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优质3篇)
乡镇政府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 篇一
应急救护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提高乡镇居民的应急救护能力,乡镇政府决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本方案旨在制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人员、确定培训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培训内容
1. 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基础急救技能的讲解和演示。
2. 常见事故应急救护:包括烧伤、中暑、骨折等常见事故的应急救护处理方法。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包括传染病暴发、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处理方法。
二、培训人员
1. 培训师资:选派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急救专家作为培训师,确保培训内容专业准确。
2. 参训人员:面向乡镇居民,鼓励参训人员为家庭成员、邻居和同事等普及急救知识。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1. 培训时间:每周末上午9点至下午5点,共计两天。
2. 培训地点:选取乡镇卫生院作为培训场所,确保设施齐备,便于培训实施。
四、培训流程
1. 第一天:进行基础急救知识的讲解和演示,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基础技能的实践操作。
2. 第二天:进行常见事故应急救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的讲解和演示,包括烧伤、中暑、骨折等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3.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成果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知识测试,以确保培训效果。
五、宣传和推广
1.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通过乡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
2. 在乡镇卫生院、学校、超市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提醒居民参加培训。
3. 鼓励参训人员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形成应急救护知识的良好传播链条。
六、经费保障
乡镇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场所租赁、培训师资津贴、培训材料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乡镇居民将提高应急救护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贡献。
乡镇政府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 篇二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人们对应急救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乡镇居民的应急救护能力,乡镇政府决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本方案旨在通过开展培训,提高居民的应急救护水平,增强全民抗灾救灾的能力。
一、培训目标
1. 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居民对突发事件急救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应急救护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2.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通过培训,使居民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人工呼吸等基本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给予有效的急救。
3. 培养应急救护团队:通过培训,组建乡镇居民应急救护团队,建立起一支由居民自愿参与的志愿者队伍,提高乡镇居民整体的应急救护能力。
二、培训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讲座、教材和视频等形式,进行基本急救知识的传授。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模拟真实急救场景,让居民亲自实践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居民了解不同情况下的应急救护处理方法,培养其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培训周期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为5天,每天2小时。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训时间为3天,每天3小时。
四、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面向乡镇居民,特别是具备一定健康知识和护理背景的居民,鼓励他们参与培训并成为应急救护团队的骨干力量。
五、宣传推广
乡镇政府将通过乡镇广播、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培训宣传,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学校、社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提醒居民参加培训。
六、评估与总结
培训结束后,将对参训人员进行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同时,定期组织培训团队开展经验总结和交流,提升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乡镇居民将提高应急救护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乡镇的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乡镇政府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 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省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等1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转发省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印发dw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应急救护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立足于现场,对受灾人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尊重生命、促进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应急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此作出“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增加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的重要指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镇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易发的趋势,各种自然灾害和意想不到的事故随时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掌握自救互救技术已成为当今人类求生的基本需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使广大市民掌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伤害发生时,能及时、正确地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向广大市民宣传自救互救应急知识”及“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已任,切实开展群众性初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普及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初级应急救护培训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全镇的初级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发证率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突发事件发生时,受灾人员及救援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实施自救互救、防灾避险,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力争到2012年底达到以下指标:
(一)每个村(居)委会的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20%,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持证人数与总人口比例不低于1∶300。
(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40%,救护员培训发证率达到4%。
(三)
普通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人员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20%,救护员培训发证率达到2%。(四)初级救护培训普及人数与总人口比例不低于1∶300。
四、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2、中毒(化学和食物)、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3、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五、培训方法与步骤
全镇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2009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力争成为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典范镇。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完善机制,充实力量(2009年8月——2010年6月)。由镇应急办、dw医院牵头组建成镇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设在dw医院);由培训办公室先期有选择地在各企事业单位抽派一批人员,参加市的应急
救护培训工作,成为我镇第一批红十字救护员及我镇应急救护工作骨干,为我镇普及应急救护工作打下稳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