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精简3篇)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 篇一
在当代社会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合格公民和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把握这一教育的实效性,以确保其对个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将从具体规律的角度探讨如何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往往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因此,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理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世界观多样化的情况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者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心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教育者应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际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教育者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在注重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实效性。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 篇二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其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具体规律的角度探讨如何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只有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教育者应当密切关注社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调整和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实际应用。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者应当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注重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运用多种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与时俱进;第三,注重实际应用;第四,注重评估和反馈。只有在注重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实效性。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 篇三
论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
摘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真正原因,从教师自身、方法形式、途径载体等多个层面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必然联系,是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体规律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具体规律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多年来,教育者在内容方法和形式载体上总结实效性的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在此基础上从规律性角度加以探讨尚显不足。因此,研究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用真理、实事和榜样的力量增强吸引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发掘真理性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效果不佳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与教育者缺乏对理论自身真理性的发掘有直接关系。理论要能够征服大学生,说服受教育者,最终靠的是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也就是真理性。用真理的力量使学生折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要用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征服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马克思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说服自己,又如何去教育受教育者。只有自己信服,才能使他人信服,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谓自信才能他信的教育规律。
要想使教育者自己信服,就必须下苦功夫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发掘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强化理论功底。否则,照搬课本、言不由衷,就难以使学生信服,难以产生实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品安教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只有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自己才能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师是关键。
2.提高实效性要在用实事说话上下功夫
坚持以实事为根据,用实事说话,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持真理的信念,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这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实事可分为正面实事和反面实事。事实并不一定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事是真相,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实事却是曲折的反映。因此,用实事说话,首先是解决好如何认识和把握实事的问题,许多实事是需要寻找、分析、揭示的。其次是充分利用实事,讲实情、说实话,用实事来归纳要阐述的道理。实践证明,用实事解释理论比用理论解释理论更有实效性。
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寻找“鲜活的实事”,“鲜活的实事”就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实事;二是要发现“身边的实事”,因为它多是
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实事,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用实事说话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让人信服的内在力量。用实事说话教育学生,包含着反对说套话、空话、虚话、假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美国人权纪录》用大量实事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这就是用实事说话的最好例证。
3.提高实效性要在榜样的力量上下功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动、形象、说服力强等特点,容易产生共鸣。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奉献的人讲奉献,始终是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规律。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他们更是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上先进模范人物;二是学校的先进教师;三是学生身边的典型形象。从形象教育的规律看,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自身的榜样作用更容易产生实效。比如,方永刚、孟二冬、徐伟、洪战辉,等等,在他们身上除了具有先进性之外,还具有看的见、摸得着、学得到的现实性。2007年10月在全国举办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评选,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人、影响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虽然英雄人物表现的特点不同,但仍是大学生崇拜的对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遵循榜样育人的规律,把英雄(榜样)身上所反映出的思想品质、道德风尚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
二、用关心、包容和语言艺术增强感染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理论关心学生上下功夫
“关心群众的理论群众才关心。”同样,也只有关心大学生的理论大学生才关心。理论要掌握学生必须关心学生才行。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把学生关心的问题变成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理论关心学生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切身利益。教育者要下力气把这些问题变成关心学生的理论问题,释疑解惑、积极引导。
理论不关心实际、不关心学生就没有理论价值。要做到理论关心学生的确很难,大学生所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的是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敏感”,所以,一定要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搪塞、不绕着走,敢于在深层次的“敏感”问题上下功夫,坚持理论研究无禁区、宣传教育有纪律的总原则,研究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勇气问题,更重要是科学态度。解决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与遵守宣传教育纪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的前提下解决好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理论突破和创新的重点。
2.提高实效性要在大道理包容小道理上下功夫
大道理是核心价值理论,是主旋律。小道理是局部道理或个人的合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坚持大道理包容小道理,这也是一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片面强调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的原则,这种做法实际是抹杀了小道理的合理性。小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一味地牺牲小道理,没有对小道理的足够尊重和兼顾是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
大道理具有普遍性,小道理具有特殊性,大道理要兼顾小道理,小道理要支撑大道理。这就是大道理与小道理的辩证关系。大学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看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的特点。同时,他们还有许多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要求、想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不能合理地包容这些小道理,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育者空洞的说教、片面的灌输和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