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3篇】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标题: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身心健康、社交互动和环境感知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城市绿地设计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和谐。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和设计,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引言: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不同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对居民的意见和反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合理的绿地布局可以提供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同时,绿地的设计也可以促进社交互动,提高居民的社交活动水平。此外,绿地的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环境感知。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和设计,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定量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一结论。
结论:城市绿地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绿地布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社交互动和环境感知。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和设计,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Benedict, M. A., & McMahon, E. T. (2006). Green infrastructure: Linking landscapes and communities. Island Press.
2. Kuo, F. E., & Sullivan, W. C. (2001). Aggression and violence in the inner city: Effects of environment via mental fatigu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3(4), 543-571.
3. Maas, J., Verheij, R. A., de Vries, S., Spreeuwenberg, P., Schellevis, F. G., & Groenewegen, P. P. (2009). Morbidity is related to a green liv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63(12), 967-973.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标题:可持续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可持续建筑设计对城市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可持续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建筑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讨可持续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城市中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持续建筑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可持续建筑设计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最后,可持续建筑设计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此外,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定量数据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一结论。
结论:可持续建筑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Givoni, B. (1998). Climate considerations in building and urban design. Van Nostrand Reinhold.
2. Newman, P., & Kenworthy, J. (1999). Sustainability and cities: Overcoming automobile dependence. Island Press.
3. Steemers, K., & Yannas, S. (2010).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ility: Critical perspectives for integrated design. Routledge.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建筑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参考文献一:
[1]江绵康.“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汤朝景.云南德宏州桥头堡试验区数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04):313~323.
[4]郝力.新起点·新策略·新应用—数字城市的发展之路[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25):29-36.
[5]马岩巍,杨磊.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0),52.
[6]彭能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建—以数字长沙公共服务平台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1.
[7]陈甲全,袁超,张国琴.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数字通信,2011,(02):32~35.
[8]李燕,张旭,金京培,裴海英.韩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分析[J].数字通信,2011,(02):18~22.
[9]麻清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徐绍锉.GPS测量原理及运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1]JayGao.IntegrationofGPSwithRemoteSensingandGIS:RealityandProspect[J].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RemoteSensing68-2002.447-453.
[12]李明军.基于某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3]李明峰,冯宝红,刘三枝等.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14]YangY.RobustEstimationofGeodeticDatumTransformation[J].JournalofGeodesy,1999,73:268~274.
[15]张永彬,高刚毅.GPS三维联合平差[J].矿山测量,2003,(1):15~17.
[16]张瑞,姚宜斌,梁静等.GPS网平差程序设计[J].全球定位系统2009,(2):54~58.
[17]Sung-PilHong,KyungMinKim,KyungsikLeeandBumHwanPark.Apragmaticalgorithmforthetrain-setrouting:ThecaseofKoreahigh-speedrailway[J].Omega,2009(3):637~645.
[18]赵长胜.GPS控制网设计与数据处理[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54-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0]张兵,赵瑞.GPS控制网起算点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J].测绘科学,2010,35(5):65~67.
参考文献二: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5-171.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7.
[3]陈泽民.中国矢量数据交换格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51-455.
[4]吴文新,史文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8-29.
[5]Kang-tsungChang著,陈建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3-44.
[6]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7]黄杏元,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0-133.
[8]陈先伟,郭仁忠,闫浩文.土地利用数据库综合中图斑拓扑关系的创建和一致性维护[J].武汉大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4):370-373.
[9]毋河海.关于GIS中缓冲区的建立问题[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J].1997,22(4):358-364.
[10]张国辉,胡闻达,李慧智.基于GDI+的缓冲区建立及边界描述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0,27(3):292-232.
[11]冯花平,连文娟,卢新明.求缓冲区算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57-59.
[12]张欣,陈国雄,钟耳顺.优化栅格细化算法的线状地物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2007,9(3):25
-27.[13]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土地资源数据库中线状地物面积扣除技术研究[J].资源科学,2001,24(6):12-17.
[14]唐原彬,张丰,刘仁义.一种维护线状地物基本单元属性逻辑一致性的平差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7):853-856.
[15]尹为华,刘盛庆.ARCGIS在地类面积统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9.
[16]刘洪江,曹玉香.基于ArcGIS实现地类图斑净面积的计算[J].城市勘测,2012(10)114-116.
[17]易敏.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空间信息服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8]Vilches-Blázquez,LuisM.GeoLinkeddataandINSPIREthroughanapplicationcase.18thACMSIGSPATIAL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sin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ACMSIGSPATIALGIS2010.
[19]Forster,Horst.TheI2010digitallibrariesinitiative:Europe'sculturalandscientificinformationattheclickofamouse[J].InformationServicesandUse,2007,27:155~159.
[20]刘俊洋.北京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