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推荐3篇】
浅谈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篇一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的英语使用方式,而标准英语则是指国际通用的英语规范。本文将从语法、发音、词汇和语境等方面探讨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过程。
在语法方面,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通常会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比如,中式英语中常见的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等。而标准英语在语法上更严谨,需要使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等。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法练习和积累来纠正这些错误,以达到使用标准英语的水平。
在发音方面,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发音通常受到汉语声调和音节的影响。例如,“r”和“l”音的混淆,以及“th”音的替换等。而标准英语的发音规范更加准确,需要注意每个音素的发音方式和语音连读的规律。因此,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改善发音,以使其更加符合标准英语的要求。
在词汇方面,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通常会使用一些与汉语对应的词汇或翻译直译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使用方式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中可能没有问题,但在国际交流中可能会造成误解。因此,学习者需要学习更多的标准英语词汇,并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
在语境方面,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通常会受到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这导致在使用英语表达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或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说法。而标准英语则更加注重语境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需要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冒犯对方。
总之,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需要学习者努力纠正语法错误、改进发音、扩充词汇量,并了解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英语水平,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
浅谈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篇二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是中国特有的英语使用方式,而标准英语是国际上通用的英语规范。本文将从历史、教育和国际交流的角度探讨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过程。
首先,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形成与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关。在过去,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限制,英语教育和学习资源相对有限,导致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形成。这种英语使用方式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中可能没有问题,但在国际交流中可能会受到限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标准英语,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求。
其次,教育的改革和英语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随着教育资源的增加和英语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学习标准英语。学校和培训机构也开始注重教授标准英语的语法、发音和词汇,以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标准英语。
最后,国际交流的需求也推动了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习标准英语的重要性。标准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努力学习标准英语,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交流能力。
总之,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的转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息息相关。通过教育的改革和英语教育的普及,以及国际交流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标准英语。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国进行更加顺畅和有效的交流。
浅谈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篇三
浅谈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论文关键词: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 标准英语 接受理解
论文摘要: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作
为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一种过渡语系,最终终会趋向同一,融入标准英语的大家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英美两国的崛起而诞生、发展,随着世界全球化,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正因为语言的可变性和包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变体还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英语也将会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也势必融入在泱泱大国——中国所孕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
一、中国英语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一种使用型英语变体,主要用于中国人与非本国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它具有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并带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性质。“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保证了中国英语作为信息媒介所体现出来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而“带有中国特色”则弥补了标准英语在涉及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文化传统方面的相对欠缺。
自葛传槼先生1983年首次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概念之后,国内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论证。概括而言,中国英语应具备以下普遍特征:
1.适宜性(Appropriateness)。随着以语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运用、变异为中心的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标准不标准”的问题已逐渐被“适宜与不适宜”所取代。中国英语虽然表现的是中国特有事物,但在表达上仍应确保其被英语国家人士所理解和接受。中国英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诸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一箭双雕(one arrow, two hawks)等,这种通过借译或语义再生的手段生成的,虽然在标准英语中没有出现过,但英语国家人士还是能从字面的表述中大体明白其所含之意;另一类如麻将(mahjong)、功夫(gongfu)、汤圆(tangyuan)、风水(fengshui)、广东人(Cantonese)等,这类通过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音直接转化而成,且附有必要注解的,能够让英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特有的文化,也填补了英语语言表达中的空白。
2.中国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英语虽然作为一门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但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指称有时也无计可施,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廉政建设( construct clean politics)等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形式。那么,显然中国英语若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原文所含之意。
3.中国文化输出(Cultural output)。中国文化的输出早在16 世纪之前就已经开始。例如,现已被老外普遍接受并成为标准英语词汇的tea,typhoon等就是当时的中国英语。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国家人士在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也时常使用中国英语。
二、中式英语
传统意义中,对中式英语(Chinglish)的理解从其英语字母的'拼写即可得知。Chinese和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的拼缀表示说英语者其思维方式、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以及表达等都不符合标准英语规律和习惯,其结果往往是不被英语国家人士理解和接受的,顾有别于中国英语。
1.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语言的负迁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造成语言迁移(linguistic transfer)。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使用语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大多会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并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当部分中国学生对于简单的汉语句子“我很喜欢你”表达为“I very like you”时,就产生了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消极影响的语言负迁移。
2.中式英语的显著特征——不规范性。中式英语通常不遵循标准英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重复累赘、修饰词过多、画蛇添足、省略不当、拟人有误、词末未转换等,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被接受的。
三、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移
部分中式英语,由于没有或者基本不存在大的语法错误,同时在国际交流中,国人又长期和广泛地使用,因此,已经逐渐被英语国家人士所认同,并且逐渐过渡到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变,这取决于中式英语所具有的不同于中国英语的独特特征:
1.易变性(Variability)。相对于中国英语的相对稳定性,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并且伴随着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最终逐渐向标准英语接近。
2.创造性(Creativity)。相对于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更富有创造力。中式英语往往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无法用英语实现语言表达,从而随机选择或创造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不断重建和重组语言与形式的相互对应关系,一些不符合规范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目标语即标准英语。
四、中式英语、中国英语融入标准英语
1.呈现全球化趋势(Globalization)。所有英语变体的集合体,统称为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而人们使用英语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英语民族之间的交流,更是为了非英语民族与英语民族之间、非英语民族相互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因此,保持一种共同的标准和范式也是必然的,否则,交流双方就会因为表达的内涵不一而造成无法沟通,进而失去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工具的作用。
2.体现本土化特征(Localization)。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英语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带有中国符号的英语正强烈冲击着标准英语。大量的中文词汇涌入,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四书五经(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等。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内学习英语人数的增加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充满中国文化气息和体现地道中国话的中式英语必然要被带入英语交际中去。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文化输出的日益重要,中国英语作为体现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现实等特色的表达形式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英语虽不足以成为国别变体,但将是世界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标准英语的重要补充。
五、结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中国特色。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进和中国人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不符合规范英语标准的中式英语必将消失,而其余的中式英语会逐渐转变成中国英语,融入世界标准英语中的大家庭。英语就像经济发展一样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又有本土化的特征,只有把握住这两个方向,才能真正了解现代英语。
参考文献:
[1]王湘萍.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4(2):132-134.
[2]夏新蓉.论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J].西华大学学报,2007,26(5):102-104.
[3]张红芸.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4,17 (7):151-153.
[4]张毅.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集美大学学报,2004,5(1):72-76.
[5]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