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精简3篇)
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篇一
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声乐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关键。然而,在歌唱教学中,学生们常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如发声技巧不够熟练、音准不准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声乐教学法被引入到歌唱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本文将探讨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首先,声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发声技巧。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声音表现。声乐教学法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位置和共鸣技巧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发出方式。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腹式呼吸,使声音更加稳定和持久。此外,声乐教学法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喉头和口腔来产生不同的音色和表达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提高歌唱的质量。
其次,声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准。音准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唱准了音高,才能保证歌曲的美感和表现力。然而,许多学生在歌唱中常常存在音准不准的问题。声乐教学法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音高认知和音准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准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唱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的音程,并逐渐提高他们的音准感。此外,声乐教学法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高和音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的音准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声乐教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歌唱不仅仅是发声和音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声音表达出情感和音乐性。声乐教学法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艺术表达能力。例如,老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运用不同的音色和音量来表达情感,如何正确地运用音乐装饰技巧来增加音乐性。此外,声乐教学法还可以通过分析歌词和音乐结构,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和表达要求。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技巧、提高音准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声乐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歌唱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运用声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歌唱教学。
声乐教学法在歌唱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篇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新旧理念的冲突,知识技能与审美情感的较量
新课改在音乐课程目标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突出了一切以情感审美为核心的原则,在极力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追求的同时,也极力淡化了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于是一切围绕情感体验为中心,以情感贯穿主线的教学形式、美不胜收的情境创设激趣导入模式让人有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户梨花开”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种热闹、活跃、追求形式华丽、气氛热烈的所谓贯穿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模式,让我们在惊叹其表面的奢华之余,不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焦虑之中。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教学表现出纯知识性传授的专业化倾向的极端,除了识读乐谱,乐理、和声的教授,除了歌唱技能的传授,除了知识技能枯燥乏味的讲解之外,很难看到音乐艺术情感外衣的绚烂。而新课改在“一切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指引下,却又使音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误入了另一个极端——不要知识与技能,坚决与音乐课程专业化倾向划清界限。如此看来,传统教学观念也好,新的课程理念也好,都使现实中的音乐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离开审美情感体念的传统教学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丢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新课程,使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变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的无病呻吟,情感体验与歌唱表现变得肤浅与苍白。
歌唱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板块中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份额,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也喜欢上歌唱教学课,但一般形式简单,程序单一,内容肤浅,尤其缺乏歌唱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和训练,但凡需要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时,大多采取回避或一带而过,使学生的歌唱意识习惯和技巧技能没能得以养成和提高。
初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和调查研究,初中音乐歌唱教学课上几乎不再对学生进行歌唱发声训练和歌唱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很多音乐老师在歌唱教学方面缺乏最起码的歌唱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修养,尤其体现在缺乏采取有效的声乐教学手段与方式去调整和改善学生们的歌唱声音状态,使学生达到声情并茂、富有表情、充满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的较高的目标追求。初中歌唱教学还仅仅停留在一种随琴或跟随录音鹦鹉学舌般的跟唱形式,对于喊唱、漏气、音高音调不准、面无表情、了无生气等等歌曲演唱中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会停下来并运用合理的声乐教学法加以引导、启发和纠正。他们辩解道——如果对学生进行歌唱意识的传授、进行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便会因此陷入了传统歌唱教学的泥沼,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了,而且还会因此而遭人非议,说是背离了新课程理念的原则要求。如此,便使得我们的新课程音乐歌唱教学陷入到一种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却没能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的提升。
但是,毕竟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讲究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不从声音的训练着手,不培养同学们养成正确的歌唱意识和歌唱习惯,是不可能把歌唱好的。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以审美为核心”是新课程中的核心理念,但是如果不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储备与技巧、技能的提升,我们又拿什么来进行审美表现。
因此,初中歌唱教学绝非我们一般认识中的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会一首歌那么简单,它绝不应仅仅是一种“授人以鱼”式的简单的歌曲教唱;它不应仅局限于唱会一首歌,更应该提升到把一首歌唱好,唱得声情并茂;它应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融入渗透,应有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与系统的呈现,应是一种具备技能技巧、方式方法的音乐审美表现及情感体验,是一种“授人以渔”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贯穿的普及性、大众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2、声乐教学法在初中歌唱教学中有效引入和运用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不进行长期的歌唱意识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和良好歌唱意识培养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音准难以把握,高音不敢唱或者高音不易控制,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现象。而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歌唱引导,不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训练,学生的歌唱水平和歌唱素养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时会大声的喊唱却全然不顾音高、音质、音色;有的则喜欢虚着嗓子毫无闭合力度的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或者因为没能掌握灵活运用气息的技巧和良好习惯,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些现象的出现皆源于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没有养成歌唱的习惯意识,不会运用混声的技巧等等造成的。正因如此,初中生中能够比较完整且具有一定方法技巧去完成一首歌曲的艺术表现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就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对于歌唱教学的严重缺失。在初中歌唱教学的现实中,由于诸多音乐教师缺乏歌唱教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对于歌唱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掌握的有效教学手段,以及对于歌唱教学所应具有的基本有效的声乐教学法所表现出的严重缺失,导致初中生歌唱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呈现出倒退的趋势。
也许有人还会固执地认为——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歌唱发声训练不合时宜,也许还会固执的认为将声乐教学法引入歌唱教学那是专业音乐院校要做的功课,跟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还有更加离谱的认为——对少年儿童进行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和习惯意识的培养不合时宜,原因是少年儿童还在生长发育期,嗓音生理机制还未成熟与健全,因此要等到成年以后才适宜进行声乐教学训练。我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庸人自扰——进行正确歌唱意识的培养和良好的歌唱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甚至在幼儿、小学阶段就可以系统而规范的进行了,这一点,可以从活跃在荧屏上的众多少儿、幼儿歌唱明星的身上,或者中外优秀的童声合唱团的精彩的歌唱表现中可以得以验证,难道我们能认为他们没有经过系统而规范的歌唱训练便达到了这种歌唱水平了吗?显然不是。近些年,每年一度的中小学独唱比赛让我们深有体会,那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学生的确唱得很好,富有表情,富有生气,充满自信,具备良好的气息支持,声区统一,音域宽广,高音集中明亮,过渡声区能很好的运用混声技术从而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但是,据调查,这些获得殊荣的获奖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不是经过专业声乐教师长达多年的精心培育和辅导的,而我们有些学校派出的选手基本上都是临阵磨枪,突击强化歌唱训练,可想而知其结果会怎样。于是一些老师便抱怨说:“独唱比赛只是那些专业学习歌唱学生的舞台,我们的学生只是来陪衬的。”还有一些老师抱怨说:“独唱比赛不要只停留在走马换将似的走过场,然后依据歌唱舞台表现的高低优劣,评个奖,拿奖走人就完事了,还应该聘请专家教授做现场点评,最好能办个讲座,讲解一下关于少儿歌唱训练的注意事项,传授一点关于少儿歌唱训练的技术方法,这样才有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我们的音乐教师对于训练少儿歌唱的具有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声乐歌唱技术方法的渴望程度,同时也凸显出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对于少儿歌唱训练知识以及技术方法、手段的匮乏程度。
3、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音乐之根在于歌唱。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少年儿童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种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
对于音乐课来说,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歌唱,只有首先学会歌唱才能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 “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一些国家也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福玛·阿克文斯基(十三世纪)有过更为肯定的论断:“不会唱歌就像不会阅读一样,是件可耻的事。”
国外很多专家关于歌唱教学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有过如下精彩论述:
“在所有乐器中,嗓音是与生俱来的最古老也是最崭新的‘乐器’。它是现成的自我表达工具,也是演唱者和听众进行交流的方式,因此是最本质的,同时也是最容易使用的。嗓音是最惹人喜爱……的乐器。”(阿什沃斯)。
“人声是唯一一件有情感、心灵和灵魂的‘乐器’。”(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