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精彩6篇】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

引言: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幼儿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

1. 自然科学:包括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物质科学等。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特征、地球的构造和物质的性质,培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好奇心。

2. 数学科学: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幼儿可以学习数数、比较大小、解决问题等数学概念和技能。

3. 工程科学:通过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电子、建筑等模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可以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

1. 营造科学教育的环境: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包括书籍、实验器材、模型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园应创设合适的实验室和观察区,让幼儿能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解、游戏体验、实践探索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幼儿园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活动、实验活动和科学游戏等,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幼儿园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幼儿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涵盖了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多个方面。通过营造科学教育的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对策,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二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

引言: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方式。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

1. 自然科学: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地球和物质等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现象。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 数学科学:幼儿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操作,学习数数、比较大小、解决问题等数学概念和技能。通过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3. 工程科学:幼儿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电子、建筑等模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策

1. 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幼儿园应提供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图书、实验器材和模型等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合适的实验室和观察区,让幼儿能够亲自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故事讲解、游戏体验、实践探索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幼儿园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通过组织观察活动、实验活动和科学游戏等,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和发现,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幼儿园教师应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幼儿可以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涵盖了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创设科学教育的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和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对策,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三

  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本质决定了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往往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而陷入如下一些误区。

  问题一:重形式轻内涵——科学探究等同于幼儿“动手”

  案例: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教师提供了装满水的盆子、石头、铁块、积木、小皮球等各种材料。在让幼儿一一辨认后,教师说:“孩子们,你们带着这些朋友去玩一玩吧。”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一拥而上争抢材料。虽然教师努力维持秩序,但场面仍然比较混乱,不时有幼儿把水泼洒到同伴身上。当幼儿问及如何让积木沉到水里时,教师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答案。活动结束环节,教师让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最后,教师得出结论:“比较重又比较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比较轻又比较大的东西容易浮上来。”

  分析:在看似“热闹”“充实”的活动背后,幼儿似乎所获无几。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只是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而对如何操作以及为何操作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进程都是在教师预设的程序中进行的,对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让幼儿无目的的探索来敷衍。

  其实,探究式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仅仅动手操作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幼儿通过观察科学现象来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且让幼儿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等等。

  问题二:重知识轻情感——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案例: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与判断能力。

  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该活动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但对在活动中究竟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并没有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的目标则突出了“体验”“感受”“喜欢”等情感、态度、兴趣方面的价值取向。

  因此,科学活动的目标应涉及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并在教学中积极地去实现这三个目标。但有些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对情感目标较少涉及,即使涉及也较笼统而难以操作,致使“情感目标”仅仅成为教师教案中的一种“摆设”。科学的情感正是源于幼儿对科学本身的探究需求,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才能使幼儿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在质疑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反应,积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问题三:重过程轻结果——忽视活动结束环节经验的提升

  案例: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中,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沙漏,探究沙漏时间与沙子数量的关系;第二个环节,再次制作沙漏,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的关系;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但各活动环节中缺乏让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及时记录和整理,活动结束时教师也没有组织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由于幼儿的分析、归纳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难以形成和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不能在充分发现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科学概念。其实在活动结束环节,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幼儿的认知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比如,通过照片或视频再现活动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思考探究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通过讨论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四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几大倡导主张中,生活即教育属于其核心的重要组成。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旨在强调:生活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教育来生活,并借助生活促进教育,反过来同时促进生活的向前发展。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两者本就是相同的过程,在生活中不仅处处包含着教育,而且在教育中也处处包含了生活,只有实现生活与教育的相结合,才能使其发挥出巨大价值。其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说,在社会之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各不相同,其所接受的教育自然也各不相同。他认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的开展作为基本前提的,若无法实现生活与教育的良好结合,则无法落实真正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一社会即学校理论,其主张意在幼儿园将社会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这样较易弄假,而社会即学校(幼儿园)则恰好相反,它旨在将幼儿园中的一切都向社会靠拢,但是,只有先做到了社会即幼儿园,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而且教学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三)教学做合一

  长时间以来,教师一直担当的任务就是依据书本知识履行教书义务,而幼儿也只是接受具有一定限制的教学内容,于是就形成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这一传统形态。但是陶行知认为,教与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必须要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看来,在做的基础上教是教师的责任,在做的基础上学是学生的责任,必须要降调教、学、做三者的合一。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科学教育主张生活化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在当前农村幼儿园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因素、智力发展等各项因素,实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于生活化与幼儿的自身生活实际紧密连接,可以使幼儿有想探索的欲望,想通过探索解决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通过借助于幼儿的身边事物,也会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神奇所在,并养成科学就在身边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教育渗透于生活实践。

  幼儿阶段正是萌发对世界好奇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外界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且无时无刻都在提问为什么,这也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因此,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生活化,将其渗透于生活实践中,教师随时根据幼儿出现的兴趣方向采用科学的教学引导幼儿发展。

  3.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与欲望。

  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必须是具备“前概念”这一要点的,这也决定了幼儿知识是要通过对客体的操作来获取的。要求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可以观察、探究、实践的时机,使其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积攒经验知识,并以此来引导幼儿走进科学。

  (二)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

  在幼儿这一特殊的时期,其实他们具备自主探索、自主寻觅的这一倾向,若教师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主动提供研究对象,则可能会抑制幼儿的全面发展。相比起教师或者是家长买来的东西,幼儿可能更倾向于户外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废旧物品、石子或者是树叶等事物。基于此,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材料。幼儿在这一阶段科学的思维处于初萌芽,应鼓励幼儿自主探寻科学材料。而且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外界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理,也伴随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若在慢慢引导幼儿进行思维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则应引导幼儿深入的学习分类或者是加工科学材料,培养其自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而且能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激情,有利于其良好创造力的养成。

  三、总结

  随着我国愈加重视幼儿基础教育,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农村学前教育上,明确提出了应重点对农村的学前教育进行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仅是符合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基本需求,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关键所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教育的精华所在,应积极汲取其内涵,结合农村幼儿教育加以研究、实施。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五

  【摘要】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领域与对策论文 篇六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在不断认识、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得以繁衍生息。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面对部分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需要加强国民环境教育,尤其要从娃娃抓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光靠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很难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文章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保护自然教育几个方面,研究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一、亲近自然教育

  亲近大自然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环境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体验式教学,同时还应让幼儿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和对策。幼儿园多为课堂教学,即使带孩子去室外观察,也很难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活动。而家长带孩子亲近自然是一对一、二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随意,受教育者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关注度”,教育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其实,亲近自然,家长不一定要带孩子到有山有水很远的地方去,也许门外的大树下、小区的草地上、河边的竹林里都是一次亲近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可让孩子看看一块小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自然的宝藏在里面,家长可以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孩子看,看花草、看天空云彩、看蚂蚁和小虫子,并让孩子嗅各种花草的气味,和孩子一起感觉凉风的吹拂。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去注意小地方,听虫鸣、听鸟叫,等等。家长只要去引起孩子的注意即可,不需要解释太多。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你有没有听到一种细细的声音”,并让孩子进行简单的描述。如果孩子发现一些东西好奇地问家长时,家长若不知道,那么家长可以把问题记下来,回家后再找书或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要记住: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找出答案,才能完成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二、了解自然教育

  了解自然并不是要熟记很多树、鸟和昆虫的名字。家长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孩子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比如四季的运转、昆虫的生态习性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之间的联系。最重要的当然是让孩子了解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性,了解自然万物内在的规律和互相依存的道理,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精髓所在。

  家长在帮助孩子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对种子发芽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种些豆类,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再如,土豆块根繁殖,孩子观察后家长可以适当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比较块根繁殖与种子繁殖的异同。或者在大自然中捕捉些小昆虫带回家,让孩子观察它们日常的生活,在喂养时与它们亲切地“交谈”,让孩子了解小昆虫爱吃什么,不吃什么,有什么习性,它们应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并知道保护益虫的道理。每一次的活动都提醒家长:孩子的活动要重视活动过程,尽量让孩子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热爱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善于保护并引导孩子的这种天性。

  要引导孩子在玩耍中认识环境与人的关系,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因素,以此来培养环保意识。亲近自然与自然灾害是互相冲突的,家长在带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在野外怎样保护自己。大自然有可亲可爱的一面,生存竞争也有其残酷的一面。例如,走到树下要小心毛毛虫会刺人,爬到山上要当心马蜂蜇人,来到河边更要小心溺水,下雨了旷野里要防雷击,等等。毕竟,在所有教育中,保证孩子生命的安全和免受伤害是第一要义,这同样也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常识。

  三、保护自然教育

  所有亲近自然、了解环境的教育行为,都要归结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总目标。幼儿园对家长的指导也要归结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指导家长怎么做以后,要引导家长去观察、去总结:孩子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或改进?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和孩子还有哪些事可以去做?当孩子看到路人乱丢垃圾时,能向家长陈述否定的看法;当家长不经意间开大水龙头,孩子会向妈妈提出批评建议;当家长再次带孩子远足时,孩子不再吵闹,而是静静地看树下蚂蚁搬家,听枝头小鸟鸣唱,敬畏生命之重,感受自然之美。无论事有多小,家长都应惊喜:保护环境的重任,孩子们这一代会用双肩担起。亲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都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力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热爱环保的公民。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环保行为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教育工作,实际上也是家园互动教育在环境教育中的具体体现。要想把正确的环保意识深植于幼儿心中,让年轻一代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家园配合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关文章

黄金投资现状和发展优势(优秀3篇)

摘要: 日益火热的黄金投资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之一,黄金投资市场面临诸多问题,本文论述黄金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金投资现状;发展优势 黄金市场现状黄金价格投资黄金价值和发展前景一...
论文2014-01-05
黄金投资现状和发展优势(优秀3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优选3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
论文2011-02-07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优选3篇)

做好职业规划之我见论文(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论文2011-04-07
做好职业规划之我见论文(优秀6篇)

先秦三番(精选3篇)

射礼是先秦礼乐文明的紧要构成局部,是集射箭、礼教及文娱于一体的弓矢竞技活动。先秦射礼分为礼射和武射两大类。礼射包括乡射、大射、宾射、燕射四种射仪:乡射或指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的习射之礼,或指乡大...
论文2011-02-03
先秦三番(精选3篇)

解读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精简3篇)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写作,大多有具体要点(即论点或论据)的限定,所以并不需要如何地纵横捭阖,如何地旁征博引。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篇100来字的议论文,同样必须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语言洗练,必须论有...
论文2014-01-08
解读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精简3篇)

国贸实习报告【通用6篇】

在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贸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国贸实习报告1这几天我们...
论文2016-09-06
国贸实习报告【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