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通用5篇)

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 篇一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城市空间进行有序、协调、可控的规划和布局。城市规划方案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产物,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案将介绍城市规划方案的原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方案的基本原理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人本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确保各项规划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以保持规划的长期有效性。

二、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方法

1. 调研分析:通过对城市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和城市的发展需求,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规划的发展方向。

3. 规划设计: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包括土地利用布局、交通网络规划、景观设计等。

4. 评估审查: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审查,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5. 实施监督: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三、城市规划方案的实践案例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针对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提出的一系列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实现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上海浦东新区规划是在上海市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制定的,通过规划方案的实施,浦东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城市规划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制定方法,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 篇二

城市规划方案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布局的方案。本教案将介绍城市规划方案的原理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方案的基本原理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人本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确保各项规划相互协调、相互支持。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以保持规划的长期有效性。

二、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方法

1. 调研分析:通过对城市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和城市的发展需求,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规划的发展方向。

3. 规划设计: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包括土地利用布局、交通网络规划、景观设计等。

4. 评估优化: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5. 实施管理: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三、城市规划方案的实践案例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是针对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提出的一系列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实现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上海浦东新区规划:上海浦东新区规划是在上海市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制定的,通过规划方案的实施,浦东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城市规划方案的原理和制定方法,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划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 篇三

1、城市的产生及代表性典型城市 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后出现了城市。巴比伦城、卡洪城、庞贝城、吕贝克城。

2、城市化的概念与四个方面。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区分的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四个方面: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④文明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田园城市”理论: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②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现代城市设想: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

4、我国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5、唐长安与以往都城比较具有的三个特点:①打破“前朝后市”,朝市易位。②“官民不相参”③规模尺度超前

6、欧斯曼巴黎改建:欧斯曼对巴黎施行了一次大规模改建:再次拆除城墙,建造新的环城路,在旧城区里开出许多宽阔笔直的大道,建造了新的林荫道、公园、广场、住宅区,督造了巴黎歌剧院。改建后的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美丽的城市。

7、我国城市用地按十大类的名称与代码。居住用地(r):分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工业用地(m):分一二三类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c)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化用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8、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28㎡,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人。

大中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

9、城市用地的四个属性:

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③经济属性④法律属性

10、城市用地评定三类用地的区分:①一类用地: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②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③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11、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重点安排好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工业用地和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

①布置在远离城区的工业②城市边缘的工业③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2、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从数量上去分析,说明其潜在优势。

13、性别比的理解与计算: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15、居住区用地分四类: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④绿地。

16、第一批示范小区:天津川府新城村、17、居住区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①成组成团②成街成坊③整体式的组合方式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组成的四部分:①公共绿地②公共建筑或公共设施附属绿地③宅旁和庭院绿地④街道绿化

19、居住区公共绿地组成:

①居住区公园②居住小区游园③小块公共绿地 20、建设新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25%

21、组团路两侧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铺设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不宜小于8m。

22、沿街建筑物长度、消防车通道的规范要求: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超过16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23、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24、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居住组团级:150-250米。

25、人口净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26、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②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27、广场按功能分:

市民、市场、建筑、纪念性、生活、交通广场。28、60年代到70年代步行街三种类型:①全步行林荫商业街②限制车行的步行林荫商业街③准步行林荫商业街。

29、城市中心位置的选择:①利用原有基础②中心位置地段的选择③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④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30、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以人的尺度和需要来估量功能的分区和布局,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提出①城市规划主要解决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②城市规划要注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③城市规划解决的对象是三维空间。

31、马丘比丘宪章的思想基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其中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①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②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③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④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控制点坐标和标高⑤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2、广场的空间组织:应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及观赏的要求。要考虑动态空间的组织要求。静观时,空间层次稳定;动观时,空间层次交替变化。有时要使单一空间变为多样空间,使静观视线转为动观视线,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转变为层层引导,开合多变的广场景色。

33、居住区中中小学布置的考虑因素:①中小学的服务半径:一般小学的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中学为1000米左右。②学生上学路线:不应穿越铁路干线、厂矿生产区、城市交通干道、市中心等车多人杂的地段。③布置位置:中小学的布置一般应设在居住区或小区的边缘,沿次要道路比较僻静的地段,不宜在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或铁路干线附近布置,以免噪声干扰;但同时也应注意学校本身对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与其他一些不怕吵闹的公共服务设施相邻布置。④学校建筑的层数

34、美国郊区化的特点:按照技术条件、发展速度及其不同特点,以1920年为界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可分为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美国近代郊区化以有轨交通为主要技术条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以近郊的发展为主。而现代郊区化的主要技术条件是汽车和公路的发展,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以远郊的发展为主。

41、居住区交通组织:“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42、二战以来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二战以后,在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城市商业街区的步行化有很大发展,不仅改建城市原有商业街,而且在城市外围新建了购物中心。布局形态上,从人车混行的传统商业大街发展到将汽车交通分开的步行商业街和林荫步行商业区。从单一的地面层商店发展到地

上、地下空间综合的商业建筑群体,发展了步行天桥连通商业大楼和地下商业系统。解决了宽阔商业大道上行人穿街和繁忙汽车交通互相干扰的矛盾。

35、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要认真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②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③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④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36、居住区规划的编制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规模,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住宅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6)拟定绿地、活动、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40、城市公共空间的含义:狭义概念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界定。

人口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区: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地域范围。

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用地,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

绿地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

居住区容积率:指建筑总面积与总建筑用地面积的比。

居住小区: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绘制居住区规划结构 从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布置手法、道路交通组织两个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绘制居住区规划结构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④从公共服务设施布置、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布置手法、道路交通组织两个方面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自由式布置行列式布置周边式布置混合布置

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 篇四

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境质量、提供好的社区环境与设施支持。

居住用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方面,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用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及居住生活方式,体现生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用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居住用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用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高土地的效用,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支持。

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关键词: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1 1)

沿街现状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等综合考虑。

在交通过于繁忙的城市交通干线上一般不宜布置。在沿城市主要道路或居住区主要道路布 置时,如交通髢不大,可沿道路两侧布置;当交通量较多时,则宜布置在道路一侧,以减少人流和车流的相互干扰。道路的走向也影响建筑的布置,如当道路为南北走向时.往往产生建筑朝向与沿街面貌要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采用住宅底层商店的形式时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在保证住宅有良好朝向的前提下考虑沿街建筑群体的艺术要求。当公共建筑布置在道路交叉口时,应注意人流和车流的合理组织,一般不宜把有大骨人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交通量大的交叉口。可布置一些吸引人流较少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建筑适当后退,留出小广场,以作人流集散的缓冲。

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对一些吸引人流较多且时间集中的项目,如饭店、影剧院等,必须保证有足够供人流集散用的 人行道宽度和车辆存放的场地。沿街线状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车行道与人行道圾好用绿 带分隔,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并减少灰尘和汽车噪声的干扰。

为了充分保证居民的安全和创造一个富于生活气息的居住区中心,宜采用步行街的形式。

(2 2)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时,也应根据各类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在建筑群体 的艺术处理上既要考虑沿街立面的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地组织人流和 货流的线路。

(3 3)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以上三种布置方式各有特点,沿街带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改变城市面貌容易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采用沿街住宅底层商店的方式比较节约用地,但在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如成片集中的布置方式 有利。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的形式对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可能不如沿街带形布置效果大,且用地也可能多一些,但由于在独立地段建造,因此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且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便,在大城市交通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则

有可能吸取前二种方式的优点。在具体进行规划设计时究竟采用何种布置形式,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气候条 件、建设规模,特别是用地的紧张程度及现状条件等综合考虑 4

居住区中心除了考虑平面的规划布置外,还应考虑空间的规划布局。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益以及更紧凑合理地组织交通,居住区中心可分层立体布置 63 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

城市土地兼容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不同的使用性质在同一地块上共处的可能性,反映了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其二是指在同一地块中多种用地性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置换的可能性,反映了该地块的周围环境对其的约束关系。

意义:城市用地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在不同城市,不同规划方案之间可以进行类比,以及便于规划之后表的定量与统计。土地兼容性控制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弹性、活力和可操作性。

邻里单元 组成原则 1.规模: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提供住房,用地面积由人口密度来定。目的使小孩上学安全。

2.边界: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提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4.机构位置: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位界限吻合。

5.当地商店: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

6.内部道路系统: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

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应用 邻里单位有宽阔的边界和内部街道形式,有助于实现社区目标(社区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与尊重感。

二战后,苏联和欧洲把邻里单位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规模不限于小学的服务能力,用地边界发展为以城市干道及自然地形为界,公共建筑的项目和规模也相应扩大。

我国的小区规划模式是在邻里单位概念和苏联小区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图解

城市规划方案原理教案 篇五

《城市计划原理》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城市计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一门专业理论课。

经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计划基础原理和计划设计基础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全方面分析、处理城市环境计划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基础要求

1、了解城市和城市计划学科产生和发展。

2、掌握城市总体计划编制方法、内容和过程。

3、掌握城市用地和总体布局关系。

4、了解城市计划中道路、绿化、工程计划和经济原因。

5、了解城市居住区计划设计理论和要求。

6、了解城市计划相关法规。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城市计划基础理论包含城市发展及城市计划学科基础理论和城市计划编制、实施等相关专业理论,计划设计标准和方法和计划设计经济学知识去进行城市总体计划、具体计划、城市研究能力,为城市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四、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城镇计划基础原理、计划设计标准和方法,和计划设计经济问题。关键内容分 22 章叙述,包含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计划思想发展、城市计划体制、城市计划价值观、生态和环境、经济和产业、人口和社会、历史和文化、技术和信息、城市计划类型和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镇区域计划、总体计划、控制性具体计划、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城市生态和环境计划、城市工程系统计划、城镇住区计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计划、城市计划管理。

本书为城市计划学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学专业及从事城市计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参考。

第一篇

城市和城市计划

城镇计划底线纲领----永续城市

城镇计划高线纲领----友好城市

第一章

城市和城镇化

本章知识点

1、了解

1)城市形成2)城市发展规律

3)城市社会基础特征及和农村社会关键差异

2、掌握

城镇化含义

城市定义

城市形成动力机制

第一节

城市产生和定义

要求

了解城市形成关键动因

了解城市发展基础规律

知识结构体系

一、居民点形成

二、城市形成动因

城市初始概念包含“城”、“市”二个含义

城城堡,含有防御功效,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它部落攻击而筑。

市市场,拥有商品交换商业功效。

随即,城、市功效合二为一,逐步形成了城市。

“城市”产生三种学说交易学、防御学、地利学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关键特征居民点,在中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置市和镇。

城市形成关键动因城市和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和农牧业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了城市

人类历史上最早城市出现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原因

在 5000 多年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 300 年历史。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经济发展农村推力和城市引力

在城市中发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

工业化(城市引力)造成人口从农村向

提升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下劳动力城市大规模转移(农村推力)18 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升加紧了城市发展。

城市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关键形式

第二节城市发展

一、古代城市发展

二、近代城市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

四、相关城市发展基础理论

区域理论

城市是区域关键;区域发展是不平衡

城市和区域发展相互促动城市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进中心城市愈加繁荣;

1950 年佩鲁提出增加极核理论城市经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发展阶段

含有发展条件、经过区域极化发展城市,成为区域发展增加极核中心城市。

经济学理论

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最关键原因之一

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城市发展关键)和服务产业(关键满足本市消费需要)

在城市产业分类中,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关键。只有基础产业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整体才能得到发展。

人文生态学理论相互依靠、相互竞争是人类小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关键原因

交通通讯理论

城市发展源于城市为大家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机会

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方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和跨国资本外部控制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表现为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

在旧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则从事成品制造。

在新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效集聚于少许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效扩散在大城市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和跨国资本外部控制。

城市进化理论

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绝对集中(工业化社会初始期),相对集中(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加占主导,不一样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加态势。

相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早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郊区人口增加占主导,不一样点是后者中城市人口下降。

第三节

要求

掌握城市化含义

熟悉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关系

熟悉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关系

知识结构体系

一、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是 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世界性现象。

城市化含义十分丰富,不一样学科教授全部有不一样角度认识,但其实质含义是包含人口(农业非农人口)、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法在农村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继承和更新、环境改善等众多原因不停改变复杂过程。

水平度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二、城市化进程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中期阶段

稳定阶段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达成 30%、人均 gdp 达成 800 美元时,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由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18%增加到了 37.7%,所以中国现在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这一加速发展阶段。

三、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标志之一。

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相互作用和影响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相关现代化社会指标研究表明,现代化社会指标全部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

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数量指标,通常见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来表示。

二、选择题(单选)

1.下列选项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

()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升关键原因

b.城市化水平提升有利于经济深入发展

c.城市人口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加关键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关键原因

答案 c

解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生活方法是一个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方法,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要而出现。所以,经济学家把城市化看作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大家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过程。据此分析可知,城市经济快速增加才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关键原因。从多年来全国流感人口总量区域分布分析,60%流感人口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域,1/4 强流向中部地域,西部地域流感人口仅占全国流感人口 15%,足以证实上述结论。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

()

a.城市房地产开发含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老龄化将弱化地缘性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多样化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影响

答案 b

解析因为老年群体生活方法含有特殊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交往更多地依靠地缘关系,所以城市人口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社会交往。

城市社会基础特征

人口老龄化大于、等于 60 岁老人占 10%或大于、等于 65 岁老人占 7%

家庭关键化大家变小家,多人口变少人口,以父母加儿女为主关键主干家庭为主

生活闲暇化生活水平提升,闲暇时间增多

3.对城市化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

()

a.城市化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肯定引发居民生活方法和社会结构巨大改变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停扩展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答案 a

解析城市化是 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世界性现象;20 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多边贸易体制不停取得新进展,推进了经济全球化也称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现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一个显著趋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可见,城市化并不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

相关文章

药监系统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推荐3篇)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机关“效能年”活动的总体部署,根据《关于印发〈20xx年x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全省食品药品监...
活动方案2019-04-01
药监系统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推荐3篇)

应届毕业生招聘方案计划书【优秀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
活动方案2012-03-09
应届毕业生招聘方案计划书【优秀5篇】

团市委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活动方案【优秀3篇】

各直属团委: 今年是五四运动91周年,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系列活动,对于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具有十...
活动方案2015-09-06
团市委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活动方案【优秀3篇】

商场中秋节促销活动方案设计(精选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
活动方案2016-05-08
商场中秋节促销活动方案设计(精选5篇)

楼盘开工庆典策划方案(通用3篇)

第一章 现状与原因1、 发展商品牌在合肥少有人知;2、 在项目上市之前必须进行知名度传播;3、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形成区域热点;4、 该项目即使在...
活动方案2012-07-01
楼盘开工庆典策划方案(通用3篇)

计划方案汇总八篇【经典3篇】

【热门】计划方案汇总八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划方案9...
活动方案2018-03-08
计划方案汇总八篇【经典3篇】