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精彩5篇】

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 篇一

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了新闻事件的现场和细节。新闻图片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本文将从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感染力和传播速度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新闻图片具有真实性。相比于文字报道,新闻图片通过图像的方式直接展示事实,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生情况。例如,当报道一场自然灾害时,新闻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示灾区的破坏和受灾群众的困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真实的新闻图片能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让读者更加信任媒体的报道。

其次,新闻图片具有感染力。人们常说一图胜千言,这句话也适用于新闻图片。新闻图片能够通过形象鲜明的画面传达出强烈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例如,一张揭露贫困现象的图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贫困者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引发社会的关注和关怀。感人的新闻图片能够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最后,新闻图片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能够通过现场摄影师的快速拍摄和传输,迅速将新闻图片传播给读者。与文字报道相比,新闻图片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事件的现场和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快地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新闻图片的传播速度更是大大提高,读者能够通过分享和转发的方式迅速传播图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件。

总之,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它通过真实、感染力和传播速度三个方面,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发生情况,引发情感共鸣,传播速度也更快。在新闻传播中,充分利用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 篇二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视觉冲击力、全球覆盖和社交媒体传播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新闻图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相比于文字报道,新闻图片通过图像的形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事实,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一张血淋淋的战争照片或者一张恶劣天气下的自然灾害图片,能够通过图像的形式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和灾难的残酷。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新闻图片具有全球覆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新闻图片能够很快地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无论是国内的新闻图片,还是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图片,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迅速传递给全球的读者。这种全球覆盖的特点,使得新闻图片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引起全球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最后,新闻图片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尤为迅速。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新闻图片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读者可以通过分享和转发的方式将新闻图片迅速传播给更多的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功能,使得图片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引发更多的讨论和关注。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新闻图片能够更快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综上所述,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它通过视觉冲击力、全球覆盖和社交媒体传播等方面,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事实,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传播速度也更快。在新闻传播中,充分利用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发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 篇三

  【摘要】

2004年5月29日-30日,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此后视觉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视图时代”也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带有特殊功能的表现形式,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或许可以将新闻图片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形式给予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新闻图片;传播特点;读图时代

  1990年8月,中宣部、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宁夏银川举行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达成了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比翼双飞”的共识,实现了中国新闻摄影从“重文轻图”、“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的观念转换。图片的地位明显提高。如今,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理念在新闻行业的深入实践和迅速发展,加之数字技术在新闻摄影领域的普遍应用,一种以视觉为中心的新闻运作理念已成为新闻行业的共识。毫无疑问,读图时代已经来临,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是陪衬品,仅具有点缀修饰的功能,更多的是作为独立的新闻要素与文字齐头并进。新闻图片在新闻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视觉冲击力强

  视觉冲击力是指利用摄影手段使人们通过视觉到思维这一过程所产生的震撼效果的作用力,它是图片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和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是人对图片的主观感觉和认识。报纸和其他媒体比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平面化,报纸想要单单靠文字产生穿透力是力不所逮的,文字的纵深不可能达到视觉的立体感。报纸想要解决这个瓶颈,新闻图片便呼之欲出。新闻图片的内容是立体的,画面内容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度、灰度、明暗度,构架出不同层次的现实感和立体感,从而拉近读者和新闻事件的距离。

  用梅洛·庞蒂的话来说,“我的视觉就是一种看的思维”。①加拿大《公民报》摄影部主任斯蒂夫也说过:“任何一家报纸如果不能满足读者对直观图像越来越高的需要,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新闻图片的冲击力,可以抓住受众的眼球,从而进一步将新闻图片的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以简洁、震撼的效果传递给受众,达到以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二、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

  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的静止性和瞬间性,真的可以代表整个新闻事件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巴拉兹看来,好的瞬间可以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物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他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宣的渴望,对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的亲切关怀和火热的感情。新闻图片的瞬间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和表现。一幅好的新闻图片既是对时间的延续,又是对空间的拓展,时间在空间范围内延续,空间在时间范围内拓展,两者密不可分。瞬间的魅力就在于对整体的把握,通过对整体中处于顶端瞬间的模仿。我们可以看到山花烂漫前植物花开的漫长过程,同时,我们也可以预演事件在大众内心深处千差万别的结果。这正是瞬间的魔力。将新闻事件、作者、读者的感情组成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其中流露出的若明若暗的寓意,最终由读者自己研判。新闻图片的瞬间,既形神兼备,内涵丰富,可读性强,又有思想感情寄托于其中,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单独对读者的审美愉悦和信息快感,而需要直达读者心灵的深处。这也是优秀新闻图片可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三、以图“说话”,生动形象,具有美学价值

  罗兰·巴特曾经讲到:如果我们的阅读令人满意,经过分析的图片为我们提供了三个信息:一个是语言信息,一个是编码的图像信息,一个是未编码的信息。美学的形象修辞也讲到人们阅读提升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视觉元素的指示,第二层是在辨证手段后的诠释,第三层是可见的不可见。新闻图片既具有形式美的一面,又具有美学价值。一幅经典的新闻图片,首先要有的基本条件便是新闻方面的价值、阅读的价值,并且要求它的表现形式要具有美学价值。在可以完全表现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以及典型的条件下,新闻图片如果将自己内涵的个性杂糅其中,新闻图片的生命力就会显得更加顽强,而且社会影响力也会空前巨大。总而言之,优秀的新闻图片是集合了新闻价值,审美价值,以及阅读价值于一体,通过完美的结合,使得新闻图片成为以图代言的工具。

  新闻图片要有形象美,这就要求新闻图片的构图要美,光影要美,这是创造新闻图片形象美的基础;其次就是新闻图片的色调要美,这是构成新闻图片形象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将形象价值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新闻图片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像报道的创新,也给你感觉契合读者对新闻摄像的要求”。②

  四、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它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对人价值的肯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是自己生存状况和自己安全,其次便是自我实现。人文关怀体现在新闻的摄影中,就是用自觉的关怀来体现人类对本质生活的认识和回归,表现的是对生活最底层的需求。自从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以人学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以人学取代基督教神学开始,“人本学”或“人本主义”思想就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新闻图片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反映,是现实生活的影子,新闻图片具有强大的纪实功能,可以还原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将一个整体的新闻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既然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那么我们在面对新闻事件时,相机的镜头要始终以人为主体,发掘人在新闻事件中的喜怒哀乐,新闻事件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影响。”③尤其在对诸如洪水、火灾、疾病等自然灾害以及危及生命惨痛、悲情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应以人为关怀为出发点,来精选表现新闻真实的角度和方式,使灾难、悲情报道更具有艺术性。体现人文关怀内涵,既有利于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心理的健康,使得广大受众形成良性的认知结构,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图文互相烘托

  语言文化和视觉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范式,他们平行构成了世界的图像。新闻报道的完成同样也包括了两个部分,一是图片,二是文字,图片主导情节,文字用来补充和说明。“新闻图片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图片,对于新闻的强化、版面的调度和激活,包括政治意图的体现,都是至关重要的”。④对于一个优秀的编辑来说,搞清楚新闻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图片可以很好的地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文字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我们将它称之为文配图;有些则是以文字的叙述为主,图片只是深化和辅助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图配文。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是图文并茂的报道,图片和文字相互配合,这样的报道是强强联合。所以在选用新闻图片时,必须要考虑到文字部分的对等,才能构成统一的整体。

  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决定了传播过程中的方法和路径,只有选取有说服力的新闻图片,才能获得丰盈的收获。新闻图片日益成为一种无阶层、无国籍的世界通用“语言”,它打破了文字的垄断,减少了文化的隔阂,使人类沟通的桥梁更加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①莫里斯 著,姜志辉 译:《知觉现象学》,商务印刷馆,2011

  ②郭丽,《论新闻摄影中的人文关怀》,《新闻爱好者》,2009(9)

  ③陈飞,《论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湖南社会科学》,2009(2)

  ④张建星:《传媒的运营时代》,文汇出版社,2005:21

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 篇四

  【摘 要】

新闻编辑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目的性、有意识性、有计划性的文化传播,其传播形式受到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可以说,新闻编辑工作是履行社会责任,选择与加工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编辑的选择,具有强烈的社会导向性,是社会文化的客观编辑结构。本文笔者就新闻编辑的特点,以及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选择与社会价值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新闻编辑

  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递进,离不开文化的传播。尤其是新闻编辑作为有意识文化传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输出或吸收他文化之文化元素或文化丛的现象。可说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播,而文化传播已离不开客观的新闻编辑选择。以下笔者就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选择进行粗浅的概述,以此阐述新闻编辑的社会价值。

  1. 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特点

  1.1 在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新闻编辑主要建立在新闻素材采集之上。新闻编辑的对象既是新闻稿件,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既是将人们的日程生活、工作、社会现象、自然环境,以及全宇宙,全太空所发生的重要现象及时、准确的报道给人们,其范围之大,之广,无所不至、无所不包。而这些素材越是广泛、越是丰富,新闻编辑的用武之地就越广阔,编辑的基础就越雄厚。

  1.2 在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新闻编辑的直接结构是事新闻信息进入人们的生活,参与到人们的生活。因此,时效性也是新闻编辑的重中之重,有别于其他编辑的特别之处。如果在新闻编辑中过程拖得过长,那么新闻就会变成旧新闻,而新闻事实本身就是“过去时”现象,在编辑之中又被耽搁,拖长,新闻信息就会处于无用处之地。因此,可以说及时、准确、有效的予以编辑、报道,充分体现新闻信息的新,才能在传播中引起共鸣反映,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

  1.3 在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新闻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意识导向,其本身具有正负之分。因此,不同性质的导向势必会引起不同的效果。而编辑主体作为“传播与受众统一体”的中介,在选择与加工过程中,势必会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这样就决定了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导向,势必应具有一定的协调、稳定的功能。并对文化产品按一定标准进行鉴审和传播流向的调节。以此,完善或控制公众的人格、志向和规范行为,启发蒙昧,引导社会舆论。

  2. 文化传播中对新闻编辑的选择及其社会价值

  2.1 文化传播中对新闻编辑的选择

  在一定意义上,精神生产、文化传播的流程就是选择的流程,而选择又是编辑实践的重要特征。可以说选择与编辑活动密不可分,选择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中介。尤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文化传播中的新闻编辑的选择尤为重要。

  2.1.1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选择应遵循本质需要原则

  一种精神产品想要进入人们的传播渠道,必须按照标准的审验、修正、过滤、优化的程序,而这种程序过程既是编辑选择。从根本上来说,这种选择并不是由那个人主观意识决定的,而是受到人们的实际需求,文化传播的本质需求所影响决定的。因此,编辑选择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从整个编辑系统到各个具体环节都贯穿着选择的思想、选择的方式、选择的目的。所以在文化传播中针对新闻编辑的选择必须遵循需要原则,严格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为大众提供最佳的精神产品。

  2.1.2 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的选择应遵循社会导向原则

  编辑选择的最大价值,在于他所产生的社会导向。可以说编辑选择所依据的标准和质量目标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因此,编辑选择价值的实现,也可称之为社会导向。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大量需求,新闻早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客观信息的结合体。而同一条新闻,由于政治、地域、利益阶层、目标群体不同,其所长生的效果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利益倾向性。因此,也再次证实了在文化传播中编辑选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时潜隐,有时明显,有时微弱,有时很强。而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编辑的主观愿望都会使导向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2.2 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选择的重要社会价值

  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更离不开政治制度,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则是文化宣传、理论教育所转化的思维、情绪潮流,社会舆论导向。而在这转化过程中,除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思想交流、知识交流之外,主要的方式则是通过新闻编辑、大量的声像制品、纸制读物,给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所带来的精神导向。可以说人类灿烂的思维文化得益于新闻编辑的正确选择,得益于新闻编辑的有效工作。他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重播中的一支生力军,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中,履行着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职责,稳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局面。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辑选择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而媒介的主体既是新闻编辑,可以说新闻编辑工作在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浅谈新闻图片的传播特点 篇五

  新闻摄影的传播境况

  摘要:

新闻摄影是一种传播方式,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记录和还原,但其传播效果受传播环境的制约,且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上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文章分析了新闻摄影的传播属性,并探讨了新闻摄影对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 新闻摄影 呈现形式 摄影图像

  摄影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记录和还原,由于图像符号的直观性,使其更符合人们的传播需求,它其实就是人们早期传播梦想的实现和书写传播的延伸,当它与书写传播相互配合时,媒体的传播变得更为有效。从1880年《纽约论坛先驱报》第一次使用新闻照片开始,新闻摄影在媒体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摆脱了从属的位置,引领了读图时代的来临。在摄影图像传播过程中,参与者实际上是以个人身份同媒介和社会发生关联,人们既是传播环境的营造者,同时又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摄影师的思想观念、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受制于他们所处的传播环境。

  一、摄影图像的呈现形式

  摄影图像的传播效果,取决于信息载体的特性,使用者应根据载体的特点来选择摄影图像。摄影图像的主要载体有图书、报纸和网络等形式,不同载体的摄影图像具有不同的特点:

  1. 图书。图书以传承和积累知识为主要传播目的,编著和出版周期较长,读者大多是为求知或愉悦休闲而读书。由于图书出版不过分注重时效性,所以其中刊载的.摄影图片大多经过精心比较,从而被慎重挑选出来的,比较注重蕴涵在图像表象下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等因素,画面的拍摄质量比普通的摄影图像更加完美。

  2. 报纸。受众看报往往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报纸上刊发的摄影图像主要服从于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目标,记录的内容也往往都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件,比较注重时效性。如今由于面临着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局面,大众传播呈现泛娱乐化倾向,报纸上的摄影图像也逐渐充满了娱乐因素。另外,因为报纸的受众面广泛,其通俗性要远远高于图书,这就决定了其刊载的摄影图像具有不同方面的取向。

  3. 网络。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摄影图像的呈现形式大为改观,不像在报纸和图书中那样受版面所限,因为网络中摄影图像的呈现空间几乎没有限制。受众不但可以作为公众记者上传自己拍摄的图片,也可通过网络新闻事件报道中的图片信息实现对内容的深度理解,且在网络中发布某一新闻事件的摄影图像时,受众可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强化摄影图像的互动性传播。

  二、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闻摄影对于媒体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传播现状来看,新闻摄影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 个性缺失。在现有媒体运行机制的影响下,新闻媒体基本上是按照整齐划一的方式向前运行,整个媒体行业普遍呈现出个性缺失的现象,只不过新闻摄影表现得更为明显,陷入模式化和庸俗自然主义的摄影图片屡见不鲜。例如对人物的专题摄影,基本上是对工作、饮食、睡眠和个人爱好这四元素进行平白式的生活记录,而不是记者通过摄影语言去发现人物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优秀的摄影记者本身就会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有着独立的判断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拍摄时会“主观”地选择构图、技法和瞬间,而当前新闻照片普遍存在缺失“主观”意见的现象。近年来,每当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问世,就会有一批仿制品接踵而至。如2009年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周顺斌的反映建筑工人的作品《升》荣获金奖之后,随即在很多媒体上都出现了一些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高大建筑加吊车的照片,这种一味简单地模仿,扼杀了摄影艺术的创意和生命力。

  2. 过分追求形式美。唯美主义以追求美为终极目标,但它注重的是表面意义上的形式美,而忽视了内容和题材所传递出来的深层次内涵。新闻图片无疑是一种视觉语言,对于准确、鲜明、形象地表达新闻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的行为准则要求必须忠实地复原当时的现场状况。但有些新闻图片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唯美主义,拍摄者以主观臆想展开拍摄过程,他们事先规划好整个的拍摄步骤,通过刻意布置拍摄场景、故意干涉拍摄对象的手法去“追求”所谓的新闻效果,违背了新闻摄影的形象审美价值必须服从于新闻价值的规律。我们会在一些媒体上看到司机在笑容可掬地擦汽车,清洁工满面春风地笑着清扫马路,这种虚假的微笑照片多年来几乎没断过,难怪外国的摄影记者说中国报纸照片中的许多笑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3. 缺乏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从文化角度对人类进行关照,主要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人的生存价值的肯定。摄影记者应认真倾听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尤其要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心灵呼唤,以普通百姓的平等感和价值观来思考、记录和反映他们日常平凡的生活,让新闻图片在传递事件内容的同时,关注这些事件背后的丰富情感,努力摒弃空洞虚妄的理念和说教,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达到心态的同步和情感的共鸣,弘扬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如pujing在他的竞选会议上说,那些有关卡扎菲的电视图片非常不适宜,电视画面上展示的是一个血淋淋的男人,虽然受了伤但还活着,不过最终还是被-da死,他的血液溅满了整个电视屏幕,他谴责那些记者没有坚守最基本的新闻道德底线。这种图片会给受众带来视觉上的不快和心理上的不适,甚至会助长病态欣赏口味的形成,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沦落成悲剧的看客。

  4. 新闻图片虚假。先进的数码技术对摄影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带来了冲击,因为数码技术的推广使用使人们可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图像进行最终的处理。现在无论何人都可在不具备很强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尝试着给维纳斯接上臂膀,给蒙娜丽莎“美化”上胡须。现今虚假的PS过的新闻图像在网上比比皆是,甚至一些传统的新闻媒体有时也辨认不清这些图片的真伪。摄影记者须以真实的图像去反映新闻事实,捍卫新闻图像的真实性,因为这始终是新闻图片审美的生命所在。

  三、新闻摄影的传播属性

  在现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图片的语义学特征表现在它的直观形象性,新闻摄

影可生动地展现新闻人物、事件的全貌以及具体客观的环境信息,它所包含的要素都是人们所共同感知的。现代新闻摄影传播是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两种形式的组合,因此,也就同时具有这两种符号的特征。新闻摄影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 直观形象性。新闻摄影是一种图文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模式,新闻摄影的传播优势可以把可视性信息因素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可真实而直接地把新闻事件现场情况展现给广大受众。根据调查,对于一则新闻报道,人们对图片信息的关注度一般要比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度高4~5倍。新闻摄影信息有利于受众瞬间捕获新闻信息,形成深刻印象,并且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这就是图片信息的直观形象性的力量所在。新闻摄影传播正是利用了人们对于图片易于接受的特点而表现出良好的传播效应。

  2. 现场可证性。新闻摄影图片信息以静态和瞬间的画面来表现新闻事物,满足了广大受众对于新闻现场的视觉刺激渴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新闻摄影传播具有强烈的信息现场可证性。在现实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众多的时间点和空间点,新闻摄影只能部分地反映新闻事实真相,因此,一个优秀的现代摄影记者善于通过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来捕捉最能反映新闻本质特征的图片信息。

  3. 浓郁情感性。图片能够传达出浓郁的情感,摄影是表现人们情感的最好媒介,新闻摄影以瞬间形象来展示新闻事实,以点带面来传达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且把新闻感情传递给受众,实现传授双方的交流,并促进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正确解读。世界新闻摄影佳作《奥马伊拉的痛苦》(美国弗兰克富尼尔摄,1985),是靠情感说话获得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和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爆发之后,弗兰克富尼尔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动弹,她的脊椎已被砸伤,记者不时地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照片透过女孩子奥马伊拉被埋在瓦砾中临死前特写的脸部表情,以及一双渴求生命的目光来紧揪读者的心,使其在读者脑海中久久萦绕。

  四、新闻摄影对传播的影响

  美国学者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文中断言: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且意味着人们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1. 促进媒体主流价值观的建构。麦克卢汉在分析免费电视的经济回报时指出,电视台出售的其实是受众的注意力。其实,大众传媒对受众带来的注意力最终会转变为媒体自身的影响力,而影响力又可转变为对受众的一定控制能力。在这种控制力的作用下,大众传媒被赋予了一种社会功能,即任何一种问题或一个人物只要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即会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问题和风云人物,摄影图像是一种被-cao作的对象,通过反复传播图像信息,能够强化该话题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这也是媒介机构建构主流价值观的力量所在。本世纪初美国摄影记者、社会学家L海因认为:照相机须由社会良心来指挥,他在1908年担任美国童工委员会的调查员和摄影师,用了三年时间在罐头厂、煤矿和纺织厂等拍摄反映童工工作和生活的系列图片报道,向公众揭露了使用童工等骇人听闻的劳工生活黑暗面,引起朝野舆论震动,最终促使美国议会通过了《儿童劳工法》。这种富有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摄影图像,维护和巩固了被普通大众广为认可和接受的人道主义主流价值观。

  2. 促进“世界即图像”传播理念的形成。视觉文化是通过视觉符号系统通过传播媒介构筑而成的。法国情境主义代表人物居伊德波认为“视觉文化不是形象的一般的积累,而是以形象传播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新闻图像通过结合语言文字的综合表达方式,向受众展现出新闻的即时演变过程,仿佛将受众置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给他们带来最直观、最形象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尤其是新闻图像系列报道所呈现的影响力更加惊人。随着数字技术在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广泛应用,以往“世界即文本”的观念正受到“世界即图像”观念的挑战。摄影图像曾一度被讥讽为只能触及事件的表面,而忽略了它也可以表现思想、观点或情绪的能力,它更适合于再现事物的原生状态和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境,大众传媒对摄影图像的选择往往遵循着通俗、浅显、易观看等原则,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材,以及与受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镜头感强的新闻事件,不会选择那些视觉构成复杂、晦涩难懂的摄影图像。

  3. 促进视觉教养的形成。国际视觉教育学会将视觉教养定义为:视觉教养是人们所具有的一种可发展的视觉能力――即在看的同时整合其他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的培养。1966年,J.L.德贝斯开始使用“视觉教养”这个词,视觉教养运动发展的支点是美国柯达公司1967年出版的杂志《视觉是一门语言》。由于受众的视觉活动与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视觉能力也是理解力和领悟力,如果在视觉传达过程中媒体释放出来的信息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没有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那么这种视觉传达就没有完成最终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无论主动或被动都要接受和处理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了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拟像。以前受众在观看大众媒体中的摄影图像时,因为图像在媒体的表达元素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因此要准确地解读那些象征含义比较丰富或者运用修辞手法较多的图像时有些许迷惑和困难。视觉教养具有自觉培养性,在如今图像盛行的大众传播时代,因为视觉教养经常得到熏陶,受众逐渐了解和熟悉了摄影图像的修辞手法和象征含义,并由此慢慢积累起新的视觉感知和阐释的经验,从而具备生存于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视觉教养。

  参考文献:

  [1] 安静. 新闻摄影在数字时代的突围[J]. 编辑之友,2010.

  [2] [美]肯尼思科布勒.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获得杰出新闻图片的专业法则[M]. 陈德中,译.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齐洁爽. 新闻摄影传播学[M].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试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优质3篇】

以下是YJBYS求职网为您推荐的一篇关于试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的法律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o量刑建议作为公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两大法系国家检察官普遍享有的权利  o刑事公诉实行量刑建议,是强化刑事...
论文2013-06-07
试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优质3篇】

兽医的职称论文精选【精选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论文2011-03-06
兽医的职称论文精选【精选3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优秀3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
论文2011-08-07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优秀3篇)

员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6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员工学习心得体会1我们...
论文2019-03-03
员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6篇】

SCI论文写作之参考文献【通用3篇】

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
论文2019-05-03
SCI论文写作之参考文献【通用3篇】

物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精简6篇)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业...
论文2017-01-01
物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