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优选3篇)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 篇一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与方法,探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习惯;策略;方法
一、引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学生阅读习惯普遍不足,急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1. 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以建立阅读角、图书馆等,提供丰富的读物资源;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2.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3. 推广优秀的阅读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教材和经典著作,通过教材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
1. 阅读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阅读笔记。学生应该养成做好阅读笔记的习惯,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阅读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既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小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 语文教育,2018(5): 20-22.
2. 李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与实践[J]. 小学教育,2017(4): 35-37.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 篇二
标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策略;教学方法
一、引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足,急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 提供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2. 引导写作思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目标和思路,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写作结构。
3. 激发写作创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创意,通过创新的写作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 写作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写作练习。学生应该养成坚持写作练习的习惯,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写作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既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只有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写作能力的小学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亮. 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 语文教育,2019(3): 25-28.
2. 杨晓明.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 小学教育,2018(2): 31-34.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 篇三
小学语文教学职称论文范文
职称论文指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用于评定一定职业职称的论文形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特色丧失。
教师经常进行公开示范课,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形象,同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在进行这种示范课的时候,其教学仅仅是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特色,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讲授示范课时都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尽力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展现课程的特色,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在整个示范课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跟着老师在一点点地进步,但是,教学却已经完全失去本身的特色和新意。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通过新颖的方式学习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不少好处,但是,如果片面地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不能真正地了解和学习语文。
(二)语文教学知识缺失。
许多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现,在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语文本身的价值。比如,讲解一篇课文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再让学生自己讲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最终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后就会发现,当前,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与其他的课程特色其实毫无区别。语文的课本教学,本身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包含的深意,在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道德等观念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课文本身的文学色彩,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语言的语境等方面内容。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到了其他方面,就会使学习内容失去学习文章本身包含的文学色彩这一方面,也就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有其固定模式的,不能和其他的学科类同,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对语文的教学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语文知识的教育。
语文学习应该尽量减少和其他学科的重叠程度,要适当减少一些和本身的文学知识不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而不是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停留于教学形式的改革,而和本身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其实,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之中,重要的是知识的收集,而不应该停留于知识的扩展上面,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学习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新的学习和发现。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是比较灵活的,而真正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很好地进行思考。一些实践研究表明,讲课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激情的,但是,如果教学的氛围过
于活跃,其实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思考,将听到和看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形成了自己思考的习惯,也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进行语文的课程学习。语文的教学需要切实地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摒弃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进行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这样就可以降低学习过程中外界的影响程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该将语文知识的教授作为重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三、结语。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教师具备极大的耐心,找到符合学生学习的科学方式,并且切实地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4):58-59.
[2] 刘兆宗。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及教学资源间关系的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54.
[3] 黄成。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究[J].考试周刊,2011(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