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孝”与“德”【精彩3篇】
闲话“孝”与“德” 篇一
孝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两个核心价值观。孝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美德,而德则是指内心的品质和行为准则。这两个概念都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家庭关系中发挥作用,也对社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表现。在中国,孝敬父母被认为是人生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孝顺父母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对家庭和谐的基石。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养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行为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并且被奉为一种道德准则。
德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和道德行为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被看作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有德者,为人正直,守信用,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和奉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德的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人们对于道德的理解和追求也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
孝和德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孝道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家庭关系中,也对社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孝顺父母是培养和传承家庭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子女良好品质和道德的基础。而德的培养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一个有德者,不仅能够自律,守法守规,还能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孝和德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多元化,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年轻人在追求个人自由和独立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同时,社会道德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弘扬和传承孝和德的精神,培养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综上所述,孝和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孝是尊敬父母和长辈的美德,德是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和道德行为准则。孝和德不仅在家庭关系中发挥作用,也对社会道德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传承和践行孝和德的精神,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闲话“孝”与“德” 篇三
中国人注重礼节,尤其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孝。先看孝,上边是个老,下边是个子,老和子一体谓之孝。也就是说像爱护自己的头一样去爱护老人,像爱护自己的身子
一样去爱护孩子。这显然是孝的一个重要内涵。
再说德,一个人善行的累积谓之德!所谓德行!是行的累积,并且是善行的累积!所谓道德,道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即自然规律。“道德”提示我们:道是德的来源和依据,符合道的结果是德。
在我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大中华的煌煌五千年文明史中,孝德文化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事实上,虽然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从每一个人开始上幼儿园时,就教中国古语:“百善以孝为先。”但如今,这种美德在一些同学的身上很少表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不和谐的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想想真让人寒心哪!
由此看来,孝就是以恭敬的心,侍奉父母,使父母衣食无缺,心宽康泰,自己做事做人要端正,不给父母牵累,不让父母操心,父母有了错,也要婉转的直言不讳。这才称得上孝。
从前曾有一个“卧冰求鲤”的成语典故,讲的就是这个“孝”字: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的确,王祥确实是有孝心,相比起我们,真是相形见绌啊!
至于“德”,“孔融让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故: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
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孔融是一个有德行的孩子,他懂得避让,懂得分享,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挽回自己曾经的过失,好好孝顺长辈,珍惜现在的时间,和长辈多聊聊,谈谈心,用自己的孝心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因此,请你们珍惜自己现在和长辈们所过的每分每秒,要求的不是每天的嘘寒问暖,要求的不是每天都跟着形影不离,有时,一句真心的叮嘱,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更能体现出我们对他们的在乎。在生活中更是要经常帮助别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