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3篇】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标题: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
摘要:
钢桥梁的振动响应对于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特性,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桥梁进行了模拟分析。首先,通过对钢桥梁的结构进行建模,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参数和截面特性对其进行描述。然后,使用ANSYS软件对钢桥梁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最后,通过分析桥梁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振动频率、振型和响应幅值等参数,得出了钢桥梁的振动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工程力学,钢桥梁,有限元方法,振动响应,动力荷载
引言:
钢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设施,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是工程领域的关注焦点。在实际使用中,钢桥梁会受到各种动力荷载的作用,如车辆行驶、风力、地震等。这些动力荷载会引起桥梁的振动,进而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对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钢桥梁的结构进行建模,包括桥梁的梁、柱、横梁等部分,并确定其材料参数和截面特性。然后,使用ANSYS软件对钢桥梁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在数值模拟中,采用合适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模拟实际桥梁受到的荷载作用。最后,通过分析桥梁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振动频率、振型和响应幅值等参数,得出钢桥梁的振动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 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存在多种振动频率和振型,其中包括主要振动模态和次要振动模态。
2. 振动频率和振型受到桥梁结构、材料特性和荷载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桥梁的振动响应幅值与荷载的大小和频率密切相关,并且在某些频率下可能出现共振现象。
结论:
本研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桥梁在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钢桥梁的振动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这对于提高钢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钢桥梁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明, 张三. 钢桥梁振动特性分析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 2008, 41(5): 122-128.
[2] Smith J, Johnson R. Dynamic response of steel bridges under moving vehicle load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0, 136(6): 652-660.
[3] 张四, 王五. 钢桥梁振动响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 工程力学, 2015, 32(3): 98-105.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标题:混凝土构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是工程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实验室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然后,使用ANSYS软件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温度对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损伤演化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并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工程力学,混凝土,高温环境,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引言: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的材料,其性能在不同环境中可能发生变化。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研究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室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在实验中,采用恒温箱和热电偶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控温和温度测量。然后,使用ANSYS软件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在数值模拟中,采用合适的材料模型和温度加载方式,模拟实际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损伤演化和破坏模式。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温度对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损伤演化和破坏模式具有显著影响。
3.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六, 赵七. 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J]. 建筑科学, 2012, 28(4): 79-84.
[2] Smith J, Johnson R.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ncret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 ACI Structural Journal, 2015, 112(3): 321-330.
[3] 胡八, 李九. 混凝土在高温环境下的损伤与破坏特性研究[J]. 实验力学, 2018, 33(2): 56-62.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工程力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魏淑贤,沈跃,黄延军?峡谷高琐大流量泄洪布置综述[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02):115-117.
[2]左东启,王世夏,林益才?水工建筑物[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
[3]马勇锋,生小高.大现失事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人民长江,2001,32(10):53-54.
[4]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年.
[5]夏燕芬,汪德.溢流填现面掺气初生点的数值模拟[J].水电站设计,2008(02):49-52
[6]赵纯厚,朱振宏,周端庄.世界江河与大坝.7K利水电出版社,2000.
[7]L.A.ZolotovandV.Ya.Karelin.Two-phaseflowsandcavitationinprowerplants[j].PowerTechnologyandEngineering(formerlyHydrotechnicalConstruction),1977,11(2):174-179.
[8]V.P.KarlikovandG.U.Sholomovich.Methodofapproximateaccountforthewalleffectincavitationflowaroundbodiesinwatertunnels[J].FluidDynamics,1966,1,⑷:61-64.
[9]松辽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科学院,水工建筑物水力学原型观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112-132.
[10]张绍芳.堰闸水力设计几个问题综述[J].7尺利水电技术,1997,(8).
[11]万继伟,牛助农,牛争鸣.水工泄水建筑物水力学原型观测方法和技术[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09):58-61.
[12]木克然·阿娃.阿拉沟水库溢洪道泄水水力特性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13]王新丽.正槽溢洪道整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太原:太原理工犬学,2012.
[14]郑小玉.溢洪道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15]张林夫,徐杰.二元明流反弧段的水力特性及空化特性[J].水利学报,1984(06)
[16]张林夫.差动式挑流鼻坎气蚀特性的原型验证[J].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0(03)
[17]张林夫.溢流坝反弧段压力分布的计算.华东水利学院水力学教研组.
[18]郑小玉,杨永全,张建民.三板溪水电站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实验研究[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C].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9.281-284.
[19]孙广才.曲线坐标系下水动力模型的修正研究及应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20]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溢洪道设计规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2000年.
[21]谭立新.水气二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1999.
[22]张菊.高水头无压隧洞自由水面数值模拟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6.
[23]李绍武,尹振军.N-S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在水波动力学中应用的综述[J].海洋通报,2004(04).
[24]崔晓聪.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改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25]孙锐,李争起,吴少华,陈力哲,秦裕現.不同端流模型对强旋流动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2002(3)
[26]华祖林,湍流模型在环境水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1(3)二相流
[27]银建中,程绍杰,贾凌云,银建伟.搅拌式反应器的模拟与优化设计[J].化工装备技术,2009(04):1-5.
[28]陈湘,梁兴.水轮机三维湍流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57-59.
[29]袁建平,付燕霞,刘阳,张金凤,裴吉.基于大涡模拟的离心泵蜗壳内压力脉动特性分析[J].灌机械工程学报,2010(04):310-314.
[30]宋桂霞,赵又群,吴珂.两栖车辆阻力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9):907-911.
[31]刘建朝,杨润全,王怀法.两种结构不同的气泡发生器的数值模拟[J].现代矿业,2009(12):33-35.
[32]汪健生,李康宁.槽道流动与传热的主动控制模式[J].机械工程学报2011(24):104-110.
[33]王峰,冯鑫,毛在砂,杨超.搅拌槽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103-110.
[34]I.N.Bogachev,Yu.G.VekslerandYu.A.Karasyuk.Effectofthecorrosionmediumonthecavitation-erosionresistanceofbrasses[J].MaterialsScience,1973,7(2):155-159.
[35]L.A.ZolotovandV.Ya.Karelin.Two-phaseflowsandcavitationinprowerplants[J].PowerTechnologyandEngineering(formerlyHydrotechnicalConstructir),1977’11(2):174-179.
[36]V.P.KarlikovandG.U.Sholomovich.Methodofapproximate
accountforthewalleffectincavitationflowaroundbodiesinwatertunnels[J].FluidDynamics,1966,1,(4):61-64.[37]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03):183-190.
[38]方杰.V0F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和探索[D].南京:河海大学,2005.
[39]童亮,余罡,彭政,余江洪,肖金生.基于V0F模型与动网格技术的两相流耦合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04).
[40]李谊乐,刘应中,缪国平.二阶精度的V0F自由面追踪方法及其应用[J].船舶力学,1990(01).
参考文献二:
[1]于武盛,王守杰,吕锦有等.辽宁省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2008.4(2):25-29
[2]李智慧,姜延辉,郁凌峰.辽宁省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策[J].东北水利水电.2011(11):30-34
[3]赵秀风,弓丨水隧洞洞内消能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6.
[4]袁丹青,陈向阳,白滨等.水力机械空化空蚀问题的研究进展[J]#灌机械,2009.7(27):269-272
[5]肖富仁,苏玮,消能工的发展及其在工程中旳应用[J].水电站设计,1991.7(1):63-69.
[6]李超,管道内部锥阀水流水力特性及消能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7]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1):79-85.
[8]张慧丽,王爱华,张力春,底流消能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82
[9]方神光,吴保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闸前变水位运行方式探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9.9633-639.
[10]李冰,变水头无压输水隧洞洞内消能和稳定输水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华北水电学院,2007.5.
[11]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M].水利出版社,1980.
[12]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13]赵昕,赵明登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4]刘亚坤等.水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5]李桂芬.水工水力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3):183-189
[16]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17]SL155—95.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范(SL156~165-95)[M],水利水电出版社.
[19]电力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陈肇和等人翻译,泄水建筑物水力计算手册[M],1993.11.
[20]刘士和.高速水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水工模型试验(第二版)[D],水利出版社,1985.
[22]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3]唐涛,高水头闹室闹门小开度水流特性试验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