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新6篇】
篇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摘要:幼儿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以提供给教育者和家长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实施方法
引言
幼儿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因此,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还能够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社交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促进其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健康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育和训练,幼儿能够学会正确地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通过教育和训练,幼儿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良好的社交技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彼此的互信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育和训练,幼儿能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1. 创建积极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和温暖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够感受到爱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 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应该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教育、情景教育等。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家长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家长的亲密互动和积极引导,幼儿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心理健康。
结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社交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方法。只有这样,幼儿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有效地促进和保护。
篇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以提供给教育者和家长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措施
引言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者和家长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本文将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 科学规划与设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教育活动的时间和节奏,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创造活动性学习环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造活动性学习环境。教育者应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3. 引导与激励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育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激励。教育者应该通过积极的言行和表情,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同时,还需要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共同关注和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加强沟通和交流,形成合力。同时,还需要通过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2. 增加专业教育力度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增加专业教育力度。教育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组织教育者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教育者应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结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措施对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规划与设计、创造活动性学习环境以及引导与激励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增加专业教育力度以及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三
随着经济发展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全社会重视、关注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了对社会的贡献及具劳动效率,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从古到今,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并着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是否有生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 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则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要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良好,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符合特征的标准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会有一个观念的、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合适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做到就事论事,顺其自然。
②有自信自立的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能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自我整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谈定冷静的处理和对待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谐相处、友善对待的方式来克制自己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的宽容的公开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适应自己,而是自己适应环境。在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着自己的价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有顺利的环境中都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是要过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 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进行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照看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老师、母亲的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种来自老师的"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下健康的成长。
三 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价格完整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和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出现价格障碍和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心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不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人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据说:"人类心理教育主要的就是对耸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耸关系而事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从孩子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 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几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的人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环境。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否具有存在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几条。
(1)有宾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价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识,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现实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认识的匮乏。在于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迄今为止,中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
②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没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
③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
④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的内容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数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实践中了许多有效的经验而高校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基本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三)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现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在不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不小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所出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四)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确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提供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违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采用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几年来一起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但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此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识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淡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正规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反反复复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们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鱼"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为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识和创新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受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越开越美。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四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1.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2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带班的老师有时会在休息时间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以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内向,不爱交谈。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1.3 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3.1 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1.3.2 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1.4 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
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2.1 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2 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3 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2.4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五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
皮亚杰认为“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与道德的价值,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这一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适于幼儿身心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体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
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活动的需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要求幼儿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
但是,在幼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活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活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幼儿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因此,幼儿园必须探究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儿不良心理特征,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的方法与模式。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事物的积极探索和体验,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为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引导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尤其是通过对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来形成真切的社会角色感。这种体验和感受,使幼儿更真切地发现了自我,萌发了自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意识,逐步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促使自我意识的形成,为今后步入社会,成功地履行各种社会角色职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体育游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我们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率直的良好精神环境。幼儿通过参与,不断获得体能的锻炼,还学会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此外,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获得游戏的快乐,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一些不良行为、人际交往障碍等。由此,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自制力,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
注重体育游戏所独具价值的规则性,提醒幼儿必须保持一定的自制力,才能使游戏能顺利进行。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将迁移和反映到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缩短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的过程,并可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习惯。
4、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和行为的积极性
我们在中大班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竞赛性使得整个过程活泼而热烈,对幼儿来说,取胜的机会始终是均等的,而其结果通常又不确定。他们为了取胜,就必须摒弃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为,承受住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心理压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同时,注重个体差异,以“强对强、弱对弱”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要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力参加比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利用操类、体育课形式,巩固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从晨间韵律活动、轻器械操、模仿操、形体操等不同种类着手,将综合素质培养持之以恒地贯彻于准备、学操、练操与评价阶段。在准备阶段,引导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制作器械,共同参与选操、编操,鼓励幼儿积极提出建议。并运用观察模仿等方法,探索创编新动作,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在学操、练操阶段,采用模仿、练习、表演、评价这一系列递进式活动,再通过鼓励、表扬等激励手段,使幼儿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意识;最后评价阶段,引导幼儿在观赏中反思,对发展成果和活动质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巩固自我认识。
2、利用户外活动形式,巩固交往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在户外活动中,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交往心理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以提供更多自由的机会,来提高交往频率、巩固交往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合作游戏,让他们在自由结伴、合作进行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获得成就感。再次,注重引导幼儿以整体思维与多向性思维去考虑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并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培养其初步的创新精神。
(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提高体育器材的功能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在科学选择、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幼儿社会技能、社会适应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自制材料安全有趣又实用,在制作过程中既可激发幼儿的创新热情,又使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锻炼,可谓一举两得。首先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或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半成品材料,通过开放式提问,以旁观者身份引导幼儿巧用废物、变废为宝,与教师一起制作多种玩具。
幼儿相关经验不够丰富时,则以协作者的身份提出质疑、以疑促思、以思促行,来帮助幼儿完成、完善构思。在实践中,充分挖掘每一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功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在拓展交往渠道的同时,进行一物多解、一物多玩,进一步树立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了竞争、合作等社会性品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六
【摘要】
幼儿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目前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独生子女是心理行为问题最突出的三类儿童, 由此可看出当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1.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有着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在一日生活中关爱和关注每个幼儿,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防止不经意的行动和言语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2.尊重、爱护、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如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内向、沉稳,不善于与人交往等,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悄悄话,在游戏或活动时要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3.鼓励支持孩子,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再让他们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4.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被家长让着、哄着,没有与人合作、分享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多种机会,让幼儿学习各种礼貌用语,提高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体氛围。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可通过开展分享活动“玩具大家玩”、合作完成各种主题的大幅绘画、 投放一定数量材料让幼儿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并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5.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育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为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整洁、美观、温馨的环境,以烘托出一种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氛围,给幼儿以潜以默化的熏陶。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开放的学习和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保征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养成是受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主要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
2.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对幼儿产生潜以默化的影响。如:语言领域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社会领域中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同情心和抗挫折教育;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乐曲的愉快情绪, 以及各类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各种情感,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意志力、不怕挫折和勇于竞争的精神等。
3.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交往,如让大班孩子带领小班孩子一起活动等,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掌握更多的交往方法和生活技巧,克服胆怯心理,锻炼幼儿的勇敢精神,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成长。
总之,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有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各项活动目标,自觉地使各项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载体。
三、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儿童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如果没有遭受挫折的经历和磨难,就不可能产生抗挫折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良好素质。因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幼儿期的必修课。
1.要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幼儿面对独立学习,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给幼儿实践的机会,通过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掌握生活的技能,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和勇气。
2.要让幼儿正确地面对失败。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应当教育幼儿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知道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遇到困难、失败就气馁、退缩、放弃。
3.要让幼儿面对和纠正错误。要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在改正错误的同时,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幼儿的自信心逐渐成长起来。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不仅要有良好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让我们从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材尽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