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技术研究【精彩3篇】
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技术研究 篇一
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但在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环境下的隧道开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隧道开挖方法可能会面临困难,因此需要研究新的开挖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针对软弱围岩的特点,可以采用钻孔爆破法进行隧道开挖。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钻孔对围岩进行爆破,有效地破碎围岩并提高开挖效率。同时,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还可以采用锚杆支护技术来加固围岩。锚杆支护可以通过在围岩中安装锚杆和锚索的方式,增强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其次,对于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的问题,可以采用压力平衡法进行处理。压力平衡法通过在隧道的前方设置水封墙,将接触带的压力与隧道内的压力平衡,从而减少水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此外,还可以使用抽水井的方法将涌水量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以减少对施工的干扰。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可以采用盾构机进行开挖。盾构机可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实现连续的推进,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并且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层固化和涌水处理。盾构机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工程成本,并且提高施工质量。
总之,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环境下的隧道开挖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采用钻孔爆破法、锚杆支护技术、压力平衡法和盾构机等先进的开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技术研究 篇二
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程,但在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环境下的隧道开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隧道开挖方法可能会面临困难,因此需要研究新的开挖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针对软弱围岩的特点,可以采用预支法进行隧道开挖。预支法是一种通过在围岩前方先行施工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破碎围岩并提高开挖效率。预支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预支长度和预支施工方式,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的问题,可以采用封闭施工法进行处理。封闭施工法是一种通过在隧道开挖区域设置封闭挡水墙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涌水量和水压,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封闭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注浆技术来加固围岩和封闭挡水墙,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可以采用地面固化预处理技术。地面固化预处理技术是一种在隧道开挖前对软弱围岩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注浆和固化剂的使用,提高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总之,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环境下的隧道开挖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采用预支法、封闭施工法和地面固化预处理技术等先进的开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隧道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技术研究 篇三
软弱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技术研究
摘要: 软弱围岩接触带地下水复杂、拱顶易坍塌、边墙易收敛、围岩变形大、监控量测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安全施工,对围岩接触带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期,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有一项专利技术已授权,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软弱围岩;施工技术;高压大涌水
引言
围岩接触带属于典型的不良工程地质,构造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大多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水头压力大,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新建东北东部铁路通灌段工程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构造发育,裂隙贯通,日涌水量超过23000m3,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解决高压大涌水,预防坍塌,快速掘进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笔者针对软岩高压大涌水的现象及成因展开分析,提出运用隧道开挖施工技术对软岩巷道进行有效支护,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保证安全施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隧道围岩监测自动报警系统》已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 2 0529270。
1、主要施工方案
1.1 地下水探测
根据碘化钾溶于水并随水流动,碘化钾溶液加入溴水反应生成的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色的化学原理,施工前在隧道洞顶探坑及多处小溪中依次投放碘化钾,然后在隧道内提取水样进行化学检测,探测围岩接触带复杂的地下水情况,分析测算地下水水量及水头压力。
1.2 选择性帷幕注浆堵水
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构造发育,裂隙贯通,日涌水量超过23000m3,为了给掘进施工创造工作面,同时防止水头压力传递给围岩导致围岩坍塌,现场根据涌水股流位置采取选择性注浆堵水,即对水流小的部位先注浆,逐步将地下水围堵至单侧下台阶的预留泄水管集中排放。
1.3 上台阶交错开挖,增设临时斜撑
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已风化成泥土状,极其松软,拱部极易坍塌,施工过程中将上台阶从中线分成左右两半,前后错开两个循环分步开挖支护,随挖随支,半边拱架支护时增设临时斜撑,围岩暴露面积小、时间短,所增设临时斜撑施工简单,拆除方便,有效防止拱顶坍塌。详见图1。
1.4 围岩自动监测
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由于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围岩已风化成泥土状,加之地下水压力巨大,围岩监控量测难度较大。现场采用“围岩量测自动报警系统”(已取得专利,专利号:ZL 2011 2 0529270.3)进行围岩监控量测,时刻监控拱顶下沉及边墙收敛情况,保证人员安全,指导现场施工。
2、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2.1 施工工艺流程
围岩接触带极软围岩高压大涌水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2 操作要点
2.2.1 复杂地下水探测
①地下水流示踪剂的选择。
根据碘化钾溶于水并随水流动,碘化钾溶液加入溴水反应生成的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色的化学原理,现场选择碘化钾作为地下水流示踪剂,进行围岩接触带地下水流探测。
②地下水流示踪剂的投放。
施工前在隧道洞顶测量围岩接触带里程位置,并结合地表情况、岩层走向开挖多个探坑,待探坑出现地下水后分批投放碘化钾,另外选取多处地表径流或小溪,依次投放碘化钾,分别跟踪各路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流向。
③示踪剂的收集和检测。
自投放示踪剂后每两小时在隧道掌子面各涌水口分别汲取水样,标记存放,统一送检。检验时在水样中先后滴入溴水和淀粉溶液,出现蓝色的即为检出示踪剂,证明投放示踪剂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已经流入隧道掌子面。
④地下水流速分析。
根据投放示踪剂到隧道水样中出现示踪剂的时间和投放地高程与隧道掌子面高程差,可估算地下水流速和水头压力,为雨季对隧道涌水的影响提供参考。
⑤地下水流量分析。
由于掌子面涌水空隙不规则,难以测定涌水流量,现在在距离掌子面50m处砌筑宽度1m的矩形水沟,将掌子面涌水全部汇至矩形水沟中,根据矩形沟中流水深度和水流速度可计算出掌子面日涌水量。
2.2.2 选择性帷幕注浆堵水
①注浆液选择。
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构造发育,裂隙贯通,根据探测,地下水在裂隙中上下贯通,水头压力巨大,水量补给充沛,日涌水量超过23000立方米,现场采取连续停工7天泄水,但涌水量和水头压力并未明显减少,现场施工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堵水。
②注浆部位选择。
如果采取传统的.帷幕注浆堵水,水头压力随着裂隙中水位升高而变得更大,压力直接传递给围岩,导致围岩变形和坍塌失稳。为了给掘进施工创造工作面,同时防止水头压力传递给围岩导致围岩坍塌,根据现场观察,隧道掌子面右侧涌水股流较大,数量较多,左侧相对较少,采取左侧水流小的部位先注浆,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逐步将地下水围堵至右侧下台阶的预留泄水管集中排放。按照选择性注浆堵水,将大部分掌子面涌水封堵,为掘进提供作业面,同时避免地下水压力增加导致围岩坍塌。
③注浆管布置。
选择性帷幕注浆采用双排?准42无缝钢管,长度为6m,外插角分别为30°和10°。注浆导管在构件加工厂制作,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准8mm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50mm交错钻?准8溢浆孔。注浆导管加工见图3。
④选择性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封闭掌子面作止浆墙,注浆压力一般为0.8MPa,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注浆作业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随时分析和改进作业,并注意观察工作面围岩和地下水的状态。注浆操作见图4。
2.2.3 上台阶分步开挖及支护
①左半台阶开挖。
双岭隧道围岩接触带已风化成泥土状,极其松软,拱部极易坍塌。传统的台阶法施工上台阶左右侧同时开挖并立拱架,对于软弱围岩增设临时仰拱,缺点是单循环工作时间较长,围岩暴露较多,增设的临时仰拱拆除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