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精简6篇】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一

中国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启发。在中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西方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本篇论文将从西方音乐史的角度探讨中国音乐教育的新趋势。

首先,西方音乐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理念方面。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注重音乐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一理念对中国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音乐教育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将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其次,西方音乐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上。西方音乐史中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在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推行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最后,西方音乐史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音乐教育的国际化方面。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化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前来学习和交流。中国音乐教育在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音乐教育的国际化特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音乐教育走向国际舞台。通过与西方音乐教育的互动与融合,中国音乐教育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新趋势。

综上所述,从西方音乐史的角度看,中国音乐教育的新趋势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进以及音乐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中国音乐教育正在不断与西方音乐教育进行深度交流与融合,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和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三

  【摘要】

西方音乐历史,特别是西方音乐教育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这对西方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我国开始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以来,音乐教育学界对西方音乐史上产生的教育思想逐渐重视起来,并将这些思想与理论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应用到中国音乐教育中。这种应用,为当代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文章对西方音乐史出现的新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与阐述,并探究了中国音乐在这些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

  76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专业的音乐学院大量出现,对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也不断加大,当代中国音乐教育规模日趋庞大。但是,中国音乐教育也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部分学校只注重专业技能教育却不注重文化教育,音乐教育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中小学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从而直接影响到未来音乐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而在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上,千百年来的“心传口授”现象依旧存在,一些教师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应用教材与教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率低、学生掌握知识慢等现象。面对这种现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西方音乐史特别是近现代音乐史,从中寻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音乐思想,以改变我国音乐教育中长期以来的“心传口授”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音乐人才。具体来说,引入中国的音乐思想有“美育”“多元文化观”“人本主义”“弘扬民族文化”等思想及其相关教学法。

  一、西方音乐史中的先进概念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美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近50年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音乐教育主要受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的“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思想等对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成果影响。雷默认为,非音乐的元素可以被带入到音乐元素之中,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此外,音乐还能够表达人类的情感。在教育方面,雷默则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人对于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进行感知与反应的能力,并由此而产生审美体验。雷默提出的“美育”这一观点在引入中国后,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1985年,多位学者建议加强学校音乐教育,加强美育,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文件,提出要加强“美育”教育。在国家的支持和学界的努力下,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开始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注重审美教育。

  (二)多元文化观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如今,各国均逐步放弃了对于本国音乐文化固步自封的态度,转而开始主动学习研究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如美国就在《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要进行对世界各类音乐的理解,在教材方面也有一些编者开始以文化角度而不是传统方式对音乐进行分类。在澳大利亚的音乐教育中,也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取代了传统的以英国音乐文化教育为主的模式。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与实践者,也都在大力推进多元音乐文化的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也有所体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并在课程与教材编写中明确了要对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音乐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体会多元音乐文化。

  (三)“人本主义”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中国化

  西方音乐艺术在现当代更加强调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性的解放与回归等概念。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为首的音乐教育思想开始涌现出来。在奥尔夫的教育体系下,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是演奏者,注重即兴,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并引导他们找到乐趣。这一教育体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在乐趣中学习音乐。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奥尔夫与引入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先驱者廖乃雄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整个80年代,我国与国外奥尔夫教育体系实践者的来往异常频繁,大量研究成果被引入中国。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这一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不断促进其与中国教育的特殊现状相结合。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也有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体现,如提倡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实践等。

  (四)弘扬民族文化与柯达伊教学法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民族音乐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弘扬民族文化、注重民族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民族特别是受帝国主义殖民者压迫民族人们的共识。而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音乐教学思想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柯达伊重视音乐的作用,特别注重与强调民族音乐的作用,同时注重早期教育,注重对科学性教材的编写与高素质教师的选择。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学者就将介绍柯达伊教学法的书籍文献传入中国;到了80年代,中国成立了柯达伊专业委员会,开始研究柯达伊教学法的中国化。如今,柯达伊教学法中以歌唱训练为主的方法及重视本民族音乐的思想,已经植根于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

  (五)“音乐语言”的铃木教学法

  二战后,随着音乐与教育科学的进步,音乐风格开始向注重个性转变、注重人性、注重人的自然成长。而音乐教育也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注重对受教育者的潜力的发掘等。铃木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认为,要把音乐当做语言进行教育,用大量的重复让受教育者感受到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与记忆。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应用较少,但其中一些优秀的音乐思想仍然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有所体现,如反复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演示以及注重家庭教育等,都是铃木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六)现代音乐与美国的“综合音乐感”

  随着二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音乐种类和乐器种类也开始出现,重视表达个性的现代音乐也开始出现。现代音乐要求人们重视创新、重视情感的表达、重视个性,而不再拘泥于古板的音乐规程的限制。美国音乐教育中提倡的“综合音乐感”就是在这种音乐思想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思想提倡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学生主动去创造音乐,无论是乐曲、风格甚至是乐器的使用方法,都可以进行重新创造。这一教学法由于对器材设备要求较高,在我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学习与研究,但是鼓励创造的思想已经在各音乐专科学校中传播开来。

  二、新趋势产生的新问题

  我国音乐教育学界十分热衷于对西方音乐史中出现的思想进行学习借鉴,并进行本土化的尝试。但是,这种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本土化程度不够。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接触了一些西方音乐教学思想的皮毛,或是对本地的情况没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就盲目的将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照搬过来。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极大,并导致了很多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西方先进思想的精髓,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思想的本土化。第二,改革流于形式。一些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西方音乐思想的重要性,将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实践当做“装点门面”的工程,只在一些公开活动上将这些思想与方法“表演”出来给家长、教师、视察领导“观赏”。有的学校甚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采购贯彻西方音乐思想的设备,却从不真正投入使用。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对于思想的实践也毫无意义。第三,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充分。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是“口传心授”的教育方式,这与以科学、人文思想为基础的西方音乐思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可有些教育者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脑中的观念却仍是传统的观念。这就很容易导致对西方先进思想认识肤浅,使改革流于形式。第四,基础条件薄弱。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可能还有精力去进行西方先进思想的试验,购置相应的设备。但对于中西部省份来说,购置基础的设备都成了一种奢望,更不用说贯彻西方先进思想了。比如钢琴或是奥尔夫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类乐器,在国内比较稀少,对于财政紧张的中西部学校来说,他们根本无力购置这些乐器。这就导致了西方先进音乐思想的“贵族化”。

  随着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与研究,音乐教育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音乐教育之上。这些思想与包含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我国的音乐教育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但也要同时注意这些思想的本土化,避免“照搬”等问题,促进西方音乐史中的思想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真正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珈彤.当代音乐教育对我国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4).

  [2]邱旸.对西方当代音乐的思考与评述[J].当代音乐,2015(5).

  [3]孙作东,徐敦广,王辉.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4]李佳烜.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和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4(9).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四

  爵士乐是西方音乐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它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并且流传广泛,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受人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爵士乐的特点。

  一、爵士乐的特点

  1. 即兴演奏的特点

  爵士乐是自发的、多样性的、独立的段落演奏手法,是一些非洲音乐和大部分爵士乐的一个鲜明特点。

  2. 节奏切分

  这种节奏现象最为人熟知的是重拍出现在非主拍上。爵士乐的节奏律动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平直节奏( Straight) ; 另一种是摇摆节奏( Swing 或Shuffle) 。这两种节奏形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八分音符的演奏方式上,而这一区别也决定了爵士乐的风格。摇摆节奏是建立在每一拍平分三个音( 即三连音) 的基础上。最常见的节奏型是将三连音的中间音省去。以平直节奏演奏的爵士乐主要为拉丁风格的爵士乐,节奏律动以八分音符为基础。

  3. 和声

  即兴演奏是爵士乐的一大特色。但是,爵士乐的即兴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一定的和声基础进行框架内的自由发挥。其中约有60% 出自音乐知识,20% 出自创造灵感,10%出自观众的反映,10% 靠的是运气。作为爵士音乐家,他不仅必须具备演奏技巧,还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爵士乐的理论知识。和声语言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部分。

  4. 音色的选择

  为了增强听觉上的吸引力不断地变化音色的粗糙度、振动频率以及响度。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萨克斯手在追求音色变化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刺耳的影响效果。还值得一提的是,爵士乐小号手和长号手有时候会以“咆哮”的方式来演奏。

  二、在中国音乐教育课堂怎样融入西方爵士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 一是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使原本轻松的音乐课堂变得沉闷,情绪低沉;音乐艺术的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浓重,不太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二是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音乐本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和灵感。三是升学考试的压力是原本应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发现生活之美的灵感的音乐教育,陷入夹缝,而失去音乐本身的意义。

  1. 从爵士流派中吸取

  爵士乐流派众多,新奥尔良爵士最简单易懂、单纯快乐; 摇摆爵士动感强劲,适合年轻人的年龄特点; 节奏较强劲、感情丰富,很容易被接受; 很容易唤起观众听众的情绪; 自由爵士风格激进、缺乏思维逻辑性,也适合容易激动的学生的年龄特征; 对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无疑不是一个很好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国音乐课堂要想融入爵士乐的教育风格,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已有的高等院校理论教育体系、面向大众的纯爵士器乐演奏等方式作为依托外,还需要将深受大众追捧喜爱的流行歌曲作为传播载体,更全面地传递爵士乐的精髓品质;适当引入爵士乐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才能达到音乐的渗透之美,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热爱生活的道德修养。

  2. 从爵士特点中吸取

  爵士乐相较于其他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如:( 1) 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 ( 2) 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 ( 3) 独有的爵士和弦; ( 4) 独特的音色运用等。由于爵士乐是一种自觉的、自发产生的、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的音乐。爵士乐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群体创作过程,如果在中国音乐课堂中加入与爵士乐的相关内容,受爵士乐创作过程的熏陶,势必会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使其热爱音乐艺术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毕竟创作才是人类的灵魂。

  三、对未来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展望

  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文化的主体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开放,交流,融合,这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本来面目。反观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不足,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上而下地深入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以更快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音乐教育,关键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对于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未来,有以下几点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音乐素养:

  ( 1) 对旋律、节奏、和声和乐器学的新型式的实验,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种新的机械发明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有利影响。

  ( 2) 对音乐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强调,伴随着更广阔的国际听众,导致所有国家的人民之间更深刻地相互了解。

  ( 3) 音乐教育的普及,协助那些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的人们达到最高的发展。

  结论

  爵士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成为变革时间与周期阶段最短的音乐题材之一。爵士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从不把自己的音乐风格全部禁锢在同一个框框里,完全随心情而定,而是允许人民根据自己欣赏要求的变化而随意演唱演绎,因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爵士乐依靠这种特有的、随意性较强的特性,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性音乐。凭借顽固坚韧的生命力在各地生存并发展,得益于全世界各地爵士乐创作者的努力,它的演唱技巧日趋成熟,其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与本民族融合的音乐风格,以固有顽强的新鲜的生命力,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音乐创作者们在努力保留中国现代音乐固有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特性与文化身份的同时,也正在致力于将民族音乐与世界性的爵士音乐相融合的研究和贡献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爵士乐,使两者彼此取长补短,互为师长,并带动中国音乐走出国门,希望早日出现爵士中国乐的博大境界。音乐无国界,中国需要爵士乐,中国音乐需要激情和生命的活力。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五

  一、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

  (一)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其在当下的遭遇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资源。中国可考的音乐史有8000多年,中国传统音乐之广博和多样化,是世界上少有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戏曲剧种有394个,曲艺种类有400余个,民族民间器乐有600多种,其曲目多达近万首;中国的民歌更是浩如烟海,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5000多首。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近年来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强大的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以及其它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给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正在不断地消失,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二)庞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其在传承民族音乐方面的乏力

  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教育体系,有近20万名音乐教师为2亿多大、中、小学生提供音乐教育,并由388所各类高等音乐教育机构培养着各类音乐教师。这些学校的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中国音乐教育在体现文化多样性方面却不尽人意。根据实际调查,许多学生不熟悉、不了解自己的民族音乐,不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却热衷于西方的流行音乐。

  二、形成我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

  (一)历史的原因

  回顾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从20世纪以来史称“西乐东进”的发展脉络:最初在“学堂乐歌”中传唱的曲调,大多是来自日本和欧美的歌曲;20年代以后则是接受了德奥音乐的教育模式和音乐基础理论,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封建专制的一部分受到批判;50年代借鉴苏联的专业音乐教育模式;80年代引进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港台及欧美的流行音乐,也就是说,“欧洲中心论”占据主导地位,是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由于受到西方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其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未能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际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推行民族音乐传承并非易事。

  (二)现实的原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手段以始料不及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人们接收与获得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价值取向对广大青少年审美趣味的形成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对美国大片、摇滚乐、流行歌曲、百老汇歌剧、电视片乃至各种期刊杂志、小说读物等等如数家珍,其影响可见一斑。大众传媒的市场化所带来的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更使流行音乐文化一时间泛滥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使得流行音乐文化对青少年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体制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以社会文艺团体、专业的民族音乐机构和民间音乐社团为主体,由文化部门(含各级文化馆站系统)来负责扶持;而学校音乐教育(包含高等师范教育)则主要以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为主要内容,因此没能很好地利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没有很好地引进地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再加上社会音乐生活中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巨大影响,都不能不认为是当下学生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淡漠、民族音乐口头文化遗产受到威胁的原因之一。

  三、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一)对20世纪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

  1.提出克服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呼吁学校教育重视民族音乐传承在展开近代中外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时,学者们发现找不到中国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20—30年代传入中国的“欧美式”,就是50年代传入中国的“苏联式”,而没有中国式的。种种现象使学者们发出“中国在哪里”的世纪之问,提出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当代中国音乐教育进行审视,指出“要把握中国音乐文化体验之核心,发扬传统,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

  2.提出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应包括中国音乐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美学、形态学、价值观念,要在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深入研究中,在与东西方诸民族及本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建立其理论体系;而“母语”体系的内涵将包括传统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当代的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等等。

  3.提出让每个孩子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本身的多元化问题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因此,不同民族自身的音乐文化、相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随着对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的深入思考,学者们愈加关注中国音乐本身的多元特点以及多民族多地域特点。

  (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探索民族音乐传承的实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华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就已经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践、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

  1.对教学大纲与教材的修订

  为了让广大中小学生熟悉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规定音乐课教学内容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与种类,为民族音乐在学校中的传承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身体力行的探索——教学实践的展开

  随着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各式教材的编撰出版,全国各地很多音乐教师身体力行,展开了大量的教学实践探索。他们从学生最熟悉的本地或本民族音乐入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民族音乐的传承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抓住关键环节——师资培训

  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和音乐艺术院校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传承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具有民族音乐素质的师资。这些院校在师资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民族音乐课程,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设地方音乐课程,使未来的音乐教师真正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的素质。一些师范院校还开始了地方民族音乐师资培训的探索。

  4.理论的支持——科研的推进及其所取得的成果

  事实上,对近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反思,是随着学校民族音乐传承课题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因此,相关科研课题的展开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并具有了指导性的意义。提供

了理论的支持,并具有了指导性的意义。-->

  四、中国音乐教育当前的任务及未来的展望

  现在已经有许多学者就“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设想与建议”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这些论述涉及到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当前的任务与未来的展望。

  (一)充分认识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在反思近代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以及探索学校在民族音乐传承方面做出的成绩,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各级教育部门和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以及高师的教师们,开始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课程中的民族音乐内容,而且事实证明,凡是朝这方面努力做的学校,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程度就有所提高。

  (二)确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

  确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目标,是当前中国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建立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呢?首先要解决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互为基础的问题,即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应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基础。一方面,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

  (三)引进多样化的音乐文化资源,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引进民族音乐的传承,毕竟涉及到一个学校音乐教育整体性的结构改革,涉及到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整体建设,甚至涉及到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建,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更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引进多样化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时,我们将会碰到更多的多样化音乐传统传承与现代教育结构的冲突。因此,如何协调两种不同的体系,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任务就集中在教材的编写、师资的培训、传统音乐教学法的传承、体制方面的改革等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所以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如何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文化民俗活动,将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才有可能使音乐文化的传承获得可持续的动力,并导致多元音乐文化的重建。

从西方音乐史看中国音乐教育新趋势论文 篇六

  摘要:

本文论述了当前中国偏远山区的教学现状以及音乐教学,并且针对当前山区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导致目前音乐学习现状的因素进行了

  关键字:

山区儿重教育音乐教学

  教育现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现状并没有那么理想。笔者对某一偏远山区的各个学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调查,以偏远山区儿童的音乐教育程度为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令人深醒。那么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当前偏远山区教育现状的分析

  当你走人山区小学校中,你会发现他们的校舍相当简陋。在很多偏远

的山区,教学质量非常差。学习,尤其是能够很好地学习,对于山区孩子们而言,就是个梦想。因此,当前在我国偏远山区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经分析知道原因: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有限,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连最起码的义务教育也不愿意让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注普通的学科都很难有机会学习,就更难学习到音乐了。还有很多学生的家距离学校非常远,走路就要几个小时,长讨间的不行也让不少学生放起了对学习的追求。曾经遇到一个小女孩,她喜欢上学也喜欢唱歌,但是她没有条件去学习,连接受文化课教学都没有机会,又怎能奢求音乐的学习呢?在偏远山区很多因素都导致学生缺乏教育,诸如家庭条件不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不够;性别歧视等等。

  二、音乐在偏远山区的受重视度

  在山区的学校中,很多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几番游说工作以后才来上学的,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比较单一,尽管也有音乐教学,但是音乐教学并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在有限的家庭条件下,很多学生认为基本的课业学习能保证已经很足够了,再者,为音乐学习去买一些音乐教辅资料,很多家长并不舍得这笔支出。传统的思想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山区的教师不断的家访,为使家长认识到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们寻找学习之路,然而,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很理想。当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文化学习都保持无所谓的态度时,怎还能期待他们支持孩子学习音乐这门在很多传统的认知里不被重视的科目呢。

  三、当地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

  在偏远山区,家长们对于学生的学习重视度不高,对于儿童学习音乐的重视基本上是没有的,很多有艺术细胞孩子就是因为缺乏家长的重视而被埋没。在当地很多封建思想极其浓r9,很多山区农民重男轻女,同时,很名山区家民们认为学习基本知识就可以了,学习音乐牌本没用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救育的感染性决定了孩子们健康发展状况。

  四、教师的紧缺性

  在一些知远区中,学校的教学设i很紧缺。}fi}fi力量也严重不足,在一些山区学校中基本F -名教师教授几门科目,每一介教师都是全能、全职教师,在我凋查的一所山区小学中,有一个小学校居然只有2名教师,而这两名教师除了要教授一些基本课程以外,还要教授音乐、体育、目然科学等小学学科。对于音乐学习,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讲解给学生,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

  五、教学设备

  在城市学校中,大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模式,在音乐器材库中看到几乎所有的音乐器材:钢琴z、长号、短号、笛子、架子鼓等等。而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孩子们连这些最基本的音乐器材都没有听说过,更何况去使用!在一些山区教师中,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就只有基本教材—教科书,而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教科书都没有,在上音乐课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唱。由于教师本身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上,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专业学习,长时间的在山区生活,教师自身也会得不到进步。即使拥有教学器材,对于山区的非专业的老师们来说,也只是形同虚设,产生不了实际的使用价值。

  六、国家给予的`政策

  现在.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对于一些偏远的山区小学国家定期的给予一定的福利补助,现在很多山区的校舍已经得到改建。在一些士学路途比较遥远的山区,学校配备了专用的学牛车辆减少了学生上学之劳苦,在教带设备上也在不断的引进。为了增加学士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贾 na有兴趣,把很多最基本的音乐器材引进了山区小区,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教室上,为了使学生们的学习获得更加专业化,国家采取了农村支教活动,希望把优秀的城市教师引进农村。

  综上所述,偏远山区中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还不是很高。在教学中,这些孩子获得的知识还很短缺。音乐教学在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身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山区孩子的音乐教学应该得到重视和反战。尽管偏远山区孩子的音乐教学之路在国家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在不断地改进,但我们任然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偏远山区孩子的教学。

相关文章

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依据论文(最新3篇)

经济与伦理是什么关系?经济学与伦理学有何联系?经济伦理学作为学科能不能成立?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人的思想,理论界的一些人甚至在怀疑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依据和价值。厘清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经济伦理学学科建设的...
论文2014-06-04
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依据论文(最新3篇)

合同法法定连带责任探讨【实用3篇】

连带责任制度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合同法尤为突出.合同法的保护对象是债权人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债权人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尽管合同法已经在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执行...
论文2015-09-04
合同法法定连带责任探讨【实用3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精彩3篇】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00字精,欢迎查看~ 【形...
论文2013-05-04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论文【精彩3篇】

关于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商品信息反馈的作用(实用3篇)

一、零售企业商品信息反馈的意义零售企业处在商品流通的终端,把商品从流通领域最终转移到消费领域,最直接地反映了 市场 的需求,是信息反馈的重要场所。如何通过这个场所搞好商品信息反馈的科学 管理 和运用,...
论文2018-02-09
关于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商品信息反馈的作用(实用3篇)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精简3篇】

四、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定位 为了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诸多缺陷,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因而对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定位。 1、降低成本。既要考虑有形成本动因,也要考虑无形成本动因。...
论文2012-05-05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精简3篇】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精彩3篇)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现代社会学问更新的速度不时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学问是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让学生学的学问用上一辈子。作为一...
论文2012-03-06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