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论文【优秀3篇】
篇一: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音乐配器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戏曲的音乐魅力和表演特色。在传统戏曲音乐中,配器既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又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本论文将探讨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从历史演变、传统技艺、现代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戏曲音乐配器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戏曲音乐配器就存在于各种戏曲曲牌中,如京剧、豫剧、越剧等。这些曲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配器传统,形成了不同的音色和风格。例如,京剧的配器以弦乐、打击乐和管乐为主,注重音色的厚重和悲壮感;而越剧的配器则以弦乐和木管乐为主,注重音色的细腻和柔美。这些传统配器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也与戏曲演出、剧目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我们要关注传统技艺在戏曲音乐配器中的传承。配器的传承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配器师傅传授技艺给后人。传统技艺包括乐器演奏技巧、配器曲谱编排、音色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些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后人,更重要的是要让后人理解和领悟其中的精髓,注入自己的创新和个性。只有这样,传统配器才能在传承中得以保留和发展,更好地为戏曲表演服务。
最后,我们要关注现代创新在戏曲音乐配器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音乐配器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现代创新可以表现为音乐元素的融合、乐器的改良和新乐器的引入等方面。例如,一些京剧团体在传统配器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洋乐器和电子乐器,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音乐效果。同时,一些年轻的配器师傅也积极尝试将现代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传统配器中,使戏曲音乐更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总之,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演变、传统技艺和现代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只有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戏曲音乐配器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篇二: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器既需要传承古老的音乐传统,又需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本论文将从配器的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配器作为传统戏曲音乐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积淀。传承是保持传统艺术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基础。在配器的传承中,首要的是对传统曲牌和传统配器的学习和理解。只有深入研究和把握传统曲牌的音乐特点和表演要求,才能准确地进行配器的编排和演奏。此外,配器师傅的传承也至关重要。他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后人,使得传统配器得以延续和发展。
其次,我们要关注戏曲音乐配器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戏曲音乐配器也需要与时俱进,保持其艺术的活力和吸引力。创新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如音乐元素的融合、乐器的改良和新乐器的引入等。例如,在传统配器的基础上,可以引入西洋乐器和电子乐器,以丰富音乐效果。同时,现代的配器师傅也积极尝试将现代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传统配器中,使戏曲音乐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气息。在创新中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使得戏曲音乐配器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综上所述,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传承保持了传统戏曲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而创新则使得戏曲音乐配器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戏曲音乐配器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篇三
戏曲音乐配器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摘要: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面对地方戏曲观众群日渐萎缩、剧团经营举步维艰、戏曲音乐模式固化的窘境,作为戏曲音乐的配器工作者,如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引进现代乐器完善戏曲音乐”、“用新的音乐元素充实戏曲音乐”、“用现代配器技法丰富传统戏曲音乐”三个层面,探索戏曲音乐配器创新的切入点,从而对传统戏曲音乐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发展进行审思与践行。
关键词:戏曲音乐;配器;传承;创新
戏曲,顾名思义,有“戏”有“曲”。“戏曲”是“戏”与“曲”的组合体。就戏与曲的关系来说,戏(戏说的故事情节)是戏曲的载体,而音乐则是戏曲的灵魂。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作为戏曲灵魂架构主体的戏曲音乐配器,如何才能做到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为戏曲音乐注入新的元素,使传统戏曲音乐的生命之树长青,在传统戏曲日渐式微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进现代乐器充实戏曲音乐
不断地采用外来的、新兴的、深受人们喜爱的演奏乐器充实到传统戏曲乐队中,丰富戏曲音乐元素,既是传统戏曲音乐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一部中国戏曲音乐乐器的发展完善史其实就是不断吸收、引进、兼收并蓄的过程。无论是国粹京剧,还是曲剧、豫剧、秦腔、越调等剧种,其唱腔伴奏和间奏(场景)音乐演奏的乐器无不经历了由简至繁、从单到众的发展历程。如洛阳曲剧最初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月琴、古筝以及由八角鼓指挥的简板和云锣;豫剧乐队的伴奏乐器曾有“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拔共八口”的说法,亦即“八件乐器一台戏”。可以说,所有地方戏曲的演奏乐器都是从最初的一两件伴奏乐器,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建制完备的综合性大型戏曲乐队。没有借鉴、没有引进、没有革新创造,就没有戏曲昨天的辉煌和今天的存在。豫剧的主奏乐器板胡、曲剧的主奏乐器曲胡、京剧的主奏乐器京胡,包括那些能演奏出一首首扣人心弦的美妙音乐的所有拉弦类乐器,均是从隋唐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的拉弦乐器“奚琴”演变而来的。“以竹片轧之”演奏的奚琴传入中原后,改进为马尾弓拉奏,不同地区的人民又根据不同剧种戏曲音乐的'需要进行改造,逐步形成了适宜于京剧需要的京胡、适应于豫剧演奏的板胡、适应于曲剧演奏需要的曲胡、适应于合奏或独奏的二胡,等等。“胡琴”的引入、改造与创新,增加了戏曲演奏乐器、丰富了戏曲音乐元素、促进了戏曲唱腔设计,带来了戏曲音乐的革命性变革。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度文化广泛交流的今天,为了戏曲音乐的发展,为了争取更多的戏曲爱好者特别是年轻戏曲爱好者,我们当依据各种戏曲音乐的特点,不断引进音色优美、年轻人喜欢的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以优化戏曲音乐乐队,丰富戏曲音乐元素,增强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壮大戏曲音乐乐队,为戏曲音乐增音添色。
二、用新的音乐元素充实传统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的发展、创新,需要适合自身演奏特点的新乐器的加盟,更需要随时注入新的音乐元素。如果拉弦声部薄弱、单调,就可以增加高胡、二胡、中胡乃至革胡等富有表现力的音色元素,丰富拉弦乐声部;如弹拨乐声部不足,影响戏曲的整体音乐效果,就应增加或新添诸如琵琶、古筝、三弦、柳琴、月琴等乐器音色,以增强对弹拨声部的支撑;如乐曲的感染力上不去,则可运用唢呐、竹笛、笙、管子(闷子或筚篥)等乐器,以强化吹管声部的音色构成;包括在现代音乐中被广泛采用的套鼓、电声乐器、传统与现代打击乐器(鼓类、键盘打击乐类、色彩化打击乐类、拟声性乐器类)等,都可以根据剧种特点和不同剧目的演出需要,引入到传统戏曲音乐中,对音乐色彩的构筑进行完善。对戏曲音乐进行现代化改造,在配乐中引进现代音乐元素,如管弦乐队、混编乐队伴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戏剧矛盾冲突的发展推波助澜;依据剧情需要加入合唱、伴唱、变体饶舌(rap)等现代艺术手法,从而加强戏曲人物表现力、气势渲染力。结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欣赏习惯,对传统戏曲唱腔设计中的拖腔、花腔的冗长重复进行“删繁就简”,革新改造,用新的演唱形式进行再创作。针对戏曲音乐节奏变化丰富但板腔体意味浓重的传统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不规则节奏及律动,打破传统的一、三重音,在某些特定情况尝试运用二、四重音,连续切分等技术手段,对戏曲音乐的动感不足加以推动,在现实的戏曲音乐创作中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用现代配器技法丰富
传统戏曲音乐巧妙运用现代配器法中点描、繁冗织体延续、通奏低音,反功能和声铺垫、块状结构对话等技术手段,从音乐本体对戏曲音乐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重塑戏曲音乐形象,丰富戏曲音乐内涵有着深远的意义。借鉴西方音乐技法,结合乐队演奏实际,以层叠式的配器手法优化既有的齐奏演奏模式,可以增强音色的多样性体现,有利于线条化创作思维的推陈出新,提高乐队演奏员排演参与感,活化听众观感体验。反映在音乐层面,传统的曲剧唱腔音乐包括配器,在层次上线条化构筑不足,齐奏多,点状支撑多;支声线条少,副旋律概念不明显。使得伴奏音乐层次单一,表现力受限,不利于戏曲音乐层次丰富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都是戏曲创作者在未来创作中可以关注的点和完善的面。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成品剧目乐队总谱的阅览、排练参与、音响实验与效果检听得论:戏曲音乐创作中的唱腔设计与音乐配器关系密不可分,合理分配乐队音响构成对唱腔乃至剧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唱腔设计服务于剧目行进需要,乐队配器服务于戏曲音乐构成,配器手法吸收各类管弦乐配器精髓,以延续与创新的态度,让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例如,按照传统戏曲乐队配器手法,对待音乐中长音的处理,往往依靠拉弦乐器以振音技术来实现:例01.而在传统戏曲乐队的配器手法中,为此长音附加弹拨乐以丰富音响,往往采用齐奏的做法:例02.这种配器手法,优点在于手法简单,效果统一,可以造成比较显性的声音效果,乐队排练容易协调。缺点在于缺乏层次性,在乐队演练过程中无趣味性可言,在音乐表现上较守旧,缺乏新意。在创新性的创作中,运用区
别以往的创作思维,效果截然不同,表现形式呈现如下:例03.运用多线条、递进式的配器手法,灵活配置弹拨乐器与打击乐器,附加拉弦乐器的支声复调手法运用,使乐队色彩的丰富性、演奏的趣味性、形制的灵活性得以充分调动。从而真正实现戏曲音乐配器传承与创新的切实践行。艺术形式日新月异,表现手法千变万化,虽然万变不离其宗,但传承与创新始终是艺术保持生命力的唯一法则。戏曲音乐生命力顽强,植根土壤丰沃;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沉淀与生发是其不断延续的推动力。在创新中继承传统,在创作中开拓创新,从技法中提炼元素,自生活中萃取菁华。以技术服务于艺术,以艺术传达出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灵感中总结技术,这是一种艺术生长的轮回,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诞生无数精美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激发创新意识与形态的进步,这个过程是传统戏曲音乐艺术的自我蜕变,也是自我认知与觉醒的丰翼与振声。把戏曲音乐真正作为戏曲的灵魂来进行戏曲的艺术建设,戏曲院团需要专职与专业的作曲,这一点应当引起地方院团、主管部门的重视与关切。当代戏曲文艺创作者,将在党的领导下,以推动文化创新、建立文化强国为己任,唯不断开拓以求文化传承与创新,溯文化本之渊源,树中华强国声威,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S].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5-7-11.
[2]刘晓国.论戏曲音乐配器[J].艺术百家,2006,(1):162-163.
[3]江松明.谈谈戏曲音乐配器[J].中国戏剧,2004,(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