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精彩3篇】
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 篇一
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
邵逸夫是华语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他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电影创作上,还体现在他打造的“东方好莱坞”上。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为华语电影产业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邵逸夫的“东方好莱坞”以香港为基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国际知名导演和演员,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他积极引进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将电影制作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他还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电影制作团队,从剧本创作、拍摄技术到后期制作,全程参与并把控每个环节,确保电影的质量和效果。
在邵逸夫的引领下,香港电影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他通过引进国际投资和合作,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提升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他还积极推动香港电影走向国际市场,使其成为亚洲电影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邵逸夫的“东方好莱坞”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华语电影的崛起和发展。
邵逸夫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电影产业,他还在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办了邵氏兄弟电影学院,为培养电影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他还积极推动电影教育的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电影知识和技术的机会。邵逸夫相信,优秀的电影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更多的电影人才,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邵逸夫的“东方好莱坞”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努力使华语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赞誉。邵逸夫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他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 篇二
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
邵逸夫是一位杰出的商业家和慈善家,他以他在电影产业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他打造的“东方好莱坞”是香港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华语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邵逸夫在电影产业的投资和经营上有着独到的眼光和远见。他在香港创办了邵氏兄弟公司,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香港电影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邵逸夫积极引进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升了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和竞争力。他还注重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引进国际投资和合作,使香港电影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
邵逸夫的“东方好莱坞”为华语电影产业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华语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他还积极推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市场,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赞誉。邵逸夫的努力为华语电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邵逸夫不仅仅是一位商业家,他还是一位慈善家。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通过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的发展。他创办了邵逸夫医院、邵逸夫教育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相信,商业成功和社会责任是可以兼得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邵逸夫打造的“东方好莱坞”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努力为华语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应该向邵逸夫学习,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邵逸夫打造“东方好莱坞” 篇三
邵逸夫拍了1000多部电影,开了200多家影院,打造出最赚钱的“东方好莱坞”;他还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商,制作出《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一手捧红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一大批影视巨星。他就是香港的影视大亨邵逸夫。
三兄弟联手拍电影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香港人称他为“六叔”。
说起邵氏兄弟,都是在中国电影业响当当的人物。大哥邵醉翁,1924年就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 ,中国电影在那时才刚刚起步,兄弟几个分工合作,大哥是制片兼导演,二哥邵邨人负责编剧,三哥邵仁枚擅长发行,而邵逸夫自己则精于摄影。他们拍的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一上映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们一口气又拍了《女侠李飞飞》、《孟姜女》等古装电影,票房也是异常的好,兄弟几个赚得盆满钵满,雄心勃勃的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海外市场上。
1926年,三哥邵仁枚带着19岁的邵逸夫,一起南下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
兄弟俩带着一架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南洋乡村巡回放映。不久,他们在南洋站稳了脚跟,拥有了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成了声名显赫的大富豪。然而,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把兄弟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家业彻底摧毁。邵氏兄弟的许多影院在战火中烧毁,天一公司被迫关门了事。
垄断香港国语片时代
1957年,邵逸夫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准备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他说,他要用自己的电影征服香港人,搞出一个东方的好莱坞!
要拍好莱坞大片,首先就要像美国的好莱坞一样在香港建一座电影城,通过一番考察,邵逸夫相中了九龙清水湾的一块地皮。当时清水湾地段偏僻,人烟稀少,但邵逸夫心里很清楚,这里地域开阔,正好符合影视基地场地够大、环境优雅的要求。于是,邵逸夫把“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大字招牌,挂在了兴建之中的清水湾影城。
清水湾影城1957年动工,到1958年就已经有4座摄影棚建好可以使用。早在清水湾片场筹建的时候,邵逸夫就已经开始四处招兵买马了,他先是请来了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担任公司的宣传经理,接着又重金挖来林黛、乐蒂、李丽华等一大批
当红女明星,并大胆起用当时还默默无名的青年导演李翰祥。李翰祥拍的电影是《江山美人》,不过,电影刚刚开拍,邵逸夫就对大家说了,自己首先是一个商人,拍电影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卖座、要赚钱,所以电影本身要拍的好。其次,就是要宣传。那段时间,香港的大报小报,街头巷尾,到处都能看到《江山美人》的拍摄花絮和花边新闻。
果然,《江山美人》一上映,就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不仅在专演国语片的二三线戏院上映,就连以往只放好莱坞大片的豪华电影院也来向邵逸夫购买拷贝,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之后在亚洲影展上,《江山美人》更是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等全部十二项大奖。
《江山美人》一炮而红,邵逸夫再接再厉,又拍出了《杨贵妃》、《西厢记》、《红楼梦》、《王昭君》等一批大受欢迎的爱情片。短短几年功夫,邵氏公司旗下就拥有了一大批当红女影星,逐渐垄断了香港的国语片时代。
曾经一天看9部电影
可是,正当邵逸夫准备独霸香港电影的时候,邵氏公司内部出现问题了。1970年,因为和邵逸夫意见不和,邵氏公司的制片主任邹文怀带着多名邵氏高层离开邵氏,组建了嘉禾电影制片公司。邹文怀曾是邵氏公司的智囊人物。而最让邵逸夫恼火的是,他不仅挖走了当年邵氏电影《独臂刀》的头牌男星王羽,还拍摄了一部《独臂刀大战盲侠》,而《独臂刀》系列电影一直是邵氏的金字招牌,也是香港首部票房超过100万港元的卖座电影。
一怒之下,邵逸夫立即起诉嘉禾公司侵权,官司打了1年多,最后法院一审判嘉禾公司胜诉。可是,这时的邵逸夫反倒笑咪咪地对律师说,没关系,接着准备上诉。其实邵逸夫根本就不在乎什么《独臂刀》的版权,他是想借漫长的诉讼官司拖垮嘉禾公司,因为巨额的律师费用已经让邹文怀有些力不从心了。
就在嘉禾公司岌岌可危之时,1971年,在美国好莱坞发展并不如意的李小龙准备回香港发展,邹文怀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主动派人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加盟嘉禾公司。1971年7月,李小龙拍摄了嘉禾投资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三个月后影片上映,创下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引发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效应,之后,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等部部卖座,嘉禾的实力一下子得到了提升。然而,1973年7月20日,正值壮年的李小龙离奇猝死,没有了李小龙的嘉禾失去了票房号召力。
老天似乎特别眷顾邵逸夫。不过,邵逸夫说过,自己能够成功,除了运气,最主要的就是努力苦干。邵逸夫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几十年来,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保证影片质量,邵逸夫还亲自对每一部影片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一些没法补救的劣片,邵逸夫宁可烧掉也绝不上映。30年间,邵氏公司共拍摄1000多部影片,拥有影院200多家,每天光顾的观众在100万人次以上。
创建“无线电视”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进入了黄金阶段,1973年开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问世,那时,香港电影中最卖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已经感受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他开始逐渐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7年,邵逸夫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了所有电影制作,正式将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业。事实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
1980年,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当时,TVB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丽的电视,也就是现在香港亚视的前身。创办于1957年的丽的电视,是香港第一间电视台,也是全球第一间华语电视台,在香港及东南亚有较大的影响力。
1980年,趁着TVB高层变动,丽的电视一口气推出了三部全新剧集,其中,乡土剧《大地恩情》更是在黄金时段掀起收视热潮。面对丽的的步步紧逼,邵逸夫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谢贤“四哥”的称谓便来自《千王之王》的角色。
1982年,香港远东集团董事长邱德根收购丽的电视,并改名为“亚洲电视台”,随着“丽的”两字退出历史舞台,邵逸夫在首次电视大战中赢得全胜。几十年来,TVB和亚视的竞争没有停止过,不过,与市值约40亿港元的亚视相比,市值近200亿港元的TVB在香港电视中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
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TVB的电视剧,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义不容情》、《流氓大亨》、《鹿鼎记》等等。40多年来,TVB所推出的电视剧集近1500部,超过8万多小时。
向内地捐款
30亿港元
最近几年,年过百岁的邵逸夫基本上已经淡出TVB的日常管理,但每次出现,似乎总少不了众多港姐的前呼后拥。而邵逸夫自己也表示,他最喜欢和年轻的女明星一起聊天说话,这样自己的身心也会比较愉悦。所以一直以来,身边美女如云的邵逸夫红颜知己不少,不过,真正的邵太太倒是只有两位。
在新加坡创业的时候,邵逸夫遇见了比自己大5岁的黄美珍,两人一见钟情,可黄美珍当时还是南洋富商余东璇的未婚妻。有意思的是,余东璇不但没有动怒,反而成人之美,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两人一共育有4个子女,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病逝。
和现任妻子方逸华是在1952年相识的,此后四十多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到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1岁。有趣的是,婚后两人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只有到了礼拜天,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邵逸夫共进午餐。
在娱乐圈叱咤风云几十年,邵逸夫培养发掘了一批又一批明星,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他的四个子女中没有一个能够接掌TVB电视王国。
2010年1月1日,邵逸夫正式卸任香港无线电视台行政主席职务,只出任董事局非执行主席,79岁的“六婶”方逸华执掌大旗,掌管这间市值近200亿港元的电视王国。2011年3月31日,邵逸夫将所持有的26%TVB股权连同清水湾地皮,一起转让给了香港富商陈国强、台湾首富王雪红等组成的投资集团,TVB的邵逸夫时代正式结束。据说,这次的转让价是86亿港元,104岁的邵逸夫拿这笔钱做了慈善事业。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邵逸夫拿出1亿港元用于灾区的教育事业。20多年来,他仅向内地的捐款就已经超过30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如今,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