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艺术论文(优质3篇)
民族声乐艺术论文 篇一
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回顾和发展分析,探讨了其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历史,发展,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社会发展
引言: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为主要表达手段的音乐形式,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和展示文化。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对于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回顾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人们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赞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如民间歌谣、戏曲唱腔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在文化传承方面,民族声乐艺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老曲目的演绎和创造性的改编,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在艺术创新方面,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吸收外来音乐元素,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交流和融合,创造出了更多具有现代特色的作品。在社会发展方面,民族声乐艺术也成为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为中国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形式,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还能够展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它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艺术创新方面,民族声乐艺术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交流和融合,创造出了更多具有现代特色的作品,丰富了音乐创作的领域。在社会发展方面,民族声乐艺术成为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示窗口,为中国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论: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它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和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其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声乐艺术论文 篇二
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上具有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特点,独特之处,魅力
引言:民族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为主要表达手段的音乐形式,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和展示文化。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本文将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探讨。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民间歌谣、戏曲唱腔、山歌、咏史诗等。每种表现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歌曲类型和演唱技巧,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魅力。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艺术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音乐性强: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音域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2. 表达情感:民族声乐艺术通过歌唱的方式来传达情感,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使得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和传递。
3. 体现文化: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曲的选择和演唱的方式,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
4. 地域性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之处和魅力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它不仅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传达情感和展示文化,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它的独特之处和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方式,使得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结论: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上具有独特之处。通过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其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声乐艺术论文 篇三
民族声乐艺术论文
在中西方声乐艺术相互排斥、接受、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声乐艺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事实证明,对西洋美声唱法全盘接受或一概排斥都是不可取的。
中国声乐艺术应在继承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经验,以此提高演唱技巧,丰富演唱手段,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打破固定的传统模式,不断创造新的音乐”是常思思一直坚持的声乐艺术理念。
她在声乐理念上大胆创新,恰到好处地融合了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声音刚柔相济、有穿透力,又富有民族韵味。
此外,常思思在声乐作品创作上也勇于创新,几度与作曲家胡廷江合作创作的歌曲,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常思思演唱的歌曲从《玛依拉变奏曲》到《秋水长天》《春天的芭蕾》,再到《炫境》,无论是演唱风格还是作品的创作,都体现出中西结合的声乐艺术新理念——既有西洋音乐的演唱技巧和音乐元素,也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玛依拉变奏曲》是根据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改编而成,常思思在演唱中丰富了原曲的表现力,增加了歌曲的演唱难度,同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
对于极富民族性的歌曲《秋水长天》,常思思的演唱情感细腻,声音时而舒缓悠扬,时而高亢激情,充满了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一幅气势恢宏、意境苍茫的画面。
《炫境》是常思思与胡廷江合作创作的一首既有西洋音乐元素,又有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且有时代特征的声乐作品。
这首歌于2011年底推出,被视为中国声乐界年度最具挑战的'艺术歌曲。
在业内,此曲被当做高难度的花腔练习曲,受到同行的喜爱。
现在,《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和《炫境》已被各专业院校纳入教
学中。常思思中西结合的声乐艺术新理念是在一代代歌唱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我国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娴熟地掌握了纯粹的民族风格与纯正的西洋美声歌唱方法,在民族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之间转换自如,对于完全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也能演绎得游刃有余。
其精湛的演唱深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殷秀梅、关牧村、万山红、黄华丽等歌唱家都将中西结合的美妙歌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乃至走向世界。
常思思在此基石上大胆创新,找到了适合自己而又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常思思的演唱风格证明,在声乐教学中应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运用美声的训练体系,以此提高和丰富我国声乐艺术技巧,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中国声乐演唱艺术流派。
运用美声的科学方法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真声成分过多,高音容易挤、卡,音域不宽,声音容易发直,缺少泛音,音色过亮,不够柔美、圆润等问题。
将中西唱法相结合的声音,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柔和,气息平稳持久,声音灵巧,强弱控制自如,再加上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中富有民族韵味的唱腔、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将使作品的诠释更加鲜活生动、富于感染力。
常思思中西结合的声乐艺术新理念不仅体现在其声乐演唱上,也体现在声乐作品创作中。
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超的演唱技巧能够促进声乐作品的发展,而旋律优美的声乐作品也能促使演唱者加强技能训练。
三、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需要坚持科学的声音理念
中国声乐教学领域关于是否结合美声歌唱方法,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中西结合的声音不伦不类,使中国声乐作品失去了亲切感;有人认为歌者唱得轻松、演唱寿命长就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有人认为老百姓喜欢的就是正确的。
然而某些听众有时会因审美习惯而不太乐意接受新的演绎。
如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歌者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值得提倡的。
然而某些听众却只认可原唱,对其他人的演唱都持排斥的态度,哪怕比原唱好,也不接受。
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第6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我国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也提到这个问题,他翻唱的歌曲,有些听众不接受。
笔者认为在声音的审美方向上,应当予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听众。
正因为过度迎合听众的审美习惯,导致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虽然繁荣发展,但很多歌手的演唱缺乏个性,音色辨识度较低。
常思思的演唱结合了中西声乐艺术的优点,既有西洋美声唱法的圆润、结实、通畅,也有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声音亲切、随和。
常思思在《玛依拉变奏曲》和《春天的芭蕾》两首歌曲中融入花腔唱法,从声音形象到个人表演,整体表现大气、自然、优雅,展现了她扎实的专业功底,气息深厚,声音通畅、自如,表情、眼神亲切,情感表达真挚。
然而常思思的演唱风格最开始在声乐艺术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有人质疑她的唱法到底是民族还是美声;有人认为音乐和演唱方法都太洋气,这样的声音不适合演唱中国作品等。
但也有很多专家对常思思的创新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在《我们——天津》访谈节目中,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说:“常思思尝试结合花腔的这种唱法,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学子。
”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说:“民歌演唱不太用花腔技巧,在‘青歌赛’上,我们一些从事民族声乐的老同志对她(常思思)的表现觉得特别欣慰,她为我们民族声乐的表现风格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很大贡献。
”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说:“作为声乐演员,我认为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都可以尝试,因为这三种唱法,包括原生态唱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魅力,应该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声乐艺术才能得到发展。
”常思思在争议中勇敢地坚持了声乐艺术新理念。
她用实践证明,坚持科学的声音理念,创造出美好、动听的声乐作品,最终会赢得听众的认可。
人们往往纠结于某位歌手的演唱到底采用了哪种唱法。
笔者认为,声乐演唱不应该局限于某种唱法,只要歌者唱得舒服、顺畅,强弱控制得当,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曲家的意图,正确把握歌曲风格,这样的演唱就是科学的。
希望未来中国声乐艺术能够按照歌曲的风格来分类,而不是按照唱法分类。
四、结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应植根于民族,吸取我国戏曲、说唱、传统民歌的精华,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大力提倡中西结合的声乐艺术新理念,不追求某种唱法,而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出使歌者舒服、听者陶醉的声音。
只有不断创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郭克俭.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孟新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4]宋青松.思源思愿人美歌甜——访歌坛新秀常思思[J].歌曲,2009(5).
[5]常思思做客“神州音画”李谷一现场点评[J].音乐大观,2011(5).
[6]张铭媛.无字歌“炫境”唱响民族神韵新时尚[N].音乐生活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