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发展纲要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头二十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为加快我市“建小康、进百强”进程,提出本纲要。一、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一)现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市情实际加快发展,经过艰苦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接近小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主副换位,农业及农村经济走出“粮食单打一”的卖难窘境,进入兴牧富民的新阶段。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实现“半壁江山”目标,绿特色产业强势兴起,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工业主导地位也初步确立。机械、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已经显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绥化市的40%。第三产业比重加速攀升。商贸、餐饮、交通、通讯等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三次产业比由1980年的67.7:16.6:15.7调整为2002年的26.5:39.9:33.6。——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0.5%和60.5%。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面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开通卫星加密频道,城、乡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33%和7%。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成效显著,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7年控制在7‰以内。水利、交通、通信、电力、城建、环保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建成运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民政福利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化、法制化、文明化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了社区民主建设,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持续稳定。运用创新精神和手段,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实力还不强,特别是城乡“吃饭财政”没有实质改观。我市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市县,与先进地区比还相差很远,在全国县级综合竞争力评比中,仅列170位。财政收入虽然超4亿元,但财政的整体实力还不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限。乡村经济较薄弱,乡镇财政保工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主导产业不壮。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产业层次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作用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所有制结构调整不快,民营经济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贡献份额亟待提高。虽然一些重点产业有了较大突破,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比,还显得比较薄弱,“主”和“导”的作用还不够强。三是经济加快发展的拉动力不足,特别是经济外向度较低。投资不足,消费不旺,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我市的外贸出口份额依然很小,对国际市场和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利用外资方式不活,领域不宽,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合资合作较少,开放型经济还没有真正形成。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进展不快,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高层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全市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特别是城乡基础建设较为薄弱。部分资源的利用和项目上马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六是“三农”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历史积淀和新时期出现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很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影响,增长缓慢。

(三)面临的有利条件

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市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宏观环境宽松。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政策机遇。省委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主题,尤其是把我市的主副换位实践总结上升为指导全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并深入实施奶业振兴工程,为我们推进“三新一强”战略提供了新动力。二是现实基础坚实。我市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以及特有的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干群状态良好。“三新一强”战略的深入实施,不仅推进了市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而且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干劲空前高涨。四是社会持续稳定。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呈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对外名气提高。随着我市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XX在全省全国的名气不断提升,成为我们联营合作、加快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本。六是后发优势明显。我市刚从温饱进入小康阶段,经济发展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投资和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我们能够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走捷径、快发展。二、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要按照“建小康、进百强”目标要求,继续大力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即构筑以工业为主导的市域经济新体系,构筑以民营经济为主力的市场经济新格局,构筑以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新框架,建设经济强市。把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大体规划为三个阶段:从2009到2015年,为加速提高阶段。就是要通过优化机制,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转变,促进各项社会事业晋档升级,大幅度提高全市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12亿元,年均增长1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95美元(31500元人民币),年均增长9.3%;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48.5:38.5;财政收入达到13.7亿元,年均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供货额年均分别增长4.8%、5.5%和5.3%;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200元和6300元,年均分别递增8.0%和6.3%;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和23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15%以上;初、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5%;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污水处理率达到40%;城镇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的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必须始终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围绕“建小康、进百强”目标,坚持“三新一强”战略和“四化四建”方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2、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发展、促提高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一产”调新、调优,“二产”调高、调强,“三产”调大、调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构筑起XX大发展的结构优势。

3、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原则。把握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只要是符合“三个代表”,对发展有利,对群众有利,就要放开手脚,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靠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行动推进经济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4、坚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的原则。把科教兴市作为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5、坚持综合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结合,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6、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始终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实现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推进农区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

1、推进主副换位,进一步扩张以奶牛业为重点的畜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地把奶牛业作为全市最大的主导产业,将其尽快建成农村乃至市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和强项经济,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全国乳业强市。立足基础优势,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屯、专业小区,做大做强德昌肉羊,向阳蛋鸡,太平、五里明生猪,昌

五、跃进、洪河及沿江乡镇大鹅,黎明、五站、姜家肉鸡,沿江水产养殖、肉牛等优势产业。到2020年,奶牛存栏达到50万头,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5万头、250万头、120万只和5000万只。牧业产值、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均达到85%以上。推动种植业围绕牧业转,扩张饲草饲料产业规模,粮经饲比例调整到3:3:4。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先重点后一般,重点做大做强伊利乳品、华润酒精、成福食品、希望饲料等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牵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重点锁定绿色谷稻、肉牛、生猪、山绵羊、羽绒五大产业,以资源引资本,选准联靠对象,新上龙头加工企业,激发发展活力,膨胀经济总量。围绕龙头建基地,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要求,建设专用玉米、水稻、蔬菜、木材等农副产品“第一车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健全完善龙头与基地利益衔接关系,在企业获利的同时,让农民增收。积极培育多元化外贸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运用外企“嫁接”、委托代理、网上交易等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扩大我市农业的外向度。

3、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水利化步伐,突出以机电井为重点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全面加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达到百年一遇标准,把305万亩耕地建成旱涝保收田。加快农机化步伐,重点更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加快向全程机械化标准作业方向转变。加快环境优良化步伐,大造其林,大建生态,建立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2020年有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化步伐,强化农业信息平台和网站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步伐,实施科技兴农,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和省内标准,修订完善我市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4、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个战略、一个产业来抓,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转移出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畜牧养殖、棚室栽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业内部消化富余劳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加工、建筑、商贸、旅游和餐饮服务业,向

二、三产业分流富余劳动力;到大中城市开辟新的就业基地,继续搞好异地开发,积极开展跨国劳务,向外埠市场转移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管理和职业培训,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5、推进农村经营组织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完善机制、积极引导和强化服务的原则,建立起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大环境、大机制、大平台,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同步推进。要在稳定承包权、明确使用权的基础上,重点在放活经营权上做文章、搞突破,通过建设开发项目、转移劳动力、组建联合体、创办股份公司等经营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到2020年达到150万亩,各类联合体和股份公司发展到450家。要加快农村产权改造,鼓励村级干部和农民积极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五荒”资源、林木、小型水利设施和农机设备等集体资产,提高资产经营效益。要加快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农村税费改革的“三个确保”目标,重点在村集体财务管理、税费收缴、资产置换等方面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快经营体制创新,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四、推进城市工业化,建设工业强市

工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实施城市工业化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要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工业资产存量大、工业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等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发展之路。坚持骨干牵动与群体推进相结合,规模扩张与提高效益相结合,内力发展与外力兴业相结合,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走大开放、大联靠的路子,做大做强“一高二绿三化”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加速推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到2020年,工业经济主导作用更加突出,整体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90亿元,年均递增17%。

1、扶优扶强粮食化工业。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粮食化工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龙头,扩大基地覆盖辐射面,形成以华润酒精、昌五成福、金滨玉米、酶制剂、黑龙江辰能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骨干的粮化企业群体,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不断增强反哺农业的能力。到2020年,年加工玉米能力达到140万吨以上,实现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2、加速扩张绿色食品和绿色乳品加工业。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大众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加速调整的新一轮机遇,盯住餐桌办工业,在继续扶持以成福食品、伊利乳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和绿色乳品加工业的基础上,加大奶、米、糖等绿色、特色食品深层开发力度,原有企业抢占市场上规模,培育壮大伊利乳品、冰花味精、参源香米、尚家葵花、龙源豆奶等优势产品,近期重点加快伊利30万吨保鲜奶项目开发。到2020年,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和绿色乳品基地。

3、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业。利用我市与大庆邻近、位于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的强大优势,继续巩固、扩大与大庆榆树林油田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石油、液化气以及石化产品的综合开发。近期要加大重点石化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快汇中锅炉燃料油城市天然气工程和日产20万立方米轻烃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技术改造等后续项目建设,促其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到2020年,建立起我市石油化工产业整体框架,全面形成吃配大庆油田的配套体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4、着力培育医药化工业。抓住全省扩大北药开发机遇,在建设医药强省中抢占一席之地,重点加快医药产业升级,发展特色医药,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健全医药开发、生产、销售体系。近期要重点研究和推进资本运营,加快医药科技园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力度,扶强扶壮福和华星、华富药业等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医药化工产值要达到40亿元以上,进一步构筑起我市医药企业竞争新优势。五、推进经济民营化,优化结构快发展

要以创建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调动全市各界发展民营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改善结构、群体大上、规模推进、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逐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提升素质、扩展总量,进而达到重点产业形成气候、重点行业形成规模、重点区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名牌,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支持市域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的支柱、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到2020年,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0800户,私营企业发展到4860户,年均分别增长4.5%和16%;民营经济占市域经济总量的80%以上。

1、突出发展民营工业。鼓励民营业者以资源开发和绿色产品开发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型、规模型、群体型加工企业,大上食品业、医药业、化工业、建材业、饲料业;投资开发型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利用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食品生产项目、粮食深加工项目,向加工业要精品、要产值、要效益,到2020年,全市民营加工业比重要达到民营经济的70%以上;通过资本运营,加快改组、改造、联合嫁接,发展一批有较强牵动能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到2020年,全市要培植50户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民营工业企业。

2、全力扩张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按照“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的原则,大张旗鼓地发动全社会放手兴办民营企业,努力壮大民营经济群体阵容,靠群体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推动民营业者通过滚动积累、招商引资、民间融资,扩大生产经营,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资本流动与重组,将产业有协作、市场有关联的民营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产销联合体。

3、大力建设民营经济园区。利用省里赋予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有利条件,给足政策,用活政策,开发辟建民营经济小区,积极建设区中区、园中园,增强吸纳、聚集功能,使园区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民营经济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推进。

4、着力培育民营经济强乡、强村。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一批民营经济强乡、强村,实施典型牵动,大幅度提高广大农民对民营经济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快专业村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专业市场建设,达到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六、推进服务社会化,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以“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拓宽领域、增加就业”的指导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化重点,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0%。

1、巩固发展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加强传统服务业经营业态的创新与整合,培育一批管理水平高、辐射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加强市场载体建设,努力建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充分利用邮政、交通运输以及其它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市域经济的聚集与扩散功能。强化现有大型商业网点的改组改造,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委托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商业业态,把我市真正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2、全面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发展和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增强金融机构的自身活力和服务功能,完善金融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稳定的会计制度,大力发展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提高金融业运行质量。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险公司,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快形成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教育、社保、医疗、社区、金融、科技、交通、城管、技术监督、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具有多种功能、应用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扩大国际互联网、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电信业务的覆盖面,加快计算机服务业的发展。到2020年,信息产业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规范会计、法律服务和工程咨询等中介机构的管理,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提高服务整体水平。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政策引导、社会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到2020年,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即建立完善一个中心(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两级网络(街道、居民委)、三个体系(便民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为目标,大力开拓家政服务、维修服务、接送服务、幼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实现社区服务业由福利型向社会服务型的彻底转变。加强旅游业的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以开发农业观光旅游资源为主,以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八里城、沿江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龙头,重点建设四站八里城古遗址、东发日新湖、西八里绿梦山庄以及引松入肇浴场等景点,形成集垂钓、疗养、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推动旅游业加速形成产业规模,努力把我市旅游景点与省内旅游路线连接起来,提高我市景观和景点的知名度。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调整投资结构,实施好“安居工程”和“康居工程”。七、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要把城乡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切实搞好城镇规划、管理和建设,使XX城及各乡镇驻地乃至村屯成为促进发展、实现小康的环境动力和坚实载体。

2、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瞄准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目标,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开辟城市经营新领域,把能经营的都经营起来,特别是加大土地、设施、环境、项目、无形资产的经营力度,同时加大闲置商品房开发力度,灵活运用拍卖、有偿使用、股权转让、抵押、授权经营、BOT等形式,广泛筹集城建资金,推进城市建设及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把城市经营文章做活做大,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构筑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坚持梯次发展结构,以XX城区为中心,以八个建制镇为骨架,辐射周边乡镇,发展中心村,加速扩张小城镇规模,提高档次,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家置业,使小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动力量。要把乡镇驻地培育成为特色鲜明的小城镇,特别是要把昌五镇建成西部经济、金融、信息、文化中心;把宋站镇建成北部交通枢纽、绿色乳品基地、区域经济中心;把XX镇建成高新技术产业新区、工业重镇、绿色果菜之乡;把五站镇、黎明镇、五里明镇建成中心型集镇;把四站镇、涝洲镇建成“自然风光型”、“人文生态型”新兴旅游区、绿色渔米之乡。八、推进窗口建设,提升文明化层次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提高全民素质,提高环境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层次,全力打造文明向上、创新开放、发展进步的XX新形象。

1、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科教兴市作为实现加快发展的强大支撑。到2020年,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5%、65%,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达到全国发达地区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抓好技术创新。围绕城市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展对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建设和引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技术升级。广泛开展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形成产学研联合体发展自我。围绕农区牧业化,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搞好奶牛高产攻关、畜禽饲养、饲草种植和秸杆饲草利用等配套技术。调整民营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走产业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加快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扶持从事信息技术产品开发、推广、营销和服务的企业。要抓好素质提高。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水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扫除青壮年文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各类成职教育,培养地方实用人才。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步伐,推动教育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建立起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基础、成职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学前与学后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3、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思想道德为基础,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深入进行“三观”、“三大主义”教育。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完善道德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把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之中,强化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观念和家庭美德修养。

4、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为目标,把创建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城市,要重点抓好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在农村,重点抓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脏乱差环境,普及科学技术、丰富文化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在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推广行业规范化服务,加强对行业风气和服务质量的社会监督。积极发展广播电视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推进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把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九、推进环境建设,打造加快发展平台

坚持改善创建、整治规范、全面放开的指导思想,“软硬兼施”,全民共建,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综合环境。

1、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适应加快发展要求,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制定出台发展奶牛产业、壮大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等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政策的吸引力。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对因形势变化已不适应加快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及时废止。要学习政策,吃透政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政策不落实、不兑现、够用不管用的问题,确保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2、创建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精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明确审批条件、程序、时限。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投资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落实“六制”,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服务承诺制、否定报备制、项目申报无偿代办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涉农、涉企、涉教、涉路、涉医药收费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企务公开、村务公开。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彻底铲除一切不合理、不合法的管理和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和完善制约机制,全面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素质,坚决遏制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越权执法行为,消除“中梗阻”现象。

3、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广播电视为主阵地,大力宣传我市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路、决策、政策、措施、业绩,真正形成人人讲环境、人人创环境、人人护环境的社会共识。对外充分利用各类洽谈会、经贸会、考察活动、政府网站、省内外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名优产品、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展示我市良好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创业成果和无限商机,提高我市的知名度,使身在XX的人热爱XX,离开XX的人留恋XX,没来过XX的人向往XX。

4、创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强以房、路、树、水为重点的城市硬化、绿化、亮化、香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乡镇)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真正展现新时期、新XX、新形象,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十、推进法治建设,加快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促进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1、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制度,全面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专业培训班,全面提高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他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自觉做到公正司法、秉公执法。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制度,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通过开设普法培训班、印发法律知识手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向广大公民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重点是流氓犯罪团伙以及重大多发刑事案件,特别是集多种恶性犯罪于一身、对社会构成重大威胁的带黑社会性质的集团犯罪。提高对有重大影响案件的侦破、起诉、审判效率,依法从重从快地予以严惩。建立高效的社会治安控制体系,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加强“反恐”工作。在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群防群治、打防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网络和长效机制,确保社会安定、政治稳定。

3、加强依法行政。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围绕司法、执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从严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水平。在农村乡镇,要广泛推行依法建制、以法治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法规和规章,大力拓展依法规范、依法管理的范围和领域,重点建立健全依法治访、依法建城管城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逐步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推进素质建设,建设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履行加快发展第一要务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在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

1、深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政治理论学习与解放思想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发展的观念、竞争的观念、开放的观念、效率的观念、法制的观念和信用的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力和科学洞察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建立健全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分散自学、专题研讨、考察学习等各种形式及健全实施评学、述学、考学、督学等制度,对优秀干部重点培训,对年轻干部经常培训,对紧缺人才加强培训,以务实和创新精神强化党员干部主观世界改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筑牢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两道防线,提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境界和水平。

2、持之以恒地搞好“两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工作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不折不扣地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大兴务实之风、创新之风、调研之风,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做好包联工作。坚持“一线工作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进一步构建党内、社会、群众、舆论监督机制和平台,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反腐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永葆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3、健全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继续推行民主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回避等制度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改善干部绩效考察制度,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与所承担职责相一致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公示等环节进一步扩大范围。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完善调整不胜任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对不胜任的干部要采取免职、降职、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多种办法进行调整。

4、完善高效的目标责任和推进落实机制。围绕改革发展和创业实践,以“一把手工程”、“党员示范工程”、“双培”工程等党政标志性工程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激发党员干部投身富民强市伟业的斗志。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做到重点工作和项目分兵把守、协调推进。加强过程管理,突出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完成质效,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把责权利量化到具体人和事;建立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在健全党政干部勤绩、政绩、廉绩档案的基础上,加强督查,跟踪问效,严格考评;强化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考评结果,兑现正负激励政策,励先促后,奖惩分明,全方位构筑层层落实、各负其责、有位有为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二、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进一步解决好各种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为促进市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行有进有退战略,实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企业产权制度。优化国有资本结构,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机制和方式,打破资本流动中的各种人为和体制性障碍,促进国有资本整合;从市场准入、政策导向、项目提供、人才输送、科技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其向集团化进军。通过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创新搞活企业,在加快培育大企业的同时,着力提高小企业素质;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形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多元融资、规范服务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的合作,提高市域经济的外向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人大、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充分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大力推进政府行为法定化,改革审批制度,规范审批主体,提高审批效能,严格审批监督。规范对企业的检查制度和挂牌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企业经营者、个体私营业者的合法权益;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调整和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3、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统一高效原则,整合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职能,加大“四个确保”的工作力度,强化各项保障资金的征缴和监管,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失业保险要覆盖到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对象的低保水平。完善工伤、生育保险政策,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福利事业,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实现弹性和非正规就业,减轻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协调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感谢原作者]

相关文章

最新幼师的职业规划书模板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职业规划2013-06-08
最新幼师的职业规划书模板

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引导促进茶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茶叶是农业居首位的主导产业,在我县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成为占全县42%涉茶农民增加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
职业规划2014-01-04
某县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

一、关于职业测评:  一份适合自己兴趣的工作,并不能保证你的成功。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人格与能力,结合现实社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客观的找出自己的一些不足, 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发展自己良好的职业个性,才...
职业规划2011-07-09
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

规划局长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实践、学.....
职业规划2018-02-03
规划局长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自从我市实施《河南省妇女发展规划(-)》及《河南省儿童发展规划(-)》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下,焦作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统计局和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促使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协调发....
职业规划2019-03-07
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

职业方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书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我们又将会有新的际遇,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才是好的职业规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方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书(通用10篇...
职业规划2018-01-02
职业方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