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精简3篇】
篇一: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浑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而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杜审言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杜审言是杜甫创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杜审言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他帮助杜甫整理材料、梳理思路、修改诗文等,使得杜甫的诗歌作品更加完善。杜甫的诗歌创作是非常辛苦和复杂的过程,而杜审言的存在使得这个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
其次,杜审言是杜甫创作思想的重要启蒙者。杜甫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杜审言的影响。杜审言是一个博学多才、见识广博的人,他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对杜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在与杜审言的交往中,汲取了许多思想智慧,这些智慧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
最后,杜审言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神支柱。在杜甫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苦难,而杜审言始终是他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杜审言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不仅起到了扶持和鼓励的作用,也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激励和力量。正是因为有了杜审言的支持和鼓励,杜甫才能够坚持不懈地创作下去,最终成为了一代诗圣。
总结起来,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在杜甫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得力助手的作用,帮助杜甫完善诗歌作品;他的思想智慧对杜甫的创作思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神支柱,给予了他坚持创作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杜审言的支持和影响,杜甫的诗歌才得以达到如此高度的艺术境界。杜审言与杜甫的合作和交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篇二: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审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的好友和知己,他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审言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既是杜甫的促进者和启发者,也是他的批评者和指导者。
首先,杜审言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促进者和启发者。杜甫在与杜审言的交往中,受到了他的启发和激励,从而在诗歌创作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杜审言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才华和见识给了杜甫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杜甫在与杜审言的交流中,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拓宽了自己的创作思路,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
其次,杜审言是杜甫诗歌创作的批评者和指导者。杜甫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经常向杜审言请教和征求意见。杜审言以他卓越的才华和理性的眼光,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批评和指导。他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杜甫在得到杜审言的批评和指导后,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最后,杜审言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知音和良师。杜甫在创作诗歌时,经常将自己的作品交给杜审言审阅。杜审言不仅对杜甫的诗歌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杜审言的存在使得杜甫在创作诗歌时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他有了一个可以倾诉和交流的对象,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坚持下来。
综上所述,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促进者和启发者,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潜力;他是杜甫诗歌创作的批评者和指导者,帮助杜甫发现问题并提高创作水平;他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知音和良师,给予了杜甫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说,杜审言是杜甫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存在使得杜甫的诗歌创作更加完善和卓越。
简论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篇三
简论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诗圣”杜甫,与其祖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在诗学渊源上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核、艺术特征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杜审言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风、家学以及诗歌家法传承等方面。
【关键词】杜审言;杜甫;儒学传统;诗学传统;诗歌艺术;影响
众所周知,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后人常常评价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这让人不免思考他身上是否汲取了其祖杜审言的诗歌营养。现从家风、家学以及诗歌家法等方面来探讨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家风、家学承袭
(一)儒学传统的影响
杜甫在《进鵰赋表》中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反映出杜甫出生在一个富有儒学传统的家庭。杜甫家族的儒学传统可以追溯到他的远祖杜预。杜预是晋代名臣兼名儒,并且还是《左传》研究专家。杜甫曾在《祭远祖当阳君文》中,称颂先祖:“《春秋》主解,稿隶躬亲。呜呼笔迹,流宕何人”,并起誓:“不敢忘本,不敢为仁!”。对于祖父杜审言,杜甫更是推崇备至:“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1]。杜甫对于儒学的信仰直接承杜审言而来。杜甫的《进雕赋序》言:“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先臣就是其祖杜审言,杜甫对杜审言的崇敬,加上主动的学习,使得杜审言的儒者思想在杜甫身上潜移默化,更加奠定了杜甫对儒学的信仰。
儒学传统渗透到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其诗歌思想感情层面的深沉因素。青年的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入世思想。如果说这只是盛唐时代背景下的诗歌所特有的感情基调的话,那么经历了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后,杜甫所感受到的就不再是繁盛,而是衰败与离乱。此刻他将原先入世的积极意识转化成深沉内敛的忧患意识,这也符合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主张。
面对国家危难,他痛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而一旦大乱初定,他又狂喜得流泪,“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面对人民疾苦,杜甫更是施以“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这种情怀表现为一种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思想。杜甫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孔丘、孟轲那样俨然以救世主自居,而是包含着一种利他主义精神。[2]杜甫在“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惨境况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仅体现在国家人民身上,还体现在自然界万物中。杜甫曾说过“一重一掩吾肺腑,山花山鸟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这种亲近自然,与自然为伍的情怀极大地丰富了他诗歌创作的题材范围。代表作品有《病柏》《枯棕》《病橘》《瘦马行》等等。“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情怀也是源自于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
无论前期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还是后来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都是根源于儒学传统的历史传承。杜甫诗中渗透出来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本源,正是来自于儒学的传统涵养。清代理论批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r
(二)诗学传统的影响
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和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杜审言极负诗才,尝与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3]杜审言的文才在当时文坛的确享有盛誉。宋之问曾评价其诗风:“惟灵昭昭,度越诸子,言必得俊,意常通理,其含润也,若和风欲曙,摇露气于春林,其秉艳也,似凉雨半晴,悬日光于秋水”[4],并肯定了其“度越诸子”的地位;另外陈子昂也曾云“杜司户炳灵翰林,研机策府,有重名于天下,而杜秀于朝端,徐、陈、应、刘,不得劘其垒,何、王、沈、谢,适足靡其旗,而载笔下寮,三十余载,秉不羁之操,物莫同尘,合绝唱之音,人皆寡合”[5],给予了杜审言诗歌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杜审言的历史地位。
杜审言的诗名多多少少给予杜甫一些自信。杜甫在《赠蜀僧闾丘师兄》曾言:“吾祖诗冠古”),在《武宗生日》中有“诗是吾家事”,在《同元始君舂陵行》中有“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一方面可见其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杜氏家族是以诗学传家的。杜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