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2. Buss, D. M. (1989). Sex differences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ed in 37 cultur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2(1), 1-49.
3. Fiske, S. T., & Taylor, S. E. (2013). Social cognition: From brains to culture. 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4. Freud, S. (1900).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London, UK: Hogarth Press.
5. Greenberg, J., Pyszczynski, T., & Solomon, S. (1986).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need for self-esteem: A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In R. F. Baumeister (Ed.), Public self and private self (pp. 189-212).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6. Piaget, J. (1954).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the chil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7. Skinner, B. F. (1953). 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Macmillan.
8. Watson, J. B., & Rayner, R. (1920).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1), 1-14.
9. Wundt, W. (1874). 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Leipzig, Germany: Wilhelm Engelmann.
10. Zimbardo, P. G., & Boyd, J. N. (1999). The time paradox: The new psychology of time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早期的心理实验室到现代的多个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不断扩展和改进。本文将通过回顾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讨论未来的趋势,探讨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文的参考文献包括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皮亚杰的《儿童的现实构建》,以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论文,如巴斯等人的《37个文化中人类配偶偏好的性别差异》和沃特森与雷纳的《条件情绪反应》。此外,还引用了一些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书籍,如斯金纳的《科学与人类行为》和温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
通过对这些参考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早期的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发展到了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心理学研究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和认知过程,还探索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此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观察和实地调查,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数据。
未来,心理学的研究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心理学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因素,以及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同时,心理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神经科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并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做出贡献。
总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变革的过程。通过对心理学的回顾和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2. Bloom, B. S. (1968). Learning for mastery.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Vol. 1).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3.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4.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New York, NY: Bantam Books.
5. Piaget, J. (1983). Piaget's theory. In P. H. Mussen (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4th ed., Vol. 1, pp. 103-128). New York, NY: Wiley.
6.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 Weiner, B. (1979).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 3-25.
8. Wong, H. (2009). The first days of school: How to be an effective teacher. Mountain View, CA: Harry K. Wong Publications.
9. Woolfolk, A. E. (201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ctive learning edition. Boston, MA: Pearson.
10. Zins, J. E., Weissberg, R. P., Wang, M. C., & Walberg, H. J. (Eds.). (2004). Building academic success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What does the research say?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以及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通过回顾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经典理论和研究,以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本文的参考文献包括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论文,如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巴里·韦纳的《课堂经验的动机理论》。此外,还引用了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实践的重要书籍,如黄华的《教师的第一天: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教师》和安娜·伊丽莎白·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积极学习版》。
通过对这些参考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涵盖了多个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涉及到学习、发展、情绪和动机等多个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过程。同时,教育心理学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方法和策略,如分层教学、情绪智力培养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未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育心理学需要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个性化,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和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育心理学也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如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社会学等,以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并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之,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三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许宁.紫格尼克效应在学生科学探究中应用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9)
[2]崔一心.孔孟心性学说探讨[J].齐鲁学刊.1996(04)
[3]张君劢着.新儒家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紫图着.图解黄帝内经[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林国良着.佛典选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王贵友着.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5
[7]张掌然着.问题的哲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
[8]冯宏维.心理疾病观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3
[9]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车文博着.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1]蒋燕宾.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高峰强着.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M].人民出版社,2001
[13]汪凤炎着.中国传统心理养生之道[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着,周朗译.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15]李兆健.中医心理治疗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10)
[16]张沛超.心理治疗的哲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3]田浩.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
[17]JoelMarks.Atheoryofemotion[J].PhilosophicalStudies.1982(2)
[18]Carl.RRogers.Inretrospect:Forty-sixyears.AmericanPsychologist.1974
[19]Hegel,G.W.F,TranslatedbyA.V.Miller.PhenomenologyofSpirit.JournalofWomensHealth.1977
参考文献二:
[1]董玉婷.传染病数学模型的研究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模型的建立[D].江西理工大学2011
[2]吴媛媛.基于DIVA模型语音生成和获取中小脑功能及其模型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3]李霄.贵金属-多孔硅芯片对MALDI-TOF-MS的信号增强作用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5
[4]周辰晔.DIVA模型中定时和预测功能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5]陈晓伟.基于脑电的自动睡眠分期[D].南京邮电大学2014
[6]范锦伟.基于量子点的核酸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4
[7]张政.手臂延伸与抓取运动时间协调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8]冯松.基于DIVA模型的汉语语音音素加工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9]张瑞斐.人工关节假体材料表面物理特性对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的影响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
[10]张苍宇.组织工程骨膜的构建及其同种异体体内成骨修复兔肩胛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4
[11]徐步强.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
[12]王天天.局部定向抗结核药物缓释材料在兔体内的评价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4
[13]尹赛男.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4]郝德国.基于柯氏音与示波法结合的血压计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徐歆冰.基于DIVA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语音感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16]纪艳春.基于DIVA模型的汉语元音声调和英语音节重音发音机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17]陈英.基于语音反演机器学习方法的声道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8]刘欣.基于DIVA模型的汉语元音发音方法及口吃成因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9]黄丹丹.基于DIVA模型脑电信号的时频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0]陈悦.关于“脑-计算机”中脑电信号分类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21]徐磊.DIVA模型中应用AGNN对脑电信号分类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参考文献三:
[1]朱铁成着.物理教育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
[3]任友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社会学源流[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
[4]李黔蜀.试析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及实施策略[J].山东教育科研.2002(08)
[5]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6]柴西琴.浅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1(10)
[7]刘儒德主编.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美)索尔索(Solso,R.),着.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宋乃庆等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1]施良方着.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姚和清.浅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消除前概念的不利影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02)
[14]阎金铎,乔际平主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5](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着,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6]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7]李友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2(03)
[18]徐学福,宋乃庆.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19]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08)
[20]郑渊方,廖伯琴,王姗.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J].学科教育.2001(05)
[21]NeisserU.CognitivePsychology.JournalofWomensHealth.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