,这使得他们沦为城市边缘群体的一部分。

其次,户籍制度的限制也是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制约了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和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往往无法在城市合法居住和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城市边缘群体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此外,社会结构的差异也是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富裕阶层享受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成果,而边缘群体则被边缘化和边沿化。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缺乏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无法享受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福利。这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加剧了城市边缘群体的形成和存在。

最后,政策层面的问题也是城市边缘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缺乏全面的规划和政策支持,还存在着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城市建设的不平衡发展。这导致了城市边缘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边缘群体的生存环境恶化。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城市边缘地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改善城市边缘群体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户籍制度、社会结构和政策层面的问题。要解决城市边缘群体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从改革户籍制度、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为城市边缘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 篇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城市边缘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探析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的机制,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首先,社会结构的差异是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中,存在着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富裕阶层享受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成果,而城市边缘群体则被边缘化和边沿化。他们常常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缺乏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无法享受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福利。这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加剧了城市边缘群体的形成和存在。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城市内部就业机会的有限性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许多农民工只能在城市边缘地带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他们常常面临着低工资、长工时和不稳定的就业环境,这使得他们沦为城市边缘群体的一部分。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城市边缘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边缘地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城市边缘群体的子女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流动性。缺乏教育机会的限制使得城市边缘群体更加容易陷入贫困和边缘化的境地。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要解决城市边缘群体问题,需要从改善社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为城市边缘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够有效解决城市边缘群体问题,促进我国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 篇三

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

  【摘 要】城市化过程都会出现人口向经济发达城市的流动,在这个过程初期不可避免地出现城市边缘群体,由于我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及制度安排,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出现有许多特有的产生机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形成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揭示我国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独特性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制度障碍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各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独立发展,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他们享有独特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制度优势等,其发展速度和深度远远领先于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但由于国家对人口流动的严格限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很少,少量的人口流动,往往带有政策性,如知青下乡、知青返城、边疆移民等,这种政策性人口迁移,由于政策上的协调或是由于这种移民往往是“由上而下”的人口迁移,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边缘群体。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国家陆续出台允许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加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业已拉开,在政策和经济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城市边缘群体。本文在梳理有关边缘群体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该群体在制度身份、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及心理表现上与城市本地居民的差异,分析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形成机制。

  二、城市边缘群体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城市边缘群体”?目前在学术界争论纷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学科来定义它。李尚敏认为:城市边缘群体主要指那些虽然移居、生活在城市中却基本游离于城市现代文明之外的人群,他们通常聚居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多数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人们称之为外来民工)组成,其典型代表是民工潮中“沉淀”下来的、久居城市、逢年过节才回老家看看的农民工。魏丽艳认为:“所谓边缘群体是指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背景下,从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却未能完成非农化和城市化转变的,即未被非农部门和城市部门完全接纳而处于两种社会角色边缘的人的综合体。程为敏认为:中国的城市边缘群体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但并不是所有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人都会处于边缘状态。只有那些从农村流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农民才会成为难以被当地文化同化和吸纳的边缘人。

  从上述一些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边缘群体的主体是进城务工而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本文将城市边缘群体界定为: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欠发达地区分离出来进入相对发达地区谋生,却未能在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完全融入到当地居民之中,处在尚未被当地同化和吸纳状态下的人群的集合体。这样,农民工就成了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从中西部欠发达城市分离出来到东部等发达城市中务工的、而未被发达城市同化和吸纳的工作人员也是城市边缘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影响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的因素

  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一系列的国家政策所左右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差距、文化差距及不同心理表现,

都促进并维持了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存在。

  (一)制度因素

  城市边缘群体形成的背后,是我国一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起作用。王春光和郑晶晶将这些制度概括为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组织制度、人口迁移制度、教育制度、财政制度、住房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等,这些具体制度从总体上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有区别地分离开来,使其成为一个社会边缘群体。这些制度因素中,户籍制度是核心和关键,我国的户籍不仅是公民的一种合法身份标识,也是享受一系列公民权利的依据。产生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制度因素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任何时代的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都未曾遇到过的,也是我国农民融入城市、摆脱边缘状态的过程中最难逾越的障碍。

  (二)经济因素

  形成我国城市边缘群体的经济因素分为经济发展因素和经济格局因素两个方面。魏丽艳认为,城市边缘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的大量出现是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李尚敏、朱同丹认为,形成边缘群体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着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从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时间里,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几乎在相互独立的环境中各自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重点发展城市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在这30年中从解放初期的一片烂摊子发展到有较强工业基础的工业化经济,而且这种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农村经济基础上的。巴志鹏通过研究发现,从1952―1986年,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5823.74亿元的巨额资金,加上收缴的农业税1044.38亿元,34年间国家共从农业抽走了6868.12亿元的资金。这种一抽一补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拉开,这一方面促使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使得进城的农民无法与市民“平起平坐”而处于弱势、边缘地位。

  (三)文化因素

  城市现代文明与农村传统文明的巨大差异构成了边缘群体形成的文化因素。程为敏认为边缘群体最终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边缘群体的形成过程中,文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城乡两种文明的巨大差异出现在像我国这样的所有迟发展中国家。当这些国家的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时,大都已经形成城乡二元发展的格局,落后农村与现代城市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从传统农村社会进入现代城市社会的农民很难适应和融入到城市现代文明之中,同时现代城市文明也很难接纳远远落后的农民。这种相互间的文化排斥,加剧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疏离状况,固化了城市中的边缘群体。

  (四)心理因素

  边缘群体对城市生活的不认同和城市居民对边缘群体的不接纳,导致边缘群体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生活,摆脱边缘状态。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城市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却一直把几亿农民维系在土地之上而不至于流离失所。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农民已无冻饿之忧,他们在农村生活自由、舒适程度并不比城市打工生活差,他们流入城市的主要目的是想多挣些钱回家盖房、娶亲,尽快地致富,等他们挣够了预期的钱后就会返回原住地,过他们熟悉的家乡生活,他们没有改变边缘状态,融入城市生活的强烈愿望。就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基于城市经济的优势地位,会产生一种群体偏见,对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持排斥心理。这两种心理使边缘群体的存在得以维持。

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中致谢(精选6篇)

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部分怎么写呢?论文致谢是对他人表达心中感谢的一种形式,也是论文撰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精选20篇),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中致谢 篇1  首先,我要感谢我...
论文2014-07-04
毕业论文中致谢(精选6篇)

小学生歌颂祖国的演讲稿(优秀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祖国母亲,你经历了茫茫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滋润着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的快速发展让全世界看到了你的强大。你的锦秀山川使...
论文2014-05-08
小学生歌颂祖国的演讲稿(优秀3篇)

新石器时代像生纹浅析(精简3篇)

摘要: 文章解析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的意义:不单纯为了装饰美观,还代表着原始先民的思想,它们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即,无论是鱼纹、蛙纹或者鸟纹,他们都象征着某种生殖崇拜图腾,都是由一...
论文2016-01-04
新石器时代像生纹浅析(精简3篇)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论文(优选3篇)

论文导读: 准确说明了中国民族音乐注重情趣和意境。诗情画意”一词是这一特点最好的诠释。 中国“美与善”的统一是中国音乐一大特点,内涵和内在的和谐,把深邃的思想和感情融入其中使音乐具有强烈的内省力。“诗...
论文2012-06-02
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论文(优选3篇)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彩【推荐3篇】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我国建筑市场也处于变革时代,呈蓬勃发展之势。各地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大,建筑市场经济转型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欢迎欣赏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彩范文! 土木工程毕...
论文2013-07-08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精彩【推荐3篇】

过程控制的导引头系统开发流程(经典3篇)

过程控制的导引头系统开发流程 篇一过程控制的导引头系统开发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和步骤。本文将介绍这个开发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步骤,以及每个阶段和步骤...
论文2015-05-07
过程控制的导引头系统开发流程(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