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道德论文【通用6篇】
医学道德论文 篇一
医学伦理中的患者隐私保护
摘要:患者隐私保护是医学伦理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本文通过分析患者隐私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了医学伦理中的患者隐私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学伦理;患者隐私保护;个人隐私权;职业道德
引言:在医学伦理中,患者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信息的电子化,患者的个人隐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患者的个人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医生作为医学伦理的执业者,也有责任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正文:患者隐私保护的原则主要包括知情同意原则、最小化信息原则和安全保护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要求医生在收集、使用和披露患者个人信息时,必须事先获得患者的明确同意。最小化信息原则要求医生只能收集和使用患者个人信息的最少量,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保护原则要求医生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患者隐私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技术手段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匿名化技术等,可以有效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管理手段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等,可以提高医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
然而,当前医学伦理中的患者隐私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医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不够,存在滥用患者个人信息的现象。其次,医疗信息的电子化给患者隐私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患者对医生保密的期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医生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其个人隐私。
结论:患者隐私保护是医学伦理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医生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权。
医学道德论文 篇二
医学伦理中的生命尊严原则
摘要:生命尊严原则是医学伦理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人的生命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本文通过分析生命尊严原则的背景和意义,探讨了医学伦理中的生命尊严原则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伦理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医学伦理;生命尊严原则;人的生命;伦理问题
引言:在医学伦理中,生命尊严原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它强调人的生命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原则是医学伦理的核心,它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文:生命尊严原则要求医生在医学实践中尊重和保护患者的生命。它强调人的生命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医生应该尽力保护患者的生命,同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自主权。生命尊严原则适用于各个方面的医学实践,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终结和生命的延续等。
生命尊严原则在医学实践中也面临一些伦理问题。例如,在生命起源方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试管婴儿的产生和胚胎筛选等。在生命终结方面,安乐死和终止孕妇的法定权利等也是一些备受争议的问题。在生命延续方面,器官移植和人体冷冻等也存在一些伦理问题。
针对这些伦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伦理意识和伦理素养。同时,我们还可以制定相关的伦理准则和规范,明确医生在医学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和道德规范。此外,政府和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医学实践符合生命尊严原则。
结论:生命尊严原则是医学伦理中的核心原则,它强调人的生命是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医生在医学实践中应尊重和保护患者的生命,同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自主权。针对生命尊严原则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我们应加强伦理教育和培训,制定相关的伦理准则和规范,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医学实践符合生命尊严原则。
医学道德论文 篇三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了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医学职业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更加显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高职院校承担着新形势下培养高技能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扬救死扶伤的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笔者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将自己在医护专业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总结于此,以期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要重视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
第一,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较为常见而又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部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和谐的医患关系影响到国民基本健康权利的实现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也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可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医德高尚、医术过硬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的医疗职业道德,奠定较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掌握较熟练的临床技术的技能型劳动者,有利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利的实现,更充分地体现医疗机构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宗旨。
第二,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德建设,是医疗卫生战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明显,医患、护患关系的矛盾有所表现。对此,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医学生在入职前就深刻理解“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的内涵,为其在今后的职业劳动中自觉运用医德规范来约束、调整和评价医护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防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更好地维护医护人员“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
第三,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推动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医护伦理规范成为医德体系的核心。医德理想的具体化和先进的医学技术相结合,会更加拓宽医学伦理道德学的视野,促使更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职业劳动者去追求医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的同时,努力地实现医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医学生接受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献身于医学事业的职业理
想,使他们在入职后能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卫生工作中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出现重专业理论和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如果不重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才无德,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一方面造成了医疗机构在社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这些学校的声誉,还会影响后续学生的继续就业,这对学校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第五,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医疗卫生行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国外医疗机构的进入,也使我国的百姓有可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医院卫生机构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要在平等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的褒扬和患者的信赖,为医院实现“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宗旨做出积极贡献。
二、要拓宽、丰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
第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医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相关章节挖掘与医学伦理及医疗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强化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各专业课教学要注意联系医学科学作为保障和维护人类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人类生命的一门科学,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专业的德育课、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把医德教育贯穿于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实践道德规范,实现知行统一。因此,道德教育只能将道德活动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而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学生已经掌握的道德知识,增强道德学习的动机,增进其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教育。临床实习是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这正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医德认识尚未形成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的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中去,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的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受到启迪,亲身感受医生肩上的重大责任。学校应争取医院对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由医院选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做实习指导教师,这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医德教育活动。如开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活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之自觉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组织学生深入到贫困地区、农村去义诊,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德观念和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利他主义。这是对学生进行的生动而深刻的医德教育,这种体验式的医德教育有利于固化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观。另外,可通过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基地,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实践环境。
第四,营造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积极的营造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医学生中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校园公共场所悬挂医学誓言、医学界名人名家画像、名言警句等文化作品。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要率先垂范,自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事无巨细,严于律己,做学生的道德楷模。医护专业(系、院)的文化活动要注重突出医学特色,将医院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将专业技能竞赛与医学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相结合,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营造高雅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上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均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改革学校医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学校医德教育效果的评价,是检测学生对医学伦理道德理论消化、吸收的程度。目前,学校基本是采用医学伦理学的笔试作答理论考试试题的方式,作为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效果评价的依据,确实存在着不足之处。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效果还要通过学生在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才得以确认其思想上的吸收程度,即要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理论的考试只是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而真正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和自觉运用职业规范来调节其行为与否则不能体现。所以,要建立一套集理论考试、日常的行为规范监督、临床见习、实习中的道德表现为一体的道德评价机制,把学生自评、互评、学校教师评价与实习单位的评价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期满时做出全面的评价。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我们集中力量,加强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以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践行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宗旨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医学专门人才,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
医学道德论文 篇四
一、医学专科院校进行护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护理道德教育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完善学校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德行兼备的优秀的护理人才。目前,医院录用护理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娴熟专业的护理技能、完善的护理知识、稳定健康的心态,对护理人才医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护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医德,培养大学生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的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产生了以家庭为单位,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全科医疗服务,医院成为了面向公众、直接服务的窗口,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同时还是以人为本政策实现的主要途径。护士是医院的一线工作人员,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护士的服务对象也从病人延伸到了需要进行健康保健的社会大众。随着护理范围的扩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医德就不能肩负起医疗服务的重任。所以医学专科院校培养学生的护理道德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近来年,随着医疗纠纷、护理伦理问题的不断出现,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加强护理人才的护理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德,有利于护士正确的处理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护士完美的处理与病人之间的纠纷,从而缓解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医学专科院校进行护理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
医学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学制安排一般是两年在校教育,一年医院实习。根据这样的学制要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本文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课程的优化策略。第一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这个时候因为学生对于护理专业还没有很深的认识,同时这个阶段学生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所以在这个阶段对于护理道德课程可以安排基础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概论等,课程设置为每学期30—38个课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医学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第二阶段就是学生入学的第二年,在这个阶段学校会开设很多专业的护理课程,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护理专业也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在护理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开展一些专业的护理人文课程,比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学概论、护理礼仪学等,每个学期安排30—38个课时的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医学服务流程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医疗服务水平。第三阶段就是学生在医院的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会在实习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职业道德取向。
(二)改革护理专业的道德教育的课程模式
第一,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方式就是通过行为、语言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某一个问题和老师、和同学交换观点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第二,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上模拟医疗服务环境,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模式,尽快的让学生完成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护理能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第三,开展自主型教学。自主型教学就是学生以教学大纲和书本的内容为基础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发现的问题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或者是老师布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选择和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累计到期末考试成绩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道德教育形成自己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道德教育
在医学专科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体系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可以通过张贴海报等形式要做好护理道德教育的宣传。在软件设施方面,一方面可以做好网络的宣传工作,在校网上开辟一个专门的版块进行护理道德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道德护理的观点,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端正学生对护理道德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聘请一些医院的优秀医护人员就护理道德知识举办专业的讲座,让学生对护理道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结语
医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护理道德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甚至还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医学专科院校是护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护理道德教育。首先要完善课程设置,然后要创新教学形式,最后要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全方位的开展护理道德教育工作。
作者:张明立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道德论文 篇五
随着社会的变革,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社会出现有悖医德的事件和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使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面临严峻挑战。而承担着培育高等医学人才重任的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围绕医学专业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手段,提高实效性。
一、开展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也强调指出:“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医药领域出现的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给他们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方面带来极大冲击,影响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因此,必须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的教育,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他们的医德认知、医德感情、医德信念、医德行为和习惯,从思想上重视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成为具备高尚医德品质和崇高医学敬业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3]
二、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1.职业道德教育投入力度不够。课程设置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偏少;师资队伍建设上,缺少医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兼备的职业道德教育专职教师;缺少校外具备医药临床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伦理学知识的兼职教师。
2.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只注重概念、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只注重价值观念的宣讲,缺乏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没能依据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缺少按照专业学习、实习实践不同阶段系统进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实效性差。
三、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1.突出医学职业特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通过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加强对思想理论课教学管理,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聘请思政教育专家、医院、药企职业道德标兵做兼职教师,共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2.在教学内容上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课”紧密融合。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依据医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努力将医学生培养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依据医学岗位需求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育部规定的教材内容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拓展职业素质,将《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的相关内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教学内容构建为思想、道德、法律三大知识模块,形成基于医学工作岗位需要的教学内容。然后按照知、情、意、行职业道德的培养规律,将三大知识模块的理论教学内容分别对应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
3.课程教学突出实践性。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以医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配合多媒体进行讲授,运用案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确定主题、开展调研、完成调研报告,进行课上交流。职场实践教学则由职场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在医院、法院职场环境中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由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医学生的自主能力,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4]在考试方法方面,由单纯的理论考试改为“平时动态考核、实践活动记录、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法,形成对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测评。
4.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网站。开设医学精神、医德展馆、名医名家、行业典范、感动校园、成长足迹、社团活动等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栏目。创建“职业道德教育社区”“道德聊天室”等在线交流平台。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网站,使医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及动态,学习医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体验医学文化内涵,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医学生在职业道德网站中开阔视野,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5]总之,通过思政课程建设,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都得到提升,形成知识启迪、能力提升、素质养成的有效衔接,使道德和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勇军 单位: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公共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
[3]钟南山.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伦理学杂志,2007,(04).
[4]刘佩建,张陟遥.要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03):42-43.
[5]张轶,黄祖辉.浅析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06(03).
医学道德论文 篇六
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关乎民生的医疗行业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医学院校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有所缺失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本课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加强当前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医学院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医学、护理学专业各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共533人。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由调查人员到各班级现场发放,填完后现场回收。内容主要包括对医患关系、医德医风现状的认识,对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的认识,对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和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目的的认识四个方面。共发放问卷533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回收有效率为96.2%。
2.结果
2.1对医患关系、医德医风现状的认识见表1。
2.2对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的认识见表2。
2.3对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认识见表3
2.4对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目的的认识见表4。
3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进行医改的大背景下再次提出了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对在校医学生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非凡。
3.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由社会、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构建,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由医务人员的具体医疗行为来体现。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服务规范、服务技能和道德操守都会从直观上及行为上直接促进或干扰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是不久的将来医务工作者的生力军,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尚未形成,对他们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势必会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3.2有利于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生的服务对象是生命,面对的是有价值、尊严、自由、情感和需要的完整人体,这就要求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其中不仅包括崇高的医德风尚、较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过硬的专业水准。通过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医德认识,加深医德情感锻炼医德意识,坚定医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可促使医务人员做到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可促使医务人员忠于职守,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医治每一位病人,这种同情心和责任感会使医务人员自觉地提高专业水准,提高治疗效果。
3.3有利于我国医疗改革的顺利完成李 副总理明确提出医改要解决看病贵与看病难、少生病以及看得好病三大问题。虽然要实现这三大目标是包括医疗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但医疗工作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和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避免很多医疗活动中不和谐现象的发生,比如过度的追求高价药、高档检查,各种各样的过度医疗,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动机有偏差等导致看病贵与看病难,病难治,易生病,生怪病等不利于医改目标实现的现象。只有杜绝了这些现象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医改目标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