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自考论文(精选3篇)
会计自考论文 篇一
如何提高会计自考的学习效果
摘要:会计自考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对于工作中想提升自己会计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由于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力,很多人在自考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以帮助自考生提高学习效果。
引言:会计自考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在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下,很多自考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只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应对自考。
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其次,要根据考试的内容和重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复习。
方法二: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可以参考一些权威的教材和辅导书,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选择合适的电子资料或在线课程。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方法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自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确保知识的牢固掌握。可以通过制定复习计划,每天进行一定的复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四: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或讨论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学习,可以相互借鉴和帮助。可以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讨论,与其他自考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结论:会计自考是一个需要坚持和努力的过程。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的学习材料、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以及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或讨论,自考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应对自考。
会计自考论文 篇二
如何应对会计自考中的挑战
摘要:会计自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要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取得好的成绩并非易事。本文将探讨会计自考中的挑战,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引言:会计自考对于那些想提升会计知识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面对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很多自考生感到无所适从。然而,只要能够正确应对这些挑战,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会计自考。
挑战一: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会计自考中的一大挑战。自考生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平衡,合理安排时间。为了应对这个挑战,自考生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
挑战二: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是会计自考中的另一个挑战。在学习过程中,自考生可能会面临知识点的难理解、难记忆等问题,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个挑战,自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做题、记忆口诀等,来提高学习效果。
挑战三:缺乏学习伙伴
缺乏学习伙伴也是会计自考中的一个挑战。很多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孤独,缺乏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为了应对这个挑战,自考生可以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讨论,与其他自考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结论:会计自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但只要能够正确应对挑战,就能够更好地应对会计自考。通过合理安排时间、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或讨论,自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会计自考中的挑战。
会计自考论文 篇三
会计自考论文范文
论文是对某专业的论点进行阐述,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会计自考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高职自考课程改革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所需人才的强力支撑平台。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被国家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但现实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尚不能与国民经济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相匹配,高职自考更是如此。 更多会计信息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一)高职自考课程改革必要性 高职自学考试是继高职成人教育之后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重大举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支撑高职自考的基础性条件,但从当前高职自考的课程体系分析,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如下:
(1)高职自考课程体系与当前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不相适应。与高职自考形成竞争的是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普通高校自考与各级成人高校自考,与其相比,高职自学考试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薄,并且知识集中且缺乏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由于缺少实践环节而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当前,普通高校规模在持续扩大,并依托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明显高出一截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推出继续教育服务;成人高校则具有灵活的办学机制、较为完善的办学资源,可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而且课程具有难度低、易通过的特点。高职自考课程与其他高职形式比较,因为标准较高,要求较严,时间长的特点,加之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原因,其自身竞争力很弱。
(2)高职自考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高职自考属于学历教育,但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和学员认知的影响,其课程体系在实践性和职业性方面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存在明显差距。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尚未完全摆脱“本科压缩饼干”的形象,其本身还处在实践性和职业性探索过程中,而作为其培养延伸的高职自考,在职业性和实践性方面更是远远不足。此外,高职自考往往采取的是试卷式的“一次性”考试,这种方式使得考生关注书本知识而不重视技能的掌握,导致出现为了追求考试通过率而死记硬背的结果,考生难以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课程内容和专业技能。另外,由于自考规模大,主考学校难以承担考生实践、实验和技能培养的任务,绝大部分考试机构又难以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就无法有效完成实践环节的锻炼,对毕业生整体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3)高职自考课程难以适应人内在发展的迫切需求。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到了主导作用。学校应精心设计和开展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受教育者发展。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和水平,设计适当的教育目标,合理安排教育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自己发展过程的主人。在学校教育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核心工具,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高职自考课程主要由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组成,重点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以应对考试。此外,由于受课程数量的限制,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内在性,导致课程分裂,不利于考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也难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进而难以实现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健康完善。总之,很多考生参加考试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一纸文凭,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对于考生的成长来说,也是不利的。
(4)高职自考课程目标与新时期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同时,教育目的也影响、制约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顺序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据此考量高职自考课程体系的设计,离教育目的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高职自考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建立健全体现课程内容改革的自学媒体体系。由于自考具有时空分离性,自考学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场所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员,但如果缺少有效的自学载体和平台,学院的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依据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建立自学媒体系统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在自学媒体体系的构建中,要突出使用方便性、内容系统性、界面亲切性、操作稳定性等特点,充分体现教育的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以及素质性目标。全国考委多次提出要逐步建立自考媒体研究和建设基地,加大媒体建设力度;要按照专业调整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设有自学考试特点的自学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和技术手段,开发文字、音像、多媒体学习资料,以及适合农村和基层考生使用的“学习包”、“实验车”等学习实验设备。 (2)自考课程设置要体现灵活性与适应性。课程体系要依据培养目标进行具体设计,不同区域、不同需求、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高职自考主要是针对各地方学员而开展,其毕业后基本在当地就业。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要充分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产业结构以及就业的岗位需求,确保学员所接受的教育够用、适用和好用。此外,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在课程设计时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密切关注区域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设计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3)课程内容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次科技浪潮的来临,促使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科学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得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现象日益频繁,由此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因此,课程内容必须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否则,高职自考将会很快被社会所淘汰。
(4)课程设置应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现代教育理念包括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多元性、个性化、开放化、生态和谐与系统化等。在高职自考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2007年4月全国考办工作会议上,时任全国考委副主任赵沁平曾指出自学考试应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要从个人专长、兴趣爱好出发,让自学者自主地选择专业、选修课程,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促进他们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
二、会计专业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分析
高职自考教育相对于整个自考教育来讲还属于新生事物,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高职自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当把目光聚焦到会计专业上来,就需要探究高职自考课程体系在专业层面上的问题。
(一)注重学科体系,忽视职教特色 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加之人才短缺使得就业容易,导致会计专业一直是本科自考必开专业。高职自考教育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类型和层次,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借用了原来的本科自考的课程体系,即在培养中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实践环节和应用能力重视不够。同时高职自考教育又需要区别于全日制教育,导致其只能删减部分课程,从而造成其成为本科会计自考教育的“压缩版”。具体而言,就是高职自考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体现在课程设置仍然沿袭本科会计自考教育模式,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知识编排上强调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造成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自成一体等,因此导致高职自考会计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置脱离社会需求,市场适应性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需培养贴近各行业特点的专业实用型会计人才和动手能力强、有现代管理水平的会计人才。但目前从企业反馈过来的信息却不容乐观,许多企业认为当前高等院校包括自考方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和会计对象缺乏了解,熟悉企业、熟悉岗位的周期过长,一些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眼高手低。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课程设置方面脱离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失调,专业课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而门数并没有增加,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却越来越少。二是相关课程的设置被忽略或遗漏,如:企业税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这些相关课程或者没有被安排进考试计划,或者安排在专业选修课中,而学生很多则鉴于课程的难度不选修这些课程。三是专业课程设置缺少横向联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从而导致某些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出现空白,另一些课程之间又交叉重复,内容繁杂。四是实践教学的内容狭窄,与岗位联系少;实践课的安排过于集中、偏后,造成在实践课中还得重复理论课的内容。这样的课程设置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如何处理企业的.实务问题,延长了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三)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 目前的课程体系偏重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了能力培养课程。一是未开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有关内容,或者虽然开设却流于形式。二是忽略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如财经应用文写作、数据分析与汇报、案例分析等。三是重实务核算和会计准则的诠释,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譬如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授课中,直接给出题目,强调如何计量,忽视确认的分析,造成学生在工作中对会计对象的确认混淆不清,计量也就无从谈起。四是忽视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忽视引导学生学会“发展”,缺少职业生涯的规划。上述问题势必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跟不上时代变化和市场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其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社会资源。
三、高职自考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根据市场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本专业的优势特色资源,对自考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在充分关注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组合,从而构建出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基本素质模块 基本素质模块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文化基础类、现代科学技术类等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财经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道德等。本模块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体能素质,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不仅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模块打好基础,也要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储备。
(二)专业基础模块 专业基础模块按照会计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设置6门左右的专业主干课,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法等课程。由于本模块属于理论系统,各课程之间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性,因此在安排本模块的课程教学时,具体结合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依次安排在各个学期进行。另外,专业基础模块虽然属于理论系统,但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各课程中也有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以“必知、必会”为原则,根据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会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三)实践技能模块 实践技能模块应根据具体的会计职业岗位设置,包括单项技能实践模块、岗位技能实践模块和综合技能实践模块。由于会计实践环节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低到高的过程,实践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是很重要的学习环节,因此实践技能模块的设置,是高职自考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模块的具体设置如下:
(1)单项技能实践模块。单项技能是指对会计岗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解后确定的核心技能点,这些技能点组合起来就构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系统。这些技能点主要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专业术语录入、点钞、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技能点训练采取必选和自选两种方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技能点采取必选方式,而对一些与工作岗位性质相关的技能点采取自选方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够整体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点,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而不增加学习负担。单项技能的学习主要采用视频的形式开展。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单项技能项目清单以及学分分配,将其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在新生入学介绍中予以重点说明,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制定各项技能的具体要求并落实到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在其教学大纲中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技能,自己利用视频资源进行学习与训练。再次,实训管理部门在期初公布对单项技能的考核安排,并如期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加。最后,将该项技能的考核成绩计入专业基础课程中。
(2)岗位技能实践模块。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会计岗位,如: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纳税申报岗位、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岗位等。然后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业务流程及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岗位技能的实训采用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首先,由于自学考试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集中强化实训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殊
要求,因此本模块的学习必须与综合技能实践模块相结合。其次,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会计实训将很难开展。因此岗位技能的实训一般应安排在相应的专业基础课之后,如:出纳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一般应安排在《财务会计》的教学结束后;纳税申报岗位实训可以安排在《税法》及《税务会计》的教学之后等。基于上述原因,学生报考岗位技能课程必须先完成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取得相应的学分。达到上述两个条件时方可参加岗位技能课程的考核。实训指导及管理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岗位技能的考核,每一岗位技能的考核要求模拟企业的实际岗位,采用仿真的形式进行。(3)综合技能实践模块。综合技能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实践;二是专业技能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一定要配合岗位技能的实训。学生可以根据岗位技能课程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安排在企业的工作或实习岗位内容,通过企业工作或实习经历取得社会实践学分,同时自主训练岗位操作技能,并取得参加岗位技能课程的考试资格。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社会,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其次让学生参与企业财务工作,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服务,并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是指结合会计岗位和专业学科进行的综合实践,是高职自考的最后一门课程,即检验学生在通过上述所有的学习后,是否达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要求的综合学习与考核。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学生参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工作或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行业,如:工业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商业企业会计综合实训、金融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等。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与考核可以采用两种模式开展。一是针对已参加工作的学生,由其上交一份该企业完整的财务资料供资格检查,资格审定后直接参与考核。考核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由其在此环境中完成一个企业的一定期间内的财务工作。二是针对未参加工作或职业规划发生变化的学生,要求其参与主考院校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时应营造一个立体的社会氛围,设置包括银行、税务、保险、业务往来单位等与企业有经济往来的外部环境;由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职责分工明确的企业财务部门,按岗位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进行综合业务处理;各岗位定期轮换,以达到全面实践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务操作能力,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实践结束通过答辩取得毕业资格。
(四)选修课模块 高职会计自考专业也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学生的综合素质应有别于中职层次,其专业素养应明显提高,因此选修课模块必不可少。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就业需求分为任意选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其中任意选修课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所在自主选择,主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选修课模块则根据本地不同企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的会计知识模块课程,如:中小企业会计、连锁企业会计、涉外企业会计、分公司会计等,让学生根据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知识模块的选择。另外,在专业选修课中还可以开设资产评估、现代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企业知识和经验。选修课模块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模块的选择和组合中,享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强化“多种形式、多证并举”的人才培养考核方法
高教自考一直采用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而这种考核方法明显已不能适应高职自考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自考属于成人在职教育方式,单一的理论考核一方面不能将学生的工作和考试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也不能真实反映成人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考核办法上可以考虑以下三条途径:
(一)实施“多种形式、多证并举”的考核制度 参照财务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把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及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毕业条件和毕业标准,实施“多种形式、多证并举”的考核制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还可以规定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可以奖励学分等。
(二)在考核学生“应知”方面引入书面考核加面试等制度 根据课程性质和技能点分布情况,将原来单一书面考核方式与面试方式相结合,如在《财务分析》课程考核中,书面成绩占60%,面试答辩成绩占40%。
(三)在考核学生“应会”方面采用学校考核和企业考核相结合的制度 学生的学习成果要转化为工作绩效方能证明学习的成效。自考办学单位可以遴选一批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考核合作单位,通过走访学生工作单位、调查和了解工作单位对员工的考核等级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一种全新的考核方式,尽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其中的不确定性,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如果能针对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创新性的改革,高职自考培养方式将十分有助于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也必将让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学历教育、技能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