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澳门回归的资料【精选3篇】
关于澳门回归的资料 篇一
澳门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地区行使主权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1999年12月20日,标志着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以下是关于澳门回归的一些资料。
1. 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
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然而,在1849年,澳门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并在1887年与葡萄牙签署了租借条约,让葡萄牙租借澳门地区的土地。在20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提出澳门应归还中国的主权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目标一直未能实现。直到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2. 澳门回归的过程:
澳门回归的过程是通过中葡两国政府通过谈判协商达成的。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仪式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大楼升起,标志着澳门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同时,中葡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明确了澳门回归的各项安排。
3. 澳门回归后的现状:
澳门回归后,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了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拥有自己的行政机构和立法机关。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障了澳门居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澳门回归后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国际旅游胜地和赌博业中心。
4. 澳门回归对中葡关系的影响:
澳门回归对中葡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回归后,中葡两国加强了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葡萄牙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盟国家,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合作。同时,澳门回归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一国两制”。
关于澳门回归的资料 篇二
第二篇内容
1. 澳门回归的意义:
澳门回归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体现,标志着一个殖民地的归属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澳门回归也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之一,为中国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
2. 澳门回归的国际影响:
澳门回归对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回归后,中国政府充分尊重澳门居民的意愿和选择,保持了澳门的独立地位和高度自治权。这一做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澳门回归的文化传承:
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澳门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澳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交融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西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支持澳门的文化活动和保护工作,努力将澳门打造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4. 澳门回归的挑战和机遇:
澳门回归后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保护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同时,澳门回归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如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旅游业的发展等。
总结起来,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践。澳门回归后,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了独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澳门回归对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澳门回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中国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平衡。
关于澳门回归的资料 篇三
澳门的名字最早记载於明朝史书,澳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叫做“蚝镜”(濠镜),此后还有“濠江”、“海镜”、“镜湖”等多个别名,
概因四、五百年前,本地蚝产丰富,南北两海湾,水静湾圆,有如明镜也,后来又称作澳”,澳,泊囗;外国船只停航寄泊的地儿,”诸番求蚝镜为“澳”,故称“蚝镜澳”,地属香山县,亦称“香山澳”,至於今名”澳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一“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
望,形成海峡像门;一说本地南面对开的乙水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又有一说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十六世纪,葡萄牙人与日本人先后来华,他们都是利用澳门作为同中国通商的门户,初来时,在妈阁庙处登陆,葡人因此称澳门为“马交”(macau),日人则称之为“阿妈港”,
根据史书记载,在南宋以前,即十三世纪前,本地是荒山野地,没有人烟,亦未正名,直至蒙古族入侵中原,南宋濒淤覆亡,闽浙一带官兵纷纷避难南逃,部分人飘泊到此,寻找生活,
公元1271年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蒙古定国号为元之后,元军南下大举攻宋,1276年南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杭州),俘宋恭帝; 1279年,元朝终於灭南宋,在此战乱期间,正是国亡家破,南宋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争先乘船南撤逃亡,其中最大一批是张世杰率领宋军及民兵五十万人,船舶二千多艘,簇拥幼主端宗赵罡,几番周折,来到路环、乙水仔一带海面,当晚遇狂风吹袭,御船翻沉,帝罡得病一卧不起,损失惨重,只好上岸栖居,及后元兵追至,宋军依仗澳门妈阁山及路环高地,水兵列阵十字门,同元军作生死大战,击退元军,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儿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本地仍然是荒凉一片,人烟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在1535年中国明朝嘉靖十四年,取得在澳门停靠港口,进行贸易的便利,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又借词在澳门登陆,1557年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开始在澳门定居,而葡人来华,是在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比占居澳门早四十多年,当时,葡萄牙已于1510年占领印度果阿,1511年又攻占马六甲,海军势力指向中国,第一位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人是欧维士(jorge alvares),他率领的船队于1513年在零丁岛附近下锭,
正德九年至十一年即公元1514至1516年间,葡国船只多艘在安德地(andrade)率领下,几次来到广东,要求入京,都未获得中国官员批准,1517年即明正德十二年,葡人又要求进京,同时用武装商船在广东沿海测量港弯,
广东令政使兼海道副使吴廷,接纳葡人进京的申请,并呈文上奏朝廷,翌年,葡国使者被御准赴京,道咪卑利士(tome pires)作为葡国派到中国的第一位特使在广州登陆,兼程赶赴北京觐见正德皇帝,首先提出通商要求,但没有结果,葡人登陆澳们之前,已先到香港屯门,1516年正德十一年,他们在屯门葵涌一带设立营寨,装造武器,买卖通商,这些活动,深受闭关自守的中国官员反对,这时候适逢正德皇驾崩,1521年嘉靖(世宗)即位,接纳朝议,下令驱逐葡人,并拒绝他们朝贡,
1523年明世宗嘉靖二年,葡萄牙一支海军舰队,入侵新会县西草湾失败,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明朝又禁止葡萄牙船驶入宁波港,这种情势之下,葡人为打开葡中、葡日的贸易通道,追切需要在中国找一处地儿作为基地,只有到广东来,被迫使用浪白澳为泊囗,浪白澳在澳门西南二十八哩处,是中国为防止外国籍商贾侵扰内地,广东市舶司特撰定为外国船只停泊的地儿,但该地并非优良海港,孤岛悬海,水土又十分恶劣,居民极少,很难长驻,葡人泊船通商,十分不便,早有心开辟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