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优质3篇】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篇一

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和合观念可以追溯到《易经》。《易经》讲述了宇宙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提出了“阴阳相济”、“五行相生”等观念,强调了宇宙万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平衡。这种和合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和合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通过倡导和合观念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例如,孔子提倡“仁爱之心”和“和而不同”的观念,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崇。

再次,和合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艺术领域。中国传统艺术强调“以和为贵”,追求内外相合、刚柔相济的美学观念。例如,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追求画面的和谐与平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和声”的构建,追求音乐的和谐与和睦。这些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合观念的深刻内涵。

最后,和合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和合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在和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总之,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和合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篇三

也谈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

  提要:文化中的"和合"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呈现往往是与其他基本观念纠结在一起的,本文由此角度切入,系统清理、了"和合"观念与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爱有等差观念、层面上的宗法等级观念、民族国家层面上的夷夏之防观念的互动关系,指出要重视考察"和合"观念与其他基本观念的相关性,才能早日迎来一个和合文化的新世纪。

  关键词:和合文化、爱有等差、宗法等级、夷夏之防

  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近年来已成为学界共识。而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存在的"和合",又不可能孤立地、抽象地存在,必然与中国文化中的其他基本观念纵横交错、参差互渗,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历史语境中。因此,考察"和合"观念,一方面,不仅要从字源学角度厘清其本义、引申义,从古代中提取若干相对孤立的文本资料加以引证,更要重视此观念与其他基本观念纠结互动的联系,理解其真实而非抽象的文本意义。另一方面,不仅要把握"和合"观念在古代文献中的表述,更要深入挖掘"和合"观念是如何与其他基本观念共同着政治活动、制度、日常生活以及规范着君臣、君民、华夷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所以,"和合"观念不是物上的理论空间,可以从摩擦力等因素中纯粹抽象出来加以。"和合"是中国文化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任务就是在意义的密林里,寻找它的原生意义和具体语境。

  人和观念与爱有等差

  伦理道德层面上的"和合"观念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成员保有普遍的尊重和敬爱,实现人际温馨协调的伦理环境和道德氛围。如"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为贵"等。但"和合"观念所凸显的道德普遍性同时也伴随着道德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不仅体现为程度的差别,而且体现为等级的划分(第二节将详论宗法等级,本节仅涉及前者)。

  孔子对"仁"的规定继承了《国语·晋语》中"爱亲之谓仁"的思想,视血缘亲情为"仁"的根本,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孝是对父母的敬爱,悌是对兄长的敬爱。孝悌是建基于血亲之爱的最根本、也最为重要的道德规范。推己及人,孔子又将"仁"规定为"爱人",由爱亲为对社会成员普遍的敬爱,这恰恰反映了由近而远、由亲而疏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爱亲"与"爱人"并不属于同一伦理层次,所以在处理同一时,对象是家庭成员("亲")或社会成员("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有人偷羊,应当举报("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而若是父亲偷羊,情况就不同了。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父子之间相互隐瞒,显示了以血亲之爱为基础的"亲亲"之德重于"亲人"之社会公德。

  孟子同样在这一道德立场上论述"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其间寡助-亲戚为一端,多助-天下为一端,由寡到多反映的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体现了道德上的亲疏关系。从此"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荀子·君子》)。看来儒家的道德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失衡的。无怪乎墨子要以"兼爱"来对抗儒家的"亲亲有术"(《墨子·非儒上》),爱有等差。

  和而不同与宗法等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显然,这里是就君子与小人区别的角度而言的。君子的基本特征是"和",小人的基本特征是"同"。君子善于搞好人际关系,求得和人际的和谐。那么,君子能否和小人达成这样的协调呢?应该可能。但孔子在另一处却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一团和气的君子为什么与小人难以相处呢?看来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此处,应当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和道德无涉,仅有位格的差别。而正是位格的差别鲜明体现了宗法制度的森严秩序和等级观念。"和合"观念与等级观念丝缕相牵,难以割断,因此,对"和而不同"的理解必然牵涉到对宗法等级制度的考察。

  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出一整套的贵贱有别、尊卑有序的宗法等级制度。这套制度转化为具体的规范仪轨就成为"礼"和"法"。孔子期待着光复周礼,使之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社会标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因为"礼"是宗法等级制的具体体现,维护"礼",就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稳定统治秩序。孔子所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精神实质即在于此。"法"是"礼"的辅助,"隆礼"和"重法"是儒家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适用的阶层、领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

  礼法不仅保障着君子和小人这样一般的社会关系,而且保证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君臣关系的神圣性和合法性。春秋时期有过两次与此相关的著名讨论,一次是晏婴和齐景公的谈话,另一次是史伯与郑桓公的对答。

  晏婴的观点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左传·昭公二十年》)

  史伯的看法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诚然,这里反映了"诸方面、诸要素的协调配合,相辅相成","事物内部诸要素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的辨证法则,(5)也具有"鼓励从各个不同角度、侧面提出各种不同、冲突意见,而后加以融合"的社会意义,(6)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谈及社会层面上的"和合"观念时,都存在着一个价值公设,即君主臣辅、君贵臣贱、君尊臣卑的宗法等级秩序。一方面,臣子的职责是辅佐君主,提出建议,采纳与否在君主,臣子无决定权;另一方面,臣子的目的是更好地维护这个等级制度而不会损害它,消灭它。因此只有将"和合"观念放置于这个价值公设的背景下,才会准确地理解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真实内涵:"和"是一种统治策略,使君臣智慧和经验相济相成,目的是"生物"、"政平"、"民无争心",增强统治集团的执政能力和延续能力。

  董仲舒一方面认为"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阳兼于阴,阴兼于阳;夫兼于妻,妻兼于夫;父兼于子,子兼于父;君兼于臣,臣兼于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7)另一方面,又强调阳贵阴贱、阳前阴后、阳亲阴疏,构成秩序井然、等级分明的社会图景。(8)

  即便如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最力的黄宗羲,虽声言"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9)而其《明夷待访录》的书名却暴露了黄氏期待明君访求的下意识冲动。(10)这里呈现的依然是君主臣辅、相济相成的基本观念。明朝的君主终究没有等来,而清朝君主的宠惠又不能接受,这就牵涉到中国文化中的另一个基本观念--夷夏之防。

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最新3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论文2015-04-01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论文【最新3篇】

普通高校开发校友资源的策略分析教育论文(精选3篇)

摘 要:校友资源是高校的宝贵资源,开发校友资源对高校和校友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对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校友也可以从母校的发展中获取更多精神激励和物质机会。普通高...
论文2016-09-01
普通高校开发校友资源的策略分析教育论文(精选3篇)

读书演讲稿【优选6篇】

通过对演讲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当下社会,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演讲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读书演讲稿 篇1尊敬的...
论文2018-03-09
读书演讲稿【优选6篇】

论“排除合理怀疑”的法律定位【通用3篇】

摘要: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确实、充分给予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即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以及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
论文2011-04-06
论“排除合理怀疑”的法律定位【通用3篇】

终身教育下课程开发成人教育论文【实用3篇】

一、终身教育背景下成人教育的特点 1.多边互动性 在终身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学习模式是按照个人意愿所安排的,强调参与教育的学习者拥有受教育的自主选择权,这一权力不被受教育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所从事职业、社...
论文2012-02-04
终身教育下课程开发成人教育论文【实用3篇】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最新3篇】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以及自身内部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论文2018-09-09
电大行政管理论文【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