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格式(实用3篇)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 篇一
在小学数学中,写作一篇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一篇好的论文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和清晰的表达,下面将介绍小学数学论文的常见格式。
一、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论文的主题。
二、引言
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论文背景的介绍,引出问题或观点,并阐述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三、问题分析
此部分应对论文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可以列举实例或提供相关数据,说明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四、解决方案
在这一部分,应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图表或逻辑推理等方式,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五、实例验证
为了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实例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实际计算、图表展示等方式,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
总结部分应对整篇论文进行回顾,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建议。
七、参考文献
如果在论文中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应列出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查阅。
以上是小学数学论文的常见格式,希望能对广大小学生在写作数学论文时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 篇二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写作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将介绍小学数学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帮助学生写出优秀的论文。
一、题目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能够准确概括论文的主题。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广泛或模糊的词汇。
二、引言
引言部分应包括对论文背景的介绍,引出问题或观点,并阐述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要用简练的语言说明研究课题的重要性。
三、问题分析
在这一部分,应对论文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可以列举实例或提供相关数据,说明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四、解决方案
在这一部分,应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图表或逻辑推理等方式,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五、实例验证
为了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实例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实际计算、图表展示等方式,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六、总结
总结部分应对整篇论文进行回顾,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建议。
七、参考文献
如果在论文中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应列出参考文献,便于读者查阅。
以上是小学数学论文的常见格式和要求,希望能对小学生们在写作数学论文时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 篇三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院校数学系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数学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小学数学建模的定位与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采用,所谓的"数学建模"思想就是通过创建数学模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把该过程简称为"数学建模",其实质是对数学思维的运用,方法和知识解决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模式和基本内容。叶其孝曾发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该书指出,数学建模的本质就是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简化而成为实际问题,然后通过参数和变量之间的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并将解得的结果进行证明和解释,因此使问题得到深化,循环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小学数学建模的定位
1.定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对象,因此数学问题中研究的内容复杂程度要适中,要与儿童的生活和发展情况相结合。"数学建模"要以儿童为出发点,在数学课堂上要多引用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使儿童在数学教材上遇到的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积极地感受数学模型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建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赋予适当的挑战性;又要照顾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定位于儿童的思维方式
小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简单。因此小学的数学建模必须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使其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
实际情况表明,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将数学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就必须把握好儿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起点。我们以《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教学为例,有的老师启发学生与二年级所学的乘除法相结合,使乘除法这一知识点与时间、速度和路程建立了关联,从而使"数量关系"与数学原型"一乘两除"结合起来,并且使学生利用抽象与类比的思维方法完成了"数量关系"的"意义建模",从而创建了完善的认知体系。
三、小学"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
1.培育建模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编排的思路都是以建模为基础,其内容的开展模式主要是"生活情景到抽象模型,然后到模型验证,最后到模型的运用和解释".培养建模思维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是否从建模出发,使教材中的建模思想得到充分的开发。然后对教材中比较现实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挖掘,将数学化后的实际问题创建模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提高学生对建模的意识与兴趣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指导学生去亲身体会、思考沟通、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其次,通过引入贴近现实生活、生产的探索性例题,使学生了解数学是怎样应用于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在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功能,不断增强数学建模的意识。
2.体验建模过程
在数学的建模过程中,要将生活中含有数学知识与规律的实际问题抽象化,从而建成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规律对问题进行推理,解答出数学的结果后再进行证明和解释,从而使实际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例,使学生能够解决题目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使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和体验来提升自己"创建"新模型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自主寻找数学模型和数学观念的习惯。如此一来,当学生遇到陌生的问题情境,甚至是与数学无关的实际问题时,都能够具备"模型"思想,处理问题的过程能具备数学家的"模型化"特点,从而使"模型思想"影响其生活的各个方面。
3.在数学建模中促进自主性建构
要使"知识"与"应用"得到良好的结合就必须提高学生积极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我们要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观察、
整合、提炼"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日常问题的适当修改,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创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创建模型的条件。我们以《比较》这课程内容为例,我们通过"建模"这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和"="的掌握与使用,进而使学生明确了解"比较"的真正含义。首先,利用公园或者学校等地方的跷跷板为素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哪个伙伴被压上去,哪个伙伴被压下来;然后让班级的高矮不同的同学进行身高比较。最后将上面这些情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由于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曾亲身体验过的,此时再叫他们去做"重量"或者"高度"的比较,他们就可以轻松的掌握">""<"和"="等符号。这种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创建其数学模型,提升他们自主建模的信心。
四、总结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在创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也得到了锻炼。小学阶段的教学,其数学模型的构建应当以儿童文化观为基础,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建模思想,这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提升课堂文化气息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进春.基于数学建模视角的教学演绎[J].江苏教育,2013,(05):22-25.
[2]储冬生.数学建模: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举隅[J].江苏教育,2011,(07):33-37.
[3]吴桂琴.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2013,(09):44-47.
[4]陆荣.试析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3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