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凋谢已久的玫瑰(经典3篇)
教育——凋谢已久的玫瑰 篇一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每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近年来,教育界却出现了一朵凋谢已久的玫瑰,这就是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和问题。本文将从教育体制的刚性化、应试教育的盛行以及知识与能力的不平衡等方面来探讨这朵凋谢已久的玫瑰。
首先,教育体制的刚性化是当前教育体制中的一大问题。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们被迫接受一成不变的知识和教育模式,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和动力,甚至出现了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体制的刚性,注重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其次,应试教育的盛行也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了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放弃了真正的学习和成长。许多学生们只注重应试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损害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教育的目标扭曲了。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应试教育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最后,知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也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知识的传授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却付之阙如。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地解决,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和问题已经凋谢已久的玫瑰。改变教育体制的刚性化、应试教育的盛行以及知识与能力的不平衡,是我们迎接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够让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凋谢已久的玫瑰 篇二
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使得教育如同一朵凋谢已久的玫瑰。本文将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及教育理念的单一等方面来探讨这朵凋谢已久的玫瑰。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当前教育体制中的一大问题。在许多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城市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教师短缺和教育设施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学生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投入仍然不足。许多学校的教育设施陈旧,教材和教具的更新速度较慢。这限制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教材的质量,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最后,教育理念的单一也是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都比较单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和动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理念,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教育如同一朵凋谢已久的玫瑰,面临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及教育理念的单一等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够让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凋谢已久的玫瑰 篇三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泉源。源清则流清,源深则流长。教育先进,社会才能实现真进步。教育发达,未来才有真希望。
而中国的教育,本末倒置,重道德而轻实践,说教有余,而身教不足。因而培养出来的青年严重缺乏对人性美好的感知与感悟,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一他们脸上绚烂多彩,心灵百花凋谢。
今天看稿子时,读到一篇短文,再次引发我对教育的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家乡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任校长。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
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
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
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
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
前制止那个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他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抚养了这么可爱的一个女孩。”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中国的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
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一个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感到厌恶。
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
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们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但他们却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少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