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沉思的杂文随笔(精选3篇)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沉思的杂文随笔 篇一
十年前的5月12日,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席卷了四川汶川,给这个美丽的小城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十年过去了,时间仿佛停滞在那一刻,让我们深深地反思人类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上班,办公室的楼房摇摇欲坠,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地冲出了办公室。外面的景象让我不寒而栗,大地崩裂,房屋倒塌,人们惊恐地奔逃。我看到无数人在废墟下挣扎,听到无尽的哭喊声。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悲痛,让无数家庭失去了亲人,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然而,正是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无论是那些勇敢的救援人员,还是那些自愿加入救援行动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性的善良和无私。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冲进危险区域,用尽全力搜救被困的人们。他们的勇敢和坚持给了被困者希望和力量,也让整个国家感到自豪。
十年过去了,汶川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但痛苦和伤痛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改变,无法回到从前的样子。然而,他们并没有被打败,他们用坚强和乐观面对生活,重建了家园,重新开始了生活。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不应该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是要学会在平凡的日子里感恩和珍惜。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心去生活,用爱去关怀他人。
十年过去了,那场地震的痛楚已经淡去,但记忆却永远铭刻在心中。让我们怀念逝去的亲人,感激那些救助我们的人,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用汶川大地震的沉思,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眼前的一切,用行动去传递爱和希望。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沉思的杂文随笔 篇二
十年前的那一天,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悲痛,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十年过去了,这场地震的伤痛仍然在人们的心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份记忆,如何继续前行呢?
地震过后,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人,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气。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进行救援和重建工作,让被灾地区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普通人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这场地震让我们明白了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无私。
然而,十年过去了,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份团结和互助的精神?是否还保持着对灾区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不能等到灾难再次降临时才去关心,而应该时刻保持着关注和关怀。我们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活动等方式,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可以通过关注灾区教育、医疗等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堂,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无常。我们不能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应该时刻保持着感恩和珍惜。我们应该用心去生活,用爱去关怀他人,用行动去传递希望和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面对过去的伤痛,继续前行,让那场地震的记忆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十年过去了,那场地震的伤痛已经淡去,但我们不能忘记。让我们怀念逝去的亲人,感激那些救助我们的人,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用汶川大地震的沉思,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珍惜眼前的一切,用行动去传递爱和希望。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沉思的杂文随笔 篇三
今天,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这场灾难牵动着全国13亿人民的心,更与我息息相关。因了我所在的单位抽调了23名业务骨干赴北川灾区援建,180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赈灾献血青年后备队”,公司组织为灾区捐款40余万元,我曾为灾区捐款2000余元,我还曾为灾区援建写了大量的新闻、文学作品……就为这,我觉得与汶川大地震有许多不得不说的往事,每每大地震纪念日到来,往事总是萦绕心头,使我思绪起伏,浮想联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镜头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强震,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些遭受了巨大灾难的名字,这些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个极重灾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地震使昔日美丽的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不寻常的时刻。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齐动员,全国人民齐参战。我所在的供电公司帮扶四川北川灾区援建。公司领导立即发出了赴地震灾区援建动员令,同事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
请缨,决心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恢复重建,最终抽调了23名业务骨干,组建起了抗震救灾突击队。此时,我被单位委派到外地参加业务培训,结束后,我得知抗震救灾突击队已经成立,自己未能如愿,深感遗憾。许多同事也为我感到遗憾,纷纷说:“你从事宣传工作,灾区正需要你这样的宣传人员去报道”“你若不出去参加业务培训,十有八九就派你去了。”是啊,我当时在单位里主抓新闻宣传工作,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一般能派我去。再说了,对个人而言,赴地震灾区现场采访、采风,最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场报道就是灾区援建的最强音,我为此惋惜了好长一阵子。6月14日上午,单位广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我们100余名员工整齐列队欢送抗震救灾突击队出征,此时此刻,我伴随着激动、憧憬的心情进行。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统一着迷彩服的时候,我顿时羡慕不已;当我看到突击队长高高举起“平度市抗战救灾突击队”队旗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荡;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整齐列队高喊口号的时候,我的心里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抗战救灾援建车的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祝福,憧憬着他们援建的情景,期盼着他们凯旋而归。
从一上路,他们经受着一个个严峻的考验。在行进途中,尤其是行进至地震灾区的盘山公路时,路上有一块块巨石阻挡着车辆行进,山上不时有巨石、泥石流威胁着他们。当地排险人员好不容易掀走了巨石,车辆刚刚开出十几米,就听一声巨响,几块巨石接连从山上滚下,刚好砸在他们刚刚停车的地方,他们颤巍巍地回头观望时,一个个胆战心惊,惊讶不已。
在援建施工中,在常人难难以想象的'异常恶劣的环境条条件下,他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天气,面临着余震、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疫情等异常恶劣的危险环境,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3个多小时。特别是在立线杆的过程中,难度就更大了,狭窄的山路把车辆挡在山外,根本开不去,还要把线杆运到山上,怎么办?为了灾区人民早日摆脱颠沛流离的日子,早日住进援建房,突击队员们豁出去了,靠人抬肩扛,硬是把一基基很重的线杆往山上运,40多度的高温热得他们汗流浃背,一滑一擦的泥泞山路迫使着他们抬着线杆艰难爬行,灾区重建中,方显英雄本色,艰难中,突击队队长荆宝平站出来了,副队长刘建磊站出来了,共产党员刘治国站出来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出了一个坚强的突击队。他们在咬牙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他们的坚持就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们将16基线杆立在高高的崇山峻岭上。
在工作之余,异常恶劣的环境也在考验着他们,他们不远处的山沟里就深埋着不知多少遇难者,尸体腐烂的异常气味非常难闻,尤其吃饭时难以下咽,即便经常喷药,也面临着疫情的威胁;还面临着余震的威胁,他们单就所经历的5级以上余震就数不清有多少次,何况那些5级以下的小震了,有时他们睡着、睡着,就被地震晃醒了,起初还想跑出去躲躲,后来所经的余震次数多了,干脆就不躲了;因地震造成的环境、气味污染,当地的水已没法饮用,他们靠饮用矿泉水和到很远的地方拉水吃,有的突击队员很不习惯长期饮用矿泉水,造成了水土不服,而他们都在一天天地坚持着;在高达45度的帐篷里,夜晚烦闷的根本就睡不着觉,可偏偏这个时候,蚊虫还要过来袭击,这使他们更加烦恼;震灾区的恶劣潮湿天气致使刘治国、姜民令等3名突击队员患了“烂裆”,晚上奇痒难耐睡不着,白天还要坚持工作;还有的远隔几千里之外,家里房屋漏雨、小孩接送帮不上忙,有的婚期已到,主动推迟婚期,有的父母病重只能在几千里之外含泪问候……这些都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后重建,看我们的行动”的最好诠释。履行社会责任,践行责任担当。
在长达45天的艰苦援建中,援建突击队完成了任家坪安置点活动板房电气设备安装3371套,运立线杆16基,完成组团35个区,敷设电缆17158米,完成室内内引入电源线1700余间、室外配电箱挂锡压接68个,并对两区送电试验一次成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援川突击队被誉为是一支能打硬仗、善达硬仗的“铁军”队伍,被授予“青岛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体”称号。
我的23名弟兄吃苦了,受累了,同事们辛苦了。“一人辛苦万人甜。”正是你们的吃苦受累,才为灾区人民建起了新家园,才使灾区人民不吃苦受累,迎来灾区人民万人甜。
抗震援建十年来,每每看到各大媒体报道北川援建的消息,我的眼睛就会立马瞪圆了,因为,那里有我23个同事、弟兄的付出和辛劳,我就会在头脑中想象着他们身穿迷彩服奋战的情景,翻山越岭,抬杆架线,踏过泥泞,艰苦奋战,我为他们骄傲,我为他们自豪;每每看到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崭新形象,我在心中感受到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我在心里默默祝福灾区人民的明天更美好!
纪念灾区恢复重建十周年,心中有回味,有感念。同事们的援建精神在催我奋发,灾区人民的冷暖让我记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