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的论文(经典3篇)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的论文 篇一
标题:高校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从实践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高校教育改革中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正文:
一、实践教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教育改革中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1. 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
当前高校教育中,很多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较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因此,高校教育改革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将实践教学纳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
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是校内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可以是校外的企业、科研机构等。通过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
3. 提供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辅导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因此,高校应提供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辅导。可以通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难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具体改革措施
1. 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高校应制定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明确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2.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实践成果、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论:
高校教育改革中,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辅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加强与实践教学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的论文 篇二
标题:高校教育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创新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从创新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正文:
一、创新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能够快速、灵活地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
1. 重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高校应重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创新教育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可以通过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实践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平台。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组织、提供创业指导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具体改革措施
1. 制定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高校应制定创新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明确创新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创新教育的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2. 建立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以能力为导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的创新成果、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创新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创新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结论:
高校教育改革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通过重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应加强与创新教育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教育的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的论文 篇三
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我见的论文
摘 要: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大学生;人才培养
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和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1999年各大高校顺应发展潮流纷纷不断扩招。高校扩招响应了社会的需求,给高校带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学生、教师、高校各方面给出研究看法。
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每个孩子从小的梦想。寒窗十载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紧踏榜单而来的是新的生活,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经历等等的人在梦幻般的校园相遇。都是懵懂的少年,关于未来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所要面临的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学校在接收学生后,应积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还要注重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可能所从事的职业、专业前景等方面的引导。不仅研究生需要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本科生也需要明确的培养方案,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条件的培养方案,可以包括学术型的学生、应用型的学生和创业型的学生。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特征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正是在此种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超越于传统“学术型”“职业型”之上的“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它是我国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变革、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模式演进的内在动力作用结果,更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多元化发展理论的创新机制。
二、关于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学生、学校和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系统,学生在校生活直接面临学校管理而又要积极面对未来准备走向社会;学校既管理学生又要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社会接受学生的就业同时检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系统的结构和作用出现偏差。保证系统良好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的就需要有及时准确的系统反馈结构,通过反馈可以把外界条件包括制度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地反映到系统内部,系统可以迅速作出相应的调节以保证其自身的功能。现在高等教育高校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教育改革跟不上社会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系统失衡,大学生就业率低是最直接的一个表现,所以需要强有力的调节机制来使系统快速平衡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具体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校专业课程制度僵化,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量事实证明,近百年来,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从2l世纪开始,科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急剧的增长。当今世界平均每天发表一万余篇论文,平均35秒有一篇论文问世,各种书籍每年增加25万种。1976年的大学毕业生到1980年所掌握的知识已有50%陈旧了。20世纪5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的知识能用l0年。所以高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引起学生对所从事的领域的浓厚兴趣,尤其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老师应提供学生目前的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科学发展动态和跟踪了解学术前沿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知识更新的能力,以确保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时代不会被淘汰。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公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多,但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所以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中国的人才可以走向世界的一个关键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努力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的应
用有清晰的了解,与此同时实习还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打破旧的学科专业体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学科体系
《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访谈的全部用人单位中,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现在国内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细,淡化了边缘交叉学科知识,有的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因为招聘人员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此专业而屡屡碰壁,可见高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又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所以高校的培养体制、培养方法应受到高度的重视。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宣传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边缘专业(社会了解较少的专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中宣传他们可以做什么,既可以把学生推向社会也可以检验高校该专业的设置必要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增长速度不会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时社会会比较稳定地发展。而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好几倍,导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降低待遇来博得工作机会,同时也导致低学历人群的就业难。所以在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良好条件下,高校应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同时拉动就业。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宣传自主创业政策、解读创业程序、开设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交流的群体等等多方面进行。
三、小结
我国自古重教,现代社会发展就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直接的体现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保证这个环节不能在整个系统中出现偏差。良好的反馈机制和良好的调节响应方法是确保系统稳定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全面配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校本身也要作出巨大的改革,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以及时调节自身适应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需要与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不断注入新活力新气息,确保社会主义社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燕凌,刘强.大学创业教育发展之原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6).
[2] 袁贵仁.素质教育:2l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3]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野晖.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70%高出教育部官员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5-11-17.
[5] 梁国胜.中国创业教育将逐渐升温[N].中国青年报,2007- 1l-06.
[6] 张志刚,邱金英.与时俱进:面向新世纪的大教育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