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改进方案(精简6篇)
口罩改进方案 篇一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传统的口罩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呼吸不畅、佩戴不舒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口罩改进方案,以提高口罩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首先,我们可以改进口罩的材质。传统口罩通常使用纺织面料,这种材质虽然能够阻挡空气中的微粒,但呼吸时会产生阻力,导致呼吸不畅。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更透气的材料,如纳米纤维。纳米纤维具有更多的细微孔隙,可以保持较高的透气性,同时有效阻挡微粒的进入。
其次,我们可以改进口罩的设计。传统口罩通常是一次性使用的,而且形状较为简单,无法贴合面部曲线,导致佩戴时的不舒适感。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可调节大小的口罩,使其能够更好地贴合面部。同时,我们可以添加柔软的垫片,以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另外,口罩的耳带也可以进行优化,采用更柔软、可伸缩的材料,减轻耳朵的压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功能来提高口罩的实用性。例如,我们可以在口罩上加装可更换的过滤器,以便定期更换,保证口罩的过滤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口罩上加装透明的面板,以方便人们进行交流和面部表情的展示。这对于言语交流受限的人群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口罩的宣传和教育。改进口罩的设计只是一方面,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同样重要。人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更换过滤器等基本知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达正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综上所述,口罩改进方案应包括改进口罩材质、设计可调节大小的口罩、添加功能以提高实用性以及加强对口罩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提高口罩的过滤效果,同时提升佩戴口罩的舒适度和实用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护。
口罩改进方案 篇二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人们对口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口罩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佩戴不舒适、难以呼吸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创新的口罩改进方案,以提高口罩的效果和使用体验。
首先,我们可以改进口罩的材质。传统口罩通常使用纺织面料,这种材质虽然能够阻挡空气中的微粒,但呼吸时会产生阻力,导致呼吸不畅。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如高效过滤材料。高效过滤材料具有更高的过滤效果,可以有效阻挡病毒和微粒的进入,同时保持较好的透气性。
其次,我们可以改进口罩的设计。传统口罩通常是一次性使用的,并且形状较为简单,无法贴合面部曲线,导致佩戴时的不舒适感。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可调节大小的口罩,使其能够更好地贴合面部。同时,我们还可以改进口罩的密封性,避免空气从边缘渗透。这可以通过采用可调节的鼻夹和加强口罩的橡胶密封边缘来实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口罩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传统口罩通常是一次性使用的,这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还会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可以研发可重复使用的口罩,例如可清洗的口罩或可更换过滤器的口罩。这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还可以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口罩的宣传和教育。改进口罩的设计只是一方面,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同样重要。人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清洗或更换口罩等基本知识。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传达正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综上所述,口罩改进方案应包括改进口罩材质、设计可调节大小的口罩、考虑口罩的可持续性和加强对口罩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提高口罩的过滤效果,同时提升佩戴口罩的舒适度和环保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护。
口罩改进方案 篇三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郴州市民主评议市直机关作风(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中整改阶段的统一部署,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教育强市见成效”为主题,以“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所学校”为实践载体,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过集中整改,确保达到五个方面的目标 :1、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2、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建设教育强市力度进一步加大。3、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4、廉政建设明显加强,干净干事的形象进一步树立。5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市统计局和社会测评中征集的意见以及市作风办综合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投入较少,教育发展不均衡,乡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太差。2、个别学校收费不够规范,对学校收费监控不够到位,存在乱收费现象。3教育经费监管不力。4、师德师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5、干部职工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整改措施
第一,切实农村加强合格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先进县”创建活动,按照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坚持先难后易原则,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方式,从薄弱学校建设着手,加快中小学和规划中的教学点标准化建设,在去年投资6125.1万元,建设75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基础上,今年不折不扣地完成103所合格学校建设,并力争在五年内,把全市85%的农村中小学创建为合格学校。此外,今年投资1685万元改造7个县的17所农村初中的学生宿舍、食堂等其它生活用房。继续开展城区优质学校对口扶持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活动,全面提升乡镇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二,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
一是坚持“四个痛下决心”(即痛下决心治理教育乱收费、高收费、超标准收费;痛下决心治理恶性补课;痛下决心制止“大班额”;痛下决心治理乱发乱卖教辅资料),严禁义务教育阶段以任何名义收取“借读费”,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规范全市教育系统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二是严格落实省市教育收费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收费工作责任制、收费公示制、监督检查制度、收费情况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强化收费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大常规性检查、专项督查和违规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纠正和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行为。四是进一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广大群众熟悉了解收费政策,能区分合理收费与乱收费的政策界限。
第三,大力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师德水平
继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一是抓典型引路。继续开展“学师德模范,树师德新风”活动,抓好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和“一品教师”曾庆祥的先进事迹,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抓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教师“六不准”(即: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讽刺、挖苦、歧视和排斥后进生;不准指责、训斥学生家长;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托办私事;不准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导资料、书籍和各类商品;不准举办以敛财为目的的补习班或家教家养活动)规定,建立“一月一自评、一期一互评、一年一考评”的师德评价机制,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活动,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晋职、晋级、评先、聘任的重要依据,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三是抓惩戒教育。对师德师风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要求处理到位、处分到位,特别恶劣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第四,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建设节约型单位
一是要加强财务、后勤等各项内务管理,严格经费审批和报销程序,严格控制各项开支,进一步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经费年初预算,包干到科室、招待费限额和一餐一票一报等制度,杜绝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建设节约型单位。二是要加大教育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力度,重点突出专项经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以及教育负债审计,促进单位增收节支。强化对校长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项目建设全过程审计,最大限度发挥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
第五,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作风建设的认识
召开机关作风和教育行风建设整改动员大会,对作风建设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干部职工站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教育强市、维护教育形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认识做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领导,坚持把作风建设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狠抓落实。
二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性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自觉性、责任性和组织纪律性,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进一步重申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通知》(郴办字[20xx]57号)有关规定,切实改进机关作风。
三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全方位搭建服务平台,推行依法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透明行政和廉洁行政,重点在四个方面抓落实:一是在推进当前工作上抓落实,二是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抓落实,三是在解决难点、热点问题上抓落实,四是在反腐倡廉工作上抓落实。
1、加强对整改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集中精力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认真抓好分管部门的整改。相关科室的科室长为直接责任人,要带领科室人员对照问题进行整改,对于具备整改条件的,要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沟通协调才能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具体责任划分为:教育投入,改善乡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由计财科、基教科、组织人事科、教师工作科负责;教育收费问题由纪检监察室负责;教育经费监管问题由纪检监察室、审计科、办公室负责;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由教师工作科和组织人事科负责;提高干部职工对作风建设认识问题由组织人事科和纪检监察室负责。
2、加强督办和考核,实施责任追究。按照科室职能承担整改责任,将整改任务与年度考评结合起来,确保每件整改问题得到解决。市教育局作风办对相关科室整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向市作风办报告整改进展情况。
口罩改进方案 篇四
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根本。收集不良事件信息,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干预、处理并改进,是医院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报道称,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16.6%,其中约30%~50%可以通过系统介入预防和避免[1-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积极倡导风险管理,建立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研究认为,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事件[3]。其涵盖范围广泛,涉及临床诊疗、护理、药物、输血、器械、服务等方面。结合医院实际,将医疗安全隐患、缺陷、差错、事故等统一定义为院内不良事件,纳入医院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事件属性及特点进行分类,以达到统分结合、分类处置的目的。
院内不良事件包括:(1)医疗不良事件。指由医疗活动导致的伤害,与疾病自然转归相反,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或导致残疾,或两者皆有[4]。此类事件与医疗处置密切相关,如手术差错、诊疗失误、伤害事件、沟通事件、可避免的非计划重返手术、可避免的非计划重返入院等,多与诊疗制度不规范、临床医师责任心不强等有关。此类事件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管。(2)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5]。包括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事故等,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如患者标识差错、给药差错、药物外渗、误吸或窒息、院内褥疮、跌倒/坠床、患者走失、烫伤、紫外线伤等。此类事件由护理部负责监管。(3)药物不良事件。指与药物相关的隐患或损害,包括药物不良反应、药师审核差错、药物质量问题、发药流程障碍、药品供应失衡等。此类事件由药剂科负责监管。(4)输血不良事件。指与输血相关的隐患、差错及伤害,包括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信息核对差错、血型鉴定错误、标本差错、发/取血差错、输血差错等。此类事件由输血科负责监管。(5)感染不良事件。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包括内科交叉感染、外科术后感染等。此类事件由感控科负责监管。(6)器械不良事件。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的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6]。包含医疗器械引发不良反应、医疗事故等。如设计缺陷、材质问题、系统故障等。此类事件由器材科负责监管。(7)其它不良事件。包括水电问题、电梯故障、设备损坏、打架斗殴、自杀等。此类事件由后勤维修、保卫部门监管。
同时,结合医院实际,采用sh9分类法[7],将医疗不良事件划分为ⅰ~ⅳ级。ⅰ级指医疗行为有过错事实并造成后果的事件;ⅱ级指医疗行为无过错事实,主要由药物、医疗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医疗意外,或不可避免的医疗并发症和疾病自然转归,造成一定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的事件;ⅲ级指医疗行为有过错事实但未造成后果的事件;ⅳ级指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医疗行为过错事实并造成后果的事件。
建立院内不良事件上报及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科是院内不良事件的主要负责部门。其主要负责组织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培训与学习,明确上报方法及途径,宣传上报保密性和非惩罚性,提高员工上报积极性。同时对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核实,按照事件分类及时分流,紧急事件立刻上报。此外,组织与协调相关部门,对不良事件进行集中分析,查找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汇报至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并讨论不良事件,提出系统改进方案。医院每季度通过院周会通报院内不良事件,视事件级别、影响范围、信息共享程度等对上报人员进行分级奖励。ⅰ级、ⅱ级事件属强制报告内容,原则上不奖励。重大不良事件,对全院有系统改进作用,且上报人非导致事件第一责任人时,可适当进行奖励。主动上报ⅲ级、ⅳ级事件,均给予奖励。上报不良事件具有信息共享性,对医院管理具有持续改进和优化作用,有利于阻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的,给予重点奖励。
不良事件管理始终坚持非惩罚性原则,重视问责于系统而非个人,强调及时处理、及时改进、及时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事件的价值作用。同时,对上报人信息保密高度重视,解除其后顾之忧。因为突破不良事件漏报瓶颈,故上报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xx年以来,院内已上报不良事件达432例,尤其是20xx年5月开通网络直报后,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快速攀升。目前上报端口已普及到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上报积极性较高,已有40余例典型事件得到及时处置,避免了严重不良后果发生,且多例事件对医院系统和流程管理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院内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阻断安全隐患,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首先,收集分流。质量管理者对上报事件信息要有敏锐
的察觉性和判断能力,能快速确定相关原因,快速反应并介入。可利用鱼骨图、原因树和推移图等工具对原因作初步分析,正确认识事件类型,准确分流。职能部门间可以传递事件信息,避免同一事件多部门上报,浪费时间和人力。
其次,处置反馈。处理得当、反馈及时是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机制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8],强调找出不良事件的近端原因,按照事件“有无过错事实、是否造成后果”进行sh9分类[7],既体现医疗责任又体现伤害程度,能够较准确地对事件进行定性分级。同时,对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进行分析,追究组织及诊疗流程相关系统原因。此外,通过信息网络平台、纸质反馈报告等多渠道反馈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更多的人知晓如何规避医疗风险。
再次,放大催化。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纳入风险管理,评估事件后果的影响程度,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减少非预期伤害。组织不良事件负责部门对重大事件进行讨论,深入分析事件根本原因,放大警示作用。同时对相关部门进行职责协调,催化新工作流程的建立与完善,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再发生。
最后,激励共享。将保护性机制引入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管理工作中,报告人可通过网络直报,有利于及时报告和保密。质量管理人员直接介入,整改措施问责于系统,对事不对人,并给予上报人一定的奖励。依托数字网络建设,开通不良事件共享平台,在保密前提下,就事件经过、处理结果及风险预警实行全院信息共享,可避免同类事件再发生。
总之,院内不良事件的统一管理、分类处置、激励共享,是医院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通过管控,对组织及医疗流程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消除医疗活动安全隐患,可确保患者安全。但是,医院也是社会组成部分,患者安全是广泛而复杂的话题,不仅局限于院内,更多伤害及隐患或存在于院外。如120急救水平、交通畅通程度、水电设施安全性、建筑设施质量问题、社会医疗保险普及程度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安全。期待随着院内不良事件管理的全面推广,能逐步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不良事件监控中心,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保障患者人身安全。
口罩改进方案 篇五
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踏实严谨的学习方式。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问题和解决方案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进行电能变换的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不间断电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助于工科专业学生今后在电气实践领域中的发展。但近年,许多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理论课程外,我院开设电力电子实验课程,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科实践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实验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探究电力电子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第一部分分析现有实验教学的情况。第二部分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针对所遇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案改进进行探究,并依据具体实例对方案进行分析。期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在工学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平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采用thpdc-1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训装置。通过使用该实训装置,可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电机调速等环节的实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实验环节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设置五项具体实验内容,共18个学时,如表1所示,该五项实验可划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验证性质实验,主要包括生成锯齿波电路及使用晶闸管的桥式整流电路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电压波形,通过将示波器测量出的实际波形与书中绘制的波形进行对比,不仅限于学习书中较为抽象的波形图分析。第二模块则实现电机速度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单闭环直流调速,双闭环直流调速及使用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实验,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机拖动课程相结合,实现多门课程知识交叉学习巩固,使学生的知识面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从而实现了培养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表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三)基本教学方式
1.讲练结合。实验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示范实验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进行线路连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
2.独立操作。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实验时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独立完成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独立操作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与提高,防止出现在实验过程中过度依赖他人的情况。
3.设置提问环节。教师讲解电力电子实验项目的原理并示范接线控制操作后,对相应原理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情况计入实验评分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如何接线,更要求能够理解接线的原理。
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思路为教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虽有基本框架支撑,但仍显现出几点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准备,学生基础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论教学教材对于实验模块介绍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适应实验教学需求。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thpdc-1型实训装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调节器,直流电动机等模块。而使用的理论教材仅对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详细介绍,当教师提出关于给定电压模块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等类似问题,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阐述原理。(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实验操作流程掌握程度不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开设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六学期,优势是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知识有较多了解,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无需过多地对某一原理进行详细解释,但三年的学习拉开了差距,造成不同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掌握速度不同。如在进行单闭环调速系统实验时,对于比例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对比过程中,部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理解实验就存在一定难度。(三)难以提升创新能力电力电子实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如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中,学生在理解理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并不存在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更倾向于尝试未知结果的试验。此类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兴趣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教学手册课堂所使用教材更偏重于整流、逆变等理论知识介绍,如波形绘制,计算电压平均值及有效值等。为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编写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图文结合讲解实验环节,同时手册后附有需学生课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二)分组实验,以强带弱为了使每位学生动手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五次实验过程中规定一人独立使用一台thpdc-1型实训装置。但由于学生在电路实践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实验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学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基础扎实,对实验原理理解程度较好的组长,在实验过程中当教师无法兼顾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时,小组组长对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分组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效率的目标。(三)提交电力电子兴趣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点综合性强,较抽象,而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目标是验证书中已有的结论,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仅仅照搬连线,这不利于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发现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额外设置了兴趣制作的提交环节。学生可根据交流调压电路知识点,设计、制作调光灯、调速电机等产品,并书写使用说明书。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实验课程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式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改进,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本文从实验教学手册、提问复习、分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案,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以期获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口罩改进方案 篇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活动已被许多幼儿园所采用,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过程,它具有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宜、适度地鼓励幼儿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对周围事物极易产生兴趣进入情景,但又极易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或生成主题活动时,应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密切联系生活的内容。那如何使每一位小班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还教育过程以自然和本色的特性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了解到应“变关注教育环节为关注幼儿”。
一.关注与引发孩子的兴趣
动情激趣是小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前提,情绪化,情境性是小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情绪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功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这一活动就是来自于孩子。一次,我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山上散步,当孩子们发现桔子树上结满了一只只绿油油的桔子时,高兴极了,争着围到桔子旁,用他们特有的百种语言:看看、摸摸、唱唱、跳跳等来表达他们对桔子的浓厚兴趣。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如此强烈,我何不动之以情,鼓励他们与桔子做朋友,来渲泄孩子强烈的关爱之情。于是有的孩子抱着桔树做朋友;有的围着说悄悄话;还有的摸着桔子请求快快长大,完全将自己融入了情景,个个乐在其中。我又在孩子的兴趣点上与他们共同设计进行了“我伴桔子做朋友”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通过绘画、挂照片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了解、关心、热爱桔子宝宝,以此也拉开了关于“家乡的桔子”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把握与捕捉孩子的信息
在小班的主题活动中,为了支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应确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重视来自每个幼儿的信息、反馈,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从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并作出相应的反映,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猎手”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这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支持探究行为
小班幼儿喜欢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表达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并产生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前提,而需要是活动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支持孩子探究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比如:主题活动《家乡的果子》,在观察梅子时,一名幼儿问:“梅花都会结果子吗?”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趣地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红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白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所有的梅花都会结梅子”,还有的说“腊梅花不会结梅子的”等等。我把孩子们的看法一一记录下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于是,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关于梅花结梅子的知识。有的问果农,有的上网,有的翻阅百科全书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关于梅花的知识,有的写在了纸上,有的带来了图片,我们一起交流并将这些劳动的成果布置在互动墙上,使孩子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他们对梅花结果子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我体会到:支持孩子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反思教育行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往往与成年人不同,这时教师应及时、定时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有效地展开进行重要的推动。比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中,自然角摆放了许多孩子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孩子们十分乐意照料他们,但时间一长,便有几名孩子对小蝌蚪不客气起来,有的用手去捉它们,有的将积木、小纸片扔在盆中,孩子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批评。可是,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他们发现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后腿、前腿,想让这些小蝌蚪在小纸头、雪花片上练习跳的本领。是啊!我主观地认为他们在搞破坏是大错特错了,该受教育的应该是我自己。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凡事都想亲自动手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们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行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不用成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而是先问个为什么,倾听他们的想法,再同孩子们一起观察、求证、探索。这样教师在支持和保护幼儿主动探究的同时,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但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如:《我伴桔儿成长》中,我组织幼儿去学校的桔林散步,路过桔子树旁,大家热情地同桔子宝宝打招呼,当孩子们发现校园内的桔子长得又青又小时,都十分着急,强烈的求索欲望促使他们争论着。有的说:肯定桔宝宝没吃饭。有的说:他们没喝牛奶,所以长不大。还有的说:喝不到水所以长不大。如果在以前,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是肥料与阳光的原因,但是现在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有没有教育价值?因此我抓住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猜想,引导展开讨论: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觉得怎样?幼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观察讨论,终于发现真正的原因是①整天见不到太阳,②吃不到营养。于是我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们给桔子树施肥,浇水,激发关心别人的情感,及初步的劳动意识。由此可见,这个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幼儿在互相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判断;在寻找答案中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集体的劳动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分享与交流孩子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小班幼儿经验的分享大多以回忆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幼儿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来获取更多的有益经验。经验的分享是直接的,但却具有较强的“过去式”性质,创造成分不多。因此生成活动更应注重经验的创新及多种多样的分享方式。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当幼儿帮农民采摘完桔子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爬到树上采桔子,有的说:跳起来摘桔子,有的说:拉住枝条摘,还有的说:挑着桔子下山等。幼儿的感性经验一下子增加了,对桔子丰收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孩子们将采摘桔子的经验带入了游戏中,体育区的游戏内容日趋丰富:摘、运桔子,玩得不亦乐乎,创新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表演区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各自模仿着摘桔子的情景,在我的引导下幼儿还学习运用篮子、绸带、果子、鲜花等道具进行表演,并饶有兴趣地探索出了许多采摘桔子的动作。他们在回忆式的创造中得到了满足,享受到了快乐,更发展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经验。
怎样的方式才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怎样的时机才能成为最好的教育契机?这些都是我们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小班主题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学会理解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学会支持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适时启发孩子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