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法浅谈教育论文【最新3篇】
思想品德教法浅谈教育论文 篇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塑造人格、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教法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将从教育者的角度探讨思想品德教法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首先,思想品德教法的实施需要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困惑,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思想品德教法的实施需要注重示范和引导。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应当符合道德规范,并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示。同时,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思想品德教法的实施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情感空虚、孤独等问题。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关心和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教法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他们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思想品德教法浅谈教育论文 篇二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思想品德教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篇论文将从学生的角度探讨思想品德教法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思想品德教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观念的淡漠和道德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思想品德教法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学习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迹,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美好,从而明确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积极践行。
其次,思想品德教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和误导。而思想品德教法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思想品德教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而思想品德教法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精神的意义,并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教法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积极践行。同时,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此外,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调。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法的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思想品德教法浅谈教育论文 篇三
思想品德教法浅谈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法进行了论述,为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育 方法
初中新课程,教法因人而异。但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必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修德育人是我们的教学宗旨。在新课程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六种教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以身作则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教会学生做人,这就要求老师正人先正已,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新课程中“心有他人天地宽”一节,其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如果做老师的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动不动暴跳如雷,心烦气燥,还怎么教导学生呢?因而我提出“宽容他人,从我做起”的口号,我首先带头在校报上撰文“校园呼唤宽容”,倡导师生之间要宽容,同学之间要宽容,整个校园都宽容。我赞美宽容,歌颂宽容。课内课外,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我都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心平气和、宽以待人,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凡事替他人着想。俗话说:人无完人,老师犯了错误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有一回我上课迟到了,首先诚恳的向同学们认错,请同学们谅解,这样师生共同营造宽容的气氛、和谐的环境,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要宽容自己、善待自己,不要苛求自己,有的人就因为悔恨自责而白残,甚至自杀,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善待白己、宽容自己。
二、鼓励升华法
学困生的转化是个老大难,老师不能只喜欢那些聪明好学的优秀生,因为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爱。我经常的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成长,由衷的赞赏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尽可能的尊重他们。我班有个女生,家在山区,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作业本错别字满篇,我不厌其烦地诸字更正,有时带到办公室个别辅导,课堂上表扬她朗读声音宏亮,鼓励她多读。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拉住我的`手,塞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老师,感谢你常常关心我、表扬我,我保证学好思想品德课,期末考一个好成绩,希望你保守秘蜜(密)。前一次我没交作业本,还对你说:交了。是我不对,我一定补上。我真的好感动,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我深切地体会到那些学困生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纯真之心,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发现他们心灵中昂扬向上、追求真善美的种子,并浇水、施肥使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鼓励、表扬学困生,不仅仅使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找回了失落的自信和尊严。特别的他(她)理应受到老师特别的爱。
三、小品表演法
小品的夸张性、幽默性,常使人开怀大笑,而在笑声中不自觉的受到教育和启迪。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本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自编自演,既让学生展示了才艺,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在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主题中,要求学生自编校园交往小剧,搭建师生交往的舞台,如小品:
数学课上坐在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人家都很烦。老师再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后的空拉上。老师不停的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我分三组同学进行表演,看哪组对事情的结局处理的巧,处理的好,如何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三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自带老师循循善诱,有的要我扮演老师,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师生同台演出,愉快地完成了表演任务,给了学生启迪,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按照新课程要求,单元结束后,还要评选最佳演员、最佳编导等,学生参与表演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真正使课堂变成师生“交往的剧场,成长的舞台”。
四、引导自学法
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
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对课文中的思考题,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其独立个性就会受到压抑,这与新课程和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我努力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热切的关注、勃勃的生气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内动力的驱使下,自觉投入到学习、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自己去求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譬如爬山,学生爬不动了,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要唤起他内在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新课标要求,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上七年级思想品德“学习新概念”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漫画,是自己用小闹钟帮助去学校呢?还是靠爸爸妈妈每天早晨催着起床呢?然后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又应该如何做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要靠自己,爸妈和老师只是外在的因素,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时,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五、问题教学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当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时,在学生心里就会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学生便会主动的去探究问题。相反,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和探究,那么学习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新教材就体现了问题原则,在编排上先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和思索问题。八年级上册“竞争合作求双赢”—课,开篇便由鹿群和狮子的竞争,联系到人之间的竞争,接着是思考题:学校生活中有没有竞争?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纷纷举手,积极踊跃地发言:“体育比赛”、“期中考试”、“数学竞赛”、“抢答问题”……这种竞争对我们大家有哪些影响?这下难住了!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问题终于解决了。这种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改的重要特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通过设疑提问,学生感到“山重水覆疑无路”。通过鼓励引导,学生自学探究,最终达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让我们在新一轮教改中,不断探索,积极进取,为实践素质教育的创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儿童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习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4]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