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论文(推荐3篇)
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论文 篇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外语教学。这种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创造出更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学习网站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还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限制,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然而,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学习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很难判断哪些资源是可信可靠的。其次,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容易陷入信息过载的困扰,无法从海量的学习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此外,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还面临着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的限制,有些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育机构需要建立起一套评估学习资源质量的标准和机制,对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和审核,确保学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其次,教师在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教授学生筛选和利用学习资源的技巧。此外,教育机构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总之,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过载的困扰。通过建立学习资源评估机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以及改善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论文 篇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机构的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在实施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阶段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
其次,教师在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教授学生学习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效果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反馈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评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来评估教学效果。此外,教育机构还可以利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调查问卷、学习日志等,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总之,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明确、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挑战。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有效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论文 篇三
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的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生态学视域将七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与互联网外语教学相结合,通过详细分析生态位理论、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协同进化理论、最优采食理论以及花盆效应并根据互联网外语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原理;外语教学;互联网生态环境
一、引言
“互联网+”概念在2012年被首次提出后,以“互联网”为驱动实现中国传统行业重构的同时,也引领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互联网已然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环境,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外语行业带来了无尽的教学设想和途径。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以互联网为依托、移动技术为补充,具有虚拟社会化、教学交际化、情景真实化、学习泛在化等特点,为模拟真实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创造了优势条件。
二、构建互联网外语教学生态环境
(一)种群与生态环境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在生态环境中,种群中的个体彼此影响,通过相互依存与竞争的关系使得该种群得以生存和发展。换句话说,种群中的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种群中的共生关系才能保证每个个体的存在。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总和。自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物种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适当的人为干预确实能够促进某些物种的存续,但是过多的人为因素最终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构建适合学生种群发展的网络生态环境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是两大种群。学生种群内部、教师种群内部以及学生和教师种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与生态学中的种群发展类似,学生种群只有在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语言技能上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点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既可以自建小型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采用较为成熟的、正式发行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引进的《朗文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LEI)。这些网络平台为听说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真实的语言环境、互动的交流平台、全面的学习跟踪和多样的考核模式(王瑞尧,2016)。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学生群体在适当的指导下能够在自然的语境中模仿母语的习得过程,促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根据种群的内部相互依存和竞争的关系,教师还要着重创建鼓励积极互动和良性竞争的交互环境,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个学习的网络,不仅语言知识信息丰富畅通,同时在虚拟的环境中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三、生态学原理在互联网生态化外语教学中的指导与应用
(一)遵循“生态位理论”,保证利于学习的师生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某一物种在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地位。生态位理论指出每个生物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时空位置(任丽,2013)。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某一物种的生态位会动态发展的变化,但是为了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该物种的生态位又会在某一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中,不同的物种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他们会通过彼
此的协调与竞争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态位。在网络教学生态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主体的`生态位也不能产生混乱。与传统外语课堂不同,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生主体需要更为主动的参与,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角色也会变得更加弱化,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加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还要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因此良好的师生生态位能够促进网络教学的有效进行。(二)利用“限制因子定律”,寻找网络外语教学的限制因子
在生态学中,“限制因子定律”也被称为最小因子定律。李比希(JustusLiebig)在1840年发现谷类作物的产量通常不受它大量所需营养元素的限制,而是受到那些微量元素的限制,这些影响生长的微量元素就是限制因子。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受范围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虽然其他生态因子的作用量都非常适度,生物个体的正常发展也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因此限制因子是影响生物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子(任丽,2013)。在互联网的外语教学中,寻找限制因子并将限制因子转变为非限制因子是教学和研究的关键。根据笔者之前的实践教学和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互联网外语教学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1.自主学习能力。在亲身体验式的网络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的限制因子。无论网络资源多么真实丰富,网络平台多么科学有效,教师多么认真负责,如果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能主动有效地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网络外语教学中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2.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如果网络教学资源缺乏趣味性、语言活动单调乏味、教学内容冗长繁琐、网络资源结构混乱,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被动或拒绝继续学习。因此选择内容丰富有趣、结构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子。由于需要经济上的投入,这也确实需要学校和教师所在部门的大力支持。3.大班授课。由于网络机房的配置问题,大班授课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大班授课之所以是限制因子是因为人数过多会导致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而产生的学习孤立、师生互动减少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3-5人的合作化小组(4人为最佳)可以将大班分成小的模块,通过完成任务、内部互助来削减大班限制因子。至于其他影响网络外语教学的限制因子如学习动机、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以及这些限制因子对于教学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三)根据“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进行适度的自主性学习
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Shelford)在1911年提出了“耐度定律”,即生物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即是对该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最适宜生存的区间是“最适生存区”,在教学生态学中也被称为“最适度原则”。某一种生态因子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该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耐受范围内,根据“最适度原则”互联网外语教学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的教学参与度,也可以被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教师过多地参与网络教学过程会减少学生主动体验网络语言环境的机会,教师过少地参与教学或者学生完全自主性学习也会产生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模糊的情况。齐莫曼(Zimmerman)提出了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表1),该框架包含自主学习的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都达到或都达不到是学生自主学习耐度的上限和下限。因此在网络外语教学中建议教师在课前根据这六个方面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安排清晰的学习任务、适当讲解重难点以及课后通过网络平台一对一跟踪和评价,使教学在最适度范围内顺利进行。
(四)遵循“协同进化理论”,促进合作与竞争
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其作用于其他物种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发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关系即为协同进化(曹凑贵,2002)。除了“教学相长”是“协同进化”的一个方面外,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刺激、竞争和合作也能够促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因此,网络外语教学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置于互联网的学习任务中,而是要在教学设计和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交互合作,同时在考核评价中注意学生的良性竞争。(五)根据“最优采食理论”,给予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最优途径的建议“最优采食理论”是指捕食者在付出代价的同时应该喜食有最大净回报的食物。根据该理论,学生会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来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佳的途径来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外语教学中由于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内容混乱,学习方法传统、学习途径单一等问题,学生自身并不清楚该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相应的语言知识。在笔者针对该问题所设置的问卷调查中,有70%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提到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如英美视频、外语站等,但是都普遍反映不知道该学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学。因此,在“最优采食理论”指导下,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语言知识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也可以通过积极引入不同的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和方式,满足不同的知识采食途径。(六)规避“花盆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发展“花盆效应”是指在人为提供的适宜条件下花可以长的很好,但是一旦脱离人的照顾就会枯萎(王瑞尧,2016)。互联网就是一个开放的半人工花盆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顺利进行网络语言学习,但是一旦脱离教师的监控和管理,往往会出现网络学习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明确网络学习任务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在课上和课后都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一对一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自主完成学习内容,逐渐培养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独立学习能力。
四、结语
生态学与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教育生态学。在外语教学中,利用生态学中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和指导语言学习也是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为学生创设适宜语言学习的网络生态环境,在师生协同合作下提高网络学习效率,使学生利用互联网找到新的语言学习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2]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学院,2013.
[4]师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5).
[5]王瑞尧.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生态化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