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精简3篇】
浅谈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篇一
教研组管理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研组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的境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浅谈教研组管理的第一种境界——任务导向。在这种境界下,教研组的管理主要关注于完成教学任务,强调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研组成员往往会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缺乏创新和探索。这种境界下的教研组管理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缺乏活力的困境。
其次,浅谈教研组管理的第二种境界——过程导向。在这种境界下,教研组的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改进。教研组成员会定期开展教学观摩、讨论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通过集体研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这种境界下的教研组管理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浅谈教研组管理的第三种境界——价值导向。在这种境界下,教研组的管理不仅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更注重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教研组成员会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教研成果的分享和推广,影响和帮助更多的教师。这种境界下的教研组管理能够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创造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研组管理存在着不同的境界,从任务导向到过程导向再到价值导向,每一种境界都有其特点和优势。教研组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促进教研组成员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浅谈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篇三
浅谈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研组管理,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学校重视的课题。落实教研组管理,提升教研组功能的关键在落实以下三个层次的“管理”:
一、人治——教研组组长能力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一层次就是教研组长的能力管理。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长则是学科组或年级学科组的负责人,肩负着领导本学科教师研究教学,开展科研,对本学科教学进行组织管理,以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重任。
一个优秀的教研组离不开一个能力强的教研组长。学校常常在学科中选拔专业能力很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通过他个人的能力落实教研组管理。教研组长的能力可以表现在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1.执行教学计划
①领会计划: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汇报情况,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将计划落实为具体措施。
②加强管理:协助教务处贯彻教学常规要求,协调各年级重要考试的命题、阅卷和统计反馈等事务工作,并能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控教学进度。
③确保质量:组长本人教学效果显著,能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并指导本学科成员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2.组织教研活动
①制订方案:抓住本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或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以及活动安排,目标明确,有切入口或抓手。
②落实措施:积极执行教研活动计划,推进方案拟定的具体措施,能创造性地克服执行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确保教研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
③引领合作:能主动关注教师的需求,提出建议,提供个别帮助,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与同事共同分享经验,善于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同事研究和探讨教学问题。
④注重实效:能切实解决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动帮助本学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分析与总结,有明显成效。
3.引领专业发展
①提升师德: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有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对教师热心而宽容,有服务意识,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主动提供帮助。办事严谨务实,有责任心。在对具体教学问题进行观察与研究时,能提炼出有价值的策略;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能力。
②指导实践: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能够对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加以自我分析,并提出后续跟进措施。
③主动创新: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本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了解本学科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注重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组长自己要能提出关键性和创新性观点,用于指导本学科教师研讨,这样才能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法治——教研组制度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制度管理。教研组管理离不开高水平的教研组长,但是如果只依赖于教研组长的个人能力,一旦教研组长岗位变换,可能会出现管理断层,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研组制度,通过制度保证教研组的高水平运转。对教研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要想提高教研组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在教研组工作的每个环节上形成制度,加强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教研管理制度(常规制度、学习制度、研究制度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落实和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协调与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改革教研组设置办法,既按学科设置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又设置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等综合教研组。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学科、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教师教学研究制度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3.课题规划与相应的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定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规划、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等环节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评议课制度、研究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5.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教师参与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评课制度,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教学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如教学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顺利结题,研究成果获奖,有著作、课件等。
三、文治——教研组文化管理
教研组管理的第三个层次是文化管理。教研组的变革与发展,
深层的根基在于教研组文化的构建。对教研组而言,文化具有三种内涵:其一,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体系,它指明了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成员以何种规范性要求为基础,如何共同备课、听课、评课,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其二,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其三,教研组文化是教研组成员开展研究的共同方式,是教研组成员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的思考和行动方式。教研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对置身于教研组文化之中的个体教师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它构成了教研组运行发展的内在机制,从深层制约着教研组发展的方向。那么,怎样进行教研组文化管理呢?
1.树立文化管理意识
教研组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本质上是该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判断问题,即文化问题。人的管理的核心就是文化管理,成功的管理必然走向文化管理。作为一种微型组织的管理者,教研组长的管理对象不仅是传统的人和事,而且涉及“教研组的文化”。换言之,教研组长既是教研组人和事的管理者,更是教研组文化的管理者。教研组长有了自觉的文化管理意识,原先自然生成、自生自灭的教研组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有意识的构建与发展。
2.构建教研组的制度文化
就教研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其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具体包括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读书交流制度、备课主讲制度、听课评课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带教制度、案例和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这些制度之所以构成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们的背后是教研组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制度设计到制度执行的过程,构成了教研组成员的日常工作方式。
3.落实教师的行为文化
教师的行为文化体现为教研组成员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如备课行为、听评议课行为等。无论是组训、文化愿景,还是教研组的文化战略,都是教研组长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协商,反复研讨,持续重建的结果。教研组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愿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学校文化有校训一样,教研组也应有自己的“组训”,这既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基础,也是教研组文化理想的核心体现。教研组成员也要致力于教研组氛围的布置和资料的积累,例如教研组成员使用的教材、教参、教具、学习材料、教案、课例、随笔和各种教学录像等资料都要有意识地保存下来并传承下去。
4.制定教研组文化的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
学校应有对教研组文化创建进行评价的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是创建品牌教研组,而品牌的内核是文化。在教研组层面上,教研组自身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评价标准。在这一标准里,应全面涵盖教研组文化的基本内涵,兼具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内容。
“人治的管理”主要靠教研组长的人格力量,管理者以“压”的方式来制约被管理者的行为,没有具体的标准,被管理者往往口服心不服,难以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难以转化成被管理者的主动行为。
“制度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标准对被管理者进行统一的约束和规范,同样是一种刚性的他律,其效果常常是被管理者被动接受。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是现在多数管理者都在用的,无情制度有情管理,就是把管理与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
“文化管理”则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它所达到的管理效果是“自律”。只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成员的集体智慧,形成和谐的学科教研组文化,才能更好地彰显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让教研组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成为名师,让学校成为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