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老人的历史典故【通用3篇】
抱瓮老人的历史典故 篇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做“抱瓮老人”。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小国,各个国家之间争斗不休。其中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住在一个小国的边境上,而这个小国正好处于邻国的进攻范围之内。
这位老人非常聪明,他知道邻国的军队即将来犯,但他也清楚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强大的敌人。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抱着一个瓮,走到了小国的城门口,然后坐在那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邻国的军队果然出现了。他们看到老人抱着瓮坐在城门口,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们上前询问老人:“你为什么坐在这里?你是不是有什么打算?”老人故意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抱着这个瓮,是因为这里埋藏着我们国家的宝藏。只要有人能够打破这个瓮,就能得到无尽的财富。”
邻国的军队听了之后,心生贪念。他们以为这个老人在说实话,于是纷纷上前试图打破瓮。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没有能力打破这个看似普通的瓮。最终,他们只好放弃,离开了这个小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老人没有依靠军队或者武器,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他巧妙地利用了邻国军队的贪婪心理,让他们相信自己国家的宝藏埋藏在瓮里。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智慧和策略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抱瓮老人的历史典故 篇二
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中,有一个被称为“抱瓮老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小国,各国之间争斗不休。其中有一位老人,他住在一个小国的边境上,而这个小国正好处于邻国的进攻范围之内。
这位老人非常聪明,他知道邻国的军队即将来犯,但他也清楚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强大的敌人。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抱着一个瓮,走到了小国的城门口,然后坐在那里,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邻国的军队果然出现了。他们看到老人抱着瓮坐在城门口,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们上前询问老人:“你为什么坐在这里?你是不是有什么打算?”老人故意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我抱着这个瓮,是因为这里埋藏着我们国家的宝藏。只要有人能够打破这个瓮,就能得到无尽的财富。”
邻国的军队听了之后,心生贪念。他们以为这个老人在说实话,于是纷纷上前试图打破瓮。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没有能力打破这个看似普通的瓮。最终,他们只好放弃,离开了这个小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或者军事手段,而是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老人没有依靠军队或者武器,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他巧妙地利用了邻国军队的贪婪心理,让他们相信自己国家的宝藏埋藏在瓮里。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智慧和策略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抱瓮老人的历史典故 篇三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
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