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推荐3篇】
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 篇一
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爵士乐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爵士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不仅在西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中国逐渐受到青年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本文将从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西方爵士乐注重即兴创作和个人表达。爵士乐不同于传统的乐谱强调的是个人的创造力和即兴表现。这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注重乐谱学习和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借鉴西方爵士乐的经验,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表演中能够展现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其次,西方爵士乐强调合作和交流。爵士乐通常以乐队形式演出,乐手们需要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完成演奏。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注重个人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演奏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通过合奏来展现音乐的魅力。因此,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融入到乐队中,共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最后,西方爵士乐注重实践和现场表演。爵士乐强调现场即兴演奏,要求乐手们具备扎实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和考级,忽视了实践和现场表演的培养。然而,在现实舞台上,音乐表演需要乐手们具备扎实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因此,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现场表演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演出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综上所述,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音乐教育应该借鉴爵士乐的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现场表演能力。通过这些改革和创新,中国音乐教育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个性和才华的音乐人才。
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 篇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爵士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从创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角度探讨这些启示。
首先,西方爵士乐注重创新和实验性。爵士乐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实验性的音乐形式,乐手们常常通过即兴演奏和创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这对中国音乐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传统的中国音乐教育注重技巧的培养和乐谱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验精神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创作和表演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和实验性的能力。因此,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验精神,让他们能够发展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人的创作能力。
其次,西方爵士乐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爵士乐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文化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音乐教育传统上注重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忽视了其他音乐文化的融合和包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是全球化的,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欣赏不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和学习不同的音乐文化,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和理解。
最后,西方爵士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爵士乐是一种全球性的音乐形式,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受到全世界的喜爱。这对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全球化的音乐环境和市场需求。通过与国际音乐教育交流和合作,中国音乐教育将能够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经验,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验精神,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这些改革和创新,中国音乐教育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音乐环境,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
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 篇三
关于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方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爵士乐是西方音乐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它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并且流传广泛,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受人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爵士乐的特点。
一、爵士乐的特点
1、即兴演奏的特点
爵士乐是自发的、多样性的、独立的段落演奏手法,是一些非洲音乐和大部分爵士乐的一个鲜明特点。
2、节奏切分
这种节奏现象最为人熟知的是重拍出现在非主拍上。爵士乐的节奏律动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平直节奏( Straight) ; 另一种是摇摆节奏( Swing 或Shuffle) 。这两种节奏形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八分音符的演奏方式上,而这一区别也决定了爵士乐的风格。摇摆节奏是建立在每一拍平分三个音( 即三连音) 的基础上。最常见的节奏型是将三连音的中间音省去。以平直节奏演奏的爵士乐主要为拉丁风格的爵士乐,节奏律动以八分音符为
基础。3、和声
即兴演奏是爵士乐的一大特色。但是,爵士乐的即兴不是任意的,而是在一定的和声基础进行框架内的自由发挥。其中约有60% 出自音乐知识,20% 出自创造灵感,10%出自观众的反映,10% 靠的是运气。作为爵士音乐家,他不仅必须具备演奏技巧,还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爵士乐的理论知识。和声语言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部分。
4、音色的选择
为了增强听觉上的吸引力不断地变化音色的粗糙度、振动频率以及响度。需要指出的是许多萨克斯手在追求音色变化的过程中会倾向于刺耳的影响效果。还值得一提的`是,爵士乐小号手和长号手有时候会以“咆哮”的方式来演奏。
二、在中国音乐教育课堂怎样融入西方爵士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课堂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 一是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现行音乐教材的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使原本轻松的音乐课堂变得沉闷,情绪低沉;音乐艺术的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浓重,不太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二是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音乐本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和灵感。三是升学考试的压力是原本应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发现生活之美的灵感的音乐教育,陷入夹缝,而失去音乐本身的意义。
1、从爵士流派中吸取
爵士乐流派众多,新奥尔良爵士最简单易懂、单纯快乐; 摇摆爵士动感强劲,适合年轻人的年龄特点; 节奏较强劲、感情丰富,很容易被接受; 很容易唤起观众听众的情绪; 自由爵士风格激进、缺乏思维逻辑性,也适合容易激动的学生的年龄特征; 对于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无疑不是一个很好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国音乐课堂要想融入爵士乐的教育风格,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已有的高等院校理论教育体系、面向大众的纯爵士器乐演奏等方式作为依托外,还需要将深受大众追捧喜爱的流行歌曲作为传播载体,更全面地传递爵士乐的精髓品质;适当引入爵士乐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才能达到音乐的渗透之美,真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热爱生活的道德修养。
2、从爵士特点中吸取
爵士乐相较于其他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如:
( 1) 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
( 2) 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
( 3) 独有的爵士和弦;
( 4) 独特的音色运用等。
由于爵士乐是一种自觉的、自发产生的、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的音乐。爵士乐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群体创作过程,如果在中国音乐课堂中加入与爵士乐的相关内容,受爵士乐创作过程的熏陶,势必会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音乐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使其热爱音乐艺术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毕竟创作才是人类的灵魂。
三、对未来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展望
世界上任何一种音乐文化的主体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开放,交流,融合,这是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本来面目。反观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不足,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上而下地深入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以更快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音乐教育,关键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对于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未来,有以下几点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音乐素养:
( 1) 对旋律、节奏、和声和乐器学的新型式的实验,反映出新的能源形式和各种新的机械发明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有利影响。
( 2) 对音乐的民族性格的更大强调,伴随着更广阔的国际听众,导致所有国家的人民之间更深刻地相互了解。
( 3) 音乐教育的普及,协助那些在音乐上有天赋才能的人们达到最高的发展。
结论
爵士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成为变革时间与周期阶段最短的音乐题材之一。爵士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从不把自己的音乐风格全部禁锢在同一个框框里,完全随心情而定,而是允许人民根据自己欣赏要求的变化而随意演唱演绎,因为音乐是没有界限的。爵士乐依靠这种特有的、随意性较强的特性,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性音乐。凭借顽固坚韧的生命力在各地生存并发展,得益于全世界各地爵士乐创作者的努力,它的演唱技巧日趋成熟,其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与本民族融合的音乐风格,以固有顽强的新鲜的生命力,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音乐创作者们在努力保留中国现代音乐固有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特性与文化身份的同时,也正在致力于将民族音乐与世界性的爵士音乐相融合的研究和贡献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爵士乐,使两者彼此取长补短,互为师长,并带动中国音乐走出国门,希望早日出现爵士中国乐的博大境界。音乐无国界,中国需要爵士乐,中国音乐需要激情和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