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通用3篇)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篇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影响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和对个体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恋爱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影响
引言
大学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成长的阶段,而恋爱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对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和对个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1.自我认同与自尊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通过恋爱来确认自己的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在恋爱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肯定,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情感的起伏
大学生恋爱心理常常伴随着情感的起伏。他们可能会经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对恋爱对象的感情波动较为剧烈。这种情感的起伏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大学生恋爱心理常常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一方面,他们希望独立自主地处理恋爱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得到恋爱伴侣的支持和依靠。这种矛盾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困扰。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对个体的影响
1.情绪的波动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使得他们情绪较为波动。他们可能会经历恋爱中的喜悦与失落,这种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人际关系。
2.性格的塑造
大学生恋爱心理对个体的影响还体现在性格的塑造上。恋爱让大学生学会关心与体贴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成熟度。同时,恋爱中的困惑和挫折也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坚韧和适应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得到了提升。通过与恋爱伴侣的交流和沟通,大学生学会了倾听与理解,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解决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建议
1.培养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自己的恋爱目标和价值观。恋爱不仅仅是追求浪漫和激情,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平等和稳定的恋爱关系。
2.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在面对恋爱中的困惑和挫折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3.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个体,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心理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困惑和矛盾。
结论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和对个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 2012(5): 99-100.
2. 李小军.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4): 102-103.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篇二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恋爱中的困扰,并提出适当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挑战;应对
引言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常常存在各种挑战和困扰,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恋爱中的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
1.情感的不稳定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常常存在情感的不稳定。他们可能会经历爱情的高潮和低谷,对恋爱对象的感情波动较大。这种情感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增加。
2.人际关系的冲突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常常存在人际关系的冲突。他们在与恋爱伴侣、家人和朋友之间需要做出选择和平衡,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和矛盾。
3.个人发展的压力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还体现在个人发展的压力上。大学生在恋爱中需要面对学业、就业和家庭的压力,这可能会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应对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的策略
1.建立健康的恋爱观
大学生应该建立健康的恋爱观,明确自己的恋爱目标和价值观。他们应该认识到恋爱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不应该将其过分放大,而是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2.加强沟通和理解
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加强与恋爱伴侣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应该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积极的沟通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和误解的产生。
3.寻求支持和帮助
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实质性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恋爱中的问题。
三、结语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挑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应对策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恋爱中的困扰,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的恋爱心理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丽丽. 大学生恋爱心理中的困扰与应对[J]. 社会心理学研究, 2014(3): 87-88.
2. 李明.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挑战与应对[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6): 98-99.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篇三
摘要:爱情是大学校园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恋爱的含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恋爱的特点进行逐步分析,并提出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的对策,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三是增强大学生抗失恋挫折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爱情更是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十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而且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婚姻家庭大辞典里对爱情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存在于人类两性之间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男女间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确保身心最大快慰而产生的互相倾心和追求的生理和社会的综合现象。
本文认为,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首先,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其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包含认知成分,不等于低级情绪;第三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含性欲和性感在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第四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恋爱心理,则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志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1]。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大学生的恋爱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大学生的恋爱相对于成人的恋爱来说显得更单纯、非功利化一些。但随着校园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生理发育成熟
当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18岁~22岁之间。生理学认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生理各方面变化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的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或趋于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也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
(二)情感需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理解,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尤其在有异性的场合,会千方百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表现得会更加出色,在与异性交往时会出现一种愉悦感,提高心理兴奋程度。所以,当他们遇到理想的恋爱对象时,就寻找机会进行试探与追求。有调查显示[2],在恋爱的主要目的上,有58.40%的大学生选择了“感情寄托”,说明情感的需要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3],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享乐”、“功利”等动机。另外,大学生在恋爱方式上也逐渐多元化,开始出现“快餐式”的恋爱、功利式的恋爱、网恋等。在处理失恋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理智的方式,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心理因素
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首先,渴望与好奇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首要因素。未知的事物对人来说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许多影视作品对爱情故事的渲染,对于许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具有诱惑力。所以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们就会去尝试一番,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好奇。
其次,从众和攀比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被称为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其他人也会陆续谈起来。另外,有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找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对象,其他人也会想找一个超越别人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多考虑双方的兴趣、性格、背景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共同语言、目标和理想等。
最后,摆脱孤独与寂寞也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因素之一。现在大学生大多是远离父母亲人来异地求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助、孤寂的感觉。另外,大学生还常常面临人际交往、择业就业、学习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只有恋爱,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助恋爱来摆脱孤独感。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加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西方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念正逐步通过其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一味追求享乐、没有责任心、游戏人生等。中国人婚念观的改变、家庭矛盾的冲突对大学生也是个冲击,因此,他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是否恋爱、如何恋爱等问题上产生诸多疑问,难以抉择。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4]。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年纪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也呈现出了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前移,出现低龄化。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如一两周的时间里就开始了恋爱,这种恋爱常常是盲目的,一见钟情式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恋爱。其次,大学校园里恋爱的'人数增多。在大学谈恋爱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潮流,有的寝室甚至多达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恋爱或即将要恋爱的状态。第三,恋爱的行为公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生的恋爱已经司空见惯,已经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遮遮掩掩,见不得光的行为,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一起吃饭、上学。
(二)恋爱关系过程化、恋爱结果脆弱化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迈出校园,尤其在经济上、事业上没有独立,因此,对双方的爱情并不会有真正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承诺。在一项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大学生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强调的是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未完成时”;谈恋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常常只是寻求感情寄托,恋爱成功率很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毕业就分手”等口号在大学生中逐渐被接受。
(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三、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可能杜绝也杜绝不了的现象,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活动,如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传授恋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情操,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目光和兴趣,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降低学生恋爱的几率。
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学生应树立“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寻求到和建立起美好爱情”的观念。学校、社会、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如在正确的时间谈恋爱,恋爱时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门第等条件来判断人,而应
该将“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起来,注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内在品质、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防止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动机,使大学生能够克服消极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学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后,增强大学生失恋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很多失恋学生不愿面对失恋的现实,痛苦万分,大学生应作做好接受失恋并承受失恋所带来的痛苦的准备。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应理智地认识到爱情既然有成功的、甜蜜的,那么也有失恋后的痛苦和苦涩。何况人生的挫折有很多,恋爱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对失恋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其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在此次恋爱过程中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高教论坛,2010,(6).
[2]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4]许金杏.“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