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5篇)
篇一:如何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会有一些拖延的习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任务积压,甚至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如何克服拖延症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任务不重要或者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而拖延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区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将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序,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然后再处理其他事务。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减少焦虑和压力。
其次,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时候我们拖延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从何开始,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自己一个奖励,这样可以增加动力和成就感。同时,要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不要将任务推迟到无限期。
另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也是克服拖延症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时间表等,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要学会集中注意力,避免分散注意力,减少被娱乐和社交媒体所干扰的时间。
最后,培养自律的习惯。拖延症往往与缺乏自律有关,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坚持按照计划行动,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奖惩机制来帮助自己保持自律,如设定每天的工作时间、制定奖励规则等。同时,要学会克服拖延的借口和理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总之,克服拖延症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坚持,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克服拖延症,实现自我提升。
篇二: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然而,很多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往往容易产生消极和悲观的想法。那么,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呢?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学会积极思考。积极思考是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的基础。我们应该关注事物的积极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过分强调问题和困难。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可以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寻找改善和进步的机会。同时,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冥想、呼吸练习、听音乐等,帮助我们放松身心,保持积极的情绪。
另外,要与积极乐观的人为伍。我们的心态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与积极乐观的人为伍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可以选择和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人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积极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远离那些消极和悲观的人和事,避免被他们的情绪所影响。
最后,要学会感恩和学会快乐。感恩和快乐是积极乐观心态的源泉。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对于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同时,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寻找快乐和乐趣,不要将自己过分纠结于问题和困难中。
总之,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就能够逐渐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篇三
1.深情和感伤。韩偓的自传诗歌,无论哪种题材都充满着深情和感伤的特点。“香奁诗”抒写男女之情中融入身
世之感,透出浓郁的感伤情调;离家在外,思念兄弟,则“襟怀凄怆鬓苍然”“其奈而今更长年”(《寄上兄长》);《秋霖夜忆家》:“背灯愁泣到天明”“一滴秋霖白一茎。”则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对床夜语》卷五评它:“凄楚可悲”。(《韩偓诗注》28页)怀念故国时,“故都遥想草凄凄”、“宫鸦犹绕女墙啼”(《故都》);感念皇帝时,“心为感恩惨戚”(《秋郊闲望有感》)、“忍泪看天忆帝都”(《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指座深恩刻寸肠”(《感旧》);诗人甚至将召对时龙风残烛“悉数收藏”。韩健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混乱崩坏、农民起义频发、军阀战乱不断的时代,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忘怀,他常常用诗作反映混乱局面和亡圈的哀痛,抒发心中的无奈和感慨。“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见别离者因赠之》)、“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流年》)。像“伤心”“惆怅”“凄然”“离魂‘垂泪”“长叹”“黯然”一类的字眼在韩诗中常常可以见到。
2.诗史特点。韩偓自传诗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诗史”性质。“诗史”一说始于晚唐孟柴《本事诗》。他在《本事诗·高逸第三》中论述了杜甫诗歌的“各叙其事”和“尽得其故迹”,即以史笔入诗的功能。宋·胡宗愈《成都草堂诗碑序》则称道杜诗忠实地记录了自己人生与情感的历程,深刻反映了时代面貌。“诗史”提出后,后世评论家加以沿用推行,逐渐成了一个较为确定的符号了。杜甫的诗歌反映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真实地记录诗人的人生与情感历程,韩偓亲自经历了唐末的战乱,特别是昭宗时期、朝廷的多次政变,韩偓或目睹或参与,期问许多事在他的诗中都有所反映,这些诗都可以说是“推见至隐”的“诗史”。
韩偓任朝官期间的诗是直接反映唐室衰颓、社会动乱的作品,情景真切、风格沉郁,充分表现了诗人关注时事与民生疾苦的拳拳之心。《乱后却至近甸有感》写了乾宁二年昭宗躲避李茂贞和王行瑜之乱,自终南山回京后诗人的感受。诗用“狂童”比“韩全诲”,形象地说明了三镇叛军把祸乱京城视同儿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家家户户都离家逃难、魂散他乡,终于导致户生茂草,渠溢园荒。《瀛奎律髓》评其:“唐僖、昭以来,其乱如此。”(见《韩偓诗注》230页)可见,韩诗所记,均为史实。
韩偓诗场面逼真如见,“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贼火遍郊炯,飞焰侵星汉。”《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描绘了战火分飞下拒守围城的艰辛;《辛酉岁冬十一月,随驾幸歧下作》,写于唐昭宗天复元年,《新唐书·韩偓列传》:“及胤召朱全忠讨全诲,汴兵将至,偓劝胤督茂贞还卫卒。又劝表暴内臣罪,因诛全诲等;……偓夜追及鄂,见帝恸哭。至风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即是此诗的直接背景。“晓题御服颁群吏,夜发宫嫔诏列侯。”再现了劫乱骤起之际、仓皇应变的宫廷场景。《冬至夜作》题下注明:“天复二年壬戌,随驾在风翔府。”据《资治通鉴》天复元年十一月记载,这时候朱全忠引兵七万,目的在于入京从韩全诲手中夺得昭宗。“壬子,韩全诲等陈兵殿前……全诲等逼上下楼……庭无群臣,旁无侍者……回顾禁中,火己赫然。是夕,宿鄂县。”可见这首诗正是有感于上一年冬至夜昭宗为韩全诲等人所劫持幸风翔之变故,诗人抚今追昔,以冬至为题,深慨成咏。韩惺以政治家的敏锐,已经预见了时局的变动。末句唯恐勤王之师又将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尾联之所谓“惨舒无定”“蚊响成雷”之忧,不幸皆成谶语。前文提到的《感事三十四韵》历叙初入翰林、昭宗反正、沥心庶政、风翔劫迁、全忠篡唐等史实。《八月六日作四首》以联章、伤悼昭宗被弑一事。诗歌对叛臣篡逆的猖狂,宗国将亡的悲惨以及自己回天无力的悲愤,都进行了真实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