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优质6篇】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一

音乐录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记录音乐表演的过程,更是通过技术手段将音乐传达给听众的一种方式。在音乐录音的过程中,美学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指导着录音师如何在技术层面上展现音乐的美感。

美学理论在音乐录音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音乐性与真实性。音乐性是指录音师通过调整音频参数,使得录音作品更符合音乐的审美标准。这包括了音乐的节奏感、动态范围、音色等方面。一个好的音乐录音应该能够准确地再现音乐作品中的各种细节,使听众能够深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另一方面,真实性是指录音师在录制过程中尽可能地还原音乐表演的真实感。这要求录音师在选择录音设备、设置录音环境时要尽量减少干扰,使得录音作品能够尽可能地还原音乐现场的氛围。这包括了音乐家的演奏技巧、音乐厅的共鸣效果等方面。通过真实性的追求,录音作品能够让听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

在实际的音乐录音过程中,录音师需要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作品特点来灵活运用美学理论。比如,在录制交响乐时,录音师需要注重音乐的动态范围,合理控制乐器的音量,使得交响乐的高潮部分能够更加震撼人心;而在录制民谣音乐时,录音师则需要注重音乐的真实性,尽可能还原音乐家的吉他弹奏声音和歌手的演唱情感。

综上所述,美学理论在音乐录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指导着录音师在技术层面上如何展现音乐的美感,通过音乐性和真实性的追求,使得录音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音乐的情感和魅力。因此,对于从事音乐录音工作的人来说,深入理解和应用美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二

音乐录音是一门兼具技术与艺术的学科,其中的美学理论在录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美学理论涉及到音乐的审美标准、音乐性与真实性的追求等方面,对于录音师而言,理解和应用美学理论是提高录音质量的关键。

首先,美学理论指导着录音师如何在技术层面上展现音乐的美感。音乐的美感体现在音乐的节奏感、动态范围、音色等方面。录音师需要通过调整音频参数,使得录音作品更符合音乐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录制古典音乐时,录音师需要注重乐器的音色,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优雅、细腻;而在录制摇滚音乐时,录音师则需要注重声音的力度和冲击感,使得音乐作品更富有激情和活力。

其次,美学理论强调了录音作品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录音作品能够准确地还原音乐表演的真实感。录音师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设置合理的录音环境等手段,尽可能地还原音乐现场的氛围。通过真实性的追求,录音作品能够让听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

在实际的音乐录音过程中,录音师需要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和作品特点来灵活运用美学理论。他们需要深入理解音乐的审美标准,根据音乐的特点来调整录音参数。同时,他们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追求录音作品的真实性,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魅力。

总之,美学理论在音乐录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指导着录音师如何在技术层面上展现音乐的美感。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美学理论,录音师能够提高录音作品的质量,使得音乐的美感得以更好地传达给听众。因此,对于从事音乐录音工作的人来说,学习和应用美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三

  音乐录音有着艺术载体和传播媒介的双重特征,在当前音乐风格多变的今天,对音乐录音技术的分析能够促进其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从音乐录音的技术到艺术之间的演变经历了诸多的变化,而本文主要对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一、音乐录音的空间观念及其艺术演变分析

  (一)音乐录音的空间观念分析

  对音乐录音的空间观念进行分析,要能将空间及声场的概念分别看待,这两者是两个独立的部分。声场主要是实在的和物理性的,是指声波传播的媒质范围,也是指有声波存在的媒质占有的场所。而空间则是虚拟的,这就决定了空间的可塑性,而空间就成了审美的对象,对空间的塑造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也就是音乐空间和音响空间[1].音乐空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是纯粹的艺术学概念,它能够带给声音轮廓感并使声音的音乐感增加,从而给声音带来更加丰富的韵味。

  (二)音乐录音的艺术演变分析

  对音乐空间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再对音乐录音技术进行分析,从技术到艺术的演变是此次研究的一个重要着眼点。马克·科尔曼曾经说过,音乐录音的最初理念就是要对现场演出的音乐进行模拟,是对自然声音的重现。留声机在爱迪生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它的录音质量并不好。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声录音技术使得录音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多声轨技术对音乐录音的质量起到了优化作用,而电子乐器的出现以及现代主义的音乐更是把音乐录音推向了高峰,使得音乐录音成了艺术。

  二、音乐录音的美学观的探究

  音乐录音的美学观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其中表现性音乐录音美学观主要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表现,是通过音响来表现音乐的情感的。它对声音来源的强调对音乐有着指示作用,能够将听众从音乐欣赏中带到现实中来,音响在音乐录音过程中不只是有着浪漫主义,同时也有着客观主义[2].

  音响的表现性要借助于音乐学,音乐美学中有自律论的说法,即音乐只表现音乐自己,将这种表现和音响相结合就能够产生新的事物,也就是音乐的音响美,这就是音乐录音的新表现形式。具有表现性的音乐录音作品主要存在于流行音乐以及电子音乐领域当中,而录音是其发展的基础。

  再者就是音乐录音美学观中的纪实性美学观,它主要是对真实音乐演唱的一种再现。从表面上看,它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它通过音响对音乐进行了选择,这和录音师个人的喜好有关。例如,在美国的唱片公司中,有些录音师是以录制古典音乐而出名的,但他们的风格却是迥异的,不管是在音量、音色,还是乐器的选择上都呈现出自己的个性。

  第三是音乐录音美学观中的意象性美学观,它是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也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能够突出录音师的内心声音形象,或者说它是录音师的内心声音幻象,最终通过音响加以呈现,这样就能够使意象化的思想得到展现[3].音乐录音虽然有着意象化的美学观,但它在情感上是真实的,这里所说的真实是音响艺术家内心的真实。

  例如《意象箜篌》这一以箜篌为独奏和主奏的专辑唱片,音乐的创意点就是箜篌的两面弦,也就是将其想象成两面弦进而发出动听的声音。这一音响并非是真实的箜篌音响,但是它在音色上是真实的,对其形态的定位则是意象的,从这儿就能够看出,音乐录音的意象化美学观在实际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4].再比如《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中的演奏乐器有二胡和箜篌等,在其主奏音量上是以二胡为向导的,而在音色上则比较注重和箜篌形成对比,这样对每根弦都进行准确的定位就能够演奏出犹如庞大乐队的演奏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能够抒发人们的情感,使人积极向上。音乐录音的美学观在实践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音乐录音主要经历了对演唱者角色的记录到将其转换成艺术的重要过程。在当前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音乐录音的艺术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辛丰年.老唱片怀旧--百代老唱片中的珍品[J].视听技术,2013(06).

  [2]王志斌,张璞.融合度和清晰度--浅议音乐录音[J].音响技术,2014(01).

  [3]仰亮.论音乐录音中的几点要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4]肖雨.音乐录音技术分析及处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3(19).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四

  一、研究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

  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是艺术类大学发展的潜力和未来,重视其培养是一所艺术类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艺术类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院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居多,整体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相对公办院校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完善助教制度;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研究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二、探究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法

  (一)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能力的基本构成

  1、一般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教学传播能力:

  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教案编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专业课程能力:有较强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课堂知识梳理与掌控能力、专业指导能力;

  4、实践能力:舞台表演能力、指导和组织音乐会的能力、比赛获奖能力;

  5、教学反思能力:反思个人教学的能力、反思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反思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提升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方面:

  (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即教师个体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能力态度以及自我发展需要等专业发展的自觉或自我实现;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即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促使教师达到专业标准和专业成熟。

  2、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主要提升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反思技能和实践教学技能。第一,教学竞赛。近年来,国家、省、市经常组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竞赛、软件大赛等活动,给青年教师进行横向比较提供平台。第二,青年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就迈上讲台,缺乏教学经验。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促进其相互观摩学习,都促进其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实践教学。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参加管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与学生一起排练、演出,将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三、影响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影响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有三方面:

  (1)个人因素。个人原因主要是思想道德素养、对工作的认可度和热爱程度、知识储备情况,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主要有内部培养程度,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程度,学校助推机制的健全程度等。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有关于教师培养的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工资待遇、职业声望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清晰。我国目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流于形式,只通过非常短暂的培训,学习几门有限的教育理论课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直接上岗,也基本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没有确定清晰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将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入职后难以胜任高校的教学要求。

  (2)培养体系不健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的大学相对较好,但其他艺术类院校基本没有成形与完整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培训制度也相应缺乏,没有形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

  (3)培养途径太单一。艺术类高校青年教师多数选择学历层次的提升,只认准这条单一的培训途径,这就无法满足教师的多样化要求。忽视了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甚至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学校也没有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与良好的机会与环境。

  四、构建音乐表演专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1、师德、责任心与教学态度。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是教师对自身承担的任务有自觉的认知与控制;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抓好上述三方面,是规范青年教师入职行为的关键,是培养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2、培养制度。新的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入校就应制订连续有效的培养计划,使每位教师能将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制定个人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为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提供保障机制和物质条件的支持。

  3、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点在于音乐表演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教师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体教研、技能集训、老带新、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方式。努力为青年教师开拓与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与研究学习氛围,促进个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与进步。

  艺术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中存在发展意识薄弱、缺乏个人和总体长远发展规划和缺乏发展的考评与激励机制等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培养平台,逐步实现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督促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加快个人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晨晖,彭国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6-19.

  [2]吕春燕.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33:73-75.

  [3]袁晓杰.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华章2012(13):142.

  [4]俎文红,黄春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85-186.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五

  一、心理素质简述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素质简述

  人的素质大致划分为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心理素质1是素质的核心、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素质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之上。

  心理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非智力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

  2、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厌学、畏难、缺乏自信与毅力、自我认识不足、团队合作能力差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学生的好奇心理及学习兴趣持续时间短,容易出现厌学心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与新鲜感的减退,逐渐产生畏难与放弃等消极心理。加上初中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自我认识不足,缺乏自信与毅力。表现为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又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律与团体意识,个性心理突出。

  二、巧借器乐,提升心理素质

  为了克服学生的不良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巧借器乐,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器乐教学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极佳途径。器乐学习是“积水成渊、水滴石穿”的过程,能锤炼意志(非智力因素)。器乐学习强调手指训练,有助于思维开发,培养操作能力与创造力(智力与能力因素)。器乐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能建立自信、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心理现状因素)。器乐教学中通过合奏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社会适应因素)。

  1、树立典范,激发兴趣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对处于初中青春期阶段的学生,问题不在于学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学生在初次接触某种乐器时都充满了好奇心,当他们坐在电子琴前就产生了新鲜感,表现出强烈而迫切的学习欲望,情绪兴奋激动。笔者立即抓住这一心理倾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欣赏名家演奏,或教师亲自范奏,把学生引入艺术的殿堂,领略电子琴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乐器本身及电子琴作品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如果我会弹该多好”的遐想,诱发“想学”的欲望。还特别欣赏残疾青少年表演的电子琴独奏录像,学生们感到十分震撼,感慨万分。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特别邀请了班里有电子琴弹奏基础且水平较高的学生当众演奏,弹唱大家喜欢的流行歌曲如《真心英雄》、《我和你》等。这使初学的学生羡慕不已,个个情绪高涨,同时也认为学习弹奏电子琴也不是很难,只要自己努力,同样也会演奏的,就此建立了信心。典范的作用,让学生在电子琴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点燃了动机。

  2、锤炼意志,水滴石穿

  学习需要兴趣的点燃,更需要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与坚定信念的最佳方法。器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积水成渊、水滴石穿”的过程,教导学生要养成每天练习的习惯。习惯需要意志的支配,一些学生的意志较薄弱,随着乐曲难度的增加与新鲜感的减退,逐渐产生厌倦、畏难、放弃等消极心理。教师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基本节奏训练、规范指法与手型、先分后合、由慢到快、难点突破,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坚持到底。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有效练习,克服了技术困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磨练出顽强的意志与“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信念。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启动思维,培养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这一基本理念。美国音乐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尔提出“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应当在器乐领域里采取创造性教学的计划程序。”创造需要想象,“创造性的想象是在再现性想象的基础上,对已储存的感知材料进行重新整合,使其突现的心理活动。”

  如学习弹奏《月亮河》后,为了表现出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意境、情感风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启动音乐思维,要求学生运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库,自主决定运用乐器音色,创编与乐曲意境相配的场景音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决定怎样表现音乐。有的小组为音乐加上前奏与间奏;有的小组为表现乐曲意境添加微风、蛙声、蝉鸣声及流水声;有的小组添加一点打击乐节奏,为乐曲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表现出劳动人们愉快的生活情景;有的小组通过丰富的节奏数据库,设计自动伴奏完成作品的演绎。

  学生通过对乐曲的二度、三度创编以及对各音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丰富了乐曲的音乐形象或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直接而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学生感受、创造、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电子琴的弹奏其实是多种器官的协调运作与相互作用的过程。眼(识谱)—脑(分析与指挥)—双手(演奏)—耳(聆听)—脑(辨别与感受)。所谓“十指连心”,即大脑指挥手指运动,手指运动反过来刺激大脑中枢。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器乐学习和手指训练,其思维、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智力与能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课堂内外搭建多种形式的表演平台。如课堂内的“乐器自由表演”,由学生自选乐器、自选曲目、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限,可独奏、齐奏、二重奏、自弹自唱、伴奏演唱、创作表演等。又如“班级器乐比赛”,充分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对优胜的班级,荣誉感可让学生自信倍增,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落后的班级,及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气馁。再如举办“节日音乐会”“小小演奏家”比赛、积极参与市区各级的器乐比赛活动等。

  学生抓住了这些演奏的机会,在积极参与中增强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同时也锻炼了心理素质,积累了多次上舞台的经验,从“我不敢”变为“让我弹”;从害怕、紧张到自信、从容充满信心地演奏,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逐步形成勇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心态。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学生的电子琴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同步提升。

  4、重视合奏,学会合作

  电子琴教学中,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合奏,是有一定难度的。合奏训练必需具有共同的纪律约束和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要有具体的分工与协作,需要每个学生步调一致、默契配合,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演奏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在学习合奏训练《故乡的亲人》时,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奏,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弹哪一部分旋律,做到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的和谐统一。在弹奏中哪个乐段要换音色或换伴奏音型,都要分工明确,做到每个人都要心中有数。合奏就是要通过团队的努力协作才能完成。在训练中要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心理,增强自控能力,学会自律与责任感。

  国际21世纪教育教学委员会曾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处的“共处”,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因素。在高度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中,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音乐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与表现音乐的同时,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自觉地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加强具有合作意识和团结一致的集体观念。一句话,加强学生合作与责任感,提升社会适应因素水平,是合奏训练教学中最有意义的目标之一。

简述音乐录音的美学理论论文 篇六

  一、音乐表演

中的情感

  “琴人合一”是每一位表演者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表演者做到投情,以达到展现作品丰富内涵的目的。做到投情,首先表演者务必准确的把握作品情感基调,其次要对作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做以详细的分析。我们以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为例,这首作品的情感起伏和情感色彩变化非常多,首先写女儿离开家乡眷恋不舍得悲叹之情;其后转换成对将来“长城无烽烟”的坚定信心和美好展望;最终写到“千里麦浪翻”的丰收喜悦景象。细腻、坚定、豪迈的三次情感变化要求我们表演者要灵敏的做出反应,将情感色彩变化与歌声处理的和谐统一。另外情感表达还可以从谱面上寻找,乐谱上的任何一个音符和装饰音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将每个静止的音符在音乐表演中给予生命力,将作品内涵完美的呈现给观众。

  二、音乐表

演中的想象

  想象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个心理要素,它使人在音乐原有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上,经过重塑而构成新的音乐形象。这个过程给予了作品崭新的生命力,它不仅将原作再现,而且还将其创作给予独特性,使音乐作品有了新的色彩。表演者想象得越丰富,作品中心思想就会展现得越清楚,观众的感受也会越深刻。音乐表演中的想象包括对场面环境的想象,也包括对作品所持有的精神气质和内在情感的深刻领悟。例如在歌剧《原野》中,有一首声乐作品是《啊!我的虎子哥!》,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以金子的身份融入到剧情之中,展现出对虎子哥敢爱敢恨的情感,将作品完美的展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想象是音乐表演心理要素中的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重要要素并运用到音乐表演中,使音乐表演富有生命力,感化观众。

  三、音乐表演

中的临场心理调控

  (一)全神贯注的投入

  音乐表演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再考虑什么地方该改动,攻克哪些技术难关,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表演本身,将自己平时练得东西发挥出来展现给观众就可以了。临场表演时我们平时对作品的研究和所获得的各种感受都已经潜移默化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是这种潜在的东西支持着表演过程。全神贯注是保障音乐表演顺利完成的重要心态之一,如果左顾右盼只会给音乐表演现场带来消极的影响。训练全神贯注最方便的一个方法就是,音乐表演者把平时的每一次训练中都当成演出对待,这样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做到全神贯注也就不是那么难了。

  (二)情感的自然流露

  情感的自然流露要求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把音乐情感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使听众或观众的感觉很舒服,而非刻意模仿。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使表演者和听众达到水融的状态。要做到音乐表演的自然流露,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熟练的表演技巧、至高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真正的把音乐融汇于心,使音乐从心中自然的流淌出来,最终使音乐作品的演绎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调节和克服怯场心理

  音乐表演在上场前通常会出现紧张和怯场心理现象,而临场表现恰恰是决定音乐表演质量的最关键时刻,克服怯场心理,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客观的态度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摆平自己的位置,不要想着一鸣惊人,这样不但无形中给了自己巨大的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发挥不正常。我们应把心态放正,音乐表演不仅仅是表现自己,更重要的是表现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表演中,竭尽所能的表现音乐作品,争取最好的表演效果。

  2.自信

。自信在音乐表演中尤为重要,是充分表达情感和演唱效果的前提。表演中面对台下的观众应做到“眼中无人、心中有人”的境界。自信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如果连自信都没有,又何来勇气去完美的展示自己。当然建立自信也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对于表演者来说需要对作品进行充分的练习和熟练把握。另外还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将自己优秀的地方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从容的完成作品表演。

  3

.娴熟的技巧

。表演者要做到熟练掌握相关技巧,表演时便可水到渠成。古人说“艺高人大胆”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我们只有在具有充分的实力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无所惧怕。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要在演出前反复的练习作品,这样在表演中就不会害怕,可以更好的做到用表演取悦观众,用情感感染观众。

  4

.经常的演出实践

。经常的演出实践可以使表演者不再畏惧台上和台下的感觉,不再畏惧观众多与观众少的落差,演出的次数越多,表演者在舞台上整体形象和演出效果就会越好。另外,音乐表演和人体的生理也有一定的关系,经常演出可以学会如何在演出中处理自己身体的不适,将演出的负面效果降到最小化;经常的演出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及时应对演出中的突发情况,这也是减少和避免临场紧张的解决方法。如果音乐表演者能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在表演时的紧张和怯场心理会减弱,这对于确保音乐表演的完整演出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表演是一种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心理活动,这些心理要素对音乐表演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表演者只有将表演实践与“心理”完美的结合,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表演,得心应手的去完成作品的诠释和见解,最终使表演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关文章

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环境设计分析(精彩3篇)

作为一种交换资源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电视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电视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
论文2012-06-07
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环境设计分析(精彩3篇)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详解(优质5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那么,硕士研...
论文2011-04-07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详解(优质5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应用【精简3篇】

《计算机应用基...
论文2013-03-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应用【精简3篇】

对于新改革、新发展:理论与现实的思考(优质3篇)

2013年11月30日,第八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改革、新发展:理论与现实的思考,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联合举...
论文2013-04-01
对于新改革、新发展:理论与现实的思考(优质3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通用3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
论文2017-03-06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通用3篇)

数学建模论文【精选6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建模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建模...
论文2016-05-01
数学建模论文【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