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经典3篇)
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 篇一
在科研领域,论文写作是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然而,许多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无措。为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论文写作,我将介绍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5C”法则。这个法则包括清晰、简洁、连贯、准确和完整五个要素,可以帮助研究者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首先,清晰是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之一。清晰意味着文章的观点、结构和逻辑应该明确且易于理解。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和句子。此外,引用他人研究时也要确保清晰地表达对其观点和结果的理解。
其次,简洁是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要素。简洁意味着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研究者应该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和段落,而是选择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此外,还应该删除无关紧要的信息和重复的内容,保持论文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连贯是论文写作的第三个要素。连贯意味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应该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研究者应该使用恰当的过渡词语和句子来连接段落和章节,使得整篇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更加清晰和流畅。此外,还应该确保论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准确是论文写作的第四个要素。准确意味着文章中的信息和数据应该准确无误。研究者应该仔细核对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引用他人研究时也要确保对其观点和结果的准确理解和描述。
最后,完整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要素。完整意味着文章的内容应该全面而充实。研究者应该确保论文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不遗漏重要的观点和结果。此外,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支持材料,如图表、表格和引文,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综上所述,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包括清晰、简洁、连贯、准确和完整五个要素。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些要素,以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通过遵循这个法则,研究者可以写出更好的科研论文,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 篇二
随着科研活动的日益发展,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论文写作,我将介绍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5C”法则。这个法则包括清晰、简洁、连贯、准确和完整五个要素,可以帮助研究者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清晰是论文写作的第一个要素。清晰意味着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应该明确且易于理解。研究者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果,避免使用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词语和句子。此外,在引用他人研究时也要确保清晰地表达对其观点和结果的理解。
简洁是论文写作的第二个要素。简洁意味着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研究者应该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和段落,而是选择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此外,还应该删除无关紧要的信息和重复的内容,保持论文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连贯是论文写作的第三个要素。连贯意味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应该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研究者应该使用恰当的过渡词语和句子来连接段落和章节,使得整篇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更加清晰和流畅。此外,还应该确保论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准确是论文写作的第四个要素。准确意味着文章中的信息和数据应该准确无误。研究者应该仔细核对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引用他人研究时也要确保对其观点和结果的准确理解和描述。
最后,完整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要素。完整意味着文章的内容应该全面而充实。研究者应该确保论文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不遗漏重要的观点和结果。此外,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支持材料,如图表、表格和引文,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综上所述,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包括清晰、简洁、连贯、准确和完整五个要素。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些要素,以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通过遵循这个法则,研究者可以写出更好的科研论文,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 篇三
科研论文写作之“5C”法则
科学研究是开拓求新和严谨求实的有机结合,在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的“5C”法则,包括评判性(critical)、一致性(consistent)、简洁性(concise)、清晰性(clear)和完整性(complete),以期为年轻学者的科研训练和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实践可以用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行概括,是一个开拓求新与严谨求实的有机结合。“求新”是基于对客观现象或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挣破旧有理论束缚,大胆创新,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而“求实”是一个尊重证据,对新的方法或理论严谨求证的过程。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两者的相辅相成,“求新”和“求实”两大准则应该贯穿整个科研实践过程。
一、评判性(CRITICAL)
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是西方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目标[1-5],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争论最为广泛的的议题之一[6]。美国哲学学会[1]定义评判性思维为“有目地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是针对该判断所基于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前后关联等所做的阐释、分析、评价、推断和解释”。针对科学技术创新的评判性思维是科研能力的核心价值,评判性思维的培训是高等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科研方法有三种:新方法解决老问题,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毫无疑问,科研需要“新”,即创新性。创新从何而来?创新不是凭空臆想的主观主义,也不是灵光一现的机会主义,创新来源于对已有知识产生的背景、过程、证据、方法、理论、以及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理性思考和推断。此外,科研不应为“创新”而创新,而应为“实践”而创新,有科学价值的创新研究工作应该拥有充分而合理的证据支撑。而其反映到具体的科研能力上,其核心就是一种评判性思维。
具体来讲,对于“新方法解决老问题”,需要评判为什么老问题需要新方法?为什么新方法具有解决老问题的潜力?对于 “老方法解决新问题”,需要评判为什么新问题需要解决?为什么老方法可以解决新问题?最后对于“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同样要评判为什么新问题值得研究?此外,与老方法相比,为什么新方法更有潜力解决该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的必要切入点。
由于科研思维过程和论文写作思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以更为具体的把评判性思维反映到以基本论文结构为脉络的各个部分当中。
(1)研究背景 研究领域背景的重要性,比如对社会、经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2)研究问题 评判该研究问题对探究大的研究背景领域的积极意义和潜在贡献。
(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不是“综述文献”,而是“评判文献”。必须充分评判已有文献对该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度、价值和意义,为本研究的实施、方法的选取等进行合理辩护。
(4)研究假定或目标 综合评判和辩护拟定研究目标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可行性。
(5)研究方法 评判所提出的研究方法达到研究目的和解决研究问题的特质和潜力。
(6)研究结果和结论 对取得的结果进行深入讨论和观察,以现存文献为基础,对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异常性等进行充分的评判,并获得具有充分证据支撑的结论。
二、一致性(CONSISTENT)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可以从一致性的方面进行理解:伟大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的科研同行多年的尝试和努力,简言之,创新具有广义一致性。实际上,广义的评判性思维可以看作一致性和批判性的有机结合,也就是继承和批判。但是,一致性由于其对严谨科研思维的培训极为重要而具有特殊地位。一致性是一个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科研设计方面来看,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前两种都涉及到一个“老”:老问题和老方法。而对于第三类
“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其中新方法和新问题的“新”也都不可避免属于相对意义的“新”。新的问题和方法往往来源于老问题或老方法的演变和发展,如同大自然的新陈更替,对新问题的解决和新方法的探究离不开对老问题和老方法的理解和评判。原理的一致性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切入点,包括研究策略、实验设计、分析方法、变量定义等等,创新的获得来源于继承和批判,但都必须具有充分的与前人研究的广义一致性。而对于科技论文的撰写,一致性则更为具体。西方科研体系对科学论文有极为严格的规范,其中一致性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从大的方面讲,科研存在学派,但是对于同一科研人员来说,对研究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具体论文元素来讲,一致性反映在文体、格式、专业词汇使用、缩略词以及文献列表等。任何文章中出现的不一致的成份都不容忽视。比如是否第一次定义缩略词,之后一致使用?是否具有一致字体、空行、子标题?文献列表格式是否一致?等等。
评判性思维的贫乏和对一致性法则的忽视是当今我国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所在,青年科学研究者应该积极锻炼自己的评判性思维,同时时刻用最严格的一致性要求规范自己的科研实践和论文写作,这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前提。
三、简洁性(CONCISE)
科研是创造知识的过程。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 而简洁的表达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形象言之,简洁性法则的最高境界是“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具体针对科研实践,简洁性法则反映的是一种内在的科研思维简洁性和外在的论文板书简洁性。
内在地,在确立了研究目标之后,所有的研究策略、方法、步骤都应该无一例外的为检验研究假定或达到研究目的而服务,任何其它的多余步骤都应该排除。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被其它非当前研究内容所干扰。当然,在研究过程中对一些异常现象应该积极思考和观察,从而引导出可能的新的研究目标。
外在地,简洁性法则要求所有论文元素均服务于对研究结论的辩护。科研论文不是用来展示老知识,而是用来发布新知识。在这方面很多学者容易犯错误,往往希望在论文中展示自己的知识量,而忽视了这些内容对论证研究结论的作用。以文献综述部分为例,在前面讲到“评判文献”的'同时,也要注意“简洁”评判,文献综述应该是创新性地高度概括,只有对本研究相关的前系研究才应该进行引用,其它不相关的文献和不直接相关的内容都应该排除在评判内容之外。此外,科研论文是写给同行看的,不是科普文献,因此应该排除学科常识性的文字和评论。
值得一提,对比西方语言文化,中华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相对的讲,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更严。当然,在一方面继承文字简洁性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论证的充分性。
四、清晰性(CLEAR)
科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要求具有足够的清晰性。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文的各个元素都应该在最应该出现的地方,不要让审稿专家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
具体来讲: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要让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五、完整性(COMPLETE)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整性法则是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无关文章长短。任何学术论文都应该独立成篇,决不容许“且听下回分解”。那么到底哪些元素是一篇完整论文所应该具备的呢?跟简洁性法则共轭,完整性法则要求论文包含充分论证研究目标所需要的必要证据。换言之,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完成对提前设定的研究目标的实现。在这个逻辑之下,合理确立论文的研究目标和范围就变得十分重要。假定所有论文都充分完成了所设定的或低或高、或新或旧的研究目标,论文的科学价值就可以直接表现为不同论文的目标及实现该目标所获得的结果的创新性、广度和深度。
具体运用完整性法则的时候,有三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情况:
(1)假定最初研究目标为A, 但是在实现A的过程中,发现A不可行,却意外的发现了B。在这种情况,论文撰写应该围绕B来进行,对于A目标的辩护和相关文献最多只能作为研究背景来陈述,而对B的实现应该遵循完整性法则。
(2)论文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建议。任何研究都是基于某些假定,不可避免的在实验条件、分析工具、现存理论等限制下具有局限性,所以对局限性的认识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成为了很有价值的部分。但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部分和完整性法则不冲突。局限性是设定的研究目标和范围对于探索研究问题的局限性,而绝不是完成研究目标的“偷工减料”。换言之,虽然论文完成了研究目标,局限性表明该目标的完成对认识研究问题的不充分性,以此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设立其它补充性的研究目标以充分认识研究问题。
(3)联合论文形式。这种形式表现在针对一个研究的几个创新部分分别撰写2篇或以上的论文发表在同一个期刊上,并使用相同的大标题和不同的子标题。这类情况通常出现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情况下,对于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都有显著的创新,所以在2篇文章里分别强调方法和结果。这类形式虽然比较少见,但同样也必须遵循完整性法则,其中任何一篇论文都应该独立成篇,应该充分完成对该文研究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此情况下,研究目标就必须合理的设定,比如对于方法创新论文应该以创新方法为目标,而对问题创新论文应该以探索新问题结果为目标。
【结语】
以上的5C法则基本概括了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则,对于年轻学者和研究生来讲,可以用这些法则来不断衡量自己从课题选定、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所有科研活动,假以时日,便可渐渐形成好的科研习惯,从而获得比较成熟的科研思维,创造出突出的科研成果。
最后在科研精神方面,再打包附送两个“C”。第一个是CANDID, 那就是科研诚信,紧紧联系着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第二个就是CRAZY,,伟大的科研不是喝白开水,征服科学,需要激情,需要热爱。需要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