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精选3篇】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 篇一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旨在改变债务人的债务条件,以减轻其债务负担。债务重组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企业债务问题、保障企业经营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为规范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该准则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范围”、“定义”、“会计处理”、“披露”、“过渡规定”和“附则”。其中,定义部分对债务重组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包括债务重组的各种形式和具体操作。会计处理部分规定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强调了公允价值和债务减记的原则。披露部分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债务重组进行详细披露,以提高信息透明度。过渡规定部分则针对准则实施前已完成的债务重组提出了过渡性处理要求。
该准则的实施对于规范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准则明确了债务重组的范围和定义,避免了因概念模糊而导致的会计处理不一致。其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公允价值和债务减记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确保了债务重组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再次,准则要求企业对债务重组进行详细披露,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的债务状况和重组情况。最后,准则的过渡规定为已完成的债务重组提供了过渡性处理要求,保障了准则实施前已完成的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一致性。
然而,该准则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准则对于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会计处理结果的不一致。其次,准则对于债务减记的具体操作方法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可能导致企业在会计处理中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再次,准则要求企业对债务重组进行详细披露,但并未对披露内容和方式进行具体规定,可能导致披露的不全面或不准确。最后,准则的过渡规定虽然为已完成的债务重组提供了过渡性处理要求,但对于准则实施前已经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问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困扰。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实施对于规范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债务减记的具体操作方法、披露内容和方式的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完善,以提高准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保障企业债务重组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 篇三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解析
[关键词] 债务重组;公允价值;差异;损益[摘要] 国际趋同,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为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种复杂的现实经济业务,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构建统一会计信息平台。2006年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本文对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的重点、难点、新旧准则的差异及衔接进行了解析,并探讨了执行新准则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
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将非现金资产抵债的计价基础由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并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从而避免了对公允价值的滥用,抑制了一部分利润操纵行为。但是这种“一刀切”的规定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协调。在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修订前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一、新准则重点、难点解析
(一)债务重组涵义的理解
新准则将债务重组界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了让步的事项。”说明我国具体准则的范围限定在对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时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债务重组。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其实质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②企业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不属于债务重组准则涉及的范围,其会计处理由相关的会计规范予以规定。在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时,情况比较复杂,其债务重组无论是否属于持续经营,本准则也不予涉及。③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债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适用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二)正确确定债务重组日
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成日,即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修改后的偿债条件开始执行的日期。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对于以资产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重组日为资产已经到达债权人手里或已经交付债权人使用,并办理了有关债务解除手续的日期。
(三)债务重组损益与企业日常活动损益的核算。
债务重组损益应于债务重组日确认和计量。因其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应在“营业外损益”账户进行核算。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分清债务重组利得和转让资产损益的界限。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帐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转让资产损益。转让非现金资产时涉及相关税费的,在转让资产损益时,还要区别相关税费的不同性质,考虑其是否计入转让资产损益。债务人核算转让资产损益时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帐户进行核算。如: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的,把转让的存货作为销售处理,转让资产损益为销售收入与其成本及相关减值准备之间的差额;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的,把转让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处理,转让资产损益作为固定资产清理收入与清理支出之间的差额,如为收益,在“营业外损益”账户下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明细账户核算;如为损失,在“营业外损益”账户下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明细账户核算;债务人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的,把转让的无形资产收入与其相关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进行了变革。在债务重组涵义、计量属性和损益确认方面与原准则相比,有了实质性突破,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