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通用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实施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种压力。
2. 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注重其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3. 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学习到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 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心理测量与评估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育的效果。
2. 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为基础。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
3.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课程,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有效的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自我激励等技巧,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
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1. 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2. 资源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人力和物力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3. 社会认知的不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认知度上存在不足。很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可以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心理测量与评估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育的效果。
2. 加强资源建设:为了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同时,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3. 提高社会认知度:为了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增加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心理问题的复杂性、资源不足和社会认知的不足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加强资源建设,提高社会认知度。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篇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引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和冲突来自多方面,如学业上的不顺,感情上的纠葛,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重要转型时期,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据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积极地引入人文关怀的概念,要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为何”“生又为何”的人文教育真谛,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文教育的内涵,鼓励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据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
,虽然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或有问题者呈上升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大半都有过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心理偏执现象,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辍学、自杀等这些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概率更为严重[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造成当前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影响
家长是每一个学生的启蒙教师,为此,学生家长品质的优劣、文化水平层次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无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纵观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自身的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极为粗暴,动辄打骂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就对父母望而生畏,和父母自然也交流甚少,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孩子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往往遭遇到困难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帮助,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有效引导和鼓励,致使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遭受更多的“压抑感”和“委屈感”。
2.学校教育不当
受制于整体的教育环境,我国的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和弊端,片面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高校教育虽不像中学教育那样片面追求升学率,但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高校片面注重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将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单调,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升学和就业压力,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众多学生存在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一定的心理问题。
3.社会不良影响的存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日益渗透到当前的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成熟度还不够稳定,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社会上各种现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辨认,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色情暴力影视等内容的传入,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的学生对这些甚至倍加推崇和模仿,这些来自社会上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当前大学生的一些非正常心理,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的“人文”包括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人文素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文化素质,即指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一般而言,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在这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最为重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文素质的最高形态[2]。人文教育对学生内在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是通过积极有效地传播人类文化,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内化成人的稳定的基本品格。这些品格包括我们的人格、品质和修养。通过这种品格的内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言行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标准。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和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它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追求完美的人性,而是要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顺应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在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和谐性,积极领悟其中的真谛所在,并用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矛盾,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据此有效探索个人成长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点,进一步明确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用以满足自身自尊和成功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好内心的和谐和均衡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人文关怀的策略
1.积极消除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误区
近年来,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各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有效地开展了众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就当前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性[3]。如有的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产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重视并预以加强,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其个人的心理品质业已定性。要想切实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和认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相关的人文教育策略,积极地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种误区,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均衡发展。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机构,如果高校本身不能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把握,那么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意义。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心理档案一定要依据科学规定的量表,全面描述并反映学生的智力、个性及学习适应性,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未来的职业潜能有着准确的描述和预测,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的各个侧面,对学生的评估要坚持从内到外的整体勾画。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实施科学育人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也能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心理依据。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对自身的认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显著地帮助他们预防和缓解种种心理问题。
3.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和冲突来自多方面,如学业上的不顺,感情上的纠葛,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这些常常使得大学生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为此,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和心理归属感。群体心理的有效建立,能够进一步增强群体对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正是因为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对群体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4]。学校的任何教育措施,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使得学生在群体之中建立更为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助互爱,对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心理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帮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体生活中去,增强他们的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归属感,对于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曹艳艳山东大学2013-03-16
2、我国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郑学美四川大学200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