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门石窗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论文(最新3篇)
浅析三门石窗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论文 篇一
三门石窗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三门石窗艺术中汲取灵感和启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式美学、文化价值和创新设计。
首先,三门石窗艺术的形式美学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三门石窗以其精致的雕刻、独特的形状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之美,给人一种沉浸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感觉。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三门石窗的形式美学,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传统韵味的作品。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三门石窗的线条和图案,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在家具设计中,可以采用类似的雕刻和造型,打造出独特的家具作品。三门石窗艺术的形式美学为当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造力。
其次,三门石窗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门石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它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价值,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例如,在艺术品创作中,可以运用三门石窗所代表的文化元素,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融入三门石窗的图案和色彩,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价值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深度。
最后,三门石窗艺术的创新设计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三门石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它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三门石窗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三门石窗艺术的创新设计中学习到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通过创新的手法和材料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借鉴三门石窗的创新设计思路,加入现代科技和材料,创造出更加实用和具有创意的产品。三门石窗艺术的创新设计为当代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三门石窗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的形式美学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造力,它的文化价值为艺术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思考和深度,它的创新设计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研究三门石窗艺术,从中汲取启示,推动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浅析三门石窗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论文 篇三
浅析三门石窗艺术对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论文
摘 要:台州三门石窗以其独特的造型纹样、精湛的技艺水平和地方相对完善的传承保护,为当下设计艺术与地方民间美术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对三门石窗艺术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从其功能、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来了解古人对于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教艺术等独到的认识和造物实践历程。通过进一步对三门石窗造型背后文化内涵的探析,进而给予当代设计以灵感和启示,是本文的出发点。
关键词:三门石窗 文化内涵 造型艺术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中国的窗子不仅有着实用性,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窗子从实用出发,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的雕琢下,最终走到了文化的高度,而延续与发展的历史场合中的任何文化形态都会有其物化的过程。简易镂凿的石窗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三门石窗以其工艺精湛细腻、造型多元多变、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地域特征,在石窗造型艺术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特色。
一、三门石窗的源流及风格形成分析
据资料记载,三门石窗始于南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注入民间传统文化,由于它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因此三门石窗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一直延绵至今。
三门石窗制作的工序复杂,大致要经过采板、打磨、画样、上样、雕刻、镂空、修光这六道基本工序。并结合各种不同形式石材的特性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镂挖、起地、刻线、钻眼、打磨的精湛技术。
且石窗工艺造型多变,其中包含了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窗花以线条为基本美术元素,窗面虚实处理得当,能保证采光、通风和承重。工匠们在线条的处理及与块面的构成中,往往注入寓意深远的特定文化元素,通过造型手法中的重复、拼凑、象征、隐喻等二维装饰手法的表现,既形成了石窗艺术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展现了艺术内涵的丰富性,使实用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1.海洋文化影响下的造型艺术
海洋地理环境在三门石窗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石窗取代了轻便的木窗,原因在于三门的沿海空气湿润导致木质构件非常容易腐蚀。于是,耐腐蚀的石头就成了做成窗户的最好的材料,而三门,恰恰有一个盛产名石的蛇蟠岛,为三门石窗的创造提供丰富了的石材。
在长期耕海牧鱼的生产生活中,三门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石窗的创作也引入了海洋文化气息。其中如龙凤纹中龙元素的运用,条形纹中浪花元素、鱼纹、旋涡纹等的运用等都是海洋元素的体现。
2.母系崇拜与地域文化的交融
中国历史上的大部族都是由母系氏族发展而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航海和渔业比较发达,妈祖作为航海保护神,人们的对她的信仰崇拜也就特别的兴旺,人们祈求妈祖神增福添寿、消灾解难、多子多孙等,对她寄托了美好愿望。而浙东南地区映射出的妈祖文化,系属母系崇拜。这种精神愿望主要来源于地区历史人文价值与地域文化交融形成。石匠们正是汲取了妈祖文化的思想精髓,所以在雕琢石窗时必然或多或少地赋予其更加深刻的母系崇拜思想。
3.多元宗教信仰的浸润
三门石窗题材丰富,造型样式多变。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三门是个历来奉道尊佛的地区。晋时,广润寺、丹丘寺、多宝讲寺、百花清洞(即现仙岩洞)等寺院、道观已经存在。作为邻县的天台山,更是"佛宗道源"。因此在众多的石窗作品中并不缺乏表现宗教题材的作品。例如"几何万字窗"、"风车纹石窗"、 "如意百结窗"等等,就比较含蓄地表现出佛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如道家中的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这八宝来表现吉祥寓意,如:如意暗八仙窗、文人八宝窗。不管是花草纹,还是文字纹,从这些石窗纹样中可以看出,其思想也融入了宗教文化中"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等思想,同时也充满了大自然韵味,体现了自然的本质美。
4.福建石雕艺术的影响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依山面海,石材资源丰富。福建惠安的传统石雕艺术在历史上独树一帜。例如福建惠安传统雕刻在工艺上主要可分为沉雕、浮雕、圆雕、影雕、线雕、微雕六大类,并且技艺高超,雕刻题材丰富,其中有宗教人物、吉祥图案、神兽及花鸟等,大都是对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等美好事物的表达。而浙江三门地处东南沿海,石材资源同样丰富,与福建相邻,古来交往密切。三门石窗工匠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及地域迁徙的过程中,逐步汲取了周边优秀造型艺术的养分,对自身风格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三门石窗与当代艺术设计的结合
三门石窗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将三门石窗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造型运用在现代设计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延伸并丰富其设计形式,激发设计灵感,从而创作出富有传统文化风格的设计作品。
1.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当今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三门石窗中的条行纹、万字纹 、如意纹、龙纹、植物纹等,以浓烈的传统韵味和丰富多变的构成形式给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如三门石窗中的几何纹采用动静结合,线面对比,虚实处理,使作品显得匀称有序,节奏明快,大方得体,效果强烈。仔细观察作品,我们不难在家具设计中找到三门石窗的影子。三门石窗的造型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显得简洁、圆润、俊秀,让生动的历史民间故事和其丰富的寓意给予家具生命,传达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人文内容。
2.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窗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采光,通风等实用功能再加之以设计者们的智慧,让窗户越来越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花窗起着装饰和美化作用。它多见于古典建筑设计中,当然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花窗与三门石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门石窗在造型上的虚实对比,线条上的粗细运用,使得石窗的构图画面美观大方、对称均匀,这也是三门石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花窗设计中,设计师结合三门石窗的民间故事题材、装饰纹样、文化内涵等特点,并在材质的选择上加以创新,使花窗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焕发光彩。另外,三门石窗纹样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如万字纹、几何纹、风车纹、步步锦纹等融入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形成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点对现代花窗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这些特色元素在花窗的运用上使得整个室内环境典雅且意味深远,给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随着时光流逝,那一块块布满青苔抑或是被缠满树藤的石窗无不让人有一种沧桑敬畏感。我们对三门石窗的造型纹样及内涵文化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的汲取设计灵感,服务当下生活。
在当代设计中,创作过程要与作品的功能、形式、材质、理念相结合。三门石窗中的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教艺术等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设计不仅是求新,求变,更要挖掘人造物中所包涵的文化内涵。作为苦苦探索何为"中国设计"的设计师们,需要的不仅是对现代西方设计的借鉴和学习,更要回归自身文化,将传统文化的优美寓意、文化符号、审美情趣有机地引入现代设计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更要具有现代的形式美感,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 三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海天.艺术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杨海平:《阅读"人类和石头的故事"--凝固之美三门石窗艺术的文化品读》 [J].《美术之友》2006年6期.
[4] 郑文伟:《中国雕艺之乡--惠安》[J].《城乡建设》2004年7期
[5] 李素平.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的女神崇拜 [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