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推荐6篇)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一
标题: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大量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总结了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文: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质、环境因素和教育策略等。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首先,个体特质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等个体特质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例如,乐观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而自卑感强的学生则更容易出现学习动机低下的情况。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其次,环境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和同伴关系等环境因素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家庭支持和关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积极的学校氛围和良好的同伴关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后,教育策略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个性化的教育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质、环境因素和教育策略等。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态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育策略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二
标题: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虚拟学习环境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最新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探讨了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正文:网络虚拟学习环境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相关技术构建的一种模拟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研究表明,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虚拟学习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同时,网络虚拟学习环境还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例如在线讨论、远程实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例如社交媒体和其他娱乐网站,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相应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在线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被干扰因素影响学习。
最后,教育者应该注重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供易于使用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同时,教育者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例如设定学习目标和监控学习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解决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注重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三
《巧用教育心理学,优化英语教与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在初中英语学习中。那么,如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位中学英语教师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从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出发,然后对症下药,利用心理学理论来解决问题,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心理学;英语教学;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相关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学习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定,难于应付挫折等,并且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者伤人的现象。所以,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下面,笔者就从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做法。
一、目前学生在英语学习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由于学生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以及对语言的情感意识、兴趣、感悟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存在的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有了差异。尤其到七年级后期,会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得好的学生,越学越轻松,一路领先;学得差的同学则越学越差,基本听不懂、不会说,更别说读、写了。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信心,这些英语学习困难生,往往由于英语成绩差,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严重地制约了学习英语的效果。
英语学习困难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1. 焦虑心理:有的学生因英语越来越差,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惶恐不安而产生焦虑,上课时提心吊胆,怕被教师提问,思想难以集中。有的学生则一到考试就紧张,甚至伴随失眠、忧郁症状;考试时心神不定、茫然出神,甚至不停地出汗,不经严密思考就匆匆作答,整个考试过程一直处于紧张失控状态,不少学生陷入焦虑与学习不好的恶性循环之中。
2. 自卑心理:学生一旦英语学得很差,就会觉得英语深不可测,似乎听、说、读、写对他们来说像是天方夜潭,有的学生由于一次次英语考试失败,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感到没有希望学好英语,丧失信心,看到英语书就头疼,认为自己太笨了,别人比自己聪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对教师的提问感到害怕,怕同学嘲笑,回家,怕家长责骂;在思想上悲观、失望、无所适从,其结果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导致无端地怀疑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信心严重不足,总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
3. 学好学环无所谓心理:有的英语“学困生”一旦落后太多、考试成绩太差,教师和同学会或多或少地冷眼相对,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体会不到“温暖”的“学困生”就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而破罐子破摔:上课不听讲、呼呼大睡或大声喧哗、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甚至还会顶撞教师等等。有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家长的责备,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意志薄弱,对学习丧失兴趣,自暴自弃,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混日子。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如下教育措施来解决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问题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自卑焦虑心理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安全感
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怕受教师责骂、批评。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消除他们的胆怯、焦虑心理。我们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课堂内外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例如,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笔者不是见错就纠,更不是急躁的责备,而是微笑着鼓励、耐心地指导。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胆怯,不拘束,敢于犯错,才会主动学习。所以,笔者从不会罚学生抄写n遍,或者不背书不交作业就留校,笔者会以宽容为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但绝不是一味的迁就。积极鼓励学生,表扬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能在学英语上有所作为。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我们教师只要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宽容,那我们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就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学生则能安心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
(2)关爱学困生,给学生更多选择,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平时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有所偏心,多给予关爱。上课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不仅避免他们走神分心,而且可以让他们表现自我,树立信心;课下多辅导,加强他们记忆力的培养,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较容易的题目让他们做,使他们不致畏难而退;设计测验和考试题目时,可以分两套试题,一套题难度较大,一套题难度较小,让学困生做难度较小,使他们也能得高分,从而重拾信心,赶上班级队伍。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同时也要从生活、情感上关爱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爱的存在。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家校交流,让关爱无死角
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面对学困生的压力,我们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协同家长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校内外环境,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减轻他们的自卑和压力,让学生能够从容地学习、乐于学习。
2. 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动机是驱动英语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是一份十分艰苦的过程,保持正确与持久的动力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重视内部动机,也就是要重视学生本身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知识,而不是被动学习。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动机,学习就成了人的精神需要,学习行为成了自觉、自愿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习效果定能显著提高。
(1)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地完成了练习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这种成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如每天记多少单词,或阅读几篇短文,或完成一篇完形填空等等。教师在这样做时,一定不能忘记提醒学生把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如果达不到目标的话,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当学生确立了合适的目标,并取得成功后,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完成同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高一层的作业,这便是挑战性任务。如:学会一个单词,就让学生用这个单词造句;当学生学会一个话题时,就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因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智商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听力能力不同,如果以统一的目标来要求他们,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必须还要从每个学生的需要出发,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一个个体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个体的能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发挥。
(2)激发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每个学生其实都有一种上进的欲望,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受到教师的表扬,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所以,几乎在每一次批改作业时,笔者都会记录学生各个方面的优点,然后在课堂上表扬。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笔者的表扬,从而强化自己的良好表现,因为学生能够从教师有意无意的表情、态度、语气中感受到亲切、温暖与良好的期待。由此在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一种效应:教师愈赏识学生,学生愈信赖教师,亲近教师,就愈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取得教师意想不到的进步。
(3)充分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如笔者在教学“shopping”时,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不同的物品,同时引导学生设计货币,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在组织教学时,多采用对话、角色扮演、模仿录音中的读音等形式。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用教育心理学,从“心”开始,用“心”来教,才会培养出具有良好健康心理素质的好学生,才能使学生爱上英语,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 315100)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四
技校学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缺乏自信、厌学、行为规范差,如何引导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是技工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新兴的积极心理学倡导以积极的心态解读现实世界,提倡主观幸福观。笔者主张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融入技工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理想状态下学习、成长、成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进步,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技能人才培养变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加上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技工荒”,具备中、高级职业技能的技工院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关注。因此,将在义务教育阶段饱受自卑与沮丧情绪困扰的技校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是技工教育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笔者认为,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采用赏识和鼓励式教育方式,校正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技校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倡导人们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众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主观幸福观,致力于研究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从而使人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所以,积极心理学实际上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强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提倡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作为技工教育的对象,技校学生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往往不自信,对学习无兴趣,心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
1、自卑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通常是在老师的批评声和家长的责骂声中成长起来的,总觉得自己基础差,不讨人喜欢。对学习、对成绩没有什么高的要求,甚至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对批评反倒习以为常。
2、厌学
技校学生厌学现象十分普遍。厌学的课堂表现就是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做或抄作业。对自己定位较低,到技校上学不是为了求学,只是来找些玩伴,混张文凭。
3、行为规范差
技校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不好,自由散慢,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迟到、早退、违纪时有发生。对老师的批评,要么听之任之、不以为然,要么心理逆反,与老师对着干。对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善于处理,往往喜欢在小事情上争强好胜。
对待这样一些厌学且行为规范差的技校学生,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采取更为严格的高压手段:严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严酷的面孔,动不动就批评、惩罚、处分,甚至除名了事,以维护师道尊严,结果适得其反。过多的批评使那些学生更加自卑,对落后状态习以为常;过于呆板的课堂教学,导致大批学生不及格,更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心理上的消极,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更为散慢。如此下去,只能是恶性循环,与我们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更为遥远。
将积极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它所强调的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拓展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积极品质。积极教育就是要创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动性、思考能力、热情、勇气、坚强品质等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过多地约束、控制。
因此,针对技校学生的现状与心理状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技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改变技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
1、用主观幸福观让学生快乐起来
要让学生从过去的失败、沮丧中走出来,首先就要引导他们客观地对待过去,学会忘记过去的失败经历和不愉快,或者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进行解读。如对于父母的训斥、老师的批评,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视为爱的表现,是一种希望自己长大、期望自己成才的爱,这种亲情与表扬和鼓励一样值得珍惜。通过诸如此类对过去的满意的回忆,让学生逐渐地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从而获得快乐。其次要让他们幸福地感受现在,教会学生用积极、善端和美德来感知现实世界,多注重老师的苦口婆心,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多感受学习上小小进步的美好和工作中点滴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学生永远与快乐相伴。
2、用赏识和鼓励让学生自信起来
技校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地鼓励其点滴进步。多表扬、多鼓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从而提升其自信心,获得努力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未来奋斗
引导学生从“我没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样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代之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当他们对未来有了乐观的憧憬、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对专业技能的兴趣和热爱时,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上述三种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渐培养起积极的心理品质。有效地消除自卑、沮丧、厌学和消极,从而走向幸福的彼岸。笔者所在学校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性情古怪、内心自闭,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经常与同学闹矛盾,出言不逊,甚至殴打本班的女同学,学习、纪律都很差,大家普遍不喜欢他。但是,班主任没有放弃他,而是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班主任发现他虽不喜欢上课却很爱看书,尤其是一些励志的书和名人传记,班主任就称赞他,并特意在课后与他交流读书心得。此外,班主任还发现他对母亲很孝顺,想早点工作为妈妈减轻负担,班主任就经常表扬他;他经常上课迟到,但有一次按时到校早自习,班主任就对他说:“今天来得挺早嘛,不错不错,有进步。”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进步了,上课准时了,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任课老师也不再批评他“捣蛋”了,他本人也变得开朗快乐了。
实践证明,赏识和鼓励的确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催人奋起、助人成功。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印证了这一点。鉴于技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有效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并把其溶入到学校教学、德育教育、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环节,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育人环境,我们的教师和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变得阳光、自信起来,让他们在激励中奋发努力,在快乐中成长成才。
[1]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第23卷总第87期。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冯林。积极心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五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因为对于初中老师来讲,要抓住学生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力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里动态,才能抓住学生,也就能掌握学生的一切,从而驾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心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人体验到自我满足,引起心理愉悦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显著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爱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科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各科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创造人才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
心理学指出: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于问题之中,它始终和一定的问题、任务联系着。人有了问题和任务,就要求去思维、去解决。
可见,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是与一定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相联系的。问题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因此,教学过程可以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性:如果他的行动不足以应付外界事物,就产生一种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水平,或是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善于随时“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的心理需要,这样,他们就自然会乐于思维。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答问,怎样处理好学生的课堂答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学生课堂答问后,我们教师不能仅用“对”或“错”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等问题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维缺陷,又能让学生从反省中自我纠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著名的教育家赞可比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如我班有位同学,进入初三后各科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学越没信心。一次在各科课提问中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没有答对的问题,可他答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课后又与他交流了学习各科的方法与心得。后来他的各科成绩提高了。这样及时、积极地评价也使同学们坚信,在各科课上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及时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成败得失,思维的优劣;通过评价,能使学生掌握一堂课或整个问题的概貌。
总之,教师如果能做到将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了解学生心理,认知学生的学习特性;爱你的学生如你的孩子,在初中各科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寻找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在你的积极评价鼓励下;对各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把自己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少走很多弯路。那么你的学生的各科学习能力就会增强,就会成为各科学习的主人。
最新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文献 篇六
教育心理学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来帮助教育者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教育心理学中联结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几个重要的学习理论,试图探讨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及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正如现代语言学博士h。h。stern指出“没有可以不懂得心理学教学理论而教授语言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学以致用。
一、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交叉的产物,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及其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主要侧重于正常学生群体的心理规律的研究,考察这些学生在常态的教学中是如何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职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英语教学
高职是和本科教育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随着近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拓展及今后的就业留学都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兴趣不浓厚,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缺乏明确目标,学习上非常被动,学习习惯差,有的甚至自卑感较强,不敢开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小难度。
(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由二十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教育界处于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还有著名教育家华生、斯金纳等。其主要贡献是对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对客观的研究和分析,对学习的规律、动机、实质进行大量研究,提出一系列理论及学说。如斯金纳曾提出“操作性条件作为一科学系统应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对促进世界传统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最早发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该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一套完形说,与当时的联结说形成对立。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学者贾德、布鲁纳、奥苏泊尔等。该学派建立了“完形———理解、领悟、认知———发现科学学习说”理论,肯定了认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现代认知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即是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相对立,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及马斯洛。此学习理论基于自然人性论,主张人格或人的自我实现,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熏陶及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中曾说最持久且最深入的学习模式为自发学习,马斯洛在《心理学的依据和人的价值》中指出,个人人格的有效形成往往来源于自我压力。
(一)运用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刺激———反应为原理的机械性语言操练,即为学习者提供语料输入,然后使他们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料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无论是强调语言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的听说法,还是把外语学习归结为刺激———反应过程,强调图像和录音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达到语言习得目的的视听法,都频繁用到听、说这两种输入和输出的技能。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运用视、听、说等手段积极刺激学生,引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且用情景法和交际法强化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化为自己英语运用的能力。
(二)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知识重新建构自己新的认知体系。而人们进行阅读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理解;二是借助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信息的再加工达到深层次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各国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知识容量,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学生词汇量不够的短板。另外,教师与学生积极交流,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以便最大限度使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影响教学效果。
(三)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高英语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外部因素都是通过学生这个内因起作用。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学生的自身兴趣及由此所产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尽量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环境,敢于表达自己,勇于改错,主动表现自己,最终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智力因素一般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内容,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意志、刻苦性、信心、心态等内容。诚然,英语学习好坏与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于英语的成功掌握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不怕困苦;培养学生集体的观念,互助合作;培养师生和谐的关系,教学相长。只有多管其下,英语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一些著名理论干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马斯洛需求动机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求,被认可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与学习者需求相关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自我实现,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并不均匀,起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量先大后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此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知识,对于需要大量记忆的英语学科来说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期望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激励,以此提升学习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可以大力鼓励学生,给予正面表扬,多注重进步的方面,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良性发展。
21世纪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必将促进跨语言跨文化的人际交流,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积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英语教学理论,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